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基督徒與遊行示威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青年事工)| 圖︰部份相片由被訪者及《時代論壇》提供
20/11/2011

基督徒面對社會民生問題,主要是作出捐獻的行動,包括捐款到慈善機構、捐食物到食物銀行等。惟一旦社會民生問題涉及政治決策,大部份基督徒就拿出免責聲明:我們主張「政教分離」。教會亦如是,在需要她們更進一步地參與社會事務時,很多教會也會因著種種原因而推辭,希望盡量「明哲保身」。
 

V,喻意著一個階段的結束

陳龍超    |    明光社電影小組組長
20/11/2011

10月份在電影小組推出《V煞V for Vendetta》,背後原因是世界各地社運轉趨熾熱,「佔領華爾街」掀起全球不同國家陸續響應,而《V煞》面具亦成為社運的一個重要符號(symbol),它指向是怎麼樣的意義(meaning)呢?各自表述也需從文本(text)起步,閱讀電影《V煞》自然是分析的開始。
 

尊重他人、愛惜自己,破除標籤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17/11/2011

本月初,有機構在天水圍進行了一項調查,對象是一班區內婦女。在452名受訪婦女中,有三成半感到沒有能力解決日常生活難題;逾三成人認為朋友不會願意出手解決難關;五成受訪婦女自認不熟悉天水圍,並且認為天水圍不是安樂窩。這班身居天水圍的婦女,為何對天水圍產生抗拒?甚至當中有居住11年的受訪者表示,身在天水圍,令她產生自卑與自閉。

色情暴力社會空間的構成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17/11/2011

近日,被稱為東瀛AV六魔女等23位AV女優組成的「惠比壽麝香葡萄合唱團」於深水埗的商場跳「卡娃兒舞」,有報紙形容為「大人細路眼甘甘」;上周又有超過1000名多元性別的支持者,性感易服,像看變身男女的電視節目一樣,在銅鑼灣鬧巿又跳又唱,呼籲巿民接納「男男」和「女女」戀愛平等。
 

那些夢、那些人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6/11/2011

各位關心明光社的同路人:

談區議會選舉

朱景玄校長    |    新界校長會會長
10/11/2011

區議會選舉塵埃落定,雖然選情不算激烈,但各候選人看來都盡了全力,去爭取為市民服務的機會。

筆者在大埔區從事教育服務三十多年,期間亦積極參與區內各類社區活動及事務,對本區有一份濃厚感情和歸屬感。過程中,認識了不少理念相同、積極、投入的區議員,為協助他們競選,筆者亦利用公餘時間為他們助選。

公民記者不是私刑記者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青年事工)
10/11/2011
「七折港女」、「巴士男」、「賜座男」……隨着智能手機普及,只要一機在手,人人都可以隨時化身記者和攝影師,不少「路人甲」因而被炒作成街知巷聞的新聞人物、真人騷(The Truman Show)主角。
 

家長們,請讓孩子自己開眼界

陳永浩博士    |    恒生管理學院通識教育系助理教授
03/11/2011

踏進十一月,很多中六、中七的同學都開始為日後選擇大學或大專而煩惱。同一時間,本港的大學及專上學院也陸續的舉辦開放日,吸引同學及家長參觀。

逼人加價的零售壟斷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03/11/2011

每天大家看見大型連鎖超巿在報章中大版大版賣廣告,告訴你今天有甚麼優惠和「着數」,甚至為你「格價」到最抵,一般到超巿購買的人自我感覺良好,以為真的買到便宜貨,豈料轉個街角,隱閉角落的藥房和雜貨店所賣的,價格有時比超巿平一半有多,500毫升的樽裝水可以賣一元五角一支,一般糖果可以三元五塊有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