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直資風雲?
彈性與規條之間存在永恆的張力,為了啟發創意提高效率,必須有足夠的彈性,但由於人性的軟弱,往往令大家傾向定立更多的規條,以防止有人濫權及中飽私囊,結果做成僵化的制度。審計處最近有關直資學校的批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這方面的矛盾,甚至風雲變色。
教會應向弱勢傾側
有關富豪的「魔鬼論」餘波未了,除了有天主教徒刊登全版公開信,強調對為富不仁、藉法律漏洞而大施剝削的人,教會不應沉默,應以言行表達對社會正義的看法之外,近百名天主教徒在立法會外舉行「渴慕正義、實踐真理」祈禱會,希望教區不會選擇與富者為伍,並繼續承擔教會使命,在社會上譴責不公義和罪惡,又質疑教會是否
電影——通識教育的一度橋樑
《海豚灣》(下稱《海》)獲本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難得發行商有膽色安排在香港上映。坦白說,這類電影議題在香港壓根兒不會獲得上佳票房,然而對拓闊本港觀眾口味、眼界卻是有益無害,並可有效抗衡「經濟發展是硬道理」、「娛樂至上」等流行價值觀。
性教育是「全人」的教育
除了在校園裡可向學生講解性知識外,如果教會能作出配合,提供一個開放的環境,使到不論是青少年或成年會友,都可以開心見誠地跟牧者分享自己的性疑惑和難處,並安排弟兄姊妹守望同行,相信是一件很美好的事。為此,我們訪問了香港宣教會恩磐堂的林榮樹牧師和陳傳道,以及U-Fire總幹事胡裕勇先生,盼望藉著他們的經驗分享,能幫助大家在教會的性教育上向前多走一步。
百花齊放的美國性教育
一般人討論美國性教育時,往往以為定必是洪水猛獸,鼓吹性解放、開放性行為,甚至是超越一夫一妻一男一女的多元性行為。但其實在性教育層面上,美國的性教育不但不是一言堂,而且每個州就其不同情況,都有不同的性教育安排。
性教育,由0開始
面對社會性觀念愈開放,道德價值界線愈趨模糊的境況,家庭發展基金事工總監徐惠儀女士提醒家長,莫再把灌輸性教育的責任單單留給學校,父母必須親身參與其中。她又認為,打從幼兒時期,家長便要展開家庭性教育的工作,以幫助孩子從小建立一套正確的性知識和價值觀。
性教育資源推介
明光社
性文化是明光社關注的三大範疇之一,除在公眾空間討論社會上有關性的議題之外,教育亦是我們的重點工作。在2009至2010學年,本社同工到訪不同的學校,主領了約150次性教育講座,講座題目和內容因應社會情況不斷更新。本社今年提供給學校的性教育講座題目包括:
你講定我講 ── 拉雜成軍的性教育課程
筆者記得就讀中一時的某一天,有位男同學帶了一本成人雜誌回校,引起一陣哄動,結果該同學被訓導主任訓示了半天。踏入中學時期的青少年,荷爾蒙讓他們在生理和心理上產生強烈的變化,他們渴望對性、異性和自己有更深入的認識,而漸趨成熟的身體和幼嫩的思想這個危險組合,讓不少家長和老師擔心不已。與其讓他們自己探索,倒不如引導他們,教導他們正確的性知識和性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