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只許百姓放火,不許州官點燈?
面對無日無之的網絡欺凌、人肉搜尋的事件,滋事者無法無天,執法者無法監管,受害者無辜被害。究竟在資訊科技、法律,以至教育的範疇裡,我們可以做甚麼?《燭光網絡》特別訪問了中文大學創新科技中心主任黃錦輝教授,了解在資訊科技爆炸,Web2.0盛行時代,從規管及教育角度可以落實的工作。
有理.有你 ─《生命倫理》創刊感言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於2008年5月成立,旨在就社會所關注的倫理議題,以分析、調查、研究作為基礎,按聖經真理作出整合,與社會大眾分享。讓公眾能以更多向度、更具深度的思維,找出合乎社會利益和倫理的方向。
滲入暑期、校區和超市 ── 2009本港博彩文化事件簿
2008年12月,民政事務局完成委託理工大學進行的本港賭博評估研究報告,成功訪問2,088人,發現每10位受訪者中,超過7位在過去一年曾參與賭博活動。「逾1,200名賭民中,34%受訪者首次參與賭博時仍未年滿18歲;有超過50%表示,是在18至29歲期間首次賭博。民政事務局發言人說,在青少年階段初次賭博的人,逾50%是受朋友、同學或家人影響,對此情況表示十分關注。
「公審」「起底」勢成趨勢 ── 公眾能如何回應網絡欺凌?
近年網絡世界興起「人肉搜尋」和「網民公審」現象,有被「起底」的受害者因不堪網民的滋擾和圍攻而需報警求助。
人肉搜尋 與 網民公審
「我因為代課的關係,這幾年在港九新界多間學校任教,也許學校、老師都不方便講,但事實上校園每日發生的網絡欺凌個案實在多不勝數,每日十單八單一定有……事實上,有些家長都有網絡欺凌老師,甚至欺凌學校,我認為非但是青少年需要知多點,成人社群亦然!」上述老師所提的情況究竟有多嚴重?在本社一個論及網絡欺凌的聚會,一眾嘉賓及參與者十分熱烈地討論……
資訊紛繁 更需教育 ── 2009本港傳媒文化事件簿
2009年已過去了,我們接觸的媒體資訊越加繁多,而且轉變快速。面對印刷、廣播及網絡媒體的發展,下文的部份回顧可見色情及暴力的資訊及內容仍然大量存在及活躍於各媒體,並以此為手段吸引受眾。
當生命遇上不能承受的「重」
羅秉祥博士曾在《公理婆理話倫理》一書中列舉了十多種自殺的因由,其中包括殉情、重病厭世、畏罪、人生或事業失敗、報復、避免恥辱、報國、殉道、抗議、喚醒人心、為他人犧牲、表示清白或保存名節等。當中不難發現有的關乎自身安危,有的涉及個人情緒,也有的指向較高的理想。
「動新聞」─性感色情圖片也動起來
較早前,有傳媒被台灣民間團體抗議,以動畫報道新聞渲染色情及暴力,引起大家關注「動新聞」所引起的問題,例如有關自殺或嚴重罪行等事件,容易引起人們模仿,當中的圖像亦可能對青少年造成不良影響。
正義超人,起來人肉搜尋?
由早前的「港女vs店長」事件,到近期熱爆的「阿軒推女友落街」事件,人肉搜尋,仿佛成為一眾網上「正義超人」替天行道的好工具,成為懲治疑似「網上賤人」的尚方寶劍。就以「阿軒推女友落街」事件為例,由一篇網址留言,發展到連男主角,女主角,支持者,甚至是有份參與的電台DJ都被人一一起底,熱烈鬧爆,連男主角的老爸老媽都被迫了出來澄清一番,好不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