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人口販賣的信仰反思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1/05/2015

人口販賣在現代社會仍然猖獗,被販賣的人沒有主權,任人魚肉,有人認為與昔日的奴隸無異。又有人認為神創造人不是有神的形象嗎?為何會容讓人剝削其他人?此外,人管理的應該是「海裡的魚、全地的動物及天上的飛鳥」(創一26),而不是人類本身,為甚麼神容許奴隸制度的出現?

生育‧夢想‧生活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
21/05/2015

傳宗接代,可以令人多麼的興奮,也可以令人多麼的沉重。

伸手取利的零和新聞工作

黃仲賢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監察及行動)
19/05/2015

網絡媒體較其他媒體擁有的優勢,是沒有篇幅及時間限制,可以隨時作出大小報道,亦可隨時作出跟進報道。即使發現錯誤,也能盡快作出更正。但當然,前提是該媒體願意承認錯誤。

修改人類胚胎基因違倫理

吳庶忠博士    |    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客座教授
18/05/2015

中國科學家本年四月發表一份,在人類胚胎進行CRISPR/Cas9的修改人類遺傳基因科研報告。此科研的道德倫理問題在學界掀起很大反響。筆者在此希望讓讀者了解事情的嚴重性。

 

我們沒有悲觀的權利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5/05/2015

香港社會普遍瀰漫負面的情緒,較早前有調查顯示,百分之十四的香港人因生活逼人感到痛苦,在亞洲區名列前茅。過去幾年,因為樓價完全脫離一般市民的購買力;政改問題引致社會撕裂;高官涉及貪腐以及無能而居高位等等問題,令不少香港人(特別是年青一代)對前景感到悲觀。

周一嶽請你講兩句

藍俊文    |    明光社項目主任 (社關行動)
14/05/2015

周一嶽醫生自就任平機會主席後便塑造關注弱勢社群,主張平等機會的大好形象。縱然並非所有人都同意他的個人取態,但只要社會出現他所認為的歧視情況,他都勇於為「公義」發聲,為「弱勢」出頭。

規則是為了服務誰?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07/05/2015

香港的司法制度假定被告無罪,在整個檢控及審訊過程中,對被告有著重重保障,為的是不要錯告好人。我們認同這制度,並且相信即使有人在過程中失職,只要程序正當,規則做好,社會自然有規則。

小孩為甚麼說謊 - 《Nurture Shock》

張志儉博士    |    香港傳媒教育協會主席
06/05/2015

李太是銀行高層,今晚又要開會,但心裡總是記掛著8歲的女兒,便打電話給她。你估李太在電話中會問女兒哪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妳做完功課未?」
 
第二個問題是:「妳練了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