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教育方向才能更有效預防愛滋
04/09/2015
自1984年香港出現第一宗愛滋病病毒感染個案以來,本港愛滋病病毒傳染的主要途徑也隨著時代而改變。
自1984年香港出現第一宗愛滋病病毒感染個案以來,本港愛滋病病毒傳染的主要途徑也隨著時代而改變。
同性戀運動及與之相關議題(如:同性婚姻)本是極具爭議性,無論是支持或是反對運動的人,歷年來已就各項目在不同領域進行討論。然而,隨著美國最高法院於6月裁定同性婚姻受憲法保障後,有關同性婚姻的討論將會愈來愈激烈,而香港亦會無可避免地進行同性婚姻的討論。
美國法院裁定同性婚姻並非違憲後,又引起一波討論,其中一個引起討論的範疇就是「同性戀基因」。過去數十年,有不同科學家曾就此進行研究,然而大部份結果不足以證明「同性戀基因」的確定性。現在讓我們一起看看一些有關這方面的研究數據及分析,以判斷「先天論述」的有效性 (validity)。
面對歐美國家今年先後透過公投及法庭裁決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相信未來香港對於「性傾向歧視條例」及「同性婚姻合法化」等富爭議性的討論必然增加,面對如此險峻的形勢,教會和信徒可以如何與年青一代共同回應此複雜但影響深遠的議題?
已故女歌手梅艷芳有一首名為《不信愛有罪》的歌曲,歌詞提到「難道愛還分錯對,不應該就不可追,難道愛都都會有罪,寧願錯而不要對,一心向幸福追,無限愛心怎麼會有罪。
現年71歲的老翁布萊恩.巴克利,過去二十年一直於英國紅十字會的「國際家庭跟進服務」擔任義工。
明光社於本年1月3日舉辦了「關心‧認識同性戀」計劃的最後一場講座——「同性婚姻的爭議」,當天約有120人出席。同性戀議題雖然仍是相當具爭議性,但各持不同立場的嘉賓講員仍能以理性的態度討論,我們深願日後各界仍能以理性及和平的態度面對具爭議的課題,促進相關議題發展。
每個公民都有平等的言論自由權利,更加有宗教和良心的自由。但你有沒有想過,出書談論自己的價值觀,最後會招致「炒魷」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