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萬物之靈,人與動物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分別,是人不僅是為了繼續生存而活著,而是要活得有尊嚴,能令人自覺有尊嚴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感到被愛。在不同的愛當中,最無條件和「非理性」的愛是親情。人最大的幸福不是由於自己美麗、聰明、能幹、有錢或有地位所以有人愛,因為世事無常,這一切都有可能在一瞬間失去,唯有好像年幼時的冰心問她母親為甚麼愛她,而她母親說:「不為甚麼,只因妳是我的女兒」這答案,是每個人心底都渴望的──就是無論自己在甚麼光景,都能得著身邊的人無條件的愛。
智障人士的福音工作
基督教靈實協會福音事工部社區福音事工組,夥拍教會為基督教靈實協會轄下服務單位的智障人士提供服侍,開辦智障人士的團契活動及崇拜,讓智障朋友及其家人認識福音。周家成牧師回憶事工發展初期是由個別教會義工的定期探訪開始,及後教會派出義工帶領智障人士到教會參與福音團契或無障礙敬拜,有些教會更會租用小巴提供接載服務。智障人士得到教會的牧養及栽培,受洗加入教會的亦不計其數。而這福音事工的對象並不只是智障人士本身,他們的家人也同樣藉此接觸教會,得著福音。周牧師表示,福音團契或無障礙敬拜完全是自由參與,不會強迫院舍及學校的智障人士參加,但事工發展至今,亦成功吸引很多其他未信的家庭參加。
知識是力量
人類基因組由32億鹼基對組成,一般人不知它們有何意義,基因身份(Gene Identity)就是代表自己的獨特基因序列。女星安祖蓮娜祖莉知悉自己擁有乳癌和卵巢癌的突變基因BRCA1,果斷切除乳房和卵巢,一度被譽為勇敢。若果知識就是力量,知道得愈多,我們的生活一定會更有力、更幸福嗎?本文訪問了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客座教授吳庶忠博士與及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科學主任江行健博士,淺談基因科技,與大家一起反思。
權利與禮物
今天的生殖科技一日千里,很多以前看為不可能的事情,今天在科技已不是很難的事;50歲的婦人可懷孕生子,甚至一個單身男子可以透過捐出的卵子和代母的腹,取得一個有他基因的孩子。不過,聖經告訴我們:「甚麼事我都可以作,但不是都有益處。甚麼事我都可以作,但我不要受任何事的轄制。」(林前六12)《新譯本》我們要追求的,不是最大的可能性,而是最美善的生命,建造合乎上主所設立的秩序的生活。我們會首先探討生兒育女在創造中的位置,跟著討論信徒應有的價值觀,進而討論信徒和牧者如何共同面對生養的抉擇。
生命倫理專題探討:基因改造何去何從?
人有權改造人嗎?親生父母可以多於兩個人嗎?
近日美國一名醫生成功製造由三人基因合成的嬰兒,消息震驚世界,讓人不得不反思生命的來源及主權誰屬。無疑生殖科技的發展,可以避免很多嚴重遺傳病的出現,但當人過度發展及使用生殖科技,會否為世界帶來新一輪的優生學主義。我們請來生物科技學者吳庶忠博士,從科技與文化層面探討生殖科技所帶來的影響,並在信仰層面上反思生命的主權與價值。
日期:2016年11月9日(三)
時間:7:30pm – 9:00pm
對象:任何有興趣人士
講 員 : 吳庶忠博士(生物科技學者)
讓青少年體會感恩文化
要常常喜樂,不住禱告,凡事謝恩;這就是 神在基督耶穌裡給你們的旨意。
《聖經新譯本》〈帖前5﹕16-18〉
由互聯網及電視新聞所描述的社會氣氛,不少是充斥著對社會及生活的不滿,即使身在福中卻不知福;儘管擁有很多,卻失去了一顆感恩的心。也許著眼於學生時代,感受和領略知恩、感恩及報恩的過程,活在「被愛」及「付出愛」的環境中。這樣,未來的世界或會變得不一樣!
誰的身體誰的頭?
2017年12月首次人體換頭手術將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這不是預言,若然財政許可,又沒有其他外來阻力的話,將會成為醫學界及科學界備受矚目的事。
當「客旅」遇上「本土思潮」
「本土主義」在香港近期的公共論述中,成為一個相當熱門的主題。以香港自主自決的想像作為主導、跟中國大陸保持距離、抗拒被「大陸化」都是眾多本土論述的主調,亦具體表達在對「國民教育」、「大白象工程」、「簡體字」等等的抵制和抗爭,還衍生出對內地人的排拒和人身攻擊(例如蝗蟲論等),其實都在展現對自身身份趨向模糊的不安,以及盼望透過劃清界線來辨識、確立自己清晰身份的掙扎。
墮胎用於人口控制 變成扼殺生存權的劊子手
(諮詢:吳庶忠教授 │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客座教授 )
發展中國家為控制人口數量及規劃社會發展,很多時以計劃生育作對策。事實上過度計劃生育,為世界各地帶來人口比例失衡等問題。世界各國面對人口計劃的問題,該如何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