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猶不及 人仰馬翻
過去半年香港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由於沒有前車,進退有時難免失據,不過,無論是政府或抗爭者,若不能從錯誤中學習及反思,被某些似是而非的論述掩蓋了其他需要、甚至信念和原則,恐怕只會因失去平衡而人仰馬翻!
過去半年香港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由於沒有前車,進退有時難免失據,不過,無論是政府或抗爭者,若不能從錯誤中學習及反思,被某些似是而非的論述掩蓋了其他需要、甚至信念和原則,恐怕只會因失去平衡而人仰馬翻!
在紛亂的時代,在政見不一的時代,牧者可以如何向羊群傳講神國的訊息?是否隱藏自己的政治立場,又或是在講台上完全不談及社會當前的狀況,這才算是良策?今次「我有話說」訪問了中國神學研究院天恩諾佑教席教授(神學科)雷競業教授,希望他的分享,可以為牧者和信徒帶來一些啟迪。
香港人在這暑假上了公民課,遊行示威彷彿成了常態,蒸魚碟能蓋催淚彈竟變成了常識。孫中山曾說過:「政治,就是管理眾人之事」,而不少人的經驗亦是少談政治,可以「明哲保身」。然而,生在現實世界,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你不找政治,政治也會找上你。1980年5月韓國光州民主化運動時,一名原來只懂為口奔馳的漢城司機金四福,機緣巧合下接載了一名德國記者,一起見盡人性的美善與醜惡,喚醒他已麻木的良知,以「愚勇」參與抗爭。
九月,我們以韓國電影<<逆權司機>>, 從韓國民主運動,反思在一個大時代之下的小人物可以如何自處。
美國法庭裁定同性婚姻沒有違憲,不少國家亦相繼仿效,希望透過法庭改變婚姻的定義及制度,甚至連一些西方國家的教會已表明接納同性婚姻。
近日有報章報道:「投訴文化植根下一代,家長無理投訴愈多,學生也愈來愈藉投訴挑戰老師,把自己看成消費者的角色。」文章更稱有老師叫幼稚園學生放好書包,學生不但拒絕,更恐嚇說會找「媽咪」投訴老師。有老師為了類似情況而噤聲。
投訴文化屢見不鮮,有人認為這類文化的始祖是某電台的兩個「烽煙」節目,日鬧夜鬧,鼓勵群眾發聲,為自己爭取權益。
新世代社關人常遭質疑,說他們做秀,搞肢體政治,空有眩目的示威畫面,卻欠缺扎實的政策研究。不過,80後的光譜十分之闊,我們雖然未必有完全一致的領受和策略,但有相同的信仰,亦活在同一個香港,更多的溝通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財政預算案風波清楚揭示無論政府及政黨,對香港的未來皆沒有長遠規劃,大家考慮的都是如何短時間內討好市民或平息危機。於是所有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如貧富懸殊、地產霸權以及社會向上流動階梯受阻等等,皆不了了之。
特首曾蔭權因為被示威者推撞,混亂中心口中招需要到急症室驗傷,支持示威者的人當然認為是由政府施政不得民心,因此,引起市民抗爭是咎由自取,另一邊廂,愈來愈多的議會暴力和以街頭肢體衝撞表達訴求的文化,亦令不少人感到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