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以憐憫謙卑的態度行公義
今期《燭光網絡》討論行公義,而在公義問題,「潮流興」將社會分為雞蛋與牆,彷彿凡是建制都有原罪,而凡是弱勢群體都要無條件地同情和支持。於是在一切討論之中,首先將對手界定為霸權,將自己界定為弱勢,便可以將一些本來不合理的行為變為公義。
活出真社關
「天上地上一切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我吩咐你們的一切,都要教導他們遵守。這樣,我就常常與你們同在,直到這世代的終結。」(太二十八18-20《新譯本》)。
最低工資的最低公義
5月1日,不單是勞動節,也是香港實施「最低工資」的日子。隨著立法會通過最低工資的法案後,社會的關注焦點,已由最低工資應是28元還是33元,轉移至如何計算這個「最低」工資。由「扣飯鐘錢」到「扣除假期」,好些老闆機關算盡,就是要減少付出工資,甚至有人更想出「因加得減」的方法。一時之間,企業良心跌至谷底,把原來的最低工資,變成了最低公義……
同志教育滲入台灣校園
當香港教育界正忙於討論縮班和小班教學之時,台灣教育界正面對更大的挑戰,因為同性戀教育已漸漸滲入當地的正規課程大綱,並將在本年8月在國小(小學)到國中(初中)的性別平等教育課程中正式推行。同志教育已在全球悄悄崛起,這股風氣實在不能小覷。
通識第一炮之「新聞最前線」花絮
我們每天都看到不同的新聞:突發新聞、娛樂新聞、災難新聞……但記者們如何採訪,他們所遇到的難處及挑戰又是甚麼,這些都是行外人難以知曉的。為讓公眾能夠多些了解傳媒的運作,明光社於本年3月舉行了「傳媒通識教育系列- 新聞最前線」,吸引了許多中學生參加。
公義之行 始於足下
彌迦書6章8節提到行公義,對不少基督徒來說耳熟能詳,就算不是基督徒,亦可能略有所聞,並以此量度身邊一些基督徒的行為。但何謂行公義,有時卻人言人殊,有些基督徒默默耕耘,服侍有需要的人;有基督徒重視政策研究、理性批判和教育;也有基督徒認為敢於衝擊政府、挑戰地產霸權以及所有代表建制的才是真正行公義。
國民如何教育?
教育局建議由明年九月開始,逐步在小學和中學推行國民教育,作為中國人應更多認識中國國情。培養對國家的感情無可厚非,但有人擔心會變成洗腦教育。
斜路惜黃花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紀念,最近往歷史博物館看了相關的展覽,又看了一齣有關香港基督徒參與革命的舞台劇斜路黃花,重溫有關楊衢雲和道濟會堂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