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關係可以替代嗎?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02/12/2009

 沒有一個人可以取代另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曾結識不同的人,有些人只成為我們的點頭之交,有些人則成為莫逆之交,不同人在我們的心裡都佔了不同的位置,失去點頭之交,我們會傷心,但這哀痛,比較容易痊癒,但若失去最親密的摯友良朋,這種痛便不易化解,但這是否說,這種哀痛便永遠不能磨滅?卻未必。

不育、生育與再教育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2/11/2009

 今年頭十個月,本港有超過1,100對夫婦嘗試以人工授孕(試管嬰兒)的方法生兒育女,但有七成人願望落空,而透過丈夫精子授孕的成功機會更低至一成二。諷刺的是香港近年墮胎率卻超過三成,每年數以萬計,成為已發展地區之冠!

「拍拖更」與「我求婚」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19/11/2009

在互聯網上,除了近期熱爆的「人肉搜尋」事件外,網上又傳出數宗有關紀律部隊執勤時涉嫌玩忽職守的事件。繼早前的「水警輪蒲台島午餐」事件後,日前又有報章報道,指有男女警員興之所至,在當更中途「加插節目」到大埔海濱公園作「單車巡邏」,用相機玩「自拍」。有網民批評,情況猶如「市民畀錢警察拍拖」。

反對馬會在投注站以外賣馬票

陳永浩    |    博士‧監察賭風聯盟成員
16/11/2009

 

當人人做法官!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5/11/2009

 早前慳電膽事件,部分傳媒對曾蔭權是否有利益衝突的問題未審先判,同時扮演警察、檢控官和法官角色,由於曾蔭權高調回應,惹來更多的批評,因政府掌握龐大的資源,「理論上」應是強勢,當強者被欺凌,大家覺得他自己有能力處理,加上政府很多施政未能令市民覺得是真正急市民所急,因此,願意出手相助的人不多。不過,遇著受害人是一介小民,情況就絕不一樣,輿論和網上的欺凌對當事人造成了嚴重的傷害。

同性戀社運進軍香港校園

關啟文博士    |    香港浸會大學 宗教及哲學系 副教授
09/11/2009

 

「要講」 老師都要坦白

陳穎翎    |    明光社項目主任 (編輯及政策研究)
09/11/2009

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先生,在中學任教廿多年,近七、八年致力於教師培訓工作。他認為這二三十年,後現代社會的思潮不斷衝擊傳統理念。

子女應否認識同性戀?

吳秀紋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09/11/2009

 對於子女並非同性戀者的家長,他們大多不太強烈反對同性戀,但也沒有贊成。他們大多認為,成年人的性傾向較難改變,故也不排除有些人天生有同性戀傾向。但大部份都認為同性戀是出於心裡、環境以及家庭的問題,是以青少年期間灌輸正面的戀愛和婚姻觀實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