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走進社區關懷露宿者

羅遠婷    |    明光社項目主任
24/12/2015

臨近2015年末,我們陸續迎接冬至、聖誕及新年這幾個佳節,市面上洋溢喜慶氣氛,大家都為了家人朋友籌備禮物。然而,在歡欣愉快的節日裡,當我們興高采烈與至愛相聚慶祝時,卻有不少人瑟縮一角,又或是徹夜孤單地躲在快餐店內。他們就是一群露宿者,又或被稱為無家者、麥難民。

舞台教官

張志儉博士    |    香港傳媒教育協會主席
21/12/2015

筆者從前當中學老師時,教授英文及經濟科,每年都花不少時間,替學生補課,希望他們在中五會考獲得好成績,順利升上預科。
 
然而,成績便是一切嗎?
 
那些力有不逮,又或者志不在書本的同學又如何呢?況且讀書成績雖是重要,但品格培育亦不可少;我可否透過課外活動把兩者結合呢?
 

論同性戀比喻的鹽和醋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8/12/2015

有人認為同性戀好比慣用左手的人。雖然多數人慣用右手,慣用左手的人較少,但左撇子並非低人一等,從而解釋同性戀者有平等尊嚴。然而,同性性行為並沒有因為大家重視人的平等尊嚴,而自然在倫理上變得無分對錯。相反,慣用左手卻沒有道德爭議。

香港還真有偶像文化?

陳永浩博士、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高級研究員
15/12/2015

偶像文化究竟是甚麼?如果我們以字面理解的話,偶像可解作「一種人創造的對象,以某種方式崇拜。可能在宗教或娛樂的圈子出現。」[1] 若以這定義來看的話,香港偶像文化其實遠遠未至於此。

是阿姐還是阿四的家傭…

陳永浩博士、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高級研究員
15/12/2015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印象:逢週末週日,不論在中環皇后像廣場、維多利亞公園,或是平日沒甚麼人去的休憩地方,都成為了在港工作的外籍家庭傭工(Domestic Helper)[1] 的聚腳點。當「姐姐」在香港已差不多是「居家必備」時,我們也應了解一下香港的家傭制度的發展歷史。

人權與共善的平衡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3/12/2015

爭取「平權」是世界的大趨勢,在一個現代文明的社會,作為基督的追隨者,捍衞弱勢者的權益是責無旁貸的。不過,當某些羣體的訴求與另一些羣體的權利,以及社會的整體利益有矛盾時,如何努力平衡人權與社會共善,比不斷強調一方面的權利更為重要。

為孩子帶來更美好的世界

文麗兒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10/12/2015

為人父母者,總會著緊孩子的需要,希望為他們提供最好,但因社會「吹」著不同的風氣,令父母在培育孩子的過程疲於奔命。怪獸家長、現代「孟母三遷」,又或是月花數萬元報讀興趣班等等,都呈現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或 終點。說到底,其實那些提升孩子競爭力的行為,無非是希望孩子能有一個美好的人生。

Pixels 《屈機起革命》

雷競業博士    |    中國神學研究院神學科副教授
02/12/2015

近年來流行科幻電影,這些電影中的主角通常都有些超人能力,《屈機起革命》是一套另類的科幻電影。故事涉及外星人侵略地球,這是常見的主題,但今次拯救人類的英雄是幾個一事無成的中年男人,卻是科幻片中少見的,也是此片別具人情味之處。
 

騙財事大 「失心」事更大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6/11/2015

很多年前,中國內地曾流行一個笑話:「一個老農夫買了種子,地卻沒有任何出產,因為種子是假的。老農夫決心一死,買來一瓶農藥喝下,結果死不成,因為農藥也是假的。一家人慶幸老農夫沒有死,決定買來一瓶好酒慶祝一番,結果卻是全家人都死了,因為酒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