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令人不自覺陷入的資訊戰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13/05/2020

大家在網絡上看資訊時,會不會因為有很多網友都認同,很多人都轉送有關資料,所以沒有仔細看清楚或作查證就完全相信?美國記者及傳播學學者沃爾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有一名句:「當眾人看法都相同時,就是沒人在認真思考。

聚焦有時、失焦有時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06/05/2020

過去幾個月大家都聚焦於新冠肺炎的疫情,無論社會、教會、公司、學校、家庭及個人,都需要因應疫情的變化而不斷回應和改變,這是很自然的事,畢竟性命攸關。但人生其實還有很多重要的事,雖然不一定緊急,卻不能置之不理。

疫症加失業 賭徒易爆煲自殺 前線機構呼籲盡快求助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06/05/2020

馬會暫停六合彩,足球賽事暫停,馬會只提供賽馬賭博活動,香港人就會減少賭錢嗎?當然不,面對疫症,市民沒有減少賭博,不少戒賭中心坦言賭博活動地下化、網絡化、多樣化地出現,同時戒賭求助個案近月更有上升趨勢,個案多樣化,而且不少個案中的人甚至有自殺傾向。有戒賭機構表示近月要加強危機處理的培訓,因為很多人求助,同時尋死。

疫情下的基層爸媽

林天然    |    明光社項目主任(生命教育)
06/05/2020

疫症橫行,世界經濟正處於難以想像的衝擊之中,許多公司面臨倒閉或裁員的壓力。在如此艱難的大環境下,作為基層家庭的父母,除了要面對自身的失業、財務壓力,還要肩負照顧家人、養育子女的重負,他們當下的生活是怎樣的?

運用時事新聞 跟子女上一堂性教育課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06/05/2020

許多家長都關心、在意子女的身心靈健康,希望他們能快樂地成長。有時,為了教導年幼子女保護自己,部份家長可能會運用一些時事新聞,例如涉及性騷擾或性侵犯的新聞,作為親子性教育的題材,告誡孩子與人相處時要小心,避免不愉快的事件發生。本文嘗試探討一下,父母可以怎樣合宜地運用時事新聞作為性教育教材,教導年幼子女提高警覺,同時如何避免子女在與人相處時感到過度擔心。

談談社交距離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06/05/2020

因著新冠肺炎的影響,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呼籲市民盡量與他人保持最少一米的社交距離,而在3月訂立的《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也規定,餐廳內枱與枱之間最少要有1.5米距離或有隔板作出有效分隔,否則可被檢控。社交距離頓時成為香港,甚至全球民眾關心的熱門話題。

樂在其中的奉獻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06/05/2020

小學開始返教會,預科的時候受洗成為會友,那個年代,教會對會友最經常的提醒就是每日靈修禱告、不可停止聚會、每月十一奉獻、努力參與事奉和傳福音,基本上,我們那一輩都是照單全收,努力實踐的。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0年5月)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06/05/2020

上圖為美國愛達荷州議會大廈,是州政府眾議院開會的地點(圖片翻攝自YouTube/Drone World)

被害公審 (Audrie & Daisy)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06/05/2020

兩名美國高中生Audrie及Daisy分別在朋友聚會中喝醉後被性侵,被拍下相片、影片,影像不但被同學傳閱,受害人及其家人亦因為網上對她們的遭遇毫不清楚的人胡亂批評而被傷害。

離婚的法理情 活動花絮

傅丹梅    |    明光社副總幹事
06/05/2020

因為疫情的緣故,為保障講員及參加者的健康,3月24日的「離婚的法理情」講座改於網上舉辦,有30多位參加者透過網上系統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