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安全不等於負責任
一直以來,教廷都反對使用安全套作人工避孕,最近教宗本篤十六世卻承認在個別情況下,例如男妓可以使用安全套,不過,他表示教廷不認為使用安全套是真正和符合道德的解決方法,但為了減低感染的風險,是朝向一種更人道的性行為踏出第一步。
教會為誰辦學?
面對適齡中學生人口在未來數年將大幅下降,為減少殺校及鼓勵一些受家長歡迎的英中一起參與自願縮班,教育局推動全港十六間開五班的官立名校帶頭參與統一縮班,但受到一些校友代表強烈反對,中西區官中名校英皇書院校友、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在網誌炮轟教局強迫縮班,是剝削無法應付直資名校學費的優秀窮學生的入學機會,
勿虧待神和人── 阿摩司書的啟示
近日大家樂集團被人揭發表面加工人時薪,以配合政府所推行的最低工資政策,但另一方面,卻又取消工人有薪用膳時間,變相減薪。消息經傳媒及互聯網高速傳開,引來一股罷食潮,Facebook更有一個名為「罷食無良財團大家樂!喚醒香港人追求公義」的群組,回應者達九千多人。在輿論及罷食的壓力之下,集團的主席表示收回「成命」,同時作出「三不」政策的承諾,即不帶頭加價、不裁員,以及不減免費膳食福利。
「法」必自侮然後「民」侮之
為甚麼人民不尊重法律?就是當法律淪為專制統治的工具,而不是公義的守護者。三鹿毒奶粉受害兒童家長、「結石寶寶之家」創辦人趙連海,被北京的法院以觸犯「尋釁滋事罪」重判兩年半。
追求公義亦毋須鼓勵仇恨
神父諷刺地產商是魔鬼餘波未了,傳媒對教區究竟是對事件表示遺憾還是致歉十分感興趣,誓要查根究柢.但所用的手法往往是塞字落當事人的口,將當事人的說話以自己既有的目的加以演繹,而對於部份傳媒來說仇富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賣點。
正確的選擇
最近,英國衛生部門在網上播放一套鼓勵青少年注意安全性行為及使用避孕套的短片。每段短片完結時熒幕會出現最少兩個因應內容而需要觀眾作出選擇的行動,而觀眾的選擇就會影響故事往後的發展。觀眾可以選擇的行動包括在參加派對前是否購買避孕套、在派對中與女朋友發生性行為是否使用避孕套等。如果進行不安全性行為的話,結局就是主角會感染性病;進行安全性行為的話,熒幕就會出現「你作出了正確的選擇」字眼。
睇騷有品 尊重藝人
本月初,筆者和朋友到沙田大會堂欣賞一個以敲擊樂為主的音樂節目《Butterfly Effect》,表演者是五名來自不同國家的頂尖樂手所組成的樂隊,當中有一位是日本著名樂隊的結他手,吸引了眾多「粉絲」到場支持。
借了肚,卻借不了親情
自胚胎學家Robet Edwards及婦科醫生Patrick Steptoe合作,於1978年7月25日誕生了全世界首名「試管嬰兒」布朗之後,各種「人工受孕」的方法應運而生。這除了為很多原來無法生育的夫婦帶來生兒育女的希望外,「試管嬰兒」之父也憑著對研究人類不育問題的貢獻奪得今年的諾貝爾醫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