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讓青少年體會感恩文化

03/11/2016

要常常喜樂,不住禱告,凡事謝恩;這就是 神在基督耶穌裡給你們的旨意。

《聖經新譯本》〈帖前5﹕16-18〉

由互聯網及電視新聞所描述的社會氣氛,不少是充斥著對社會及生活的不滿,即使身在福中卻不知福;儘管擁有很多,卻失去了一顆感恩的心。也許著眼於學生時代,感受和領略知恩、感恩及報恩的過程,活在「被愛」及「付出愛」的環境中。這樣,未來的世界或會變得不一樣!

誰的身體誰的頭?

28/09/2016

2017年12月首次人體換頭手術將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這不是預言,若然財政許可,又沒有其他外來阻力的話,將會成為醫學界及科學界備受矚目的事。

當「客旅」遇上「本土思潮」

11/07/2016

「本土主義」在香港近期的公共論述中,成為一個相當熱門的主題。以香港自主自決的想像作為主導、跟中國大陸保持距離、抗拒被「大陸化」都是眾多本土論述的主調,亦具體表達在對「國民教育」、「大白象工程」、「簡體字」等等的抵制和抗爭,還衍生出對內地人的排拒和人身攻擊(例如蝗蟲論等),其實都在展現對自身身份趨向模糊的不安,以及盼望透過劃清界線來辨識、確立自己清晰身份的掙扎。

墮胎用於人口控制 變成扼殺生存權的劊子手

27/01/2016

(諮詢:吳庶忠教授  │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客座教授  )

 

發展中國家為控制人口數量及規劃社會發展,很多時以計劃生育作對策。事實上過度計劃生育,為世界各地帶來人口比例失衡等問題。世界各國面對人口計劃的問題,該如何取得平衡?

 

保護生命才是真正的善行

02/10/2015

多年前,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已發起「無翅宴會菜單選擇計劃」,希望香港的酒店及食肆可以為設宴的客戶提供另類選擇,以改變無翅不歡的飲宴文化,並盡力保護數量日漸減少的鯊魚,拯救失衡的生態。對於飲宴是否一定要有翅,不同人有不同意見,有很多傳統人士堅持有翅才有面子,有環保人士卻在facebook發起「魚翅婚宴,人情七折」的運動,希望從經濟方面入手,把「婚宴一定要有魚翅的傳統」改變,讓人感到婚宴有翅才是失去面子。

為胎兒生存權發聲

22/07/2015

美國非牟利組織「計劃生育聯合會」(Planned Parenthood Federation of America)被揭發涉嫌販賣經墮胎手術取出的死胎的身體組織及器官牟利。該會職員被「放蛇」偷拍,在影片中該職員以輕鬆口吻描述一些技巧,以致可以取胎而不傷及內臟:此外也談及各種器官的價錢。此事在美國惹起極大民憤,該會亦被指觸犯美國禁止販售人體組織牟利的法律。然而,該會否認有關指控,聲稱只是在捐贈者同意下,將死胎的人體組織捐出作為科學研究用途,並沒有藉此牟利,因此那是合法和道德的做法。

翻來覆去的生命

15/07/2015

有人說,一個人的靈魂「淨重」21克,而這可能就是「生與死」的分別。這重量是多是少?有時,就是生命中那微小的錯置,就足以使人生充滿無常。就如在今期《生命倫理》,小雷老師(我們在神學院中都喜歡這樣稱呼他,但雷競業博士的神學學問可真是「不少」!)與我們分享的電影「21克—生命可以有多重」,該電影包括三個人、三個故事及三個困局,三者錯落地穿插在每人生命之道路上。決定做了,對與錯,跌撞之間,完全無常;生命,也許就是在這般的困局中扭轉出來……

生育‧夢想‧生活

21/05/2015

傳宗接代,可以令人多麼的興奮,也可以令人多麼的沉重。

令人高興之處在於新生命的來臨,為一個家族帶來延續,為社會帶來力量。新生命,會被視為「希望」,父母們無盡的夢想,期待著孩子將來一一實現。但同一時間,新生孩子也可能是負擔,尤其在重男輕女,著重出身背景的一些社會,更曾經衍生出優生,以致種族滅絕的惡果。

關鍵字 生命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