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並不擁有天空,但每個人頭上都可以有一片青天。世界上很多資源並非不足,而是有人擁有得太多,遠遠超過他本身的需要。香港地少人多,樓價超高,租金超貴,令很多人供樓交租之後成為在職貧窮,甚至貧無立錐之地,其實往往是由於資源分配不公而非單純資源不足的問題。
領受召命 存謙卑的心與上主同行
「我豈沒有吩咐你嗎?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裏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書一9)這成為黃先生服侍無家者的鼓勵及支持。
貧窮的經歷 福音的種子
黃先生,小時候住在新界的某一個街市內僭建的地方,經歷過十分貧窮的生活,長大脫貧後,貧窮的經歷令他對服侍貧窮人,尤其是單身婦女及孩童,有另一番的領受。
使貧窮人得釋放 彰顯上主的福音
「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路四18-19)
《新移民歧視條例》應再三思量
近日再有團體到平機會請願,希望將現行《種族歧視條例》(《種》)的適用範圍擴闊到「新移民」。我們同意社會要協助新移民融入社會,亦明瞭新移民歧視在本地頗為普遍;[1]但眾所周知,由於《歧視條例》法網過大,我們對相關形式的立法一向份外審慎。我們憂慮《歧視條例》不但無助新移民融入社會,反而會加深本地人與新移民的對立,以及加劇標籤新移民的刻板印象。
正視問題 努力帶來改變
基督教作家布赫納(Frederick Buechner)曾這樣談過召命:「當你最深的喜悅與世界最深切的需要相交之處,就是你召命所在。」而這在精神科醫生嚴始立醫生(Larina)身上,及其所發起的「醫護天使」行動成員見證了這說話。
「醫護天使」由一群醫護人員成立,與社工一起走到街頭,為患有精神病的露宿者評估情況,有需要時再轉介至醫院進行治療。
裂縫中的生命 繖民網絡教會
前言:
社會在變、教會亦然,有人以不變應萬變,有人萬變不離其宗,但無論如何,變是客觀的事實,問題只是我們希望先知先覺、後知後覺,還是不知不覺。接下來這幾期,《社關熱話》會嘗試和大家介紹一下近年香港教會和社會面對的一些轉變,大家對有關轉變可能有不同的回應,但總不能視而不見。
不要怕只要說
早前內地空氣污染情況嚴重,幾乎天天都有關於霧霾的新聞。至一月下旬時,中國氣象局居然要求禁止各地氣象機構發放任何關於霧霾的預警及實況訊息,因此當地方天氣部門報道有關資訊時,竟是「不可描述的天氣現象」。有網民就形容,這種說法和兒童小說《哈利波特》中的惡魔「佛地魔」一樣,都是不能將名字說出來的。[1]
消費用良心 世界可持續
「你的心若顧念飢餓的人,使困苦的人得到飽足,你的光就必在黑暗中升起來,你的幽暗必變得如正午。」《聖經新譯本》〈賽58﹕10〉
文﹕郭卓靈 (明光社項目主任)
編輯﹕謝芳
服侍與合一
孩子有「缺陷」,父母當然不好過。聖經教導我們要愛人如己,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但當教會遇上有殘障的肢體,家人處於徬徨無助之際,不少教會方發現原來自己缺乏與他們同行的經驗。
因著人手、資源及經驗的缺乏,一般中小型教會牧養殘障人士是困難的,儘管教牧同工盡心關懷有需要的家庭,但教會其他弟兄姊妹有意無意間的說話、眼神及態度,都可能對他們造成傷害。我們出於好意的安慰,希望他們平平安安地回去,但卻有機會適得其反,令他們憂憂愁愁地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