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理財習慣要盡早建立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29/10/2015

你的銀包裡有多少張信用卡呢? 它們是放在備用、有折扣時才用、或是每張都在用?而在還款時,你會不會感到困難?

《十二公民》

張志儉博士    |    香港傳媒教育協會主席
28/10/2015

有些電影受到觀眾歡迎,票房賣座之後,便會拍續集,然後長拍長有,如西方的「星球大戰系列」、「超人系列」,及本地的「金庸武俠系列」與「黃飛鴻」。更有一些電影在本土受到歡迎,獲得外地青睞,然後翻拍,如港產片《無間道》,被馬田史高西斯翻拍成為《Departed》,同樣賣座,更在奧斯卡頒奬禮中,大放異彩。
 

民事結合在香港的考慮

梁永豪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23/10/2015

歐洲人權法庭於2015年7月21日判決,義大利侵犯了歐洲人權公約(公約)第8條的私人或家庭生活須被受尊重的權利,理由是義大利未有訂立法例,以確認及保障同性伴侶的關係。

一齣永垂電影史上的電影 《大國民》

陳春明    |    香港傳媒教育協會成員
22/10/2015

《大國民》是由奧遜威爾斯 (Orsen Welles) 在1941年自導自演,而編劇則由 Herman Mankiewicz 負責。內容講述記者湯普森,為了追查一位報業傳媒大亨臨終時所提及過的一句說話,而縷述了這位傳媒大亨一生的傳奇。
 

數字在說話 扶貧成績表不如政府說的亮麗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9/10/2015

政府上週公佈2014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不少人將之視為梁振英「德政」的重點。政府官員出來講解文件,在未公布結果前,就先戴兩個頭盔:一、 貧窮線是相對的,所以永遠都會有貧窮問題;二、 研究沒有計算長者的資產,所以會誇大了貧窮情況。

來自星星的「福音電影」

陳永浩博士    |    恒生管理學院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
16/10/2015

自從多年前的《一百萬零一夜》,和《作死不離三兄弟》在港先後上映,叫好叫座後,大家對印度「寶萊塢」(Bollywood,意比美國的荷里活)電影作品大感興趣。說到印度電影今年的力作,相信離不開《來自星星的PK》這部作品了。
 

兒童福祉

李芷娜、郭卓靈、歐陽家和、羅遠婷    |    編輯及設計小組
15/10/2015
兒童福祉大要素

文字背後的意識形態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 (性教育)
08/10/2015

本周一發生了一宗令人惋惜的事件,一名20歲少女為情所困而燒炭身亡。從報章對這宗新聞的描述,我們能發現一些奇怪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