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世界糧食日

朱景玄    |    新界校長會會長
25/10/2012

為喚起全世界對糧食問題的關注,聯合國於1979年11月,將1981年起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每年均以不同主題,鼓勵各國在該天向人民宣傳,努力增加糧食產量及珍惜糧食的訊息。

今年的主題是「辦好農業合作社,糧食安全添保障」。聯合國月前更舉辦海報設計比賽,讓年青人發揮創意,感染周遭的人,從不同渠道支持保持糧食產量穩定,協力徹底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

沒有爸爸媽媽 只有家長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18/10/2012

籌備過婚禮的人士都可能有以下的感嘆:好煩呀﹗為何結婚不可以只是二人之間的事情。對於年輕一代來說,有些甚至不明白,結婚明明是自己的事,卻為何要邀請一班與自己素未謀面的親戚「飲」,為甚麼不可以一切從簡,又或是只跟從當事人二人的計劃。

從海難中成長(續)

朱景玄校長    |    新界校長會會長
18/10/2012

上期談到,不論舉辦活動的機構、政府部門、參加者,以至其他市民,都應該從這次南丫島海難中學習和成長。

發生如此不幸事故,死傷者的家人、親友,甚至全港市民,都十分悲傷難過,然而,作為一個基督徒,筆者深信黑暗往往就是迎接黎明的前奏,一切開心或不幸的事情,背後都有神的美意和祝福。期望所有涉事人士和他們的家屬,以及有份參與救援的人員,可以盡快走出陰霾,重新振作。

從牧養角度看生與死的倫理問題

葉敬德博士    |    香港浸會大學校牧
01/10/2012

Renata Salecl,一位來自斯洛文尼亞共和國的哲學家和社會學家指出,已發展世界的主流意識形態是:個人是自身終極的主人,能夠自由地作出鉅細靡遺的決定。

如何幫助和關心有自殺傾向的人士

何永雄先生    |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自殺危機處理中心副中心主任 | 整理:黃展睿、吳慧華
01/10/2012

引言

另類生與死

梁永善牧師    |    基督教銘恩堂大埔堂堂主任
01/10/2012

有陣子我們感到人生真的很無奈與矛盾,一些人非常渴望有下一代,但怎樣盡辦法也一無所出,但一些人當懷孕時只有驚沒有喜,更甚的卻要將生命除掉,這是何等 的悲哀。當然,要進行終止懷孕的個案大部份原因是未婚懷孕,因不想面對而如此,雖然香港終止懷孕的個案似有下降,但另一則報導是不少人──特別少女北上 (多在深圳)進行墮胎,我們雖沒有這些正確數據,但仍不能輕忽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