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曾經樂滿夏灣拿:Buena Vista Social Club

陳永浩博士    |    恒生管理學院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
23/03/2016

這是一個在地球另一方,古巴的故事。我們今天對這國家有印象的,可能是卡斯特羅,捷古華拉,甚或是其馳名的雪茄與女排。但其實,這國家的音樂,曾經輝煌。
 

困難多,主恩更多

楊潔華    |    明光社督導主任
23/03/2016

2016年2月6日是明光社在港島區的賣旗日,由2015年中開始,機構每月入不敷支的情況嚴重,至年底赤字接近100萬,賣旗是我們一個重要的籌款途徑。

學業誠可貴,生命價更高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高級研究員
17/03/2016

一直以來,亞洲某些地方,如日本及香港的學生,都要在學業上承受極沉重的壓力。緊密的課堂、繁多的作業及課外活動、頻密的測驗及考試、再加上父母或學校的期望,真的讓學生都喘不過氣來。有些不幸的學生,還會成為被欺凌的對象,校園生活淪為人間地獄。

好人做壞事 – 《創造》 與 《死亡筆記》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高級研究員
16/03/2016

很久以前,筆者看過一本小說,故事講述有一對夫婦,二人都是非常傑出的生物學博士,他們與其他學者一樣,都希望對造福人類社會有所貢獻。一天,太太刻意喬裝成一位老婦人,到銀行提出巨額現金,引誘劫匪打劫她,因為她與丈夫需要一個罪犯來完成他們的研究。夫婦二人深信,一個犯罪者犯罪,是與腦部某些物質有關,只要改變了犯罪者的腦部,他們便能成為好人。

小眾的觀點──從兒童福祉看同性婚姻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0/03/2016

香港700多萬人裏, 每天都有嬰兒出生,對這些最弱勢的人來說,誰最能保障他們?常識告訴我們,最理想的狀況是親生父母能夠無條件地愛護、不離不棄地養育,成為他們一生的模範。很多婚姻法都秉承這常識。結婚不必然有後代,但後代最理想是在親生父母懷中成長。

預防愛滋的勇氣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03/03/2016

每一季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都會公布上一季的感染愛滋病病毒的數字,每次都會提醒市民正確使用安全套,並建議易受感染社群進行定期測試,以減低感染愛滋病病毒的機會。但本港感染愛滋病病毒的情況又有否改善呢?

BUSY = 被壓在那惡者的軛裡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主任 (義務)
03/03/2016

香港真是一個「繁忙都市」。

極速人生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高級研究員
03/03/2016

Amazing Race(中國版《極速前進》)在美國是一個非常出名的真人競技節目。從2003年到2013年,這節目連續9屆拿下艾美獎黃金時段最佳真人競技節目獎。可惜的是筆者一直與美國版緣慳一面,直至中國版的出現,一次機緣巧合,才把第一季十期的《極速前進》以極速的時間看完。

忙碌中的寧靜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高級研究員
03/03/2016
(講員:樓恩德牧師│基督教尖沙咀潮人生命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