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青年人的精神健康
明光社於2023年11月舉辦了「認識青年人的精神健康」講座,邀請了精神科專科醫生陳玉麟來為大家剖析青年人的精神健康問題。
明光社於2023年11月舉辦了「認識青年人的精神健康」講座,邀請了精神科專科醫生陳玉麟來為大家剖析青年人的精神健康問題。
提起精神病,一般人都會有所排斥,對於精神病患者或多或少帶點歧視、避之則吉;加上,早前社會發生過精神病患者斬人事件及一些倫常慘劇,令人們對精神病的誤解愈來愈深。
是次分享的電影類型是「成長的儀式」。根據電影編劇指南《先讓英雄救貓咪》一書所指,「成長儀式」的故事都是關於痛苦和折磨,通常是指「人生」的外力,是「看不見的、模糊的,或是因為無以名狀而無從掌控的」,但衝擊著我們的「怪物」(困境)。
三十多歲、頗得上司賞識的金智英放下了工作,全職打理家務,照顧丈夫鄭道賢和女兒,她的生活仍然忙碌、勞累,但一直默默承受的她,漸失了人生方向。道賢發現智英精神異常,偶然會以智英好友、媽媽、婆婆的身份向他說話。最初他不敢向太太指出她患病,生怕她情況會更嚴重,但當智英知道自己的情況後,積極求醫,情況好轉,還敢於面對社會壓迫,找到自己事業的新方向。
4月
假如說社會政策對某些族群有所缺欠的話,相信精神病患者(
同性戀在現今社會已被廣泛接納,不少人認為同性戀者和異性戀者分別不大,他們的差異只是喜歡的對象性別不同罷了。但原來在約半個世紀前,同性戀一直被主流的學術界視為是精神病的一種。
情緒壓力可以令人透不過氣,甚至發病!香港城市節奏急促,人際關係和生活緊張,容易使人產生情緒方面的問題。可是,不少香港人都不清楚「情緒病」是甚麼,不是誤會成「精神病」,便是對自己的情緒愛理不理,導致一發不可收拾的情況。其實,我們應該怎樣處理自己的情緒,甚至進一步協助情緒病人和他們的家屬呢?
七月份的倫理對談,將以《與情緒對話》作主題。我們邀請了臨床心理學家,香港拉法基金會義務總幹事葛琳卡博士,與大家一起對談有關情緒病以及相關的課題,誠邀大家參與,一起討論。
日期:2011年7月6日(星期三)
根據醫管局的統計,2008 / 09年度接受精神科治療人數約為154,625人。[1]此外,近五年精神科新症數字均達26,000 人,而過去五年求診人次則躍升12% 至650,000 人次,這表示本港的精神病患者一直持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