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跨性別

變性人 跨性別

同志(LGBT)運動中的「T」可指變性人(Transsexual)或跨性別(Transgender),主要關乎心理性別,而非性傾向。跨性別是總稱概念,涵概任何兩性以外的性別身份:酷兒、變裝、性別流動等。

 

跨性別運動摒棄兩性,推動主觀心理定義性別。較保守的層面上,爭取去病化、變性手術合法化及獲得政府資助等。進一步是取消更改性別前必需進行的變性手術規定,以主觀性別生活,包括結婚、使用有性別區間的設施如:洗手間,更衣室等,又爭取修改出生證明上的性別紀錄、認可第三種性別。此外,又向兒童推動性別光譜教育(Gender Spectrum)、為未成年者提供荷爾蒙治療及變性手術等。你在本頁可以找到跨性別、變性人等相關資訊。

 

消除歧視性小眾──社工的培訓及資源

24/03/2016

回應《消除歧視性小眾諮詢小組工作報告》系列四

 

《消除歧視性小眾諮詢小組工作報告》(下稱報告)亦建議為前線工作員及社工提供培訓,本文主要探討提供培訓及資源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黃小鴨與「真‧天鵝」

24/02/2016

性別認同

在二至四歲,女兒模仿媽媽的性別特質,爸爸又肯定女兒是女生。媽媽又讓兒子認識、學習爸爸的性別特質。爸爸和媽媽的付出都很重要,五至十歲時會在同性友誼中進一步鞏固自己的性別。

沒有包容 空談自由

27/01/2016

「所有動物生來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動物農莊》描述的現象大家本來以為只會在極權社會才出現。不幸地,在現今一些自由社會,也有不少人打著保護弱勢、尊重多元的口號,卻鼓吹一些不包容別人宗教、良心及言論自由的法例和政策。

美國校園的跨性別政治

17/11/2015

美國同志運動中的跨性別政治爭議移師到校園。以下兩件事件值得家長和教育界留意:

一)六歲女童的兩名爸爸要求學校職員將女兒當作「男仔」看待,為她取了男孩名稱,又替她修了男孩髮型。

性別認同法的潘朵拉盒子 

17/11/2015

當政治正確凌駕了客觀的事實,「阿媽係女人」亦並非必然。當男性擁有昂首闊步踏入女性更衣室的人權,不少女性的夢魘便伴隨著有美好包裝的反歧視口號降臨,霎時之間大家發現自己活在一個鹿馬難分的年代。男女、陰陽、雌雄,一些大家本來以為已是常識的自然現象,卻因為有一些罕有的例子而被改變。

教會為何要關心性別認同議題?

17/11/2015

牧養群羊是教會使命,然而教會使命並不只得這樣;參與社關,對社會議題表達看法及身體力行,也是教會使命一部分。社會各方一直關注與性別有關的議題,近年討論開始聚焦在「性別認同」上,教會的聲音更不可或缺。我們訪問了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恩福堂的譚子舜牧師,討論教會為何要關心性別認同。

性別主觀化 毀共善框架

17/11/2015

性別議題在全球引發熾熱的討論,逐漸被解構的性別概念引申出無數問題,在同志運動議程中,性別主觀化取消了性別身份的客觀標準,即不再以生理性別為準則,取而代之的是以主觀、任意的心理性別為依據。我們且看這些推動性別主觀化的同志運動議程如何影響著全球的發展。

會懷孕的「男人」?混亂的家庭秩序

較廣為人知的性別主觀化個案,是有關一名懷孕「男人」的故事,「他」的名字叫Thomas Beatie。

越界、刪界與劃界 只是一線之差

17/11/2015

提起跨性別政治議程,很多人會即時提起洗手間男女廁的爭論,甚至有人認為外國因而提出的「廁所法案」是不切實際,多此一舉。可是,對於跨性別政治議題來說,能打破一個為著男女性別而設的界限,就是成功。可以說,跨性別政治運動和酷兒運動一樣,都是嘗試越界的行動,爭取將界線除去,甚至在最後重新劃界。

香港如就性別認同立法的考慮與影響

17/11/2015

W案所激起的千層浪,將原本由生理決定的性別,加入心理及社會等元素,使決定一個人到底是男性或女性變得複雜,而我們的社會現行的一些政策、法律、設施、服務及制度確實與性別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