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在爭議聲下堅守社工信念

藍俊文    |    明光社項目主任(社關行動)、社會工作碩士生
02/06/2014

國際社會工作人員協會(IFSW)指出「人權及社會公義兩項原則是社會工作的基石」。不過,要在這紛亂的世代裏像北斗星一樣在黑暗中向弱勢社群帶出一絲光明卻談何容易。

明光社與518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30/05/2014

5月18日,90多個團體,超過32,000人一起支持「愛爸媽、愛我家」運動的啟動禮,由尖沙咀九龍公園歡樂巡遊至文化中心,大會由始至終都在宣揚正面的家庭價值,沒有反對甚麼社會議題,不過一些傳媒和同運組織,仍然將活動定性為反同活動,而他們所用的理由正正是立場新聞,以個人揣測代替客觀事實的最佳例子。

莫將兇徒變作風雲人物

黃仲賢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監察及行動)
29/05/2014

台北捷運砍人案發生後,不少報道也有跟進此事,更有傳媒發掘及詳細報道兇手的背景及經歷。然而,他們是否想到這樣報道不但對讀者沒有半點好處,兇手更會為此感到「如願以償」呢?

偏見是怎樣煉成的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9/05/2014

由記者轉職至明光社工作十多年,參與很多有爭議性的社會議題的討論,包括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的修訂;賭波合法化;性教育;婚姻條例修訂;以及應否訂立性傾向歧視條例等等。而其中感受最深的是有關同性戀問題的討論,很多參與者和傳媒往往是十分情緒化、甚至是非理性的。

家庭的變與不變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8/05/2014

凡承認耶穌是 神的兒子的, 神就住在他裡面,他也住在 神裡面。 神對我們的愛,我們已經明白了,而且相信了。 神就是愛;住在愛裡面的,就住在 神裡面, 神也住在他裡面。這樣,愛在我們裡面就得到成全,使我們在審判的日子,可以坦然無懼。

這麼遠,那麼近──善用通訊軟件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2/05/2014

早前有報道指英國一位89歲,名叫安妮的退休女教師,她因厭倦了現代的電子產品及快速的生活節奏,並自嘆「追不上」這種方式而決定前往瑞士進行安樂死。她認為坐在電腦熒幕前,人便如機械人一樣,而電子郵件更缺少了人性化的溝通。

平機會須按實情正視歧視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5/05/2014

平機會委員謝永齡在本月8日出席了於日內瓦舉行的聯合國《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審議會,同時出席會議的也有香港同性戀運動團體的代表。謝永齡在會上提出香港的性傾向歧視問題「非常嚴重」(very serious),但事實上到底有多嚴重?而證據在哪?

教會難以迴避的社關議題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08/05/2014

2014年對教牧同工來說是愈來愈傷腦筋的一年,因為時代變了,以前對於一些社會問題,教牧若不知如何回應往往可以用政教分離為藉口推搪過去,外界或會友縱然有所不滿,很多時也只好不了了之。

婚前婚後 變性與婚姻法

傅丹梅    |    明光社副總幹事
08/05/2014

執筆之際,立法會正在激烈辯論《2014年婚姻(修訂)條例草案》,[1] 很多議員乘機將一些遠超終審法院裁決的議程放入法案,連平機會主席周一嶽醫生也建議容許跨性別人士(比變性人的定義闊得多)毋須做任何變性手術便可以按自己宣稱的性別結婚;陳志全議員更表示根據聯合國酷刑特別專員的建議,現時保安局的做法是對跨性別人士施以酷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