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父母才是最合適的戀愛導師

張勇傑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08/05/2014

三月有報道指一所中學因為禁止學生拍拖而公開拍拖學生的姓名,令「中學生應否談戀愛」再次成為城中話題。昔日這是中學辯論比賽的熱門題目,但現今仍然堅持反對中學生談戀愛的人相信已愈來愈少。
 

愛在抗爭蔓延時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08/05/2014

一言不合,繼而動武是過往不少衝突發生的原因,但現時往往是一言不發,首先動武。當一個社會不重視對話,彼此嚴重缺乏互信,而對抗性行動,甚至是肢體抗爭成為了社會運動的主流,大家只重宣示立場而忽略理性交流和互動,要就社會矛盾和分歧尋求共識便愈來愈困難。

手機遊戲似賭博 政府規管勿再遲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08/05/2014

近年手機遊戲如雨後春笋般湧現,大部份遊戲都有組隊的元素。所謂組隊,就是玩家透過不同的方式在遊戲程式中獲得不同的隊員,從而打敗敵人。增加隊員的方式,不外乎兩個:一、打敗敵人,將對方納入自己陣營,;二、用遊戲中提供的資源,以隨機形式抽到隊友。

新媒體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08/05/2014

社交網絡及即時通訊等工具成為香港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份,亦成為現時社會運動的動員渠道,甚至成為戰場。但這是否等於網絡就可以有效地成為輿論戰場及動員場地?而新媒體如何與社會行動互相配合產生巨大的果效?新媒體能否有效令資訊傳開,是否動員的最好地點?新媒體如何改變整個抗爭行動的做法?這些皆是本文討論的範圍。
 

凡事有界線 提防性騷擾

文麗兒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08/05/2014

「明仔在茶水間講三級笑話」這個情況可算是性騷擾嗎?當大家要思考何謂性騷擾時,很多時都未必清楚可以根據甚麼準則判斷。你清楚知道怎樣才算是性騷擾嗎?平等機會委員會(下稱平機會)於2011年曾就學生對性的態度及對性騷擾的看法進行研究,當中受訪學生有一半表示自己在過去一年曾遭到不同形式的性騷擾。

倫理與法律之間的平衡——認同為變性人訂立明確的性別身份

30/04/2014

變性人結緍權的爭議,終於到了立法的階段。明光社建議讓完成整項性別重置手術的人,可以用新的性別與異性結婚。有關聯署在一個多星期便有 34,000多人參與。

拒絕讓色情綁架孩子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
30/04/2014
英國威爾斯科爾溫灣一所學校發生一宗強姦案。事發當時,10歲的被告男童向一位男同學不尋常地詢問:「你會否跟我發生性行為?」男同學不以為然地拒絕了,下課後被告男童在洗手間強姦了對方。
 

變性非酷刑 確立清晰性別身份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
24/04/2014

終審法院去年裁決,已完成整項性別重置手術的W和相類似情況的變性人,可以用新性別結婚。在尊重法治的前提下,無論讀者是贊成或反對性別重置手術,事實上政府都要在一年內安排新措施以配合裁決。
 

心理性別認同與變性人婚姻

關啟文教授    |    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教授
23/04/2014

政府因應終審法院去年的命令,最近建議修改《婚姻條例》,讓已接受整項性別重置手術(俗稱變性手術)的變性人,可以按其新性別結婚。若未完成變性手術,則不可。有些人反對這建議,認為一旦現時要求較嚴格的條例通過,日後或許會與新的性別承認法(要求較寬鬆)矛盾,所以現時不宜通過。
 

模糊性別界線 影響社會深遠

張勇傑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2/04/2014

為回應終審法院宣判變性人W結婚權勝訴一案,政府已提出《2014年婚姻(修訂)條例草案》,訂明已接受整項性別重置手術的人才能以新的性別身份在香港結婚。由女性重置為男性者須要切除子宮及卵巢,及建造陰莖;由男性重置為女性者則須要切除陰莖及睾丸,及建造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