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信仰與科學
究竟科學堂除了進化論之外,應不應該教神創論和智慧設計論呢?最近有學生投訴有基督教學校在科學堂講神創論,認為並不合適。
個人認為要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應該先思想一些更基本的問題,首先,科學是重視客觀可驗證的學科,因此,科學科的內容也應該是有可靠證據的,若難以透過觀察或實驗去驗證的,例如愛情、人際關係和信仰等等,其實應該放在其他科目內討論,個人認為沒有必要將神創論放在科學科。
有創意的生命教育
以前經常聽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畫冊上認識法國的印象派名畫,遠遠不如在巴黎的奧塞博物館現場觀賞真跡那種光和影的運用來得震撼。在歷史書中得知古埃及有著卓越的保存屍體的技術,當置身在開羅博物館,看見一瓶又一瓶從屍體身上勾取出來的內臟,更能驚嘆古埃及人在製作木乃伊一事上是何等專業。
美國基督教右派簡史
在今天的美國,「基督教右派」背負著非常負面的形象,在公眾眼中,他們被視為一群自以為是,封閉保守的人,想把自己的道德價值觀念和政治議程強加在所有人頭上。在學術界,喬治城大學政治學教授克萊德威爾科克斯(Clyde Wilcox),將基督教右派定義為一個「企圖推動福音派基督徒和其他新教基督徒參與政治行動的社會運動。」然而,基督教右派並不是一直積極參與政治活動。
耶穌是右派還是左派?
近年有人喜歡形容明光社和一些基督教團體為宗教右派,[1]以類比美國的基督教右派,初步產生了標籤效應,彷彿香港也存在一些意圖積極影響政府各方面政策;左右選舉;將基督教價值觀強加於他人的教會團體。
張冠李戴 香港道德保育團體=美國宗教右派?
引言
近年在香港有一些團體積極推動性開放,也有一些道德保育團體提倡性節制,反對性解放,並關心社會道德(如賭博),他們也會積極參與公共討論,如登報、一人一信、遊行集會。這些手法是民間團體(包括批評道德保育團體者)經常使用的,然而當基督教團體使用時卻被猛烈批評。
坐言起錨!── 教會如何參與社關
當大家還是爭論「起錨」或是「超錯」時,社關行動(特別是直接的服侍)是教會回應社會議題上,少有爭議的一環。面對今日的香港,到底教會和基督徒群體可以為社會作甚麼?如何去作?在坐言「起錨」,關心社會的事工上,筆者走訪了個別教會和基督教機構,看看在各種社會問題和回應行動上,教會可從甚麼做起,有甚麼可行出路?
莫把病徵當成病因
《談情說案》(下稱《談》)在此文出街時,已經落幕,進入了下一個生產階段-—成為可租可買的光碟,有多少人會記得它留下來的小風波?當細看《談》所引起的話題,抄襲指控只是幌子,因不少網民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在BT行徑可見一斑,他們不滿的實則是無記這個符號所代表的霸權,凡屬建制類皆是攻擊的對象,暗示著對無政府意識形態的嚮往,會否是馬克思唯物進化論的再現?暫不在此文詳論,但筆者期望借此一起反思,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