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無靈魂
郭麗明
| 本社前督導主任,香港理工大學榮譽社會工作學士,香港中文大學基督教研究碩士。曾在香港從事社會服務,及在美國基督教機構和教會服侍。現為退休人士,業餘農夫。
04/09/2025
最近和家人在一次遊輪旅行中,偶爾地發明了一個形容詞,它的應用範圍十分廣泛,用在甚麼事情或東西上都十分貼切和適用,絕對是「百搭」詞。
跨性別人士的廁所使用權
梁永豪
| 特約撰稿員 (前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MA in Political Theory, University of Essex)
28/08/2025
2025年7月高等法院在一宗關於跨性別人士使用公廁的案件中(簡稱「K案」)裁定,《公廁(行為及舉止)規例》第7及第10條(簡稱“PCCBR”),是按一個人的出生時的生理性別決定他可使用男廁或女廁,令已完成整套性別重置手術(Sex Realignment Surgery(SRS))的跨性別人士亦被禁止按其認同的性別使用公廁,違反了《香港人權法案》(BOR)
平的東西可以很貴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8/08/2025
當消費者買到物超所值,很「抵」的東西時,或許會用性價比高來形容。其實「性價比」是甚麼意思?性價比或CP值(後者為台灣慣用語),是從英文“cost performance ration”翻譯過來的,本身是一個專業術語,意指「性能」和「價格」的比例,如果效能愈高而價錢相對便宜,便可稱之為性價比高。
台灣颱風假大亂鬥
劉麗梅
| 作者為香港人,中華福音神學院教牧學博士,在台港人,在台灣作義務傳道。
27/08/2025
每逢颱風來襲,台灣人最關心的不是風有多大、雨有多猛,而是「明天到底要不要上班上課?」
更好笑的是,答案不一定要等中央通知,因為在台灣有一項世界少見的制度:各縣市自己宣佈要不要上班和上課!
怎麼活怎麼死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27/08/2025
《怎麼活怎麼死:死不了的時代,我們有權利決定如何離開》是日本學者村上陽一郎的著作,他以哲學與醫學的視角,探討在當代日本高齡化社會裡,人們不再像過去那樣能夠「自然死亡」,而是經常要在醫院的機器「幫忙」下苟延殘喘,忍受一個死也死不了的狀態,受盡病痛折磨。這現象引發作者透過本書討論尊嚴死與安樂死這個核心議題。
AI會取代人類嗎? 探索未來職場轉變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22/08/2025
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市場各行業愈來愈多應用AI技術,就業市場也面臨著變革。AI無論在減少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準確度及自動化等方面都在各行業及專業範疇發揮作用,以下是一些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