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在生命面前謙卑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6/11/2016

人為萬物之靈,人與動物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分別,是人不僅是為了繼續生存而活著,而是要活得有尊嚴,能令人自覺有尊嚴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感到被愛。在不同的愛當中,最無條件和「非理性」的愛是親情。

寬恕:知易行難!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
16/11/2016

2016年是選舉年……在香港我們有立法會選舉,塵埃剛落定,特首選舉的「前哨戰」已經開始了。遠在天邊的美國,四年一度的總統選舉戰也慢慢進入高潮了。

支持婚姻平權就無法反對的兩個結論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
09/11/2016

畢竟,移民台灣開民宿及咖啡店,是眾多香港青年愛作的夢,台灣婚姻平權的討論鬧得熱烘烘,在香港隔岸觀火的我也跳入火堆中,鼓勵我在台灣守護家庭的朋友。

這個議題常見的支持論點是平權。其實只要認真對待平權,都很快發現,這個支持同性婚姻的最強論點其實很弱。

寫本文是要批評以平權來支持同性婚姻的論點,並提出保障同性伴侶的另外進路,我無意建立如何反對同性婚姻的論述。

寬容是先承認自己不足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09/11/2016

若問香港社會流失得最快的核心價值是甚麼?相信寬容一定名列前矛。過去幾年,香港人之間因為對政治和社會問題取態的差異而壁壘分明的情況有增無減。

讓青少年體會感恩文化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 , 編輯﹕謝芳
03/11/2016

要常常喜樂,不住禱告,凡事謝恩;這就是 神在基督耶穌裡給你們的旨意。

《聖經新譯本》〈帖前5﹕16-18〉

由互聯網及電視新聞所描述的社會氣氛,不少是充斥著對社會及生活的不滿,即使身在福中卻不知福;儘管擁有很多,卻失去了一顆感恩的心。也許著眼於學生時代,感受和領略知恩、感恩及報恩的過程,活在「被愛」及「付出愛」的環境中。這樣,未來的世界或會變得不一樣!

先有安居 才談得上生活

張思晉    |    明光社項目主任 (社關行動) 
03/11/2016

香港人生活壓力沉重,連最基本的安居也未能解決,加上政治衝突日益加劇,不少香港人也因此而鬱鬱不歡。有機構上月發佈的調查更顯示有四成受訪港人打算移民,「居住環境擠迫」更是第二大主因。

為孩子多走一步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7/10/2016

我們相信家庭是每個人第一個學習的場景,也是孕育一個人性格及質素的重要基石,婚姻制度於維持兒童與父母的連繫起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今年所做的有關「香港人婚姻態度研究調查」顯示,絕大多數港人認為,若然失去親生父親(88.3%)或親生母親(87.6%),會為兒童帶來很大負面影響,因此,兒童能在親生父母的照顧下成長對他們是最好的。

創新加上安全才是王道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0/10/2016

很多人都意想不到一個相對安全的品牌廠商,它所出產的一款旗艦手機,會接二連三發生爆炸事件,並且威力足以摧毀一部吉普車,手機竟然變成手榴彈 !這款手機在2016 年 9 月初發售後不久,便發生數十宗電池爆炸事故,不同地方的民航處甚至禁止乘客在機艙內啟動這款手機、進行充電,或是放進寄艙行李內。這款手機不但在天空「禁用」,在美國有一些交通工具中,也受到相同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