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議會「現形記」

張思晉    |    明光社項目主任(社關行動)
11/07/2016

「小圈子選舉689特首功能組別分組點票公民抗命」

將政綱化成一面照妖鏡

張思晉、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1/07/2016

選舉期間,選民於投票前可能都會看候選人的政綱,但出席選舉論壇的人往往很少;候選人當選後,會留意他們的政綱有否落實的人,可能更少。甚至,過了四年,選民早已忘記當年自己所投的那位候選人的參選政綱。

如果繼續打壓政黨政治

鍾劍華博士    |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
11/07/2016

(撰稿日期:2016年6月3日)

From "Justice" to "Eye in the Sky"

張志儉博士    |    香港傳媒教育協會主席
06/07/2016

早前,哈佛大學教授Michael Sandel 訪港,在中文大學演講,題目是What Money Can’t Buy,座無虛席。在香港這個以利字掛帥的城市,近年來很多知識份子及年青人都反思金錢是否萬能這個話題,有大學畢業生寧願拋棄高薪厚職,回歸大自然,做個農夫,為的是實現兒時夢想,亦有人醫科畢業,卻去做個藝術家。

再思基督教選委

戴耀廷    |    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06/07/2016

(撰稿日期:27/5/2016)

自有團體提出基督教應在2017年特首選舉委員會(下稱選委會)中放棄十席基督教選委,在香港教會內引起了一些討論。

以歧視法解決校園歧視的考量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
04/07/2016

教育是消弭歧視的重要方法,立歧視法是教育方式的一種,卻非唯一。社會上有人認為「一個歧視個案都嫌多」,因此,不須理會歧視狀況的嚴重和廣泛程度,都應該立歧視法。然而,若以歧視法解決校園各色各樣的欺凌,須有何考量?

醫療及財務代決權

23/06/2016

當人失去精神上行為能力時,可能需要另一人代他作出醫療決定,或處理他的財務事宜。同志團體追求平權的其中一個訴求,就是在其伴侶失去精神上行為能力時,可為他作出醫療決定。

歐國盃是令賭風熾熱的元兇嗎?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23/06/2016

歐國盃是於四年一度世界盃中間舉行的足球盛事,吸引大量巿民,或者平時鮮有欣賞球賽的朋友投入足球賽事之中。自2003年賭波合法化後,香港不少球迷在觀看賽事時「順理成章」都一起「玩幾手」,而估計即將舉行的決賽周更會把足球博彩白熱化。有學者認為,只要不沉迷,賭波作為一種消閒的活動,不過分花錢,不是一件壞事,未嘗不可。

承傳婚姻價值——教養小羊當走的路

羅耀增博士    |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主要教授社會工作課程,並且對家長教育及香港離婚家庭等課題進行研究。羅博士曾任青少年中心主任,熱線輔導中心主任,學校社工及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主任,主力督導小學駐校社工、中學及小學支援服務及青少年就業輔導服務等。羅博士亦曾任私人執業社工四年,主力提供個人及家庭治療服務,亦被不同中、小學邀請擔任家長教育,青少年領袖訓練講員。
22/06/2016

1. 引言

婚姻中不能承受之痛——教會對離婚者的牧養

徐惠儀    |    中國神學研究院婦女普及神學證書及香港浸會神學院信徒神學教育部兼任講師。曾任家庭基建教育及出版總監,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家長教育證書課程」兼任講師。專注家庭、婚姻及親職教育、女性心靈、生命教育等課題,並經常主持有關講座及課程。著作有:《當更年期擁抱青春期:重塑自己,雙贏溝通》、《選擇放手──給孩子一張成長藍圖》、《知情識性──家長必修親子性教育課》、《阿Q媽咪》系列、《女人自在行──愛與夢的追尋》、《愛的選擇──給孩子一張品格藍圖》等。現為《國度復興報》撰寫專欄。
22/06/2016

1. 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