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人工智能換臉 Deepfake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20/05/2019

2018年,網絡開始盛行Deepfake,這個合併詞由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和冒充(Fake)組成,它是指透過人工智能技術造成的人體圖像合成技術,以圖像及影片重疊至目標圖片或影片上。

博彩遊戲難規管 加強教育防沉迷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20/05/2019

香港賽馬會是在麻雀館以外,唯一獲政府授權經營的賭博機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但社會上有很多疑似賭博的玩意,玩法日新月異,政府又沒有特別的規管政策,很多家長甚至陪同小朋友一起參加這些有賭博成份的玩意,以為只是個遊戲,最後孩子們雖然沒有賭過一分錢,誰不知卻從小已大量接觸有賭博成份的玩意,長大後面對真正的賭博,自然不會覺得有問題。

知難而進 如何在傳媒的地雷陣中逃生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0/05/2019

來者不善,這是今時今日很多人對傳媒的印象,從某個角度來說是真的,因為不少傳媒的確喜歡報憂而不是報喜,而負面和八卦新聞亦是不少讀者的興趣。正所謂好事不出門,醜事傳千里,對於平時很少接觸傳媒的人/機構/學校/教會來說,一旦記者找上門,自然覺得凶多吉少!

同運議程LGBT Agenda(2019年4月)

陳希芝    |    明光社項目主任(編輯及翻譯)
20/05/2019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挑戰者1號 (Ready Player One)——不能遺忘的真實世界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20/05/2019

虛擬現實遊戲世界「綠洲」的年輕玩家韋德,與其他遊戲的獵蛋客一樣為尋找遊戲創始者哈勒代藏於「綠洲」的三條鑰匙、獲得彩蛋及「綠洲」的經營權,故以自己的虛擬角色身份去接受挑戰。他在「綠洲」認識了多位好友,一起闖關,並仔細了解到哈勒代的心事。

製作親子性教育道具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6/05/2019

有一次筆者獲邀請到特殊學校分享,內容是關於與異性相處時的身體界線。筆者跟學生分享到,如果有人向他們作出壞的接觸(例如掀裙子、觸摸私人部位等),就要即時拒絕,並把事情告訴信任的人,這樣有助撫平他們不安的情緒(例如驚慌、困擾等)。

教育.教獄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
08/05/2019

香港教育,實在進入了多事之秋。多年來,不論政策、學制、管理、人事,由教育局以至大中小學和幼稚園都曾經分別出現問題。

別以為只有香港教育才有問題......

08/05/2019

《失去靈魂的優秀哈佛如何忘卻其教育宗旨?》

Excellence Without a Soul: How a Great University Forgot Education

談受傷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30/04/2019

醫院有一種感染力,總是讓人感到冷冰冰和很大的壓力。若非情況嚴重,很多時病患者寧可到普通診所求診,也不想到醫院接受治療。本來健健康康的人去陪診,在醫院時其精神和體力也可能會急速下降,甚至會覺得自己也好像病了。有趣的是,醫院卻是治療各種病症的地方。俗語說「生不入官門,死不入地獄」,正好也表達了普遍人對醫院的觀感——正常人都不想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