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
令人珍惜和懷念的教會生活
經歷超過四個月的漫長等待,弟兄姊妹終於可以再次一同聚集於教會內敬拜,看到不少弟兄姊妹的興奮心情,像久別重逢有說不完的問候和關心,深深感受到教會是家的那種感覺。過去兩年,教會無可避免深受疫情和政情的衝擊,有些弟兄姊妹因著不同的原因而離開教會、甚至遠離了信仰,實在令人心痛!希望隨著大家再次的聚集,令大家都可以好好反思教會存在的目的和使命,以及弟兄姊妹之間應有的關係。
教會的召命和職事,一般來說離不開以下五個重點,就是:敬拜上主、裝備信徒、傳揚福音、關心社會、見證基督。其實在信仰上最容易出現紛爭或者令教會不能發揮她應有的功能的原因,往往不是教會或弟兄姊妹完全忘記了本身的召命,而是當大家傾斜或放大了某些職事,而有意無意地忽略和輕視了其他的職事,並且將自己所看重的定為教會最重要、甚至唯一重要的使命,更對與自己有不同領受的弟兄姊妹口誅筆伐。
當狼來的時候逃跑的只是雇工
最近無論在政界、社會上不同專業,以至教會圈子當中,都出現了離港、甚至移民的風潮,看著不少人由高調參與社會事務,呼籲大家關心香港,但忽然退下火線,甚至告別香港,難免令人傷感,雖然,近期一連串的檢控,的確令不少人擔心會誤觸紅線,就算未經定罪亦會即時失去人身的自由,所以選擇離開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免於恐懼的自由是十分重要的基本人權。不過,作為領袖,特別是教牧同工,也許亦是時候應反思一下大家在帶領會眾參與社會關懷時應有的態度和角色,正視現在和未來在牧養上的責任和需要。
彼得前書 五章1至3節說:「我這作長老、作基督受苦的見證、同享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的,勸你們中間與我同作長老的人: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按著神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 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由此可見,《聖經》對牧者最重要的要求是作群羊的榜樣,而作榜樣主要的不僅是言教,更重要的是身教,羊是會受牧人的言行影響的。
獨立意志
公義與慈愛並重
宗教自由
教會不能現場聚會有何理據?
同心抗疫十分重要,但要市民認同及合作,政府的措施必須有清晰的理據和解說,以及良好的溝通和配套,否則只會引起不必要的憂慮、混亂和反感。正如政府要求食肆和地盤的員工要做了檢測才能開工,卻沒有仔細考慮實際的需要和運作,亦沒有與僱主有良好的溝通,雖然政府建議可在某段期間作檢測,但僱主為了令顧客放心、以及避免因有人染疫需要停業而招致的損失,必然要求員工盡快、甚至一定要有陰性檢測結果才能上班,導致所有檢測地點大排長龍,增加染疫風險,浪費市民時間。就算出現人龍之後,政府的應變仍然遠遠落後於需要,怎能不令市民勞氣?
此外,政府許多防疫措施皆是一刀切,而且不能迅速回應及考慮實際的需要,難以令人信服。就以食肆堂食早前只能開到晚上6點為例,雖然政府想大家多點留在家中,但事實上不少市民晚上仍要工作,對他們來說無處解決晚餐會十分不便,食肆生意亦大受打擊,更無法解釋晚市的風險為何特別高,難道病毒晚上就會比早上活躍?若要減低風險為何不在人數及社交距離而在時間上作出限制?
策略性的愛心消費和奉獻
今次想呼籲大家多些用錢,增加消費,好像與我一向的風格有點不同,不過,時局艱難,為了別人多點花錢、少點儲蓄有時是必須的,個人如是、教會和機構亦如是,雖然積穀防饑是美德,不過,在別人連基本溫飽都可能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若過份看重自己明日後日的安全感,卻忽略了別人即時的需要,和叫一個正在捱飢抵餓的人平平安安地回去沒有太大的分別。因此,希望所有仍然有穩定的工作,毋須擔心裁員、減薪和失業的公務員、教師、醫護;以及仍然有工開、可以有積蓄的市民和弟兄姊妹,為了別人的需要而多走一里路,為了其他人多一些有策略的消費和奉獻。
年關難過,很多本來靠過年物品為主的行業,因為疫情緣故大受影響,例如售賣年花的行業,由於花市的規模和時間縮短,營業額大受影響,不少花農辛勞了整年就是等這個時候出貨,雖然未至於血本無歸,不過,已經令他們十分徬徨,因此,過往若有買年花的習慣,今年更應早點「幫襯 」,不要等最後一刻才去掃平貨了。就算過往沒有買年花,今年亦應考慮破例,讓一眾花農和商販,在疫情之下仍然可以過一個安心的農曆新年。至於過年的糕點食品,反正大家晚上都要留在家中過節,買多一點、吃好一點又何妨呢!
好牧人應該為羊捨甚麼?
約翰福音十章11至15節引述主耶穌的話:「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若是雇工,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他看見狼來,就撇下羊逃走;狼抓住羊,趕散了羊群。雇工逃走,因他是雇工,並不顧念羊。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正如父認識我,我也認識父一樣;並且我為羊捨命。 」
香港的教會和社會正處於困難的時刻,無論是政治和疫情,都對經濟、民生、人權和自由帶來很大的衝擊和挑戰。作為堂會及基督教機構的負責人,牧師和傳道,大家在不同崗位上其實也是在牧養不同的弟兄姊妹和群體,在這個人心不安、羊群焦慮的時候,一個好牧人更應反思自己對羊群負有甚麼責任,有甚麼是我們要捨的。
首先,是捨得花時間。好牧人要餵養他的羊,而餵養是埋身的工作,要近距離認識他的羊,明白他們的生活習慣、體質和需要,按羊的不同需要而有不同的照顧方式,因此,要牧養不同年齡和政見的弟兄姊妹,便要埋身接觸和了解他們的處境,無論你的羊是藍絲、黃絲、中產、基層、打算移民還是新來港人士,任何顏色的羊都是你要照顧的羊,好牧人總不能閉門造車、想當然或者選擇性地牧養,不認識自己的羊的根本無法做個好牧人。
四面受敵才是教會的「宿命」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認為基督徒因為滿有神的恩典,所以生活應該是一帆風順,不斷成功的,已經忘記了信仰是要付代價的!還是認為每星期返教會、每個月有奉獻、按自己的興趣選擇一些事奉的崗位,便是一個背起十字架的基督徒了,也許準確一點說我們只是戴上十字架的基督徒!十字架根本不是甚麼重擔,也不是羞辱的記號。哥林多後書四章8至9節所描述的景象對我們來說是否很陌生?「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致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致死亡。」我們的信仰生活裡有經歷過,甚至祈求過困難和考驗呢?
這兩年的社會運動和疫情,對長期過著太平安樂日子的香港教會和基督徒來說,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考驗,我們所傳揚的我們相信嗎?我們所期盼的究竟是主快來還是黎明請你不要來呢?德國神學家潘霍華在《追隨基督》一書中有一句名言:「當基督呼召一個人,是呼召他來為祂死。」究竟大家是真的想死、詐死還是作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