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甚麼是家庭價值?

李卓乘    |    明光社項目主任
08/08/2018

「家庭價值」一詞常在墮胎、亂倫或同性戀等議題中出現,但很少人能清楚說得出它的內涵。有人認為它不過是「傳統」或保守的代名詞,亦有人為這個詞被任意挪用而感到頭痛。本文嘗試從不同層面講解「家庭價值」的幾個核心內容。

 

現實比你想像的美好 (Factfulness)

張志儉博士    |    香港傳媒教育協會主席
31/07/2018

圖:翻攝自網路

 

差不多到了退休的年齡,便盤算著退休後可以怎樣打發時間。暫時還未有決定應該做些甚麼,但卻知道一定不可以做那些行為。

新一代的知識 vs 上一代的智慧……我有話說

吳慧華    |    受訪者:李樹甘教授(香港樹仁大學 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 | 撰文:吳慧華(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高級研究員)
30/07/2018

現今香港的孩子一出生便被智能產品包圍,上網能知萬事,孩子變得異常聰明,而且在科技技能方面比上一代優勝,有時候,他們會做出一些令父母既生氣卻又自嘆不如的舉動。

緊密關係授權 讓婚姻成為婚姻

24/07/2018

多年來,同性戀政治團體為同性伴侶本身的權益,提出了許多訴求,包括保障他們在醫療探視、醫療預前指示、生活與財務、後事與遺產等安排的基本需要。同性戀政團提出的方向是擴充男女婚制,改為不分性別組合的婚制。

足球、家庭與教會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23/07/2018

「睇波踢波不賭波」,其實已經成為世界盃期間不少人的口號。不過究竟怎樣踢,怎樣睇,似乎很多人仍停留在踢波就是比賽,睇波就是待在酒吧,與粗口、花生為伍。究竟睇波踢波還有甚麼新意思?特別是在教會內有沒有欣賞足球比賽的可能性?

教會有個食女團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23/07/2018

教會處理男女感情問題時,除了關心二人的狀況(如雙方皆未婚),更關注的往往是他們的性生活,特別是當中有沒有涉及婚前性行為(這個令人擔憂的課題)。JesusOnline、明光社和觸動輔導中心合辦「教會有個食女團」,就教會內的男女關係,特別是不良的性關係,與出席的約60名教牧和青少年導師一起討論,加深相互了解,一同尋索出路。

青少年懷孕的支援與危機處理 性教育教師訓練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3/07/2018

醫管局的數字顯示,在每年約40,000宗生育個案之中,18歲以下的少女懷孕個案約有1,000宗,這些在學少女在懷孕時不但要面對各種生理變化,更要面對社會壓力。因此,明光社在5月19日舉辦了一個性教育教師訓練,並邀請了「小小生命」總幹事杜慧妍小姐來分享她多年來處理危機懷孕的經驗,讓參加者認識學生懷孕時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以及介紹提供相關服務的社會機構,讓參加者能適切地幫助有需要的學生。

看深一點 看多一點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3/07/2018

有圖不一定有真相,有時有圖甚至更誤導!我們往往太快或太容易因為看到一些表面的現象而下結論。現代社會除了假消息充斥外,很多假象每天都在我們身邊出現,防不勝防。

書籍推介——惜生知死

23/07/2018

2018年,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為大家獻上文集——《惜生知死》。一如既往,文集主要結集了研究中心週年研討會的講員的文章。簡單來說,今年研討會的主題為死亡,讓我們「知死」:多去認識及了解死亡,從而「惜生」:懂得珍惜生命,活現更好的人生,並且成為他人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