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無家者的尊嚴

12/09/2013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因此公義地分配財富,縮窄貧富懸殊的差距,政府責無旁貸。特別是金融風暴後,失業率飆升,經濟產業單一化,貧富情況更是各走兩極。無可否認,政府確曾下過不少苦功挽救民生,例如引入自由行,研究發展六大產業,近年的經濟數據的確反映出香港已走過經濟幽谷。可惜的是,市民的生活並沒有因為經濟復甦而得到相應的改善。那些冷冰冰的數字並沒有讓年輕人看到出路,亦沒有讓那住在劏房的十七萬市民看到盼望,更沒有讓那辛勤工作的六十四萬在職貧窮人士看到未來。

重新開始

09/09/2013

開學了!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無論上學年在學業成績、品行和課外活動各方面的表現如何,新的學年所有分數可以重新計算,就算過去曾經「捧蛋」,亦不會拖累未來一學年的成績,仍然有機會重新做人,忘記背後,努力面前。

通識如何不涉政治?

05/09/2013

近日有人以通識科考題涉及太多政治為理由,提出八大要求。當中最引人注目的兩點為:一、要求將該科改為選修;二、要求將卷一的必答部分改為選答,減少該科的「政治」味道。
 
根據教育局發出的「通識教育科課程及評估指引」,創設該科的其中兩個宗旨,就是要培養青少年成為一個能獨立思考,終身學習的人;另外就是加深對自身、社會、國家、人文世界及物質世界的理解,以及對不同情景中經常出現的議題作多角度思考。該文件更強調,通識科本來就是要同學將在其他學科學到的知識,整合成為個人的學習經歷。
 

誰在撕裂社會?

02/09/2013

近期常常有人批評政府及特首在撕裂社會,當中有值得政府及特首反省的地方,但個人認為香港社會出現愈來愈嚴重的撕裂,是一個集體的行為,而不是政府或某個人單方面應該負責,這種集體撕裂的情況其實不單在社會,在教會圈子內亦愈來愈多類似情況。

工潮過後 — 對外判制度的反思

11/07/2013
本年五月六日,葵涌貨櫃碼頭外判商和碼頭工人代表以9.8%的加薪幅度取得共識,長達四十日的碼頭工潮終於結束。是次工潮讓市民有機會透過傳媒認識貨櫃碼頭的運作,有些熱心的市民甚至親身接觸工人,提供物資和精神上的支援,當中更有人加入工潮與工人一起對抗資本家。不過工潮過後,有不少問題其實仍值得香港社會深思,今期城市熱話讓我們探討外判制度的爭議。
 
外判制度的影響

我不以愛國為恥

05/06/2013

帶著兒子參與滂沱大雨下的維園燭光晚會,心情久久未能平伏!今年手上沒有蠟燭,也拿不到場刊,只有心內仍然翻騰的傷痛,和眼角掩不住的淚水。廿四年了,心內第一次湧起一陣莫名的憂傷,我在有生之年能見到六四平反嗎?

經歷為本的學習危機

13/05/2013

自教育改革後,很多人都將學習經歷掛在口邊,提倡跳出課室,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隨即,學校舉辦很多遊學團,甚至組織學生參加六四集會、七一遊行,帶學生去遊行示威,體驗示威文化;有些學校又會帶同學體驗貧窮。
 
明光社也舉行過「釀愛攪動」青年社關營,與青少年同行,走入社關的大門,一同關懷貧窮人。記得舉行這個營時,我們常提醒參加者:請不要消費貧窮。意思是:當你看到社會令人動容的時刻,請不要只單單記住。反而,請你想辦法,用你的一點行動,本著尊重對方的態度,當對方是一個重要的人的方式,去表達你對他的關懷。在《聖經》的四卷福音書中有很多這類的教導,無需在此重複。

幫助災民仍有很多方法

02/05/2013

四川再次地震,傷亡慘重,不過今次與2008年那一次有別。今次香港政府仍舊說要捐錢賑災,但社會反應冷淡,部分人甚至高調反對政府拿公帑出來賑災。
 
反對捐款的人,振振有辭,認為捐款到內地政府機構,錢只會給了那些貪官;真正落到災民手中的,可能百分之一也沒有。所以在任何情況下,也不以捐款作為支持災民的方法。
 
事實上,內地捐款被貪不是2008年的事,而是一向如此。但香港人的善心並沒有因此而冷卻。其實,我們還可以做很多事情去幫助災民,以下幾個建議,有些是來自別人,有些是筆者自己體驗的,現提出來拋磚引玉:
 

誰來幫助貨櫃碼頭的工人?

04/04/2013

香港的僱主對工人的剝削,是由「賺到盡」的心態及行為開始的。
 
當香港巿民淪為商家生產商品和服務的機器之後,一切都變質。這幾天,貨櫃碼頭工潮讓全港巿民知道兩件事:1. 香港有很多工人,而且工人的待遇很差,這包括他們的人工和福利;2. 香港有很多人,知道有人在水深火熱中之後,會拔刀相助。
 

貴租驚人——「港式」失衡

28/03/2013

早前,有大批網民及傳媒紛紛稱讚及報道香港某間茶餐廳。原因無他,只因為這間茶餐廳首創了「30元任食放題」。今時今日,香港人到一間普通茶餐廳吃午餐,可以以30元「找數」,已經「很抵」,更不必說30元任食任飲吃到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