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抗衡傳媒污染.選擇健康報章!
回歸以來,言論自由被視為落實一國兩制的試金石。雖然香港只是彈丸之地,但傳媒數量、種類,卻不斷增多,影響可說是無孔不入,難於抗拒。
我們實難要求面對競爭的傳媒優先考慮「社會責任」和良知。不少報界朋友曾表示在文章內「灑鹽花」,以誇大手法,圖文並茂地報導如色情、暴力、仇殺等新聞,都是速銷的指定動作,市民既不斷要求這些題材,傳媒只能投其所好。
從反賭經驗看教會使命化
經過兩年多與政府、議員、馬會及傳媒就「賭波合法化」的角力,筆者感受到本港教會仍是內向,面對社會事務常處於有心無力的狀態。假若教會不從「內部維修」的心態轉移出來,重新理解教會代表著三一神臨在公共空間之內,因而對使命有整全的理解,對實踐有具體的參與,我們就錯失了此次「反賭」帶來的信仰反省!
廿一世紀罪人網絡
你家裡有罪犯嗎?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於今年一月下旬,將轄下公共圖書館訂閱刊物的名單進行「執位行動」,把青少年雜誌《壹本便利》在名單上剔除,從此不再訂閱,理由是該雜誌屢有「案底」,曾多次被評定為第二類不雅刊物,內容「不健康」。
賭波合法,我們還可做甚麼?
面對政府馬不停蹄,趕緊於本年度立法會休會前(即7月9日)通過賭波合法化條例(全稱為《2003年博彩稅(修訂)條例》草案),馬會亦積極備戰,很多人卻認為8月開賭勢所難免,我們現在還可做甚麼呢?
家長們,你願意承擔多少責任?
據成都日報報道,家住成都天仙橋街的黃芹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女兒才5歲,可對廣告簡直到了痴迷的地步。她和家人擔心:廣告會不會使孩子“不正常”?據黃女士反映,他們家有兩個孩子,一個是自己5歲的女兒陽陽,一個是姐姐7歲半的兒子黎黎,每天晚上她都會帶著孩子們看電視劇。最近她發現,兩個孩子都對電視劇不感興趣,卻喜歡看廣告。常常你一句我一句地學,基本全都能背下來。更令人吃驚的是,他們還會“活學活用”。
整全人「性」
筆者曾於某一大學主辦的性教育研討會中聽到一位主張性解放的學生很忿怒地指責那些保守人士:「為什麼有關飲飲食食就可以公然報導,唯獨性行為總是見不得光,傳統的性禁忌令到大眾都將性視為污穢。」性開放的人士往往覺得傳統的性道德是對人性慾的壓抑,所以「性慾」改成「性需要」,暗示著性慾就如飲食般,是人性基本的需要,禁慾就是壓抑人性基本的需要。
從《賭博稅修訂條例草案》看賭波合法化的真正目標
在「沙士」當道下,賭波合法化的條例草案,已於4月9日靜悄悄地在立法會進行首讀程序!今天把賭波規範化是要打擊外圍非法活動,政府自詡它的賭博政策是不鼓勵賭博。事實將會說明,把賭波活動合法化,不可能令這兩點得以落實。
社會低潮中基督徒的堅持及關懷
有人說,非典型肺炎不算可怕,它帶來的恐懼,對我們心靈的影響才可怕!除了「口罩不離口,時常勤洗手」外,一些心靈慰語,帶來平安的祝福,可能更加重要。今期《燭光網絡》,我們邀請一些教會和機構內的領袖同工與大家分享,與大家互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