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過渡到再婚的考慮
區祥江博士(中國神學研究院莫國治.鄭惠貞教席教授〔輔導科〕)於4月10日在明光社訓練中心與講座的參加者,分享再婚的預備,他強調我們並不是鼓勵人再婚,只希望幫助計劃再婚的人士有更好的規劃,使未來的婚姻家庭生活可以幸福美滿。區博士分享到應該如何協助再婚家庭面對新的婚姻關係、繼親子關係,及一些需要特別關注的地方。
區祥江博士(中國神學研究院莫國治.鄭惠貞教席教授〔輔導科〕)於4月10日在明光社訓練中心與講座的參加者,分享再婚的預備,他強調我們並不是鼓勵人再婚,只希望幫助計劃再婚的人士有更好的規劃,使未來的婚姻家庭生活可以幸福美滿。區博士分享到應該如何協助再婚家庭面對新的婚姻關係、繼親子關係,及一些需要特別關注的地方。
一直以來,對於兒童節目,本港相關部門都有給電視台清晰的指引及監管,為兒童的心智健康把關。但對於現今網上良莠不齊的「兒童節目」來說,舊有的制度未能跟上時代轉變的步伐,已難發揮有效的制約功能。作為家長,如何能讓孩子在享受兒童節目的同時遠離有害的內容?對此,明光社於今年1月28日晚上舉辦了「如何陪孩子看兒童節目」網上講座。
程程七歲時,爸爸媽媽離婚了。過去六年,程程一直和爸爸一起住,父女相依為命,媽媽已再婚及移民,一年只會回港和程程見面一兩次。程程跟爸爸同住的六年期間關係密切,爸爸是她最主要的生活及心靈支柱。程程有時甚至覺得單親也不錯,起碼不用再活在爸爸媽媽的爭吵聲中,和平寧靜的生活令她可以專心讀書,成績進步了不少。
人對美麗外表的追求不分性別和年齡,為人父母的或者會發覺年幼的子女十分愛美,但有時對美麗過份執著,卻會令子女在成長路上帶來困擾。當子女覺得自己外表不夠吸引、不夠瘦、不夠高大……這些不足夠彷彿在指責「我不夠好」,總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家長們應怎樣引導子女在追求美麗之時,也別為自己貼上「不夠好」的標籤,並且學習喜歡自己的身體呢?
原訂於8月2日舉行的親子性教育工作坊,雖然因疫情關係而取消,但父母愛護和疼惜子女,他們仍然可以透過不同形式讓子女上性教育課。其實進行親子性教育的時機常常出現,在日常生活教性教育,通常比較零碎和突發,只要我們多加留意,就能把握時機。現在我們一起看看以下熟悉的情境:
新冠肺炎的第三波疫情令許多人收入減少、甚至失業,孩子不能返學,人們整天要留在家裡。當大人身處逆境,心浮氣躁,再遇上活潑的孩子因鬱悶而躁動之時,接著會發生甚麼事?相信大家不難猜到。但大人一時「火遮眼」的言行、因怒火而做出過份激烈的行為,不單解決不了問題,甚至會給孩子弱小的心靈帶來深遠、難以彌補的負面影響。
「但是一切管教,在當時似乎不覺得快樂,反覺得痛苦;後來卻為那些經過這種操練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來,就是義。
疫情下,整個家庭在彈丸之家,分享著同一個頻寬,上課、工作、遊戲、睇片……戶外公共設施如公園、遊樂場等也因著疫情而被膠帶封著,打機、睇電視成為孩子消磨時間最好的工具。遊戲相關的產品不斷被炒賣,但同時家長又擔心孩子不斷打機會沉迷上網,回到學校可能會追不上成績和進度。
農曆新年假期後,因著新冠肺炎疫情,為保障學童不被感染,中、小學生、幼兒都不用回校,以避免疫症在學校爆發。但在家裡,孩子可以做甚麼?當沒人管的時候,孩子十居其九一定會黏著網絡看短片、打機吧!
網上影片
每年的8月中旬,面對著新學年、新挑戰快要開始,學生們應該都會有點緊張,感受到壓力吧。相信未開學之前,家長們心中都可能開始籌算著應如何幫助子女一同預備及面對開學的挑戰,如何關心子女的情緒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