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
生死教育
朋輩支援
專業地教同學認識社會
敬師日
世態炎涼看奧運
東京奧運曲終人散,但有關的慶祝活動仍陸續有來,金牌得主獲得的吹捧、獎賞、市民對得獎項目忽然興致大增,這類新聞相信仍然會佔據傳媒和社交媒體的版面一段時間。不過,有些報道看完之後只會令人搖頭。例如本來生活十分艱苦的中國14歲奧運女子10米高台跳水選手全紅嬋,在贏得金牌之後,她的家門外,不只有舞獅、更打鑼打鼓,許多人慕名前來探訪,她母親感慨地說:「之前從來不知道原來有這麼多親戚」,還有很多網紅和遊客來「打卡」,有企業更送上現金。正是「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的最佳寫照,政府和群眾都喜歡跟紅頂白、世態炎涼令人十分感慨。全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許多奧運獎牌得主雖然短時間十分風光,但隨著時間過去,群眾的熱情冷卻,又或者當運動員過了最顛峰的狀態,不少的際遇都是令人十分惋惜、甚至潦倒的!
雙重標準
疫下學童的需要及教會的機遇
假如在網上試著搜尋「學童、打機、網絡、上癮」等字詞,會發現不少有關學童沉迷打機、上網成癮的新聞,當中輕則有學生因沉迷打機而影響學業和健康,重則有學生會做出傷害自己、企圖輕生的事。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機會是留給願意改變之人的
過去大半年,相信大家終於深切體會何謂變幻才是永恆,希望大家不是仍然打算以不變應萬變吧!其實不願意改變可能是出於我們的惰性,也可能是由於我們懼怕因為改變而帶來的新挑戰。第四波疫情再次令不少弟兄姊妹希望可以「回復正常」。例如參與現場崇拜、和多些朋友或親人共聚;甚至再次出外遊旅遊的美夢破滅了。不過,也許亦可以協助大家下定決心作出轉變。
在這段時間,不少堂會和機構已經非自願但無可抗拒地作出了一些轉變,大家對網上崇拜、開小組、上主日學已經駕輕就熟,不過,據一些調查顯示,不少弟兄姊妹卻在這段時間流失了,有些去了別的堂會網上聚會,有些甚至離開了教會的生活,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堂會本身沒作出相應的轉變。至於基督教機構,在漫長的疫情之中,不少面對愈來愈大的經濟壓力,隨著政府保就業在11月底完結,社會上失業和結業潮將會此起彼落,機構亦不能倖免,不變,就只可以坐以待斃。不過,最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在困難中迷失了方向,因為沒有異象、民就放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