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幫助青少年抗逆——「外」有妙法

25/03/2019

今日的香港,不時傳出青少年自殺的噩耗。如何能更有效地幫助青少年抗逆,這個議題已在香港社會各界討論多時。今天,我們不妨跳出香港,放眼國際,尋找一些其他國家行之有效的方法,看看能否帶給我們多一些的靈感或思考。


 


1. 新加坡「更平等的精英教育」


升降機中的對話

20/03/2019

某天早上,我走進升降機,裡面有四個人,從外表和神態來看,我猜他們是一家人,一對父母和一對子女。媽媽那時在升降機裡和兒子說著話。

媽媽問:「你真的想問這個嗎?」
兒子認真地回答說:「是的。」

媽媽稍稍停頓,便說:「父母的責任是保護子女,直至他們有足夠的成熟去保護自己。」這個媽媽的話立刻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同時我亦很好奇,從發問題孩子的身高、衣著來看(他那時穿的是校服),估計他只是個小學生。年紀小小,他竟然提出這樣有深度的問題。

正當「出pool」熱話時......

14/02/2019

情人節到,想出pool者[1] 苦(既渴望戀愛,又苦於單身),但有些已出pool者更苦!(有些遇到渣男/女,掉入無邊的苦海。有的面臨離婚,度日如年。還有的做了未婚媽媽,男友卻另覓新歡,未來?恐怕只有@......@!)。

現在要拍拖、結婚真的很不易!無論是香港的男女人口比例失衡、男女地位失衡[2],還是離婚率高企(根據《香港統計月刊》,2016年的離婚個案,大約是1991年的近3倍)、房價貴(有報道指,近年本港樓宇呎價已達大學畢業生月薪的七成!)、情色陷阱等等……現在要拍拖、結婚真的很不易!

大人們,請給他們更多肯定與鼓勵!

11/02/2019

筆者曾經有機會去一間第三組別(俗稱「Band 3尾」)的中學擔任講員。當學生步入禮堂時,管理秩序的老師對他們顯得十分嚴苛。10句話裡有10句都是批評、不滿、警告等負面的話。彷彿在這位老師眼中,這些學生都是一堆垃圾!再看看同學們的微表情,似乎透露出:畏懼、厭煩、不忿、羞愧、難過、冷漠等感受。眼見同學受到了這麼大的打擊,我從開場到結尾,把握每個機會去肯定、稱讚他們。如:大家都很專心聽講、一直都很投入、我覺得你們很可愛、我相信你們一定能成為未來出色的棟樑等等。

My Life My Control,所以我不會濫交!

23/01/2019

近年,香港社會對「性」可謂愈來愈開放。為何這樣說?除了一些有關性觀念的調查可以佐證外,[1] 看看地鐵站內有關避孕產品的廣告就會知道。相比10年前較為保守的風氣,今天與性相關的廣告(如避孕套、避孕藥或時鐘酒店等)隨處可見。而近來,筆者無意間在地鐵裡看到一則避孕藥廣告,以一句「My Life My Control」(自己人生,自己話事)作為廣告標語,彷彿都在鼓勵人們去放任、追求性快感。

七個對於基因編輯嬰兒的關注

28/11/2018

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對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雙胞胎嬰兒進行基因編輯(Gene Editing),令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據報道指,賀建奎在受精卵孕育前期,在受精卵基因中,以「基因手術刀」在其中的「CRISPR/Cas9」[1] 基因中作出「編輯修改」,修改了CCR5 基因,以關閉HIV 病毒感染的大門,令病毒無法入侵人體的細胞,達到天然免疫HIV 病毒的果效。

新一代的知識 vs 上一代的智慧……我有話說

30/07/2018

現今香港的孩子一出生便被智能產品包圍,上網能知萬事,孩子變得異常聰明,而且在科技技能方面比上一代優勝,有時候,他們會做出一些令父母既生氣卻又自嘆不如的舉動。

自我物化比他人物化更可怕

14/09/2017

當我們提到女性被物化時,大概是指女性得不到應得的尊重,只被視為一種商品。除了她們的身材、樣貌被人恣意批評,她們更有可能被視作性幻想的對象。在物化的過程中,人們可能只關心她們的胸部有多大,腿部有多長,而不是她們實際上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殖科技的爭議

16/06/2017
代孕的爭議

很多國家都限制代理孕母的科技,香港亦然。法律只容許已婚並證實不育的夫妻,有限度地進行體外受精和尋找代母安排,各方都不能牽涉金錢交易。一些富有的人認為這些法律太麻煩,會透過中介公司安排在沒有法律限制的國家進行代孕。

有錢人可以選擇訂製一個擁有「最理想」特質的孩子,選擇精子、卵子捐贈者的種族、智商水平、眼睛的顏色、身高等,甚至特別技能。窮人卻永遠沒有機會選擇,把人分了等級,做成激進的優生學社會,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關鍵字 生命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