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小心吃政治花生的四個貼士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09/02/2017

種種關於特首選舉的消息,除了在主流傳媒中看到,更多是在不同的社交網絡中散播。持不同立場的政治人物,各抒己見,好不熱鬧。經過幾次的選舉,以及對各項事件的觀察,我們均發現網上是產生情緒政治的極佳工具;而透過網絡,關公更扮演著非常重大的角色。在心心和嬲嬲之間,我們要留意甚麼,以致不錯看形勢?簡而言之有以下幾點:

分手仍是孩子的父母

文麗兒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08/02/2017

不可以惡報惡。大家以為美的事,要努力去作。可能的話,總要盡你們的所能與人和睦。《聖經新譯本》〈羅12﹕17-18〉

 

文﹕文麗兒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書櫃斷捨離,化作隨街跳的蛤乸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 (傳媒教育及行動)
03/02/2017

早陣子在清潔家居及執拾物件時會想起「斷捨離」,即如何減少家中物品,並割捨和離開家中不重要與不需要的物品。但是,每人對不同的物品都有不同程度的執著。有些人見到靚衫總是想買,有些人則是對鞋、手袋、廚具等不同的物品難捨難離。

「觀看」的極限:再論欣宜「高調肥」事件

李卓乘    |    明光社項目主任
03/02/2017

半個多月前,欣宜在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獲得多個獎項,當中包括「我最喜愛歌曲大獎」,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引來多方批評,從「靠母蔭」到「高調肥」,一時間民怨沸騰。另一方面,為欣宜辯護以及對批評者反批評的文章亦不絕如縷,他們指批評者「歧視」肥、「葡萄」,同時也盛讚欣宜努力、積極和正面。

請看美國傳媒怎樣看待特朗普的「另類事實」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25/01/2017

經常批評傳媒扭曲誤導造假的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後,其政府首個新聞發佈會就非常有特朗普特色。在開始之時,白宮發言人開火批評傳媒誤報宣誓就職典禮的參加人數,之後就說負責管理國家大草坪的部門本身就沒有統計觀禮人數,又質疑傳媒利用相片誤導巿民,強調整個典禮是歷屆就職典禮中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一名特朗普的顧問形容,該名白宮發言人提供的是另類真相。


AV產業 鮮為人知的血汗工廠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19/01/2017

美國最大的色情網站剛公布年度統計,2016年該網站總傳輸量為31億1,040萬GB,影片總觀看時間為45億9,900萬小時;2016年全年共有230億人次瀏覽,即一天就有約6,400萬人觀看,一秒有729人在線。提起AV,多數香港人會即時聯想起成人影片(Adult Video),而非影音(Audio Visual)。色情資訊唾手可得,未成年的青少年也可輕易接觸得到。

假交友真中伏的交友程式

文麗兒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8/01/2017

不法分子利用交友程式騙心又騙金,甚至因與網友相約外出而發生性罪行的新聞屢見不鮮,然而人總是耐不住寂寞,希望得到關心與慰藉。即使前車可鑑,仍希望在虛擬世界一搏,希望尋到「真心友」填塞心靈渴求關係的慾望。

最近一宗18歲年輕女子透過交友程式誤交一名網友,相識兩個月後於元旦夜相約見面,即被強姦,10天後才向友人哭訴,友人替她報警才揭發事件。

移風易俗的台灣同性戀運動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3/01/2017

台灣的彩虹會變色嗎?

2016年底台灣的群眾運動此起彼落,支持和反對同性婚姻的團體都湧上街頭。同性婚姻如箭在弦,究其原因,是關心家庭價值的人士早年掉以輕心。

修一「民法」而動全家

梁永豪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13/01/2017

在支持及反對同性婚姻陣營的激烈爭論聲中,2016年12月26日,台灣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初審通過《民法》「親屬編」修正草案,使同性戀者可以結婚,但草案還須經過朝野協商、院會二讀及三讀才可通過。反對人士中有人提出應另訂「同性伴侶法」,或以「單點修法」保障同性伴侶權益。本文將分析今次台灣同性婚姻提案,以及「同性伴侶法」及「單點修法」的利弊,最後提出香港在此事件中可借鑒之處。

港台同運進程回顧

文麗兒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3/01/2017

台灣正處於同性婚姻爭議的風尖浪口上,相信在一水之隔的香港亦會受影響。兩地同性戀運動早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展,由當時至今天,兩地的同運均發展至相當遠的路程,台灣甚至走至同性婚姻的關口。本篇以時間線的形式,向讀者闡述兩地同運的大事發展,讓大家窺探其發展進程。

(文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