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規管私營龕場 透過授權保障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
03/01/2017

骨灰龕場供不應求,食物及衞生局在新的立法會期迅速向立法會再次提交《私營骨灰安置所條例草案》,相信整個社會都樂見條例盡快獲得通過,及早處理骨灰龕場輪候緊張和質素問題。

台灣同性婚姻法案最新發展

梁永豪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29/12/2016

2016年12月26日,台灣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初審通過「民法親屬編」修正草案(審查版)。審查版整合了原先的尤美女、許毓仁及時代力量三個版本。審查版大致上接納了尤美女新增第971-1條的建議,指出夫妻配偶、父母子女、親屬之規定,「平等適用」於同性配偶與異性配偶。(內容撮要請看下表)

小心保護自己 免落入網絡欺凌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 (傳媒教育及行動)
29/12/2016

網絡自由度高,相比起面對面的溝通,人們似乎比較容易隔著螢光幕,於網絡評論時事及人物。但有時可能會過了火,傷害別人,成了網絡欺凌;或燃起火頭,被人追擊和欺凌。

認真做兵不浪費

文麗兒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2/12/2016

「多久了我都沒變,愛妳這回事整整六年,妳最好做好準備,我沒有打算停止一切」「沒關係妳也不用對我慚愧,也許我根本喜歡被妳浪費,隨便妳今天拼命愛上誰,我都會坦然面對,即使要我跟妳再耗個十年,無所謂」一首情歌,道盡多少單戀者的執著與心酸。

人工智能?人變低(智)能…?

陳永浩博士、吳慧華    |    恒生管理學院通識教育系助理教授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員
22/12/2016

當我們人人都成為「低頭族」,智能手機本身彷彿比其主人更有智慧、更有記性,要找甚麼都有答案,處事也更有條理。事實上,不論你喜歡與否,人工智慧的應用技術已經應用於我們日常生活裡,就像在智能手機中常使用的「超級助理」應用程式 (Apps),如iPhone的Siri 或是Android 設備上的語音助手,都是人工智能的成功例子。

消費用良心 世界可持續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
21/12/2016

 「你的心若顧念飢餓的人,使困苦的人得到飽足,你的光就必在黑暗中升起來,你的幽暗必變得如正午。」《聖經新譯本》〈賽58﹕10〉

 

文﹕郭卓靈 (明光社項目主任)

更美的家鄉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5/12/2016

每逢假期,不少香港巿民會選擇外遊,台灣、日本、歐洲與美加都是熱門選擇。同儕間常笑問:「放假係咪返鄉下?」

旅行時,入住民宿,在世界任何一處的民宿中你都發現會有客廳及房間;即使是入住酒店,房間也是乾淨整齊,面積達二百多尺。放下行李後,就外出飲飲食食,逛街到處遊玩,在郊外欣賞風景,或者留在民宿或酒店看看電視,躺在四尺大床上休息,做日常在家會做的事,彷彿就是世上最美好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