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醫保計劃 如意算盤?

30/04/2015

《自願醫保計劃諮詢文件》的諮詢期剛於數週前結束,這次的諮詢文件主要集中討論以公帑協助市民於私營市場購買醫療保險的「醫保計劃」。其實,有關計劃只是整個醫療改革的一部份。由2008年至2010年間,政府已展開兩個階段的醫療改革諮詢,雖然這兩次均曾討論公營醫療服務及其他配套問題,然而連同今次的諮詢,其工作重點仍然集中於醫療融資,未有充份照顧公營醫療的需要。

教會應做良心僱主!

09/03/2015

財爺在財政預算發表前不斷放風會減少「派糖」,以免市民期望過高,但結果仍然免不了要「派糖」,以博取一時的掌聲。一如不少評論所說,政治考慮往往凌駕了審慎理財的原則。不「派糖」可能人人不滿,派了糖起碼受惠者的怨氣會略為消減,對於一個欠缺認受性及民望低的政府來說,為了在任內有較好的日子過,除了「派糖」別無他法!正如《史記》〈西門豹治鄴〉所說:「民可以樂成,不可與慮始」,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大家都希望享受美好的成果,卻不願意一起思慮一些長遠的計畫。

所羅門王的教訓

04/03/2015

兩個女士爭着承認是嬰孩的母親,在沒有遺傳基因檢查的年代,所羅門王建議將嬰孩劈成兩半來測試誰最愛這嬰孩,結果願意放棄自己權利,拱手讓出嬰孩的女士被認定是嬰孩的生母。當然,按現代的電影橋段,其實情況亦可以倒轉,因為寧願一拍兩散,玉石俱焚的母親並非沒有可能出現,不過,就算真的有這樣的母親,所羅門也沒有判錯,因為那真正憐惜嬰孩的才最有資格做他的母親。

一起走過沙士、七一的日子

19/01/2015

2003年是紛擾的一年,香港人歷經非典型肺炎(沙士)一役,接踵而來的是有五十萬人參與的七一遊行。在那年,生命似是特別脆弱,香港人坐困愁城,盼望「光復」的日子。然而,疫情剛過去,香港人因長期受政治民生問題壓得喘不過氣,結果在隨後的七一遊行通通爆發出來。現在回望2003年,我們怎樣走過那段日子?

 

97回歸 風波裡的召命

19/01/2015

經歷了八十年代的躁動與不安,香港在九十年代迎來了回到中國的歸期。歸期屆滿那一夜伴隨著風雨,然而一切卻那麼平靜:官員平靜地宣誓;英國國旗徐徐降下,換上中國國旗;解放軍車隊順利駛進香港。

當同運遇上學運

17/11/2014

今年的同志遊行人數再創新高有近9,000人,不少人認為其中最觸目的賣點是兩位學聯正副秘書長一起撐場,不過,另一個更須留心的現象就是多了中學生有組織地出席。由佔領行動所展現的世代矛盾、甚至撕裂,相信對不少教牧來說都已響起了警號,不過,大家千萬別以為這只是社會和政治立場的分歧。其實,對於教會來說,有關同性戀、家庭倫理問題在神學上的分歧,以及對教會在社會上應扮演角色的不同期望,將會是教會未來更重大的挑戰。

人到無求品自高

10/11/2014

一個人或一個機構究竟敢不敢憑良心說話,很多時視乎他/她心中是否有所求。追求權位的人不敢得罪權貴;追求升職加薪的打工仔不敢得罪上司;求偶的人不敢得罪所傾慕的對象;想做人大政協的切勿得罪中央;想參與選舉的不要得罪人多勢眾的選民界別;有些牧者不敢得罪有財有勢的會友。為甚麼不敢?因為心中有所求,怕失去一些自己本來已有或將來想有的事物。

重新上路

03/11/2014

香港已經不同了,無論大家是否支持佔領行動,經過這一個多月,香港社會和教會的文化都已經出現了重大的轉變,衝擊着我們對何謂公義、法治、權威以至尊重的看法。雖然事態瞬息萬變,但執筆之時一切仍在膠着狀態,無論政府和運動的催生者都無法提出現實可行的方案,何時及如何結束難以估計。

這是個令人傷感的年代

03/10/2014

這是個失去互信的年代,甚至令人不想說話,因為任何一句有關時局的說話若有人覺得不中聽,便可能損害家人、朋友、同事和弟兄姊妹之間的關係,輕則在FB和Whatsapp的群組unfriend或退出,重則惡言相向、面左左。就算一些過往互相信任的人,也會突然對不同意見的親友冷嘲熱諷。

找過數後不要冷卻善心關懷

28/08/2014

透過在自己頭上倒冰水來喚起對「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關注的「冰桶挑戰」,藉著人際網絡和互聯網短片的傳播,在短短個多月的時間,成功捲起一股世界性的潮流,世界各國的人民都往自己頭上倒冰水,並捐錢支持關注「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