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寫給21歲的你

郭麗明    |    本社前督導主任,香港理工大學榮譽社會工作學士,香港中文大學基督教研究碩士。曾在香港從事社會服務,及在美國基督教機構和教會服侍。現為退休人士,業餘農夫。
16/02/2023

還記得女兒21歲那年,我們特意在家中舉辦了一個小型的酒會,在餐桌上放了各式各樣的酒,讓女兒和她的「成年」朋友無憂無慮地暢飲一晚。

盡信專家不如無專家?

余創豪    |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教育心理學博士,專門於心理測量與統計學,亦是同校哲學博士,專門於科學哲學與歷史,現在是美國阿蘇薩太平洋大學(Azusa Pacific University)應用行為科學與數據科學教授。
09/02/2023

不少朋友曾經對筆者說:「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信任專家,許多專家的研究結果可能今是而昨非, 令人無所適從。」我完全明白這種不安情緒,筆者的研究範疇是心理學,在以下我會討論一些前後矛盾的心理學發現。

他山之石:不能不察的性別承認法

歐陽家和    |    明光社特約撰稿員
01/02/2023

跨性別議題以往一直被認為是性小眾社會運動繼同性婚姻後下一個要進入的里程,蘇格蘭自去年開始,大力推展性別承認法,到2022年12月終於在蘇格蘭當地議會通過立法,但英國政府近日卻表示,考慮擋下這法案,理由是法案會令英國本土法例產生矛盾,說到底英國本地就有很多人不認同法案,認為內容備受爭議。

網海漂浮指南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31/01/2023

我們的生活基本上不能與網絡分離,它的即時性,傳遞資訊的迅速性,使我們獲得很多便利。有些資訊、活動、折扣甚至只可以於網上才看到、參與或獲得。所以,當我們使用它時,就要小心它的威力。能學習如何運用網絡是一種能力;如何於網上分享資訊時既懂得保獲自己亦不傷害別人,也是一種能力。

不能忽視的數碼智商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31/01/2023

令人身不由己的網癮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31/01/2023

青少年的網絡欺凌行為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31/01/2023

網絡欺凌行為的背後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31/01/2023

網絡紅人與網上直播的營運及特色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31/01/2023

直播帶貨對消費文化的影響

歐陽家和    |    明光社特約撰稿員
31/0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