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香港法律如何保障兒童權利
聯合國於1989年11月20日通過《兒童權利公約》(《公約》),其目的是為全面保障兒童生存的權利、受保護的權利及發展的權利等。1994年9月7日,當時的英國殖民地政府將《公約》伸延至香港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則於1992年3月2日追認《公約》,並於1997年6月10日再次確認。
讓孩子在父母的愛中建立自己
相信沒有人會反對兒童有權享受特別照顧和協助,聯合國亦肯定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單元,是兒童的成長和幸福的自然環境,應獲得必要的保護和協助,讓兒童在幸福、相親相愛和諒解的氣氛中成長。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絕對是不可或缺的角色。父母與孩子的關係,甚至夫婦關係,對孩子都有著極度重要的影響。
父母同心造就孩子——向猶太家庭教育取經
周碩以身為母親的經驗之談,撰寫了《選錯幼校學錯師》一書。她在書中認同為孩子選擇一間好的幼兒學校是很重要的,但也指出教育的唯一出路,其實在於家教。這意味著父母不能以為為孩子選了一間名校,便能高枕無憂,把孩子交給老師教育。而家教的意思,當然不是指到請一個操純正英語的外傭來照顧孩子。
安樂活
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生老病死,隨著香港正步入人口老化的高峰期,在社會政策上作相應的調整刻不容緩。可是,多項涉及長者的重大政策,如全民退休保障等均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同運議程 LGBT Agenda(2015年6月)
國際
美國全國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
傳媒照妖鏡
若果大家曾試過替一些正在說話的人拍照,也知道很多時不能只拍一張便能有滿意的效果,因為人的表情豐富,稍一不慎便會拍到講者閉起眼或者「嘟咀」、「藐咀」的效果,通常我們也會刪除這些圖片以示尊重,亦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但對現時傳媒來說,這會是另一回事,甚至有時他們會特意拍下這些表情。
的士行業的挑戰與回應
智能手機和流動網絡的普及正逐步改變我們的生活模式,有創意的朋友善用兩者的特性為固有的產業「增值」,推出新服務模式方便用家,但同時亦為市場帶來新一輪衝擊。面對新挑戰,業界若只維持傳統的經營模式,而非不斷增值,和新興的競爭者競爭,就是故步自封,則難以有一席安寢。
當皮膚變成卵子與精子
(資料提供:吳庶忠教授│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