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抽水的偽術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8/04/2019

我明白,抽水(即時評論、回應、轉貼、二次創作等等)基本上就是網絡文化的精髓。透過抽水,有時很複雜的事件可以用一個簡單的視點來理解,有時可以觸類旁通,學到更多有趣的東西,有更多時,就是換來一下子的食花生(做旁觀者)的快樂。同時,我們也明白,水不能亂抽,所謂抽水,有時抽著火水,輕則傷身,重則跟車太貼,傷亡慘重。

拍拖達人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7/04/2019

若有人積極研發供拍拖人士專用的物品,相信市場定有一定的需求。例如準確程度高達80%的「心情預測器」,能為用家預測即將見面的情人的心情,對方心情到底是晴是陰,預早知道便能達到趨吉避凶之功效,相信產品推出定會引起一股搶購熱潮。

過猶不及的「斷捨離」?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11/04/2019

數年前,日本「斷捨離」達人近藤麻理惠與串流平台合作,製作了一個有關「斷捨離」的真人show節目——《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Tidying Up with Marie Kondo),節目大受好評,於美國引起了不少迴響,亦有很多人跟隨來整理家居,他們都表示空間多了,思緒似乎也透徹了,亦令心情平靜了許多。

如果鄭俊英在香港偷拍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04/04/2019

韓國藝人鄭俊英因在聊天群組內分享他和女性發生性關係時偷拍的影片而被警方拘捕,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1] 他很可能會被判入獄。讓我們先了解鄭俊英干犯了當地甚麼法例?

#ChurchToo之後......

陳永浩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
29/03/2019

主編: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執行編輯:陳希芝 ︱ 明光社項目主任(編輯及翻譯)

 

鏗鏘說

張志儉博士    |    香港傳媒教育協會主席
28/03/2019

閒來無事看電視,看的是港台節目。

先來利申,筆者在過往曾替香港電台及電視作客席主持,少不免對其製作有點感情,但現實亦和大多數香港人一樣,對港台節目有歸屬感,是因為其節目內容與市民大眾的生活,無論在文化藝術,抑或時事評論,都息息相關。

使用即時通訊工具的小迷思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25/03/2019

即時通訊工具,例如WhatsApp,WeChat,Telegram,Snapchat等等,看起來很方便,短時間裡即時可以與一個,甚至一群人互動,發放訊息,音訊,影像。但我們甚少思考透過這些工具去傳意,究竟有多準確,在此列出一些使用即時通訊工具要注意的地方,供大家參考。

 

60?65?120?香港人可否不要老 ?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
25/03/2019

6065120

認識性短訊現象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25/03/2019

根據政府統計處2017年的數字,10歲及以上人士擁有智能手機的比率高達88.6%。[1] 智能手機已成為我們生活的必需品,筆者曾邀請一班中學生列舉他們最常使用的手機應用程式名稱,答案往往都是各熱門的社交應用程式。

我都做得到——《平等.分享.行動》

25/03/2019

《平等.分享.行動》
作者:Benson & Friends
攝影:Benson Tsang
出版地:香港
出版:突破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