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保障基本住屋權利 政府責無旁貸
華爾街日報的臉書在六四當天貼上一條為時48秒的短片,瀏覽量在短短數天已達50多萬。短片中的旁白巧問觀眾:「用約400萬港元(約51萬美元)可以在香港買到甚麼單位?」答案是相等於標準籃球場「鎖匙圈」大小、或類似一個美國車位大小的180平方呎的豪宅。
你認同怎麼樣的愛情?
已故女歌手梅艷芳有一首名為《不信愛有罪》的歌曲,歌詞提到「難道愛還分錯對,不應該就不可追,難道愛都都會有罪,寧願錯而不要對,一心向幸福追,無限愛心怎麼會有罪。
網民取代巿民 言論誰負上責任
近月閱讀新聞,特別是社交網絡媒體,往往用如此格式寫標題:「社總指何君堯自稱社會工作者疑違法╱網民:你不如話你是個性工作者!男性工作者啦!」網民取代了巿民,成為社會普羅大眾的代言人。
「風塵」僕僕
人口販賣是一門古老的行業,對很多人而言它是一項利潤甚高的「生意」,不幸的是在今天亦如是。或許我們會覺得人口販賣只會在生活條件較差的地區出現,然而它卻與我們近在咫尺,香港及澳門原來就是人口販賣的中轉站及終點站。早於2003年,美國已指出香港及澳門涉及人口販賣,也譴責兩地政府把關不力。
Over the Rainbow
人人都聽歌,但其原因為何?有些為了娛樂,有人用來輕鬆減壓,一些聽歌學習外語,亦有追上潮流,不少人從歌曲中抒發情感,可能亦從歌詞裡得到啟示。歌曲聽得多了,成為回憶一部份,所以有時舊歌一播出來,帶來無限思潮,回想黃金年代,青蔥歲月。
再生的蘆葦
人性可以充滿光輝,同時亦可以極其黑暗!廿一世紀,當人類的科技文明已經一日千里,令人無比自豪的時候,竟然有不少人卻仍活在毫無尊嚴,任人魚肉,「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嘗」的悲慘世界!可悲的是她們不少仍只是剛發育的稚齡女童,而更可悲的是親手將她們推落此困境的就是她們的親生父母。
同運議程 LGBT Agenda(2015年4月)
國際
你有走過水貨嗎?
大批內地人來港買奶粉及生活用品,令到不少旺區成為自由行及水貨客的集中地,而香港本土的小商場因著所謂「資本主義」、「巿場經濟」的威力而「被消失」,變成專為內地旅客而設的商店,甚至大型商場。
從《黑殺令》及《被奪走的十二年》看人口販賣
人口販賣是現實生活中的一個全球性悲劇,當中有甚多令人心酸的故事。可是,討論這方面的電影卻不多,很多觀眾到影院都是為了找娛樂,悲慘的故事號召力不強,由於戰爭故事比較容易有英雄人物,但人口販賣的故事不容易有寫實的英雄,可能因此沒有多少人願意投資在這類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