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監察賭風聯盟︰監察政府 防治賭風

11/07/2011

當社會大眾日漸把賭博合理化、娛樂化之際,本港仍然有一班基督徒堅持逆流而上,抗衡這股歪風。由多個基督教團體牽頭組成的「監察賭風聯盟」(前身是基督教反對賭波合法化大聯盟),在過去10年,便一直積極回應政府的賭博政策,表達另類的聲音。
 
「監察賭風聯盟」召集人胡志偉牧師表示,雖然賭波合法化最終都獲得通過,但聯盟也發揮到一定作用,至少拖延了政府立法的時間表,而另一方面,也引入了「病態賭徒」的概念。
 
他補充︰「最初聯盟引述外國研究,提出『病態賭徒』的問題時,我們是被嘲笑的,因為當時很多人都沒有這概念。但直至近年,政府也不得不承認『病態賭徒』的存在,以致採取某程度上的補救措施,包括設立輔導機構,幫助一些願意戒賭的人士。」
 
「監察賭風聯盟」一方面做回應式的工作,包括前陣子有政黨提議在大嶼山興建賭場,聯盟便馬上表達反對的意見,以平衡社會一面倒贊成的聲音;另一方面,聯盟也積極參與政策倡導的工作,「我們稍後會約見有關官員和立法會議員,提出調高合法賭博年齡,希望香港可以倣效澳門,把合法賭博年齡由18歲提升至21歲,減少年青人參與賭博活動。」胡牧師說。

關注範疇: 
賭博
社關

相關文章

為了一時財困擴大賭風?

歐陽家和 | 明光社特約撰稿員
29/02/2024

政府財困,開源節流本來是應做之事。不過曾有立法會議員在會議中提問政府,會否增加博彩稅,又有議員建議增加不同運動博彩,例如籃球和方程式賽車等等,並引述不同研究稱去年有55萬人參與外圍投注,外圍利潤超過140億元,應該考慮增辦。對於這類建議,在討論賭波合法化的時候已有人提出,但因為政府一直堅持不鼓勵賭博政策,並承諾不會隨便引入不同運動項目,所以一直以來,馬會只在賽馬和足球博彩引入不同賭法和不同的盤口,惟只用兩個項目,加上六合彩,2022/23年總投注額已達3048億元。政府要求馬會因此多交稅,也是無可厚非,怎樣交稅才不影響馬會的「慈善事業」這自有後話。

不過,當有議員提及增加不同賭博項目時,民政及青年事局副局長梁宏的回應卻令人擔憂。根據《香港01》的報道,副局長去年曾表示如該賭博項目有龐大及持續需求,而有關需求持續透過非法途徑得到滿足,即使投放大量資源加強執法,也未必可切實及圓滿解決問題,而規範該類活動建議獲社會支持,當局即會考增加合法賭博種類。換句話說,政府本來口口聲聲的「不鼓勵賭博」的政策大原則,原來已經完全消失。依照以上原則,一些新的賭博項目,不論是籃球,賽車,甚至奧運項目,只要符合以上幾個條件,似乎政府就會考慮增加。

有以往一向關注賭風擴大的政黨,今日更索性打倒昨日的我,直言建議政府研究容許馬會開辦的體育博彩項目。[1] 有人更稱內地和澳門也有籃球博彩,如果香港沒有的話,港人就會賭外圍,影響政府收入了。其他地方有很多不同賭博活動場所,甚至有賭場,是不是香港政府因幾年的疫情引發短時間的財政緊張,就放棄一貫的政策原則,做一些可能會長期影響社會風氣的事情?透過增加投注的形式和金額來加博彩稅無疑飲鴆止渴。

請大家謹記,愈頻密及容易參與賭博,成為病態賭徒的機會愈大,社會要付上因賭博而造成的家庭及個人問題、負債和犯罪等問題的成本便愈大,將年青人喜歡的運動與賭博掛鈎,與從前容許煙草商贊助年青人的活動,引致他們對吸煙有良好印象一樣愚不可及。


[1]〈民建聯向財政司司長提交2024-2025年度《財政預算案期望》〉,民建聯,2024年1月25日,網站: https://www.dab.org.hk/post/%E6%B0%91%E5%BB%BA%E8%81%AF%E5%90%91%E8%B2%A1%E6%94%BF%E5%8F%B8%E5%8F%B8%E9%95%B7%E6%8F%90%E4%BA%A42024-2025%E5%B9%B4%E5%BA%A6-%E8%B2%A1%E6%94%BF%E9%A0%90%E7%AE%97%E6%A1%88%E6%9C%9F%E6%9C%9B(最後參閱日期:2024年2月27日)。

回到:每週社關焦點

豈能輕看熾熱的賭波之風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新媒體及流行文化)
20/07/2021

賭波合法化近二十年,自馬會開設賭波項目後,當年社會關注究竟有沒有人因為沉迷賭波不能自拔,又有人質疑讓人在馬會賭波,是否就能解決外圍賭博問題,到了今日,不少戒賭機構已經發現一些個案,當事人在賭波合法化後才開始在馬會賭波,亦坦承先賭馬會,之後才賭外圍波,可見兩者並不存在所謂的「競爭」,甚至因著兩邊賭波項目的不同性質,賭徒索性兩邊也下注。此外,不少戒賭機構均表示,近年賭博活動轉移到網上進行,更難打擊非法外圍的營運者,馬會開賭只會令賭風更熾熱,而不會收到「有節制、負責任和不鼓勵賭博」的效果。

阿樂(假名)是足球運動員,18、19歲開始受朋友影響學賭馬,但他賭馬從不上心,他說:「自己根本唔係鍾意呢樣嘢,人哋叫買就買啲啦,都唔會理有冇錢贏。」豈料2003年足球博彩合法化就成為他沉淪賭海的轉捩點,初時買十元八塊,注碼愈玩愈大,十幾年的青春就在電腦和外圍網站中渡過。

阿樂說:「一路落注,一直以為會翻身,點知輸得好多,不斷問周圍嘅人借錢,最後還唔到就被人發現。」今日,阿樂經過戒賭機構的幫助,申請破產,靠教青少年踢足球維生。他坦言自己開始賭波時沒有想過會出事,現在見到學生中有人賭波也會好言相勸。有類似阿樂經歷的人,在戒賭機構中愈來愈常見,因為隨著賭波合法化的日子愈長,就愈多人有機會因為債務或者情緒問題而前來求助。

路德會青亮中心及JCI北區青年商會於今年5月11日至6月10日期間,收集330份網上問卷,當中近六成被訪者曾參與賭博。曾參與賭博的被訪者中,22.2%在疫情期間增加了投注金額或次數,當中55.8%被訪者在疫情期間更增加了約1,000元以上的投注額。青亮中心主任周雅瑩女士表示,調查顯示16.1%被訪者曾參與非法賭博,當中最多人參與賭波,其次為網上賭博,情況嚴重。[1]

除了戒賭機構,也有統計顯示馬會開賭根本沒有影響外圍的賭風。根據近期有關非法賭博的統計,估計香港約有38萬巿民有參與非法賭博;另有統計指,18至20歲青少年參與非法賭博的人數,比參與合法賭博人數多三倍。此外,因為賭外圍毋須以現金下注,而是以先借錢後對數的方式處理欠款,賭徒更容易因而債務纏身,甚至因為無法翻身而從事其他高危的犯罪活動。[2]

網上賭外圍的風氣,其實有跡可尋。早前就有媒體報道指,有外圍網絡賭博網站定期在公共屋邨派單張,[3] 或用泥碼策略吸引人下載並使用軟件,[4] 類似的宣傳手法同時亦在社交網絡平台和即時通訊工具不斷出現,務求鼓勵你下載和使用軟件。下載軟件後,除了有一般賭場的遊戲外,也有不同的運動博彩活動,務求令你在疫情之下,足不出戶就可以賭錢。有報章指有外圍賭博從業員估計,單單今年的歐國盃,本地外圍的投注額就高達二、三十億元,比上屆增兩成。[5]

雖說社會依靠警方打擊非法外圍賭博活動,但網絡搜證本身就有一定難度,再加上社會和疫情各種因素,今年看來警方打擊外圍的力度未必能及上屆歐國盃。根據警方資料,2016年名為「戈壁」的反非法外圍賭博行動,也只能檢獲約4億元外圍投注紀錄,[6] 可見即使非法賭博是犯法行為,警方根本難以完全打擊相關罪行,甚至連宣傳的力度亦非常薄弱,歐國盃前只有很少宣傳,未見有預防的效果。[7]

相比警方,馬會的宣傳攻勢就主動積極得多,5月初就開始宣傳賭波的新手機應用程式,當中用了不同形式的賭博資訊,令賭波更吸引,同時有即場數據和直播內容,使用有關應用程式開戶更有「迎新獎勵」50元超巿禮券,變相吸引更多人下載手機應用程式,加入賭博的行列。今年歐國盃會令多少年青人陷入沉迷賭博陷阱,可能要十年八載之後才看到,但如果我們明知賭博對社會有不良影響,政府是不是應該為了社會利益,而不是稅務收益,控制一下賭風?正如吸煙亦不會即時看到害處,但難到要等更多人患癌才正視問題嗎?

 

[1] 林穎嫺:〈調查指20%市民曾非法賭博 19歲賭徒欠債150萬 憂歐國盃加劇賭風〉,《香港01》,2021年6月12日,網站:https://www.hk01.com/社會新聞/637394/調查指20-市民曾非法賭博-19歲賭徒欠債150萬-憂歐國盃加劇賭風(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7月2日);〈非法賭博問卷調查發佈會〉,路德會青亮中心 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2021年6月12日,網站:https://sunshine-ccg.hklss.hk/hk/sunshine-news-and-events/sunshine-events/171-2021-06-12-1(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7月2日)。

[2] 〈【獨家】估計38萬人曾非法賭博 青少年沉溺欠債百萬〉,《頭條日報》,2021年6月9日,網站:https://hd.stheadline.com/news/realtime/hk/2094348/即時-港聞-獨家-估計38萬人曾非法賭博-青少年沉溺欠債百萬(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7月2日)。

[3] 〈歐國盃|賭波傳單塞公屋鐵閘門罅 石圍角邨「單橫遍野」〉,《am730》,2021年6月11日,網站:https://www.am730.com.hk/news/新聞/歐國盃|賭波傳單塞公屋鐵閘門罅%e3%80%80區議員料睇中居民疫情足不出戶-271622(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7月2日)。

[4] 泥碼只可用作下注,不能兌換成現金,但用泥碼下注,贏了卻可得到現金碼,而現金碼則可以兌換現金。

[5] 〈歐國盃外圍猖獗 警靈活部署嚴打〉,《文匯報》,2021年6月11日,網站:https://www.wenweipo.com/s/202106/11/AP60c27978e4b08d3407c58208.html(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7月2日)。

[6] 香港警察 Hong Kong Police,facebook,2016年7月7日,網站:https://www.facebook.com/HongKongPoliceForce/posts/1125677884186841/(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7月2日)。

[7] 〈【警聲直播.警ü劇場.賭咗場波輸咗個家】〉,facebook,2021年6月12日,網站:https://fb.watch/6aL-IX-hwq/(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7月2日)。

疫症加失業 賭徒易爆煲自殺 前線機構呼籲盡快求助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06/05/2020

馬會暫停六合彩,足球賽事暫停,馬會只提供賽馬賭博活動,香港人就會減少賭錢嗎?當然不,面對疫症,市民沒有減少賭博,不少戒賭中心坦言賭博活動地下化、網絡化、多樣化地出現,同時戒賭求助個案近月更有上升趨勢,個案多樣化,而且不少個案中的人甚至有自殺傾向。有戒賭機構表示近月要加強危機處理的培訓,因為很多人求助,同時尋死。

求助個案增

明光社

明愛展晴中心高級督導主任(戒賭服務)陳志華先生在4月的一個記者會中表示,疫情沒有令個案減少,求助個案更由今年1月的214宗上升至3月的334宗,增幅達五成六。他提到當中有一個案是一名20多歲的當事人在網上賭博,家人以為他只是上網打機,豈料他最後欠下近10萬元債務,被債主上門追數,家人始發現他出事。陳志華表示,沉迷網上賭博者的情況嚴重,而且非常隱性,家庭成員要多加留意。

無力償還債務

明光社

賭博的人多了,求助的人數也在上升,其中一個原因是債台高築和無力還錢,賭徒最後惟有向戒賭機構求助。路德會青亮中心主任周雅瑩姑娘透露,近月因為運動比賽暫停,賭場也一度暫停,借錢給人者為了確保收入,最後就向那些未還錢的債仔埋手,要求他們盡快還錢。她說:「有試過上午要求一個人下午還1,000元,下午還不到就要還3,000元。如果他們真的有錢當然會還,但現在他們就是沒有錢,所以才求助。」

失業、失經濟來源

周姑娘又表示,賭徒如果懂得求助可能他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時候。她表示,在疫情下,不少參與賭博人士失業,平時他們可以用人工來賭錢的,突然間失去了經濟來源,不少人會用自己的最後一份糧,去澳門「搏一鋪」,當然大部份人都是損手離場。她說:「他們以為還有機會可以贏錢,其實輸錢皆因贏錢起,最後就『焗』賭,即以為賭是解決金錢問題唯一方法。最後當然就是輸清光求助。」

高風險投資活動

至於賭博的方式,很多人以為賭徒都是在網上賭,但實際上現時的個案,打麻將、上網、外圍、地下賭場、甚至是股票,甚麼都有。周姑娘說:「早排因著外圍股巿波動,也收到求助個案。股巿波動有時更大,部份求助者更參與高風險的金融活動,一輸不但輸身家,更即時有一身債務需要處理。」早前就有新聞報道,外國期油價格因為插穿到負數,即使買貨很少,但投資者也可以輸身家。可見高風險的項目不會因為疫情出現而消失,相反會有更多人躍躍欲試,最後只會泥足深陷,更難翻身,部份賭徒因為上落太快,數額又大,一時看不開,容易有輕生念頭。

改用網上投注

明光社

除了股票,網上賭博外,即使一般基層,也受到賭博氛圍的影響。基蔭家庭服務中心執行幹事蕭張玉蓮師母表示,疫症之下,即使有限聚令,但街頭的賭博活動並沒有因而減少。她說:「而家喺公園,雖然話限住係四個人,但係佢哋咪開多幾枱囉,佢哋無因為咁樣就停止賭博。」蕭師母也留意到,馬會雖然暫停了投注站,但馬會的投注服務並沒有停下來,只是全部改為網上服務,早前馬會特意重開投注站教人開網上投注戶口,那幾天就「排晒長龍」,可見賭風沒有減少,只是轉到我們看不到的地方。

家人宜留意

蕭師母強調,現時參與賭博活動的人,先有錯誤的賭博觀念,以為賭錢就等於賺錢,另外很多人都有賭癮,所以不會因為馬會停賽他們就不賭,反而他們會找其他渠道賭博,否則這就不是賭癮了,所以她呼籲家人應多加留意平時喜歡賭的人,有沒有在馬會停了賭波及六合彩之後,改為參與其他類型的賭博活動。她呼籲有需要家庭,要盡快求助。

 

賭波合法化15年 合理修改加強監管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24/09/2018

2003年8月開始,政府授權馬會合法接受賭波投注,至今已經15年,投注額已由首年度的160億港元,到2017-2018年度的1,031億港元。[1] 政府不斷強調賭博人口正在下降,但投注額不合常理地上升(表一),正正反映數字不可輕信。再加上前線戒賭機構的觀察,我們發現賭博活動走向網絡化,變得更隱蔽,投注額更多,而且賭博年齡愈趨年輕。為此我們趁賭波合法化15週年,要求政府檢討現時的賭博條例,完善相關的法例和機制,並有以下幾項建議。

明光社

 

1.     重新建立監管開賭場數和新賭法的機制:

根據立法會的文件,賭波合法化初期,開賭只限四大聯賽賽事,波盤亦只限四種方式,但時至今日,每週受注的場數過百,每場受注方式超過20款(表二)。根據2016年由平和基金委託香港理工大學的調查顯示,只有0.7%受訪者認為每週賭波場次太少,71%受訪者認為已經足夠。[2]

明光社

 

我們翻查資料發現,政府當年以「給予馬會彈性自行決定場數和玩法,以有效打擊外圍賭博」。現時賭博場數和賭法已經非常足夠。政府未能成功打擊外圍是因為法例不足以堵截新式的非法網上投注,以及警方執法不力所致,政府理應檢討法例及責成警方加強執法。我們認為馬會現時一天受注賽事已超過30場,平均每場賭法更超過20種,實際上已經過多了。是故建議日後若要加開賭法,或增加每個球季的開賭場數,必須要先經博獎會、政策局和立法會通過,以確保馬會不會濫開賽事和受注。

 

2.     平和基金的資金來源:

現時平和基金的申請率偏低,究其原因最主要是因為,當中的資金來源幾乎全是馬會,不少反賭機構不認同用賭徒所輸的錢去幫賭徒戒賭,所以選擇不申請基金。我們建議重組平和基金的資金來源,可以改為:一、增加博彩稅,之後用博彩稅的某一個百分比注資平和基金;二、政府在馬會注資後,再以一比一的配對方式將相同金額注入基金;三、政府一次過大筆撥款給平和基金,之後讓它自行營運。我們期望此舉吸引更多有志之士,加入反賭戒賭的工作。

3. 馬會加強自我隔離機制:

現時的自我隔離機制(即馬會不接受有關人士下注),容許隔離者隨意重新開啟下注戶口,機制事實上是形同虛設。我們建議馬會容許在隔離者同意下,由家人或戒賭中心代表協助隔離者,並由他們代辦手續,隔離時間為期最少兩年;期間如果隔離者要重新開戶,馬會必須通知其家人和戒賭中心代表。我們認為馬會作為不鼓勵賭博的持牌開賭機構,有責任用一切方式避免正在戒賭的病態賭徒復賭,以協助他們重過健康生活。

 

4.     加強管制投注站的位置及宣傳:

現時條例規定投注站要遠離學校,但卻沒有規管它們與戒賭中心的距離。有戒賭中心的樓下居然開了一間投注站,並且以大量的宣傳海報和電視直播來吸引路過的人。政府有責任要求馬會好好收集各戒賭機構的位置,減少開放式的宣傳,真正履行只負責管理合法賭博,而非鼓吹或引誘他人賭博的角色。同時,隨著馬會接受手機App的下注,我們認為投注站的數目及開放時間理應減少,避免青少年及定力不足的市民受到不必要的引誘。

 

5.     加強管制網上手機App

賭徒使用馬會App的比例不斷上升,但政府卻從無監管馬會App的內容。我們建議於申請人設立戶口時,需先進行評估,了解申請人是否有賭博失調或債務情況(例如:破產、嚴重欠債)。如有以上情況,應拒絕其申請,以減少他們參與賭博的途徑,及出現問題賭博的情況。我們亦建議馬會透過App接受投注前,更要向賭徒顯示有關問題賭博的訊息,提醒他們應妥善管理戶口,不要將戶口借予未成年人士使用,避免間接鼓勵他們參與賭博。投注愈方便,失去節制的機會愈大,馬會既然強調有節制賭博,就不應花太多心力在如何方便賭仔投注,而應多些限制手機投注的金額、場數和形式。
 


[1] 〈馬會派成績表創三高 上年度投注總額2340億〉,《東方日報》,2018年8月30日,網站:http://hk.on.cc/hk/bkn/cnt/news/20180830/bkn-20180830193011910-0830_0082...(最後參閱日期:2018年9月6日)。

[2] “Report on the Study of Hong Kong People’s Participation in Gambling Activities in 2016,” Commissioned by The Ping Wo Fund and prepared by Department of Applied Social Sciences,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last modified January 31, 2017,  https://www.hab.gov.hk/file_manager/en/documents/policy_responsibilities....

[3] 〈足智彩投注額料增至300億 世界盃刺激馬會賭波收入〉,蘋果日報,2006年5月28日,網站: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060528/5966995(最後參閱日期:2018年9月6日)

[4] 〈立法會十三題:平和基金的使用〉,新聞公報,2005年11月30日,網站: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511/30/P200511300218.htm(最後參閱日期:2018年9月6日)

[5] 〈立法會十七題:遏止青少年賭博問題〉,新聞公報,2017年3月29日,網站: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703/29/P2017032900467.htm(最後參閱日期:2018年9月6日)。

[6] 有關問題詢問受訪者過去一年曾參與哪些賭博活動,參:“Report on A Study of Hong Kong People’s Participation in Gambling Activities,” Commissioned by Home Affairs Bureau, Government of HKSAR and conducted by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Centre,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last modified December 2005, https://www.hab.gov.hk/file_manager/en/documents/publications_and_press_...

[7] 有關問題詢問受訪者過去一年曾參與哪些賭博活動;見註2。

[8] 見註6。

[9] 見註2。

[10] 有關金額是在2005年調查時,調查機構向12至19歲的受訪者查詢他們在過去一年,每月參與足球博彩活動消費的金額;“Study on Hong Kong People’s Participation in Gambling Activities (2005),” Prepared for Home Affairs Bureau by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Centre,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ccessed September 6, 2018, https://www.hab.gov.hk/file_manager/en/documents/whats_new/gambling/KeyS...

[11] 有關金額是在2016年,調查機構向所有受訪者(包括成人及青少年)查詢他們在過去一年,每月參與足球博彩活動的平均消費;另見註2。

賭波年青化 問題更嚴重 兩成受訪少年11歲前賭博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23/07/2018

四年一度的世界盃,提醒著我們賭波合法化又過了四年,不經不覺到了第15個年頭(2003年8月1日,政府正式將賭波合法化)。政府透過平和基金的研究,企圖描述一幅「越來越少人賭博」圖畫。[1] 今年世界盃開鑼前幾個月,明光社與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和基督教新希望團契再度合作,進行一個民間賭博調查,[2] 結果不但發現賭博情況沒有減少,而且賭博年齡愈趨年輕,賭波人士的情況比賭馬及整體賭博群體更為嚴重。

三間機構於今年3月至6月,通過學校、機構、街訪和互聯網,收集學生和巿民意見,成功獲得3,449份有效問卷,當中男受訪者佔50.8%,女受訪者佔47.1%,18歲以下樣本佔56.3%,18歲以上則佔42.9%。[3]

明光社

整體來說,70%受訪者曾參與不同形式的賭博(圖一),包括朋友間的聯誼賭博活動,例如麻將、啤牌,或者不涉及金錢的賭博遊戲等。而曾透過馬會參與賭博的受訪者,有34%曾買六合彩,曾賭馬和賭波的分別佔13%和8%。

至於參與賭博的年齡,我們發現在18歲以上的年齡組別中,未滿11歲就開始賭博的只有8%,但在18歲以下的組別,未滿11歲就開始賭博的佔20%。明顯地新一代的青少年比上一代更早參與賭博。當然,我們也可以解讀成新一代青少年更早有意識自己在參與賭博活動,所以在填問卷時自然就填了自己未滿11歲就開始賭博;但無論如何,情況仍然值得關注。

明光社

同時,我們亦發現,在未滿18歲就開始賭博的18歲以下受訪者中,25%有賭博問題(圖二),甚至當中有4%,出現賭博失調的情況。[4] 另外,5%在18歲以下曾賭博的青少年,會因為賭博向人借錢,借錢的對象以家人、朋友為主。可見青少年賭博參與率根本不如平和基金的研究所指,有下降趨勢。[5]

 
 
明光社

今次調查另一個重點是我們將賭馬、賭波和整體賭博者的情況作了一個比較,結果顯示,賭波受訪者各方面的情況均較令人擔憂。例如賭波人士過去一年借錢的百分比較高(賭波:13%;賭馬9%;整體3%);他們當中出現賭博失調情況的百分比也是最高(賭波23%;賭馬16%;整體5%);47%賭波人士的首次賭博年齡低於18歲(整體為33%)。他們借貸的方式多以銀行信用卡貸款、家人親友,甚至是財務公司為主,可見他們甘願為借貸冒險(圖三)。

最後,我們評估過不同賭博人士對不同媒體的訊息的反應,有關訊息如何影響他們的賭博意慾,調查顯示賭波人士最容易受外界資訊影響,不論是賭博資訊還是單純的足球運動資訊,在他們眼中這些都是刺激賭博的資訊。而朋友間互傳的訊息,最能引發受訪者的賭博意慾,可見朋輩的影響力,舉足輕重。

我們現提出以下建議,盼能有助遏止賭風,減少對社會造成的傷害:

  • 平和基金須加強防賭宣傳,強調世界盃賭博的禍害。
  • 馬會必須堅持不鼓勵賭博政策,減少宣傳賭博活動,並加強對戒賭防治的推廣,提醒賭徒賭博可能帶來的問題。
  • 警方應加強打擊外圍,如因法例限制而影響打擊外圍,理應修例。
  • 政府應在不同主流傳媒,特別在報章的波經版,宣傳反賭防賭訊息。
  • 家人、朋友影響賭徒至深,是故鼓勵大家欣賞球賽時,多討論技術,少談賠率。如家人有賭波習慣,則盡量帶他們參與其他活動,減少引誘。
  • 家人若發現有親友沉迷賭博,可自行先到戒賭中心,尋求協助。

 

 

[1] 〈香港人參與賭博活動情況2016研究報告〉,平和基金委託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進行研究,頁1,2017年1月31日,網站:

http://www.hab.gov.hk/file_manager/tc/documents/policy_responsibilities/...(最後參閱日期:2018年7月4日)。

[2] 〈越來越後生  賭波更大鑊  世界盃賭博政策及防治問卷調查〉,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基督教新希望團契及明光社,2018年6月28日,網站:http://www.truth-light.org.hk/myimage/node_image/n10/n10879_worldcup_gam...(最後參閱日期:2018年7月4日)。

[3] 由於部份受訪者沒有回答部份問題,所以答案總和不一定是100%。

[4] 受訪者需回答過去一年有沒有出現與賭博相關的情況(按DSM-5測試來評定),評分達4至9分者,即屬賭博失調。上屆世界盃期間我們三間機構所作的調查結果顯示,有關百分比為5%。雖然與上次調查相比,今次調查的數字下跌了一個百分點,但上次調查的百分比並沒有計算沒有回答有關問題的受訪者,而今次我們則將沒有回答者也包括在內,所以實際上有關數字是上升了。〈2014世界盃前後賭風調查〉,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基督教新希望團契及明光社,2014年7月3日,網站:http://www.truth-light.org.hk/myimage/node_image/n4100_5000/n4841_2014_w...(最後參閱日期:2018年7月4日)。

[5] 〈香港人參與賭博活動情況 2016研究報告〉,頁3–4。

愈不鼓勵愈興旺的賭波15年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06/06/2018

賭波合法化快要15年了(2003年8月1日,政府正式將賭波合法化),由當年政府信誓旦旦聲言會維持不鼓勵賭博政策,到了今日,足球博彩的投注額每年已達接近1,000億港元。[1]我們找回當年監察賭風聯盟對博彩及獎券事務委員會提出的訴求,再對比今日的現況,大家自然知道政府如何縱容馬會開賭。

 

監察賭風聯盟當年的要求如下:

  1. 營辦團體必須在投注站的入口及當眼處註明賭博的禍害
  2. 營辦團體必須在宣傳品上印有賭博的禍害(面積不得少於宣傳品的十分一)
  3. 營辦團體不可在電子傳媒的黃金時段和第一類刊物,刊登廣告或發放賭博資訊
  4. 營辦團體開設投注站的數目及面積應定明上限以作規範,更不得在青少年中心及學校鄰近開設
  5. 營辦團體不可在投注站以外設置任何投注設施(如在食肆、酒吧擺放自動投注機)
  6. 營辦團體應設定每週可供投注場次的上限和不應就非頂級聯賽賽事開注
  7. 營辦團體每年需設定最少連續一個月的「冷靜期」,不得就任何賽事開盤
  8. 營辦團體絕不應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士推廣賭博,包括於賭博活動期間(如:賽馬日)接待青少年及兒童
  9. 營辦團體不可冠名贊助任何體育項目或活動
  10. 營辦團體在推出新玩法前,應先獲足獎會批准
  11. 營辦團體在網上推出互動遊戲或其他宣傳活動時,不應准許未成年人士登記
  12. 營辦團體若違反守則,例如容許未成年人士進入投注站或投注,應有明確罰則

 

令人覺得諷刺的是,上述12點,部份列舉出來時,為的是預防馬會藉此鼓吹賭風,豈料竟然成真,本來馬會沒有「大做特做」的,但現在都做了。最可怕的是,今日馬會已經不用依靠電話投注和投注站,一個網上戶口,一部簡單的智能手機,青少年已經可以安坐家中「邊睇波邊落注」。我們不禁問,今天馬會手機下注程式,和外圍那些所謂「非法網站」,除了合法非法這一線之差外,到底有何分別?還有甚麼措施可以保護青少年,不讓他們參與賭博呢?還有甚麼安排可以確保馬會不會鼓勵賭博呢?

 

 

[1] 在2016至2017年度,馬會在足球博彩的投注額達927億港元。參:〈立法會七題:遏止青少年賭風蔓延〉,「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2018年5月9日,網址: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805/09/P2018050900260.htm(2018年6月4日下載)。

 

 

曾經刊載於:

香港獨立媒體,6/6/2018

馬會出蠱惑 投注創新高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4/09/2017

馬季煞科,因著今年賽馬天數增加5天,由83天加到88天,投注總額由去年1,061億升超過1,174億元,增加超過100億,約為10.7%,創回歸後新高。

馬會去年不斷喊窮,總投注額下降1.7%就大叫救命,聲稱未來經濟差會令投注額一直下降,必須要增加賽馬日。但根據平和基金於2016年委託香港理工大學進行的「香港人參與賭博活動情況2016」研究報告指出,八成二受訪者認為每週賽馬兩次已經足夠,市民大眾根本就沒有要求增加賽事的呼聲。

我們多番質疑政府批准馬會增加賽馬日的準則是甚麼。是否純粹以「稅收」出發,以為稅收愈多就愈可以無視賭博對香港社會的影響?當香港各種賭博活動不斷發展時,最受影響的其實就是受此引誘而下注的小巿民。賭博機會增加,病態賭徒「局賭」的情況只會愈加嚴重。

今年馬季,不斷聽到墮馬意外的新聞,實際上馬匹亦因著不斷操練和比賽而有過度疲累的時候,此外,馬迷也需要休息,本來暑假就是各方面最好的休息機會,但馬會為賺盡利潤,並且得到政府全力護航,到今時今日可以說是不擇手段了。

 

四成四賭徒十八歲前已賭博 病態賭徒最多透過馬會落注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06/07/2017

政府對遏止賭風無誠意,上月再次靜悄悄地發表由平和基金於2016年委託理工大學進行的「香港人參與賭博活動情況」研究報告,並只發出簡單的新聞稿。報告聲稱港人參與賭博活動比以往有下降趨勢,彷彿賭博問題並不嚴重,但檢視研究報告全文後(英文版),卻發現賭風仍然熾熱,更發現政府完全忽視香港賭博問題,任由馬會坐大,情況令人擔憂。

政府新聞稿沒有告訴你的調查發現:

  1. 44%徒18歲前已賭博在整體問卷中,43.6%被訪者18歲前已參與賭博。而賭博次數愈頻密的人,就愈有參與六合彩、賭馬和足球博彩等活動(table 3.3.3b)。不少研究顯示愈早參與賭博,成為病態賭徒的機會愈大。政府必須加強阻遏馬會近年大量有關賭博的軟性宣傳,正如政府當年禁止煙草商賣廣告、贊助與青少年有關之活動及各項體育活動,以免青少年對賭博行為缺乏警惕。
  1. 病態賭徒主要透過馬會落注在整體問卷中,賭博沉溺的情況,調查發現有病態賭博(Gambling Disorder, GD)的賭徒中,參與六合彩、賭馬和賭波的分別佔86.2%69.0%31.0%比於澳門賭場投注(20.7%)和其他非法(外圍)賭博都要高,社交賭博則佔27.6%(table 3.5.2b)。縱使馬會經常聲稱不少人參與外圍賭博,又聲稱社交賭博才是令人沉迷賭博的真兇云云,但數據清楚顯示,病態賭徒最多參與的是由馬會負責的六合彩、賭馬和賭波
  1. 港人投注金額不斷大幅上升:報告表示2016年港人參與賭博活動的比率為61.5%,比2012年62.3%2008年71.3%為低,卻忽視每名賭徒的平均投注大幅上升。六合彩的每月平均投注金額為 159.9 元 (是 2012 的 1.2 倍)賽馬博彩為 5,610.6 元 (5.9 倍)足球博彩為 1,598.7 元 (2.6 倍)。澳門賭場博彩為 7,938.8 元 (5.6 倍)(table3.3.5),而賭船博彩達至 45,259.6 元;社交賭博的每月平均金額達至 423.8 元(table 3.3.3a)。賭徒少了,投注額卻倍增,證明賭風是嚴重了而非減輕了。
  1. 網上賭博容易令青少年沉溺:在青少年受訪者(15-22歲)中,有45人表示曾在網絡進行賭博活動,當中被定義為網絡沉溺者佔36.4%,(table 3.6.1a)佔整體青少年受訪者中的19%(4.8.1a)。可見有網絡沉溺的受訪者,更易與有參與網絡賭博活動的情況。而馬會近年不斷推動的手機投注,正正成為不少年青賭徒的催化劑。
  1. 巿民認為馬會開賭已經「足夠」:在整體問卷中,就現時的賭博次數是否足夠,巿民認為現時的六合彩(83.9%)(table 3.6.1a)、賽馬(82.4%)(table 3.6.2a)和足球博彩(71.1%)(table 3.6.4a)的開盤的場數和次數足夠,以現時一週約有23合彩2次賽馬和約130場足球博彩賽事來說,其實是過多。由於研究是於2016年進行,並未計算今年增加的賽馬日和受注的海外賽事,但政府及博獎會不等待是次研究結果便急不及待通過馬會的要求,令人感到政府只著重博彩稅收入,而博獎會則是馬會的橡皮圖章。
  1. 政府必須積極跟進報告各項建議:報告的建議部份,強調馬會應提供更多途徑,方便巿民戒賭:包括控制個人戶口最高投注額;可以網上自由申請暫停使用戶口;要求馬會取消與賽馬或足球活動相關的親子活動,減少兒童及青少年接觸賭博的機會。報告更要求馬會在所有宣傳品中印有警告字眼,當中除了提醒賭博人士切勿沉迷和提供戒賭熱線外,更要求加入家人和朋友要留心身邊可能有問題賭徒,要多加關心。

以上各點在政府的新聞稿中,完全未被強調,反而企圖粉飾太平,淡化香港的賭風,並且用低調方式處理,又沒有無任何實質跟進,敷衍塞責,負責賭博問題的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及博獎會主席方文雄難辭其咎,令人憤怒及遺憾!

 

曾經刊載於:

星島日報,2017年7月9日

獨立媒體,2017年7月6日

手機遊戲成散播賭風的溫床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4/03/2017

根據前線戒賭機構的經驗,當賭徒賭至欠債,之後借錢再賭,是他們成為病態賭徒的典型情況。日本近日竟然推出一款名為「欠債要靠賭博來還」的手機遊戲, 遊戲中的主角有妻兒,他賭博至債台高築卻不願去工作賺錢還債,反而依靠借債度日,以及繼續賭博來獲取金錢,主角明言「絕不工作」、「玩樂至上」、「讓老婆去打工就好啦」等等。

遊戲中,討債的人每七天會上門找你還債,所以在七天之內玩家要靠賭馬、拉角子機和買彩券等來贏錢,如果成功就可以去慶祝一下,但萬一賭輸了沒有錢還,就要叫妻子出來再工作,也有其他不同的下場會出現。

雖然遊戲是由日本人編寫,但在香港台灣都能下載。在香港,雖然將之列為17+的級別,但根本沒有機制去審視這類遊戲,至於在台灣則將這遊戲列為12+的級別。這類鼓吹賭博,而且是病態賭博的遊戲,我們本來就應該禁止孩子參與,現在他們竟然有自己的小程式,用遊戲及卡通來包裝賭博,情況非常不可取。

筆者撰文之時,就有家長因為要去麻雀館耍樂,而堅持離開其手抱的女嬰六小時去打牌,最後被告虐兒,可見病態賭博之問題早就應該要正視。但政府一直愛理不理,即變相縱容賭風在本港熾熱起來。

我們很想問一問將來的特首,你/妳有沒有不鼓勵賭博的政策?

歐國盃是令賭風熾熱的元兇嗎?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23/06/2016

歐國盃是於四年一度世界盃中間舉行的足球盛事,吸引大量巿民,或者平時鮮有欣賞球賽的朋友投入足球賽事之中。自2003年賭波合法化後,香港不少球迷在觀看賽事時「順理成章」都一起「玩幾手」,而估計即將舉行的決賽周更會把足球博彩白熱化。有學者認為,只要不沉迷,賭波作為一種消閒的活動,不過分花錢,不是一件壞事,未嘗不可。

一般社交賭博,輸贏也當作遊戲,不過,馬會開盤,不見得會設下賭博上限,對賭徒,特別是病態賭徒來說,沒有上限,就是一個非常大的無底陷阱。

有前線戒賭機構在歐國盃決賽週開鑼前就表示,賭波吸引青少年人下注,加上無良的借貸公司接受青少年用學生證借錢,一借可以借10萬,隨時一場下來就輸清光,令他們身負巨債。

馬會一面開發不同的賭波方式,一面透過手機程式吸引巿民進行網上賭博,加上現場直播相關賽事,不少戒賭機構亦預期歐國盃後或者再次湧現病態賭徒到戒賭中心求助的情況。

不過,馬會從來不會認為自己有鼓吹賭風,只會不斷重申非法的外圍賭博多樣化,令外圍投注額增加,馬會的收入相繼下降。不增加彩池、賭法,難以吸引巿民回到馬會下注。但真相卻是一個愈滾愈大的惡性循環,正正因為馬會增加「競爭力」,於是非法外圍賭博又要出盡法寶吸引「賭仔」,令賭徒有更多機會沉醉於博彩世界中。要將循環破除只有兩個方法:1.警方加強執法,真正切實打擊非法外圍賭博;2.馬會減少投注方法,減少不必要競爭。

馬會每年口口聲聲指非法外圍博彩的收益數以億計,影響她的收入。但根據香港警方公布的數字,現時被打擊的非法外圍投注額也只有數百萬至數千萬元不等,顯然要不是警方未盡力,就是馬會「報大數」。無論如何非法外圍投注實際上是打擊不盡的,馬會說非法外圍賭博嚴重,也只是要求增加博彩方法和彩池的托辭而已。最後,令賭風更熾熱的,當然少不了馬會的份。

 

曾經刊載於:

《成報》 23/6/2016

博獎會假諮詢 撐馬會歪理加賽事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03/05/2016

3月底,博獎會召開諮詢會,了解各界對馬會申請增加五個賽馬日和八個非本地賽事日同步下注的意見。明光社的觀點大家可在網站取閱,[1]但馬會歪理連篇,有必要澄清。

馬會聲稱賭馬,特別會就海外賽事下注的,大部份都是40歲以上的馬迷,所以不會影響青少年,也不會令青少年受到引誘成為賭徒;馬會又稱,2008-2009年度馬會戶口中有約9,500個為18-20歲的,但即使到了2014-2015年也只是11,900個,證明自2008-2009年增加五個賽馬日後,並不吸引青少年賭博。不過當我們細心看,馬會在過去五年的年青用戶其實上升了四份之一,豈不令人更擔心嗎?特別在近一兩年馬會新增手機apps後,青少年更容易接觸賭博,預測在可見的未來,青年賭徒只有上升,不會下降。

而且所有前線戒賭機構的統計數字均清楚顯示30至40歲就是病態賭徒最易「出事」的階段,亦有人可能因此輕生。馬會積極以增加賽馬日能令政府增加600億稅收作為招徠,漠視沉溺賭博所引起的家庭及社會問題,實在令人惋惜。

此外,更令人不滿的是博獎會的諮詢會已淪為馬會的宣傳大會,除了派出大批馬主全力撐場之外,不少受馬會資助的社會服務機構亦要出來為馬會歌功頌德,以往馬會的慈善捐助是「掩口費」,防止最了解賭博對青少年和家庭帶來何種負面影響的社福機構批評馬會。但現在變本加厲成為了宣傳費,大家被逼出來為馬會的臉上貼金!而整個諮詢會亦不過是一場假諮詢的鬧劇,除了要事前審查出席機構的發言內容之外,所有博獎會成員在整個諮詢會不作任何跟進查詢,與出席人士零交流,而出席人士亦不准問問題,這不是諮詢,是走過場,讓博獎會可以向外界交待,馬會是一個偉大的慈善機構,令一眾社福機構感激流涕,增加賽馬日是天公地道的決定! 
 

 

每逢佳節倍思「賭」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24/03/2016

大時大節,是賽馬會引人入局的好時機。波、馬、六合彩三合一的賽馬會,往往在不同的「佳節」,透過極高的派彩吸引人下注,如同商場在佳節前夕以「大特價」刺激巿民購物消費一樣。

研究賭博的人也知道,不少人開始賭博,多由社交賭博入門,而節日博彩就成為社交賭博的開始,賽馬會經常在大時大節加大金多寶派彩以吸引賭客。以2016年新春金多寶為例,宣稱頭獎基金有5千萬,令投注總額達1億2千萬,比2015年的1億1千800萬高。而在3月,更進行六合彩「40週年金多寶」攪珠,頭獎彩金可高達1億元!

最誘人的是,若沒有人中頭奬,奬金會繼續累積,人人發橫財的心態會更旺盛,將以小博大的心態不斷膨漲,互相感染,成為全城盛事。此外,賽馬會亦巧妙地將此玩法用於賽馬,但凡假日,就推出不同的合併彩池多寶,以投注金額低至一元,便可博到最高合共200萬作招徠。不少人往往以「幾蚊跌都跌左」的心態開始下注。

最後?大部份人輸錢會真的當自己「跌錢」,以後還會「睇實自己嘅荷包」嗎?而部份贏錢的人,極有可能走進了「輸錢皆因贏錢起」的困局,甚至沉迷賭博,難以自拔。大家希望我們的社會向這方向走下去嗎?

沒有亞視 賭博資訊仍遍地開花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7/11/2015

隨著亞視的免費電視牌照將於明年完結,馬會在今年新的馬季已將賽馬、六合彩等節目交由無綫的J2台播放。表面上只是從一台轉換至另一台,馬會沒有特別優勢,她們甚至辯稱J2台始終是數碼廣播台,覆蓋率不如亞視般多,因為一些仍然用傳統電視的家庭,收不到有關廣播訊號。

不過,馬會同時卻大力加強在不同媒體滲透,現時除了J2台,有線電視、nowTV,商業電台、DBC數碼電台、馬會手機應用程式等等均會直播馬會的賽馬賽事。另外,馬會現在又將原本只在半夜播放的晨操片段,改放在網上任人觀看。馬會雖然強調「未滿十八歲人士不得投注或進入可投注的地方」,但在網上就真的除了下注區,所有賭馬的資訊均像公開資訊一樣,任何人都可以瀏覽。

另外,博獎會與平和基金均先後於今年八月和十月換屆,博獎會由中華總商會副會長方文雄擔任主席,新任委員包括香港青年聯會主席霍啟剛、何志滌牧師等;平和基金則由監警會成員葉振都出任。兩個委員會的成員任命均沒有獲得傳媒廣泛報道,似乎傳媒對於賭博的議題的關注,漸漸下降,情況令人擔憂。

青少年賭徒少即等於沒問題?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7/09/2015

 

明光社和十多個團體多年來要求政府及馬會將合法賭博年齡提升至二十一歲,然而兩者一直均冷淡應對。及至近日馬會終於回應,他們稱在馬會開戶定期下注的人中,十八至二十一歲的青少年只佔整體人數的很低比例;而且他們平均每月投注的金額平均為數百元,所以根本十分節制。馬會更在文件的後面附有一篇剪報,指現時不少網上遊戲玩家用錢以抽獎方式取得角色,所花費的金額比賭博更多。言下之意似乎在呼籲我們不如關注青少年手機遊戲中的抽獎問題。

隨著馬會開放網上和手機平台下注後,青少年只需借用朋友的投注戶口便可以下注不用再親自到投注站,這樣真的可以徹底「收收埋埋」。再者,青少年開始參與賭博時,每月賭注平均以數以百元計,但請各位留意這個年齡層的人大都仍在學,每月便拿數百元去購買這類「娛樂」。據不少前線戒賭機構的資料顯示,大部份的病態賭徒開首也只是用十元八塊下注,現在不難預計,未來的病態賭徒將比今日見到的嚴重。

我們仍然堅信,將合法賭博年齡推遲,是一個特別針對賭博問題的合情合理解決方法,是平衡社會發展、青少年需要和賭風三者而作的一個最簡單,以及是爭議性最少的機制。我們盼望政府切實考慮將合法賭博年齡提升至二十一歲,否則我們將看見在每年的千億投注額背後,隱藏著更多病態賭徒,那並不是靠馬會那丁點補助的戒賭機構可以全部處理得來的。

 

投注方式層出不窮 投注額與賭風俱上升

歐陽家和 | 監察賭風聯盟
14/09/2015

馬會不斷聲稱香港的賭風沒有大幅增長,投注額的升跌主要與經濟情況有關。可是,馬會剛剛公佈2014至15年度的業績,本地及海外賽馬、足球博彩及六合彩總投注額達1914.4億,按年增加10%;單是賽馬總投注額就達1054.1億,歷來第二年打破千億元大關。足球投注額更大幅上升26%至782.5億元。

根據香港2015至16年的財政預算,2014年經濟增長才2.3%,而2015年的全年通脹預計為3.5%,馬會的「表現」明顯地跑贏大巿。馬會兩年前亦用了為高速證券交易而開發的科技,賠率計算因而更快捷,以及能應付更複雜的情況:在此技術配合下,馬會推出新的四重彩彩池、四連環合併彩池等其他新彩池,來年更會推出簡化版的「組合獨贏」,降低新馬迷學習賭馬的難度。

這些措舉美其名是為賭徒提供更多投注選擇,實際上就是吸引更多人投入賭博世界。這幾年在賭馬方面,馬會不但增加彩池與玩法,也透過轉播不同地方的賽事,變相增加了不同的賭博方式。賭波的情況則更嚴重,由增加場次與彩池,以及加上提供大量的即時資訊、數據,甚至在網上及投注站直播世界各地的賽事,吸引更多人去投入賭波與賭馬當中。

馬會表面上聲稱投注額與經濟掛勾,但如果他們不斷推出新賭法及增加彩池,實際上就是為巿民增加不同的賭博方式,直接的影響就是令更多巿民參與,投注額因而上升。因此,我們可以發現令投注額上升的方法肯定不只與經濟因素有關。我們質疑投注額大幅度上升,是馬會故意造成,他們引用不同方式,包括為投注者提供更方便的投注方法,以及更多的選擇。

馬季早前開鑼,雖然入場人數下跌,但投注額不跌反升,再看看這幾週環球及本地股巿和經濟情況,那些說投注額與經濟因素掛勾的人,也實在太低估馬會吸引人下注的技倆了。
 
 

曾經刊載於:

《成報》 11/9/2015

網上直播所為何事?

歐陽家和 | 監察賭風聯盟秘書
18/06/2015

馬會,本來的責任是讓香港人可以有規範地博彩,減少非法賭博,而政府的政策一直強調以不鼓勵賭博為大前提,但馬會近年不同的舉措,均顯示其努力鼓吹賭博,為求生意興隆,宣傳手法更無孔不入。

近日就有傳媒集團高調宣佈其網站和手機程式均可以直播六合彩及讓用家下注,並強調這是香港史上首個獲得直播權的網上平台。用家即使身處外國旅行,亦可同步看到攪珠結果。觀乎該集團在其下報章的宣傳,可見六合彩直播的滲透力定必比現時在亞視直播為高,再加上任何地方,包括在海外均可看到,實在不能不令人擔心有關安排。

亞視不獲續牌後,早前就有報章「放風」稱賽馬節目會在以青少年為目標觀眾群的無綫電視J2頻道直播;而現在又在全港最多人閱讀的報章旗下的網站宣傳以手機程式直播六合彩,我們質疑政府是否已經知悉這些安排?又是否批准相關安排?現時馬會不論是手機程式又或是互動網站,發展已經十分成熟,那為何要將這類直播攪珠的節目推進更多的主流傳媒中?這是否違反不鼓勵賭博的原則?

再者,馬會部份手機應用程式已供海外用戶下注,任何人只要年滿十八歲,又有香港的銀行戶口,基本上就可以登記成為用戶。有關安排變相鼓勵更多人即使離境仍然「不忘」要參加馬會的賭博活動,甚至吸引不少非香港人申請香港的銀行戶口加入賭博大軍。如此,馬會的角色究竟只是純粹提供合法賭博的所謂「慈善公益資助機構」,還是要招攬各地巿場,特別是以內地巿場為主的賭業大亨?

當年政府讓免費電視直播賽馬和六合彩,已令不少本來未必有意參與的巿民更容易受吸引,時至今日互聯網如此普及,要看賭博資訊他們自然會上馬會網站,現在這些額外及不必要的傳媒直播,只會引誘更多人接觸賭博及心思思要下注,無助建立不鼓勵賭博的基本社會政策。馬會的責任是為原本有意賭博的人提供合法的渠道,而不是千方百計引誘未參與的人「落搭」。
 

曾經刊載於:

《成報》 18/6/2015

請馬會「放過孩子」 勿染指青少年平台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21/05/2015

澳門近日擬透過修例打擊當地非法博彩,禁止非法博彩經營者在不同地方賣廣告。[1] 然而,若看看香港的情況,外圍盤或其他香港不受投注的體育賽事(如NBA球賽),卻早已如普通資訊般在報章體育版中出現。當馬會大聲疾呼說外圍數量多至影響他們的收入時,香港政府卻完全欠缺監管外圍的法例,甚至讓這些資訊循公開方式流入香港,成為外圍甚至非法賭博的資訊來源,情況並不理想。

另外,就著亞視將於來年四月「執笠」,馬會早前已開會,計劃在無綫J2頻道即時接手直播賽馬和六合彩;而且更計劃改用無綫藝人擔任六合彩主持。[2] 無綫J2頻道一向以青少年為目標觀眾群,所以其播出的內容多為動漫,韓劇等等。若現在加入賭博節目,即變相將賭博帶到青少年社群中。

賭博資訊的流通程度往往影響社會的賭風,除了主流傳媒,青少年現在非常容易在網上接觸賭博資訊。我們認為政府必須適當介入,減少青少年接觸賭博資訊的機會,從而減少有關的引誘。

現時馬會大部份節目是由自己製作,它實在可考慮自行承辦「十八禁」的賽馬節目和頻道,一方面讓馬迷及投注人士仍然可以接收相關資訊之餘,另一方面亦可以盡量減少對青少年的影響,請馬會「放過孩子」!

 


[1] 「澳擬修例打擊非法博彩廣告」,《東方日報》,2015年3月31日,網址: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50331/00176_036.html

[2] 「賽馬、六合彩隨時改由J2台直播」,香港新浪網,網址:http://news.sina.com.hk/news/20150402/-2-3678996/1.html?cf=hp-newsCategories

 

賭博問題令人憂慮 監察賭風刻不容緩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9/01/2015

雖然馬會聲稱去年香港人在澳門輸掉310億元,但馬會總投注額卻高達1740億,比去年上升超過十個百分點,當中賭波受世界盃帶旺,投注額上升22.9%,全年投注額高達622億港元;當中連一向被視為夕陽的賭馬項目,居然投注總額上升一成,可見之前引入外地賽事,以及融合彩池,加上互聯網上可以直接收看賽事等,刺激更多人參與賭博、增加投注額。

馬會在其業務總結中更警告:「任何加諸馬會的制肘,均無助減低投注人士的博彩意欲,只會惠及非法外圍莊家。」[1] 事實上,馬會彩池規模及每場賽事的平均投注額已經是全球之冠,如果說香港賭風不嚴重,不用控制,基本上是睜著眼說瞎話。

 

世界盃易引起賭風

2014是世界盃年,明光社與學界和前線戒賭機構於決賽周前做了一項調查,旨在了解青少年的賭風,最後發現三大現象:[2]

一、青少年賭風上升;

二、馬會和外圍一同爭奪網上賭博巿場:

馬會更開設非常方便的應用程式協助巿民投注,這等同市民將24小時的投注站袋在褲袋中。同時,市面上亦有不少提供即時球賽消息的應用程式,它們甚至設有震動功能,在傳送球賽消息後會令手機震動通知用家,結果手機淪為賭民的傳呼機,隨時勾起他們的賭博意欲;

三、賭博如果牽涉借貸,基本上就恨錯難返,病態賭博成為定局。

 

賭風愈發熾熱 各地戒賭機構憂心忡忡

去年12月由十間本地戒賭機構所舉辦的第一屆華人福音戒賭會議中,不少與會的機構均感受到自己「生意蒸蒸日上」,情況令人擔憂。監察賭風聯盟召集人胡志偉牧師在總結時建議,以公共衞生為框架,並仿照吸煙、吸毒等沉溺問題,要求政府就預防、教育、研究、制定政策和治療五方面入手,處理議題。

該會議中亦有來自鄰近地區的與會者分享經驗。曾於香港及澳門任戒賭輔導超過十年,現於馬來西亞開設戒賭中心的陳鎮國牧師表示,澳門的賭博問題因為涉及賭場和賭業,問題複雜得多,而且難以解決;至於在馬來西亞,賭業雖然屬非法,但卻因為「黑警合一」——外圍和警察居然合作開賭,他們的收數手法更是變態嚇人。該地的戒賭工作雖然刻不容緩,卻又因著種種問題,幾經艱難後始能開展。

同場亦有內地朋友分享在內地戒賭的困難:在政府未有正式政策前,內地戒賭事工根本難以展開,賭徒在不同的賭海中,無法翻身。

 

捉襟見肘的香港賭博政策

香港雖然有所謂的賭博政策,但政府執行不力;香港雖然有監察賭風的官方機構,可惜所做的只停留在小修小補階段。他們進行所謂的研究,就是五年一度的賭風普查,但前線團體的建議,例如將合法賭博年齡提升至21歲,政策當局卻從來沒有擺出誠意實行。

教育防賭訊息方面就更加不足,相關資料只滲透在公民教育這些非正規課程當中,課程內亦不會教導學生正確的金錢和理財觀念,就連常識科中也沒有包括「防賭」這類基本常識。

治療病態賭徒方面,政府根本沒有調動資源,反而只是用賭徒輸來的錢成立平和基金,不過政府十多年來完全沒有撥款。現在坊間各種各樣的戒賭方法,以及十多間的戒賭機構,其實不少是由民間及基督徒群體舉辦,他們一直在默默承受很大財政壓力而支撐過來的。

 

興起監賭使命繼承者

隨著鄰近地方不斷興建賭場,加上香港賭業仍在不斷發展,究竟何時才會有人承擔使命,檢視現時的賭博政策,以及進深從事研究、教育及預防等工作呢?
 

 


[1] 馬會2013/14年度業務總結 http://corporate.hkjc.com/corporate/operation/chinese/13-14-results.aspx

[2] 「2014世界盃前後 賭風調查 新聞發佈會」,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等,2014年7月3日,網址:http://www.truth-light.org.hk/myimage/node_image/n4100_5000/n4841_2014_worldcup_gamble_survey.pdf

 

97回歸 風波裡的召命

藍俊文 | 明光社項目主任(社關行動)
19/01/2015

經歷了八十年代的躁動與不安,香港在九十年代迎來了回到中國的歸期。歸期屆滿那一夜伴隨著風雨,然而一切卻那麼平靜:官員平靜地宣誓;英國國旗徐徐降下,換上中國國旗;解放軍車隊順利駛進香港。

可是在平靜氣氛背後,卻是累積經年的焦慮與惶惑。香港在1997年回歸,但早在八十年代已經歷一連串信心危機,大批有能力的中產精英對前途感到憂慮而紛紛移民海外。本章我們走訪了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及香港記者協會主席岑倚蘭女士,從兩位身在不同崗位的基督徒身上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港人對回歸的恐懼始於1984

胡志偉牧師表示,在回歸以前,香港長期處於英國的殖民統治,而在回歸後卻改由中國共產黨政府統治。由於兩地存在重大的差異,包括經濟和文化的層面,所以當時不少會眾均對回歸感到恐懼和不安,教會亦就著時代的需要而舉辦一些活動,讓教牧和信徒能夠對神有信心,安然過渡九七回歸。

雖然六四事件為教會帶來衝擊,但在回歸前,教會其實普遍接受大局已定的看法,要移民的已移民,要留下來的便繼續留下來,所以到九七年回歸的時候並沒有特別劇烈的轉變。

 

信徒各散西東 教牧安慰群羊

早在1984年前後,香港人已對回歸感到憂慮。胡牧師表示當時教會的會眾(包括教牧和長執)的移民比例高於社會其他人士,部份原因可能和教會人士相對教外人士有更多中產人士有關。

面對時代的挑戰,當時一群教會領袖及青年工作者眼見市民面對香港前途問題的憂慮,因而聯合起來,發表「信念書」 (詳情請參閱本期《燭光網絡》 第6至7頁),教會更新運動 (教新)亦因為這份文件而成立。

胡牧師相信這份信念書能夠為本地教會提供一個指引,而教新在成立後亦呼籲教牧同工繼續留港服事。胡牧師憶述在1984年7月的時候曾有一個禱告見證禁食祈禱會,及後亦舉辦過多次祈禱會,為香港和教會祈禱。

 

回歸後的基督教狀況

胡牧師認為由回歸至今,教會的宗教自由在看到的情況下尚算能夠維持,但看不到的層面卻是有影響的。在回歸以前,教會尚會為一些公義的事情發聲,但回歸後聲音卻愈來愈小,個別教牧和宗派在某些事件上更選擇沉默,例如近期中國溫州的強拆十字架事件,這明顯是內地侵犯宗教自由,可惜香港教會卻沒有為此發聲。反而,教會只是選擇性地在「性議題」上才大力發聲,胡牧師認為這是難以接受的。

 

對教會的挑戰

問到胡牧師香港回歸前後的分別,胡牧師認為在殖民地時代,社會普遍接受統治;但回歸後,隨著公民身份的覺醒,通識教育以至互聯網的資訊流通,這些因素促使香港人的公民意識提高,這明顯地反映在今次的雨傘運動,年輕人對民主和公義的執著是比成年人高。成年人著重經濟,年輕人重視公平、公義、民主和文化等。

教會可能正面對一個危機:該如何面對和年輕人有看法上的分歧呢?如何牧養這群年輕人呢?教牧要如何改變成年人主導的思想呢?胡牧師認為教會要給年輕人有更多的參與機會,更多的自主性。對於教會的撕裂,胡牧師相信教會要花一段時間做復和的工作。

 

新聞工作者眼中的回歸

1997年時的岑倚蘭在蘋果日報擔任採訪主任。她認為港人在回歸前之所以對回歸感到恐懼,是因為中國共產黨過去的「業績」很差。她憶述1949年共產黨建國後打壓異見的手段令人感到恐懼,例如一些一心報國的愛國人士竟在文革中被壓逼。儘管在1982至1989年民運前,中央對香港記者回國內採訪較自由,令不少新聞工作者對中國民主化感到希望,但八九六四事件令不少新聞工作者對中國灰心。

面對回歸,被六四事件嚇怕的新聞工作者都紛紛移民。岑倚蘭指當時英國政府對主理政治新聞的新聞工作者的居英權審批較寬鬆,令不少有能力的行家積極申請。不過,岑倚蘭並沒有在那時申請移民,她認為當一個新聞工作者離開故土,擁有外國有居留權已是身在安全網中,未必能對故土有切膚之痛,所能發揮的功效亦減弱了。同時她感到生於斯長於斯,為著一份對祖國的愛國情懷,她決定留在香港。

 

回歸後的新聞自由每況愈下

談到回歸前後新聞自由的對比,岑倚蘭認為這能夠看出中英雙方的分別。英國雖然是一個民主國家,但在香港仍然設政治部,不過她所用的政治技巧較高明,懂得用軟性功夫影響傳媒,例如向傳媒「倒料」。不過作為威權管治的中共卻在有形和無形中干預香港的新聞自由。

她指出香港傳媒的老闆大多數有其他生意,他們的生意不時涉及內地,所以為免自己其他生意受打擊,他們無可避免會自我審查,將一些不利共產黨的國內新聞淡化。而且,中共亦懂得拉攏傳媒老闆,例如會以委任為人大或政協等方式,甚至透過特區政府頒授勳章影響傳媒老闆,令他們「識做」。

而要「識做」的不但只有老闆,還包括傳媒的管理層,例如六四二十週年,某些大媒體卻刻意淡化報道。當一些傳媒不聽話的時候,甚至會以抽走廣告的方法威嚇傳媒,以圖奪去其生存空間;部份電子傳媒在續牌制度的脅逼下也不得不歸邊。這一切一切都是對新聞自由赤裸裸的打壓!

岑倚蘭認為在傳統傳媒的不斷自我審查下,造就了網台的發展及多元意見的表達,使不少異見份子都可以發聲,。不過,她補充網媒始終有一定限制,例如議題的設定能力就不及傳統傳媒。

 

走過峰尖浪口 因著信仰支持

作為記協主席,身為基督徒的岑倚蘭說,其實她在今年亦有掙扎是否繼續連任記協主席,不過當想到今年可能會有不少重大事件發生時,她知道天父要她在這個大時代發揮角色,敢於講真相,守護新聞自由。她表示在最忙的時候曾一週發出四份聲明,不過她將口裡的應對都交給耶和華,結果一切恐懼都安然度過。

香港今日已走到政制發展的十字路口,但願父神繼續為香港開路,讓香港人在艱難中重新得到復和的機會,讓香港在浴火中重生。

 

--------------------------------------------------------------------------------------------------

「香港的現行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保障人身、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旅行、遷徙、通信、罷工、選擇職業和學術研究以及宗教信仰等各項權利和自由。私人財產、企業所有權、合法繼承權以及外來投資均受法律保護。」《中英聯合聲明》(第五點)

賽馬有需要二十四小時不停播放嗎?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20/03/2014

近日收費電視nowTV宣佈啟播賽馬頻道,成為本港第二個播放賽馬活動的收費電視台。雖然說這個是商業決定,但我們也不禁問:真的需要多一個電視台在賽馬日播放賭博資訊,並在平日也以賽馬消息充塞著整個廣播空間嗎?
 
據報道,該台於今年二月開始提供直播賽事,只要是該收費電視台的用戶就可以免費觀看。電視台同時開發了相關的應用程式,供智能電話及平板電腦用家收看直播,並讓馬迷透過其智能電視的功能,快速搜尋本地和海外賽事;另有晨操分析、賽事分析及各項統計數據等資訊。第一階段將會全力在收費台播放節目,但報道又強調該台不排除未來會改在剛獲得的免費頻道中播放有關賽事。
 
如果該賽馬頻道真的改在免費頻道播放,就會成為本港第一個全天候免費博彩台,這情況令人非常關注。我們相信作為傳媒,必須有社會責任,要留心自己的一舉一動會對社會造成甚麼影響。賽馬頻道和賭博關係十分密切,如果有關的博彩資訊廿四小時不停的在免費播放,定必令現時已經非常熾熱的賭風更加熾熱。再加上有關的節目可以透過平版電腦、手機等在網上不斷播放,結果變成無限重播,變相加速賭風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