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可歌可泣」的師生戀?

呂英華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08/05/2025

近年來,有不少教師涉嫌與學生有超越師生關係的交往或身體接觸個案出現,由2020年至2024年,案件已有129宗,另外也有一些老師涉嫌觸犯窺淫罪等不當行為的案件。關於教育工作者的專業失當行為,似乎不禁讓人思考:師生戀有違道德嗎?為何這幾年來特別多相關案件?只要不傷害他人,是否便可以接受一段關係?也有一些師生戀能夠修成正果,不就代表師生戀是可能的嗎?

在《教師專業操守指引》中也有指出「師生戀」是不被允許的,而個人道德操守方面,其中兩項為「以身作則」、「廉潔公正」,即有良好品格修養、以正直無私、不偏不倚的態度執行職務,不因私利忽略其正職,能成為學生模範,不負社會和學校對教師專業的信任。在後現代的社會,肯定也會有人這樣問:「所謂良好的品格修養就不能談戀愛嗎?專業的同時也可以談戀愛啊!」

其實師生戀的發生,正正會被人聯想到老師利用其職位,不當地使用權力來追求學生。一般女性容易仰慕有能力的男性,對於老師的追求,作為學生未必懂得分辨是純粹的仰慕還是愛情;老師亦能透過其職務,創造更多見面和追求的機會,例如留堂或私人補習等等,也就是說,即使是學生主動追求,也有機會是老師利用權力所操縱的結果。

部份師生戀個案,也涉及教師與學生發生性關係,而不少中學生根本仍未成年。其實這也與性文化的滲透有關,師生身體界線的模糊,將愛情的浪漫遠遠凌駕於道德操守之上,只要故事夠「可歌可泣」,便能夠為所欲為,甚至歌頌那些罕有的「成功例子」。家長將子女送進教育場所,期望子女能夠得到保護和學習的機會,難道會有家長期望自己的子女戀上學校老師,甚至和老師發生性關係?這些事情正正辜負了家長、學校和社會對老師的信任。


參考資料:

〈教局:去年36教師涉師生戀或不當接觸  10宗個案被「釘牌」〉。星島網。2025年5月6日。網站:https://std.stheadline.com/education/article/2067440/

相關文章

閱讀新聞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30/04/2025
專欄:好書推介

無論是在報章、電視、網絡都會看到很多文章、報道……那麼,甚麼是「新聞」?如何分析和閱讀它們?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立峯在2023年撰寫了《閲讀新聞——專業價值和媒體批判》一書,根據他以往任教了10年的一個碩士課程科目——「新聞理論與分析」,把理論與現實世界具體個案連繫起來,以此來教導學生。這書的結構也源自當年的碩士課程大綱,李立峯向讀者解說大眾所看的新聞有著甚麼變化,也講解了一些影響新聞生產及內容的重要因素,如政治經濟、新聞機構、消息來源、專業主義、文化意義及科技實踐等,使讀者了解香港現時媒體的狀況。

此書有許多例子讓讀者了解到,香港的新聞媒體能夠生存,不少是靠著背後的財團支持來營運,新聞工作者的報道要面對不同的商家或政治的期望,大眾看到的訊息或評論,也可能是跟著新聞機構自己既有的立場,連評論也是媒體「友好」慣常受訪以回應事件,因此其評論角度也是可以預知。上述的一些情況令專業的記者需要花心力為自己爭取專業空間及新聞自由。

不同的媒體都在努力寫「新聞故事」,不論立場如何,其社會意義也是促進人們對社會多元的認知,並能增進同理心。作者指出,如人們能對生活經驗的多樣性有充份理解,以及對他人有基本尊重,可以幫助解決社會矛盾和衝突。另外,此書內容亦有討論網絡、直播、自媒體如何讓人反思新聞的專業、為何新聞總是傾向負面,並探討辨別真與假新聞與傳媒素養的關係。

透過此書,我們可以學習判斷甚麼是好的新聞,並了解到新聞的專業,更懂得如何去支持專業的新聞工作者及媒體,讓有價值的新聞,更好的新聞能繼續出現、廣傳。

AI矽膠娃娃能填補情感空缺嗎?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7/02/2025

最新結合ChatGPT技術的智能人形伴侶機械人引發關注,該款矽膠娃娃不僅可提供八種性格選項與長期記憶對話功能,能與使用者持續互動,推出人形伴侶機械人的公司聲稱,它們可以提供情緒上支持。該款產品以1,500至2,000美元的價格在海外銷售,預計4月將走進內地市場。有市場研究機構預測,全球情趣機械人市場規模今年將突破300億美元,其中AI情感互動類型的產品佔超過40%的市場份額。購買該款矽膠娃娃用戶,必須額外多付每年100美元的訂閱費,才可解鎖完整AI互動功能,若停止付費,對話服務便會中斷。智能伴侶機械人成為受市場歡迎的產品,可以想像得到,科技正在重塑親密關係的定義,也引發更多科技倫理的討論。

現今社會瀰漫著矛盾的情感焦慮——人們既渴望被無條件接納,卻不願承受關係中的磨合風險,也害怕付出愛。這種「單向索取」的愛情幻想,正是AI矽膠娃娃熱銷的基礎。使用者明知眼前只是演算法編織出來的溫柔假象,仍選擇將情感投射在無生命的物體上,這反映出人性深處的孤獨與對愛的渴。然而,這種完全可以掌控的「完美關係」自然是會帶來危險,使用者在心理上容易形成情感依賴的惡性循環。當人類習慣從程式化回應中獲取即時滿足時,現實中需要耐心經營的人際關係反而顯得更具挑戰性,甚至可能導致失去與人相處的能耐。

真正的親密關係本質上包含彼此的接納與欣賞,需要雙方在碰撞中互相遷就。與其用科技填補情感空窗,不如學習在「暫時不被滿足」的狀態共處。我們需要培養的是「延遲滿足」的智慧,在單身時深化友誼、發展個人興趣、提升溝通能力,這些體驗都將成為未來經營真實關係的養份。愛情最珍貴之處在於透過彼此相愛,讓人遇見更好的自己。因此,面對科技帶來的便利與誘惑,我們更應珍惜現實中的人際互動,並在等待中成長,迎接真正的情感連結。


參考資料:

內地廠推AI矽膠娃娃大受海外歡迎 額外付費可談心〉。東網。2025年2月23日。

正視學歷造假的蔓延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20/02/2025

早前有報道指,有非本地學生花費不少金錢買假學歷來港報讀大學,以不誠實方式取得香港專上學府的碩士課程的教育機會,去年就有部份大學揭發有學生持假學歷入讀的事件。另外,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數據亦指出,2023/24年度在學歷評估過程中,揭發32宗申請人持假學歷的個案,當中有五宗涉及申請教席,涉事申請人想註冊成為香港教師。

在教育界中,造假的事件一直存在,由找人做功課、寫論文,再到提交假成績單、假學位、假信件證明等,都曾經出現,而由於科技的進步,要接觸、得到造假的資料也愈來愈容易,上網就能找到AI、論文代寫服務,甚至有中介公司代勞。有人可能會深究要花費多少金錢才可以買到假學歷證明,但這類涉及造假的事件,關乎個人的品德和操守,在教育界是極之嚴重的問題。

教育不單是要求學生在學業上有進步,而且還要求學生在品格上要誠實,老師也就是學生的楷模(role model)。教育局在2022年發出的《教師專業操守指引》指出了八項教師應有的專業及個人道德與操守:專業信念、恪守法治、以身作則、廉潔公正、盡忠職守、關愛學生、尊重私隱及維護專業。如以不誠實手段騙得教席成為「失德教師」,「為人師表」會變成「誤人子弟」,不知將有多少學生受害。所以還希望教育局及辦學團體嚴正對待事件及多加防範。

任何世代中,總有人想用以假亂真,不想付出努力但想獲取成就和利益,而現時科技無論在實體生活或虛擬世界都在「滋養」人們成就這種「便利」心態。除了盡力求真,仔細辨別真偽;其實從另一角度去看,只有真正付出努力後得到的經驗及智慧才能滿足人心,這是偽裝者們不能感受到的。


參考資料:

李穎霖。〈假學歷調查|香港中介大本營曝光 稱買通國際考場 200萬入港大〉。《香港01》。2024年10月15日。

〈假學歷申教席註冊 評審局截5宗 業者驚訝造假蔓延教界 大型辦團:囑校長更嚴把關〉。明報新聞網。2025年2月17日。

〈評審局上年度截32人持假學歷 當中5宗涉申教席註冊〉。東網。2025年2月17日。

向自己負責任的選擇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0/11/2024

人生每天都在不斷做選擇、作決定,最簡單的方法是跟大隊、憑感覺,隨波逐流、順其自然,萬一決定錯了,也有許多「同路人」,就算在最壞的情況,亦絕對不會孤單,因為有許多人「陪葬」。驟耳聽來,正常的人理應不會這般傻瓜,但現實上,受潮流、朋輩、大數據影響的人比比皆是,不願被別人看為古板落後,往往會令我們沒有勇氣拒絕一些自己不願意或不認同的要求,就像在還沒有弄清楚究竟是不是真正在拍拖之前,不少人已拒絕不了發生性行為的要求。又例如在與人工智能(AI)互動的過程中,許多人不知不覺落入了大數據的算計,卻不察覺早已暴露了自己的喜好和弱點,然後被隱藏的商家請君入甕。

因此,作為家長、老師和導師的,實在有需要在適當時候,為子女和青少年作指路明燈,讓他們看到人生原來還有許多不同的可能性和選擇。很多時做性教育和生命教育工作,不會即時見到果效,但最重要的是讓年青人在日後遇到一些重大決定或疑惑時,在所謂潮流和朋輩看法之外,看到另一個選擇,更重要的是明白自己永遠有權選擇,並且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這個世界有太多迷思,不少社會政策和傳媒文化固然容易受所謂政治正確的想法左右,甚至會做出不合常理的古怪決定。就算在教會機構的事奉,有時亦會人云亦云,盲目跟隨以前的做法或傳統,而沒有考慮在不同的時空和處境,應有不同的考慮和做法。今期《燭光》想和大家一起衝破不必要的迷思,學習為自己作負責任的選擇和決定。

墮胎不應是唯一選項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14/11/2024

在美國的政治環境中,墮胎一直是共和黨和民主黨的重要分歧之一:共和黨普遍抱著尊重胎兒生命(pro-life)的立場並反對墮胎;民主黨則因高舉女性有選擇權(pro-choice)而贊成墮胎。而美國最高法院在2022年推翻1973年「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的裁決,該案在當時令墮胎合法化,推翻此案,代表女性墮胎便不再屬於憲法賦予的權利,法院將是否允許墮胎的決定權交給各州自行裁決。因此在剛剛過去的美國總統大選中,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的競選活動都大力聚焦於墮胎權,以爭取女性選民的支持。

賀錦麗在其中一場競選活動邀請了著名歌手Beyoncé出席,替她拉票。Beyoncé發言時表示,她在當天不是以名人和政治人物的身份前來,而是以關心兒童母親的身份來,以爭取女性控制自己身體的自由,讓她們女兒的成長不受限制;她的意思再明顯不過,就是為女性爭取墮胎的自由。不過想深一層,她的說法有點奇怪,她以母親的身份支持墮胎,並且為了女兒不受限制,而扼殺她的孫子孫女生存的權利。

女性的生育權利應受到尊重,女性有自由決定是否生育,但一旦懷孕,生育與否便不只涉及女性的身體,還涉及胎兒的生命。胎兒雖然未出生,但已是一個潛在的人,是世界上最弱小、無助的生命。女性的身體自主權應被尊重,胎兒生存的權利也同樣需要被重視。

墮胎有時是兩難的決定,有些婦女因遭到性侵而懷孕,也有些情況是懷孕危及孕婦的生命,社會應該有合法的墮胎途徑來為這些婦女提供出路。但墮胎不應是意外懷孕婦女唯一的選項,社會上也有不少機構可以為意外懷孕婦女提供支援,幫助她們面對生活上的各種困難,只要她們願意尋求協助,隨時有可能將苦難化為祝福。

性教育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前線性教育工作者經驗分享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16/09/2024

明光社在2024年7月26日舉辦的網上講座主題為「性教育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前線性教育工作者經驗分享」,當晚由香港性文化學會事工總監鄭安然先生(安然)、筆者、本社的項目主任(性教育)熊嘉敏女士(Carmen)、項目主任(流行文化)呂英華先生(Joseph擔任分享嘉賓,一同分享,推廣性教育的經驗和感受。

Joseph回想自己在加入明光社前,已對性教育有所抱負,曾在網上討論區與網友就「婚前性行為」這個主題進行辯論,甚至想過以「課金」方式邀請出租女友返教會,最後當然是沒有實行。在成為項目主任後,除了可以實踐抱負之外,也可藉此進深認識不同性倫理課題。

明光社

其實,本社同工們每年在學校都會主講幾百場的講座,Carmen相信當中總有學生會受惠的,雖然過程不一定很順利。她記得有一次在中學講解何謂性騷擾,有學生將他被同學性騷擾的真實經歷寫在紙上,而相關的同學也承認有作出過某些不當的行為,原來他們都不知道有關行為已是性騷擾行為。而同工們到學校進行性教育工作,正正就是要告訴學生「應該作」和「不應該作」的行為。

本社的性教育不只在一般主流學校進行,同工們也有機會到訪一些特殊學校。筆者認為,每次到訪特殊學校,對自己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所盲人學校進行講座。因講座在晚上進行,課室的燈光是為講員,即筆者而開的,因沒有燈就甚麼也看不見,連投影機也是為筆者開的,同學都看不見其上的內容,而筆者則習慣了在主講時使用簡報。同學雖然看不到東西,但無阻他們在課室裡活動和溝通;而筆者雖然有視力,但在那刻反而成為了限制,需要有光線和儀器才能運作,那刻有障礙的反而是我。

安然表示香港性文化學會除了在學校進行性教育工作,也在網上推出網上性教育Podcast——「Sex But True騎呢性趣聞」,希望令網絡上的風氣有所改變,讓其上也有一些比較保守的想法。Podcast每集30至45分鐘,他們會選取一些熱門的社會話題作討論,除了類似「食花生」的閒聊之外,也會有一些較嚴肅的倫理思考,並分析網民留言背後反映的價值觀,藉此訓練聽眾的獨立思考能力。安然表示雖然Podcast的目標聽眾是大學生和已出來社會工作的成年人,但也有中學生表示有收聽他們的節目,他很感恩網上Podcast能回應到青少年對性的好奇心。

誠邀大家點按以下連結,收看足本講座。

收看講座

「羽毛球」不是性教育的重點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05/09/2024

教育局近日公佈的一份公民、經濟及社會科支援教材中有關「青少年與親密關係」內容引起全城討論,主要關注兩個部份:親密界限承諾書工作紙,以及透過打羽毛球來處理性衝動。驟眼看似可笑,但該份共68頁的教材內容其實有不少值得參考的地方。首先,我們要了解這份教材的對象是中三學生,因此教材討論的其實並不是婚前性行為,而是少年人性行為。相信大部份市民都認同中三學生需謹慎考慮是否進行性行為,甚至不宜進行性行為,因為他們未到法定性交年齡,任何男生與未滿16歲女生進行性行為都要負上刑責,最高刑罰是監禁五年。教材中亦提及「當情侶未能承擔婚前性行為的後果如未婚懷孕、法律後果、情緒困擾等,應堅決拒絕婚前性行為」,這也是合情合理的教導。

而引起市民熱烈討論的承諾書工作紙,內容是希望學生反思自己的戀愛和親密界線,和提出處理性衝動的方法。雖然以工作紙的形式去表達有點特別,但每個人對親密行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界線,與戀人訂下彼此可接受的親密界線,也是學生需要學習的性教育內容。 

訂立親密界線不是為了填寫一張承諾書工作紙,而是要向自己所愛的伴侶表明自己對親密行為的接受程度,是彼此尊重和愛護對方的表現,也是對自己的提醒;其實不只是中三學生,每一個對感情認真的人,都應該抱持這樣的態度。作為老師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然後作出對自己和他人最合宜的決定。 

教材建議以打羽毛球來應對性衝動,其實是教導學生離開性衝動處境的一個例子,學生雖然未必能立即找到羽毛球場,但仍需要學習處理性衝動。教材讓學生思考在性衝動處境的應對方法,立場明顯是希望學生拒絕發生性行為,而選擇離開性衝動處境的現場。如上所述,教材的對象是中三學生,教導他們拒絕性行為才是負責任的做法吧。 

不過,法律只是幫助人思考是否發生性行為的其中一個要素,就算學生已達合法性交年齡,也要思考性行為的目的和後果,例如雙方能否承擔性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以建立自己的性價值觀。 

教材設計是有瑕疵,但背後的性價值觀才是學習重點,希望大眾不要捨棄,就像同時把嬰孩和洗澡水倒掉一樣。

再思身體神學……我有話說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2/06/2024

受訪者:梁麗娟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退休講師

翻開教會歷史,會發現曾流行靈性是好,物質則是邪惡的說法,由於物質是惡,身體也自然是惡,這都是異端思想,這種靈善物惡的想法源自第2世紀希臘諾斯底主義的二元論。到了第4至第5世紀,奧古斯丁認為性慾是亞當墮落後才衍生出來,進一步把性等同於罪,連帶夫婦之間的性關係也被視為罪惡,於是乎,除非為了繁衍下一代,即使是已婚夫婦,也被鼓勵禁慾。反觀21世紀的今天,到處響起自己的身體自己做主的聲音,即使是基督徒也敵不過性解放思潮,根據美國一項名為「信仰與人際關係」的全國性調查報告,近兩萬名單身受訪的基督徒中,大部份都沒有過著「婚前守貞」的生活。[1]

明光社

從夫婦禁慾到性解放,兩極都未中紅心,有違神的心意,到底基督徒可以如何理解性,以至可以既能尊重身體,不忽視身體的需要,又能合宜地去發掘性、愛及婚姻的美善,相信已故天主教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所撰寫的《愛情與責任》,以及其他學者對身體神學的詮釋,可以為天主教友,又或新教教徒帶來不少洞見及啟廸。今期「我有話說」邀請了已從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退休的講師梁麗娟博士,與大家分享身體神學的精華及一些體會。梁博士早期曾教授「媒介、性及暴力」課程,為了整合早前的研究,這段時間在多倫多大學神學院Regis College碩士班進修,她選擇了修讀天主教的性倫理課程,當中包括身體神學的教導。

神讓人通過身體經驗屬靈的奧秘

基督教早期曾出現靈善物惡的觀念,於是基督徒認為追求屬靈的事才是好的,梁博士提到,身體神學正正打破了身體是不好的謬誤。神創造世界及人,在神眼中,祂所創造的萬物都是好的,當中包括了人類,為何人會覺得身體不好呢?天主教很多聖禮都是與身體有關連,甚至與身體接觸,並透過身體來領受,例如洗禮、用膏油抹頭,按首祝福等。

透過身體,人們會感受到平安或恐懼等不同情緒,人是透過身體去經驗物質界,當人的情緒出現一些狀況,例如未能表達自己的看法,感到被壓抑,身體也會相應的出現一些狀況。人的靈性與身體也有關連,兩者不能分離,例如透過靜觀,人可以感受當下身體的狀況,所以不應視身體為阻止人進入屬靈世界的障礙物,反而要視身體為神給人的禮物,透過身體經歷屬靈事情。

身體不是一個與靈魂分割的個體,而是一個小宇宙,把可見的彰顯那不能看見的,就如物質界的東西可以彰顯非物質界的國度。有一次,耶穌責問眾人,他們懂得看見西邊有雲彩升起來,便知道要下大雨;看見南風吹起,便知道天氣將熱,他們懂得分辨天氣,卻不能從現在所發生的事情去分辨自己身處一個甚麼樣的時代(路十二54-56)。很多時候,神通過我們的身體讓我們去看見神的屬靈奧秘。又例如耶穌在馬太福音六章22節說過「眼睛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耶穌在這裡所指的就是屬靈的洞察力,我們的眼目可以看見自然界,欣賞天父的創造,也可以分辨不同人的精神狀態,但能看見屬靈的世界,並非一般人可以做到,需要求主開我們的目光,才能看見屬靈的奧秘。

夫妻結合經驗神合一的愛

愛是一個奧秘,聖經從創世記開始,神便設立婚姻,讓夫婦二人成為一體,到了聖經最後一卷書啟示錄,耶穌基督迎娶祂的新婦——教會,而聖經的中間則有雅歌,書中歌頌性愛的美好,兩性互相傾慕,將愛侶關係寓意神與以色列人的親密關係。可見聖經的結構已突顯神是愛的本質,而神亦通過人倫之間高度契合及親密的性愛,讓人體驗與神愛的融合,是何其美好。愛的主題貫穿了整本聖經,三一神之間的愛已夠親密完備,但神仍開放自己,與受造物分享受祂的大愛。

夫妻二人成為一體是這種與神愛融合體驗的投射。婚姻中的性關係,夫婦二人都向對方敞開,赤身裸體是代表個人的脆弱性及毫無保留,願意交付自己的生命給對方,這種向配偶開放自己的生命,等同於在神面前開放自己的生命,容讓神進入自己的生命,以及改變自己的生命。就如馬利亞對神的使者說:「我是主的婢女,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路一38《新譯本》)

神是自足的,祂本身已經可以榮耀自己,也不需要人類滿足祂,和向祂歌功頌德,但祂是愛,祂願意與人類分享祂所有的。永生神是永恆存在的,人類不是,人類的年歲是有限的,但藉著夫妻聯合誕下的孩子,孩子再誕下孫子,這一種通過人的身體連綿不斷的繁衍,讓人類在地上稍為體驗到「永恆」是怎麼一回事。

至於夫妻二人聯合的那種短暫快樂,也是神稍為讓人體驗到人神共融的終極快樂,因此有天主教神學家說,人有性慾是正常的,因為神設計人對性慾有渴求,人之所以渴望與其他人聯合,其實源自對神的渴求,惟有找到神,人本身才能得到真正的滿足。

婚姻為何如此重要?教宗強調婚姻及家庭是文明的基石,並且在創造秩序中最基本的,只要婚姻及家庭穩固,一個國家的文明及文化才能穩固,如果家庭及婚姻瓦解,整個文明都會出現危機。夫妻二人的結合是神聖的,但梁博士提到,一對新人在祭壇上所發的誓言,承諾疾病困苦與共,實際上有多少能兌現?這點值得大家反思。

容讓神介入,以愛養育孩子

夫妻二人的聯合是如此神聖,婚姻便不是一份簡單的合約,而是一份契約,當中牽涉男女二人的承諾及神的介入。夫妻二人向對方開放生命的同時,也向神開放自己的生命,包括接受神給予他們的禮物——孩子(詩一二七3),因此天主教的內部指引並不主張教友用非自然的方式避孕,認為這做法等同拒絕神介入自己的生命,任由自己計劃及控制生育,若教友想要避孕,最好還是用自然的方式如量體溫計算妻子的排卵週期等。

當然,此教導惹得很多教友反感及受人詬病,他們認為天主教有關避孕教導不切實際,不明白現代家庭的困難及挑戰,現代生活那麼忙碌,女性又怎會有時間去計算排卵期,實際上夫妻也難以配合。有些教友並非抗拒小朋友,相反,他們只想提供更好的時間及資源來照顧小朋友,沒有計劃的生育只會讓父母疲於奔命,萬一誕下有問題的孩子,更不可能不計劃便再養育另一個小生命。梁博士指出天主教最終也沒有強迫教友一定要遵守避孕指引,只提醒教友要知道自己最後是向神交代,只要憑良心盡上為人父母的責任便可以。

新教教徒不一定認同天主教這一套避孕的方式,不過梁博士分享到,實踐上雖然很困難,但當中的神學理論還是值得大家認識,這種避孕方式亦讓人反思到性愛與婚姻的本質,以及婚姻與家庭的關係,當人願意在神面前立下婚盟時,就是願意犧牲個人一些自主性,與另一個人在神的引領下一同走上未知的人生道路,當中遭遇甚麼,人無法控制,包括生兒育女的計劃,人應該是為此禱告,若不是靠著神的恩典,人是沒有辦法做到的。現代人很想控制自己的生活,很多事情都想按照自己的計劃去實行,以為現實世界有很多事都可以按照自己所期待的方式發生,卻忘記了,我們面對的其實是一個自己不能控制的命運。梁博士點出上一代的人比起後輩更能擁抱生命的變化,他們較能面對人生的無常並處之泰然,例如對子女數目的控制,他們肯定沒有現代人般強烈。

真正的愛,包括尊重

真正的愛有責任,也包括尊重,尊重他人的身體,不要把他人的身體物化。當一個男人評論一個女人的胸部,並表示他喜歡這個女人的大胸,他說這話的時候已經把這個女人物化了,把這個女人的胸部從她身上分開出來,成為一件給人玩弄的物品,可是人是不能被分割的。即使是整體,只要丈夫視妻子為發洩性慾或傳宗接代的工具,又或是炫耀妻子的美貌,到了妻子人老珠黃便嫌棄她,同樣是把妻子物化了。反過來,一個妻子覺得丈夫不會賺錢沒有用,只視丈夫為賺錢機器,也是把丈夫物化了。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不必比較誰比誰好,神也愛每一個獨特的人,人人都值得被尊重,因為神創造人時,賜予人自尊,例如當一位丈夫在妻子面前稱讚其他女性的美貌,這位妻子便會覺得很委屈及不被尊重,這是動物沒有的感受及反應。

身體是神創造的,是寶貴的,現今社會的男女都被物化,很多時都是因為受到傳媒影響,讓人以為身體自主,可以隨便與人發生性關係,這只是被扭曲了的性文化影響,以致把性誤用,做了一些傷害自己的事情,或是出現更嚴重的問題,如墮胎殺嬰等情況。梁博士指出,教宗提到這是一場屬靈戰爭,惟有通過基督的救贖,人們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簡單來說,身體神學並非空泛的理論學說,只邀請人在學術層面探討交流。相反,它邀請人反思人的身體是寶貴的,不能隨便進入性關係,要認真對待婚姻,因為婚姻並不只是兩人或兩個家庭的事,而是兩人與神的事。天主教有關身體神學的教導始於上世紀70、80年代,當時以針對家庭中的性倫理為主,對獨身、同性戀、跨性別等性議題未有涉及,但近年已逐步與時代的步伐接軌。


[1] 〈美調查:多數單身或未婚基督徒,未真正做到「婚前守貞」〉,基督教今日報,2023年5月22日,網站:https://cdn-news.org/News.aspx?EntityID=News&PK=000000002f83e3464a31834f5df6f84ba99e4b6679f5d949(最後參閱日期:2024年6月4日)。

 

私生活與人何干?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20/03/2024

早前一位在大專院校修讀社工課程的YouTuber在一間中學出任實習駐校社工,他稱在實習的第二天收到就讀院校的通知,指實習中學的教師聯署要求學校辭退他,其後實習學校澄清並無教師聯署一事,但的確有教師表示留意到他的網上狀況,而院校亦為他安排了另一間實習機構。該網紅在個人社交平台發佈了一條影片,表示他感到那是他人生中受到最不公義對待的一天。因他廣受年青人歡迎,事件亦引起了大量網民的關注,他就讀的大專院校更召開了一場記者會交代事件,講解校方處理的方法,事件才慢慢平息。

事件在網絡上引發了一連串的討論,討論的焦點落在個人私生活與工作的關係。中學老師要求學校辭退該位網紅的原因,相信是與他在網絡上的言論和形象有關。那位網紅是本港一個知名YouTube頻道的成員之一,有關頻道的成員在年青人群體中有一定影響力,不少時下年青人使用的「潮語」都出自該頻道,而頻道的影片都夾雜著大量粗言穢語。有報道稱,在開始實習前一晚,該YouTuber進行了一場網上直播,直播主題是「召妓」。該位YouTuber以主持人的身份接聽網民call-in(來電),他們分享到自己嫖妓經驗,過程中主持人一直保持中立,沒有鼓勵也沒有批判嫖妓行為,但期間一貫平日作風,說話時使用了大量粗言穢語。

該YouTuber在被學校辭退後,他曾在社交平台的影片中表示,在實習期間有學生認出他,以他的網名來稱呼他,但他請同學稱呼他為「陳sir」,因為他在中學實習期間其身份是實習駐校社工,而不是網上知名YouTuber。不少支持他的網民都認為,工作和個人私生活是互不相干的事,而他在網上直播討論的內容也不是犯法的事;只要專業地完成工作,那個人的私生活是甚麼樣都不重要。本人實在未能認同以上的觀點,因為個人私生活與工作是否有關聯,要視乎有關人士的私生活是否與工作提倡的價值觀有衝突,以及其工作及品格是否會成為他人學效的榜樣。

一位巴士司機無論他的品行是否出眾,只要他能安全地將乘客送到目的地,沒有令乘客難堪便是一位好員工,相信大家不會理會他平日是否吸煙賭博。但如果一位在維護動物權益機構工作的職員,被人發現經常回內地食狗肉,又愛買皮草,儘管他在工作時間對動物很有愛心,他也未必適合再在有關機構工作,因為他的私生活與機構提倡的價值有所違背。一位廣受樂迷歡迎的偶像歌手,被揭發私下參與「多人運動」的荒淫性派對,他令一眾支持者失望,也需要向相關人士作公開道歉。

除了傳遞知識,學校也是一個道德教化的場所,提倡良好品格,幫助學生建立健康價值觀。品格教育不是紙上談兵,言教身教同樣重要,以身作則才能成為學生學習的好榜樣,相反,說一套做一套更可能對學生帶來不良影響;因此社會對教育工作者的品德有期望是合情合理的。

一個人的品格不能隨意分割,它是一個整體,沒有分工作和工餘時間的品格,所以在學校工作時間需要有良好的榜樣,課餘時間亦然。當然,這樣說並不是指學校的教職員都是聖人,但最低限度不能是一個壞榜樣。如果教職員被人發現在工餘時間作出一些違反學校提倡的價值的行為,也是一個需要處理的問題。

使用粗言穢語不代表就是壞人,不應單單以此來判斷一個人的品格,但這絕對不是學校鼓勵的行為,遭到學校解僱的YouTuber在網上展現出來的行為,也不一定是他真實的模樣,那可能純粹是他在幕前工作的「人設」而已,但他以YouTuber的身份帶出來的價值觀,確實與學校提倡的有衝突,加上他在年青人中間的知名度,可以想像到,他在學校工作會為學校帶來困擾。如果有學生在學校使用那位YouTuber網上說話的方式來高談闊論,定必會被訓導老師召見。試問老師又怎放心讓如此背景的實習社工留在學校呢?

但那位YouTuber能夠成為一個社工嗎?當然可以。事件主要的問題是實習崗位的錯配,學校未必是一個能讓他發揮才能的地方,如果他的實習崗位是外展社工,主要是接觸邊緣青少年,或許他的背景更能成為他的優勢。

另一方面,事件也令人反思一個人過往的行為如何影響到今天的自己,昔日的不當行為,絕對可能會成為他日自己的「黑歷史」。記得早前在一位知名人士的facebook中看到一則帖文,他憶述少年時的自己十分頑劣,作了不少壞事,幸得老師的一句話點醒了他。老師對他說:「你將來千萬不要成功,當你出人頭地的一日,你就會為今日你的行為後悔。」

個人私生活絕對會影響一個人的工作,也會影響我們生活上其他層面。因為人是一個整體,公與私,昔日與今日,構建成現在的我。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所以要謹言慎行。路是自己選擇的,套用一句電影的經典對白:「出得嚟行,預咗要還。」

網絡的私人空間也影響工作

社交媒體平台可說是現代人生活的一部份,用戶可上載生活照,以至發表對世界大事的看法,社交平台是用戶展現自我的一個空間。不過,這個私人領域也可能影響著每個用戶的工作。有人力資源顧問公司的人士分享到,曾有僱主想請一個年輕人,他在見工時穿得斯文得體,可是準僱主卻在其社交平台發現多張「夜蒲」照,結果就改變主意沒有聘任他,原因是擔心他的夜生活影響工作表現。[1] 有跨國人力資源顧問公司的研究就發現,半數僱主準備在社交平台更多了解其求職者。[2] 網絡的威力無遠弗屆,社交平台用戶在分享訊息及照片前,實在需要先作風險評估。


[1] 湯庸皓:〈求職者遭僱主起底 FB洩「喜愛夜蒲」相失新工 人力顧問教點應對〉,《香港01》,2018年3月13日,網站:https://www.hk01.com/社會新聞/167802/求職者遭僱主起底-fb洩-喜愛夜蒲-相失新工-人力顧問教點應對(最後參閱日期:2024年3月14日)。

[2] Saadia Hashmy-Elsby:〈請小心分享!社交網絡也會讓你丟工作〉,BBC News中文,2016年9月15日,網站:https://www.bbc.com/ukchina/trad/vert_cap/2016/09/160915_vert_cap_think-before-you-overshare-yes-it-can-get-you-fired(最後參閱日期:2024年3月14日)。

愈快樂愈寂寞 AI締造的色情

呂英華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31/10/2023

在人工智能開始廣泛應用之前,色情文化早已經由網絡傳播至世界各地,色情資訊滲入了不同的角落。基本上任何年紀的人上網隨便搜尋,就已經能夠輕易地接觸到色情資訊,而這就是一個色情資訊氾濫的時代。

而色情,無非是一個工業,一個明買明賣的市場,當中買賣的,正正就是色情裸露、刺激觀眾性慾的內容。在資本主義或功利主義的社會下,任何人或事物都可以成為一個持續增加的資本,例如身體可以成為賣弄性感的資本。色情中的主角或模特兒只擁有展示和被展示的價值,他們被物化,成為性刺激的商品。被展示、被觀看的人沒有面容也沒有人留意他們的內心世界;他們沒有獨特性,也無法被愛,他們只是被剝奪了「異質性」的他人,然後被展示出來,任人消費。[1]

性的展示文化,幾乎擴散至不同的社交媒體。一些網紅或直播主為要得到他人的關注、點讚和收視率,不惜透過裸露、展示自己身體來達到這個目的。根據觀察,幾乎大部份的女性直播主、網紅或YouTuber在拍攝影片或直播任何內容時(打機、拍攝Vlog〔影片部落格〕等等),或多或少都會穿著得比較性感,「露胸」也只是基本。「性」已經植入不同的流行文化當中,流行文化中的表演者會不自覺地進行自我性化、自我物化、自我商品化,就如在參加一場展露身體的比賽。不過,這場比賽並不是純粹裸露就能獲勝,而是需要裸露得色情化才能引人注目,就如2022年有一位日本YouTuber小栗由加推出「全裸結他」的影片,但由於其長相、身材以及影片拍攝角度遭人批評,影片的點擊率雖然曾一度急升,但最後卻跌至只有數百人觀看,對比起一些掌握到「若隱若現」,懂得拿捏「色情」,又會玩樂器的YouTuber,便會形成「高下立見」的形勢,也會讓人理解到為何有些人會「輸」,因為所謂「色情」並不是取決於露多少,而是在於怎樣露才能刺激他人的性慾。[2]

「他者」的缺席
哲學家韓炳哲指出,現今的社會欠缺痛苦及被給予否定的承受力,只著重愉悅舒暢的感受,無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抑或社交媒體上的活動也是如此。
韓將這種現象以病理的角度來解釋——即現代人因過份「自戀」,便容易構成「憂鬱」這種病症。[3] 舉例說,在社交媒體當中,若然無人為自己的帖文「點讚」就如同否定自己一樣,這種「憂鬱」的感覺就是因為「自戀」而造成的。否定與痛苦的感覺其實有其意義,它能讓人停下來思考,讓人知道自己不能將所有事物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當一個人無法承受被否定的感覺,也讓一個人失去思考的空間。

在大數據的時代裡,每個個體都只是大數據中的一點微塵,網絡無限多的選擇,看似令生活變得豐富,然而卻構成身體的缺席,人與人之間只剩下點讚和分享。[4] 一些串流平台、社交媒體,不停地利用大數據的優勢,只要透過一個用戶的搜尋記錄,就能不斷推薦一些類近的內容予該用戶;當人不斷吸收同溫層中相同、類近的內容,人就很難再接受一些異於自己興趣的想法和意見,因為人總喜歡看自己喜歡看的東西及聽自己喜歡聽的說話,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失去接納異於自己聲音、想法的器度,顯然也是一個不健康的狀態,而韓炳哲稱這個狀態為「相同者的地獄」——即在同溫層中「圍爐取暖」。或許每個人也總會遇過一些人,在與他們對話的時候,他們只喜歡談論自己有興趣的事,對自己興趣以外的事物,他們全無意欲去探討,這正好反映了人對異於自己想法的排斥。

思想單一的社會,將「性」約化為直白的要求,當中毫無內涵。在網上,以誰露得好、露得最多為考慮支持的因素,性文化充斥在社交媒體之中。在社交媒體中,主播、網紅的影片有如洪流,人們會以展現多少「性感資本」來決定誰的影片最值得觀看,而只具備展示價值的主角,他們是沒有獨特性的,也沒有真實的面容,任由他人經性感指標來消費,「他者」的獨特性、內在性完全消失,只剩下展示出來性感的身體。

「身體」的缺席
科技的發展,更加促使人與人之間最低限度的溝通消失。在進入ChatGPT時代之前,有一個更為驚世的人工智能(AI)技術出現,就是「deepfake」。「Deepfake」,又稱為「深度偽造」,是人工智能的人體圖像合成技術,透過類似移花接木的功能,製作出真假難分的影片。根據研究公司Sensity AI於2019年的一項研究,發現96%的深度偽造影片內容都是與色情相關,更有女性網紅因該技術被迫淪為了色情影片中的人物,使她們受到傷害。[5] 早前更有一宗裸聊騙案發生,事主雖然沒有向其他人裸露身體,但騙徒入侵了他的手機,並將他的肖像移花接木到色情影片中,然後勒索他。[6] 一些人利用deepfake等技術,將自己感興趣的對象直接「性化」,化為可供消費和觀賞的對象。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由應當透過溝通去深入了解一個自己感興趣的人,或最低限度去追蹤一下這個人的社交媒體,變為直白地將這個對象變換為可觀賞的色情對象。如此,我們便發現,作為高科技產物的AI,不斷令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減少,身體缺席的同時,對話也一起缺席,剩下只有舒適愉快」的色情體驗。

「人」的缺席
ChatGPT或其他生成式AI,讓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夠直接詢問AI任何問題,包括寫作、活動設計、提供思路等等;想要甚麼類型的圖片創作,直接輸入自己想要的特徵,然後AI便會自動生成擁有這些特徵的「藝術作品」。這一切一切帶來方便快捷的高科技產物,逐漸讓我們不再需要一個具體的人與我們有所交流,從「他者的缺席」、「身體的缺席」,到現在「人」也缺席,真實的人不再需要存在於我們的世界裡。

然而,除了廣為人知的大型語言模型ChatGPT,坊間亦有許多不同的圖像生成AI,而這些AI也帶動了色情範疇的新面向。過往由deepfake透過移花接木方法建立的大量色情影片,在製作過程中,這項科技會利用合成技術將不同人的臉孔和身體合成,故在合成前得先將人的身體切割。而圖像生成的AI,例如較為知名的Midjourney,便是將大量不同的內容整合成符合用戶的提示指令(prompt)的圖片(當然這是否「創作」,仍有許多不同的討論),而Midjourney會過濾提示指令中的字眼,所以用戶並不能輸入有關色情或性相關的字詞,不過,坊間其他的圖像生成AI就未必會過濾字詞,甚至有些AI是為了製作色情影像而被創造的。

這種轉變也意味著,人連刻意去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臉孔和身體,然後將它們合成的動作也不需要,直接就可以利用圖像生成AI來描畫一個完全符合自己理想標準的臉孔和身體,並且讓它成為自己的情慾對象。AI所創作的圖像現時是不受法律保護的,而圖像中的人物也不是真實的存在,不過它看起來卻是非常真實,甚至有AI生成的照片奪取了2023年Sony世界攝影大獎賽其中一個組別的冠軍。[7] 既然AI這麼真實,連照片都可以生成,那麼在充斥著性文化的社會之中,被利用來製作色情資訊似乎也是無可避免。到最後人連情慾的對象也可以自行生成,不需要一個真實存在的人在其中,「人」名副其實在其中消失。

色情,無處不在,甚至成為了社交媒體其中一個重要價值所在,有些人在當中自我展露、自我性化,追求流量最大化。人們注視著身體的展示,展示自己身體的人,沒有人會去了解他們的內心、情感,他們只是一個自我性化、被人消費的對象。在這種現象下,人不需要有真實、真正的交流,這就完全避免因與人交際而有機會產生的不舒適感,只要肯消費,就不會害怕得不到回應。然而,正因為人對痛苦的承受力不斷減弱,才甘願停留在Instagram分享美好生活,原來沒有人為自己點讚也能構成憂鬱,即使在社交媒體中仍在與人溝通,付出努力去追蹤具觀看性的性展示對象,人們的身體已經在網絡中缺席。加上AI的出現,令色情更加氾濫,它被人「好好利用」之餘,「人」也可以徹底地消失不見。人工智能看似方便,但卻讓人陷入一種無法與人相遇的孤獨,即使放縱情慾,也無法讓人脫離這種無以名狀的孤寂。

 

(本文原載於第150期〔2023年5月〕《燭光》,其後曾作修訂。)


[1] 韓炳哲〔B. C. Han〕:《愛欲之死》(Agonie des Eros),管中琪譯(台北:大塊文化,2022)。

[2] 林保宏:〈殘念!櫻花妹全裸自彈自唱仍沒人看 網毒舌:關鍵在顏值〉,TVBS新聞網,2023年2月9日,網站:https://news.tvbs.com.tw/world/2038028(最後參閱日期:2023年10月13日)。

[3] 韓炳哲:《愛欲之死》。

[4] 韓炳哲〔B. C. Han〕:《妥協社會:今日之痛》(Palliativgesellschaft: Schmerz heute),吳瓊譯(北京:中信,2023)。

[5] Michelle Elias:〈【AI之禍】女網紅被動成「咸片」主角〉,SBS中文,2023年2月10日,網站:https://www.sbs.com.au/language/chinese/zh-hant/article/a-streamer-was-caught-looking-at-ai-generated-porn-of-female-streamers-the-story-just-scratches-the-surface/xvnh5tvcq(最後參閱日期:2023年10月16日)。

[6] 陳淑霞:〈港男墮裸聊騙局 自己頭像移花接木變色情片主角 遭勒索一萬元〉,《香港01》,2023年7月3日,網站:https://www.hk01.com/社會新聞/914887/港男墮裸聊騙局-自己頭像移花接木變色情片主角-遭勒索一萬元(最後參閱日期:2023年10月16日)。

[7] 〈AI照片奪攝影大獎 創作者稱盼業界正視〉,明報加西網,2023年4月19日,網站:https://www.mingpaocanada.com/van/htm/News/20230419/ttac2_r.htm(最後參閱日期:2023年10月16日)。

流行文化中的錯誤性觀念

呂英華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19/07/2023

網絡上的資訊非常之多,而當中的色情資訊、串流平台上多不勝數的劇集和片段,都衝擊著我們的價值觀。然而,只要相關的資訊內容不涉及違法行為,它的傳遞便不會受到阻隔,更可能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份,擴散至全球所有資訊流通的國家和地區。而價值觀的傳遞在大部份情況下都不涉及違法的事情,價值觀會透過流行文化將訊息傳遞給受眾。在後現代的環境下,所有事情都不再有固定答案,在價值觀上,對與錯似乎已沒有絕對答案;又或者會出現少數服從多數的情況,多數人的想法會壓倒少數人,如此,誰能主宰人們的思想和價值觀,很大程度取決於網絡、社交媒體的傳播資訊量。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其實也很難教育青少年,因為他們接觸得最多的便是網絡資訊。

少數服從多數的現象

毋庸置疑地,在大部份青少年的成長路上,接觸網絡的時間往往多於與真實世界的人溝通。若果青少年喜愛於串流平台觀看動畫,於網上看漫畫或打電玩的話,價值觀很容易就會潛移默化地受網絡媒體影響,而網絡資訊總不會指出某些價值觀會對人有何影響,即使會帶來負面影響的訊息也會以肯定、正面的態度來包裝。例如香港首位AV女優於日本出道的消息傳開後,大部份媒體或網民所表達的態度都是支持和肯定,稱這位女生有敢於追夢的勇氣,彷彿合理化了他人去投身色情產業。所以我們應該思考:是否大多數人都支持某一種講法的時候,它就能成為真理呢?

在某一個範疇裡,每個人第一次接觸的資訊都非常重要,因第一次所吸收的知識很容易就會成為批判同樣範疇知識的基礎。而青少年對於未知領域的學習模式,就是模仿。在網絡與大眾媒體的渲染下,人很容易受主流媒體資訊所展現出來的價值觀或對某種事物的印象所影響。但是,從網絡上得來的資訊大部份都難以證實,這會令人陷入一種狀況,受主流媒體影響對某事物建立了一種印象,但真實接觸過以後,發現想像與真實有很大落差。

以串流平台Netflix為例,過去平台上的一些劇集成功營造了「Netflix效應」現象。CNN曾刊登了一篇名為〈Netflix效應:為何西方女性前往韓國尋真愛〉的報道,當中引用了一位韓國學者對在韓旅居青年旅館的女性遊客進行的訪問,發現接受訪問的123名女性(大部份來自北美和歐洲),都是受到Netflix效應的影響而到訪韓國。其中一位來自摩洛哥的20歲女學生表示,自己受韓國流行音樂(K-pop)和韓劇的影響來到韓國,她和其他外國女旅客一樣,最初都認為韓國男性大部份都像韓劇中的男性,具備紳士風度、樣子端正、富有等夢幻條件。但該位女學生在韓國的經歷令她對韓國男性的夢想幻滅,她發現有些韓國男性會認為外國女性比較開放,曾有陌生人在街上向她提出性要求,她感嘆:「男人就是男人,人類在任何地方都是相似的。」[1]

有人被Netflix效應影響,正正是因韓劇傳遞的訊息成為了大多數的聲音,令網絡充斥著韓國男性的美好印象,讓人們錯誤以為全部真實的韓國男性也是如此。Netflix效應是活生生的例子,證明網絡的威力,但這只不過是一些劇集讓人對某類人產生了以偏概全的錯覺,若果一些錯誤的性觀念,或者難辨對錯的戀愛觀念,成為了大多數聲音的時候,這影響可以是很深遠的。

媒體推送的價值觀

媒體為了吸引人收看,往往會製作能迎合受眾口味的節目,而在耳濡目染之下,受眾則會受到媒體傳遞的性觀念訊息影響,這種相互影響的關係,造就了許多節目和作品的出現,以下便是一些例子:

  1. 即食戀愛

可能在大多數人眼中,即食戀愛是夢幻的愛情,不需花費太多的時間就墮入愛河,一見鍾情在韓劇中時常出現,例如曾一度熱播的韓劇《社內相親》都有這樣的情節。除了韓劇,動畫漫畫之中亦有不少一見鍾情的例子,甚或乎一些讓兒童接觸的童話故事也逃不掉這樣的安排。當然,世界之大的確存在一見鍾情的情況,但能開花結果的必然是少之又少;抱持夢幻的愛情觀更有機會讓人對戀愛產生不切實際的想像,一旦幻想破滅,戀人關係亦難以長久。香港青年協會曾進行一項名為「兩性關係及價值觀」調查,當中有些個案更是令人驚訝,一名男生在初中時表示自己已有10多次戀愛經驗,最短的關係只維持了一天。[2]

  1. 性關係平庸化

在不少的劇集當中,性關係是情侶間必然會發生的事。當然,在性解放的思潮下,不認同婚前性行為的,便屬於「保守」。不過問題是,為何是保守?說到底都只是因為願意表明不同意婚前性行為的人很少,由於他們只屬少數,所以會被冠上「保守」之名,不同意就是跟不貼潮流。但實際上,特別對學生來說,過早的性行為,不但忽視了意外懷孕這個青少年未能承擔的結果,更造成了單親媽媽等等的情況。此外,性行為如果從婚姻中抽離,更會影響情侶雙方的關係,「海蒂性學報告」便提出了這一點。[3] (性行為對情侶間的影響,可參閱第46頁的〈親密接觸對男女的心理影響〉。)

  1. 人與人關係混亂化
     
  2. show節目,後來甚至發展成參加者需要裸體參與節目。動漫亦出現了「出租女友」的題材,並且大受好評,也就是說這種鼓勵援交的錯誤倫理觀念亦被浪漫化的劇情所掩蓋,甚至以「NTR」(被戴綠帽)[4] 為題材的作品亦頻繁出現,內容主打關係混亂,這裡就不詳述了。

最後,我們可以看見網絡世界之大,各式各樣的價值觀都有,但很多時人們為了流量,為了滿足自己的性慾,污名化和模糊化了一些正確的性觀念。原本性關係是建基於幸福的婚姻裡,但媒體展現出來的就是對婚前性行為的肯定,性行為不再與愛有關,而是發洩性慾的工具,這也褻瀆了性的意義。[5] 當原告變被告,錯誤被視為正確,健康的性觀念被視為異類,後果卻是可大可小。故此,縱然正確的被視為少數,但正確就是正確,錯誤就是錯誤,並不會因為大多數人在說謊,令謊言變為真理。

 

(本文原載於第151期〔2023年7月〕《燭光》,其後曾作修訂。)


[1] Jake Kwon, “‘The Netflix effect’: Why Western women are heading to South Korea in search of love,” CNN, last modified August 14, 2022, https://edition.cnn.com/travel/article/south-korea-western-women-seeking-love-intl-hnk-dst/index.html.

[2] 〈新聞稿:青協學校社會工作組公布「兩性關係及價值觀」調查結果〉,香港青年協會,2019年2月13日,網站:https://hkfyg.org.hk/wp-content/uploads/2019/02/青協新聞稿_公布「兩性關係及價值觀」調查結果.pdf(最後參閱日期:2024年12月13日)。

[3] 海蒂〔S. Hite〕:《海蒂性學報告:情愛篇》(The Hite Report: A Nationwide Study of Female Sexuality),李金梅譯(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頁217。

[4] NTR這個網絡流行語沿於日語,有被戴綠帽,即自己的對象與別人發生了性關係,或綠帽癖的意思,也就是為到被戴綠帽一事感興奮,參:〈NTR(網絡流行詞)〉,Baidu百科,網站:https://baike.baidu.hk/item/NTR/4898216(最後參閱日期:2024年12月13日)。

[5] 韓炳哲:《愛欲之死》(Agonie des Eros),管中琪譯(台北:大塊文化,2022)。

AI與色情:身體、他者、「人」的缺席

呂英華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24/05/2023

在人工智能開始廣泛應用之前,色情文化已經由網絡傳播至世界各地,色情資訊滲入不同的角落。基本上任何年紀的人上網隨便搜尋,就已經能夠輕易地接觸到色情資訊,而這就是一個色情資訊氾濫的時代。

而色情,無非是一個工業,一個明買明賣的市場,當中買賣的,正正就是色情裸露、刺激觀眾性慾的內容。在資本主義/功績主義的社會下,任何事物或人都可以成為一個持續增加的資本,包括身體、性感。色情中的主角或模特兒只擁有展示和被展示的價值,他們被性化,成為性刺激的商品。被展示、被觀看的人沒有面容,沒有獨特性,也無法被愛,他們只是被剝奪了「他者異質性」,然後被展示出來,任人消費。[1]

性的展示文化,幾乎擴散至不同的社交媒體。一些網紅或直播主為要得到他人的關注、點讚和收視率,總需要一些方法去達到這個目的,而裸露便是最為方便快捷的方法。根據觀察,幾乎大部份的女性直播主、網紅或YouTuber在拍攝影片或直播任何內容時(打機、拍攝Vlog〔影片部落格〕等等),或多或少都會穿著得比較性感,至少也會「露胸」。「性」已經植入不同的流行文化當中,流行文化中的表演者會不自覺地進行自我性化、自我物化、自我商品化,就如一場展露身體的比賽。不過,這場比賽並不是純粹裸露就能贏,而是需要展示得色情化,就如2022年有一位日本YouTuber小栗由加推出「全裸結他」的影片,但由於其長相、身材以及影片拍攝角度遭人批評,影片的點擊率雖然曾一度急升,但最後卻跌至只有數百人觀看,對比起一些掌握到「若隱若現」,懂得拿捏「色情」,又會玩樂器的YouTuber,便會形成「高下立見」的形勢,也會讓人理解到為何有些人會「輸」,因為所謂「色情」並不是取決於露多少,而是在於怎樣露才能刺激他人的性慾。[2]

哲學家韓炳哲指出,現今的社會欠缺痛苦及被給予否定的承受力,只著重愉悅舒暢的感受,無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抑或社交媒體上的活動也是如此。韓將這種狀態以病理的角度來解釋——即現代人因過份「自戀」,便容易構成「憂鬱」這種病症。[3] 舉例說,在一個「點讚」的社會當中,無人為自己的帖文「點讚」就如同否定自己一樣,這種「憂鬱」的感覺就是因為「自戀」而造成的。否定與痛苦的感覺其實有其意義,它能讓人停下來思考,讓人知道自己不能將所有事物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當一個人無法承受被否定的感覺,也讓一個人失去思考的空間。

「身體」與「他者」的缺席

在大數據的時代裡,每個個體都只是大數據中的一顆微塵,網絡無限多的選擇,看似令生活變得豐富,然而卻構成身體的缺席,人與人之間只剩下點讚和分享。[4] 一些串流平台、社交媒體,不停地利用大數據的優勢,只要透過一個用戶的搜尋記錄,就能不斷推薦一些類近的內容予該用戶,當人不斷吸收同溫層中相同、類近的內容,人就很難再接受一些異於自己興趣的想法和意見。因為人總喜歡看自己喜歡看的東西及聽自己喜歡聽的說話,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失去接納異於自己聲音、想法的器度,顯然也是一個不健康的狀態,而韓炳哲稱這個狀態為「相同者的地獄」——即在同溫層中「圍爐取暖」。或許每個人也總會遇過一些人,在與他們對話的時候,他們只喜歡談論自己有興趣的事,對自己興趣以外的事物,他們全無興趣,這正好反映了人對異於自己想法的排斥。

思想單一的社會,將「性」約化為直白的要求而毫無內涵。觀看網絡媒體時,以誰露得好、露得最多為考慮支持的因素,性文化充斥著社交媒體之中。人們在社交媒體、主播、網紅中沉浸,以多少「性感資本」來選擇誰最值得觀看,而只具備展示價值的主角,他們是沒有獨特性的,也沒有真實的面容,任由他人經性感指標來消費,「他者」的獨特性、內在性完全消失,只剩下展示出來的性感。

科技的發展,更加促使人與人之間最低限度的溝通消失。在進入ChatGPT時代之前,有一個更為驚世的AI技術,就是「Deepfake」。「Deepfake」,又稱為「深度偽造」,是人工智能的人體合成技術,透過類似移花接木的功能,製作出真假難分的影片。根據研究公司Sensity AI於2019年的一項研究,發現96%經過深度偽造技術來換臉的內容都是與色情相關,更有女性網紅因此技術變為了色情影片中的人物,令她們受到傷害。[5] 當然亦不乏人用此技術來進行政治操作,透過更換各國領袖的臉,繼而偽造出虛假的政治言論,涉事政治人物包括前美國總統奧巴馬以及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等等。一些人利用Deepfake等技術,將自己感興趣的對象直接「性化」,化為可供消費和觀賞的消費對象。由應當透過溝通去深入了解一個自己感興趣的人,或最低限度去追蹤一下這個人的社交媒體,變為直白地將這個對象變換為可觀賞的色情對象。就此,我們便發現,作為高科技產物的AI,不斷令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減少,身體缺席的同時,對話也一起缺席,剩下只有舒適愉快的色情體驗。

「人」的缺席

ChatGPT或其他生成式AI,讓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夠直接詢問AI任何問題,包括寫作、活動設計、提供思路等等;想要甚麼類型的圖片創作,直接輸入自己想要的特徵,然後AI便會自動生成擁有這些特徵的「藝術作品」。這一切一切帶來方便快捷的高科技產物,都逐漸讓我們不再需要一個具體的人與我們有所交流,從「身體的缺席」、「他者的缺席」,到現在「人」也缺席。

然而,除了廣為人知的語言模型ChatGPT,坊間亦有許多不同的圖像生成AI,而這些AI也帶動了色情範疇的新面向。過往由Deepfake透過移花接木方法建立的大量色情影片,在製作過程中,Deepfake會利用合成技術將不同人的臉孔和身體合成,故在合成前得先將人的身體切割。而圖像生成的AI,例如較為知名的Midjourney,便是將大量不同的內容整合成符合用戶提供的關鍵字的圖片(當然這是否「創作」,仍有許多不同的討論),而Midjourney是會過濾關鍵字的,所以用戶並不能輸入有關色情或性相關的字詞,不過,坊間其他的圖像生成AI就未必有字詞的過濾,甚至有些AI是為了製作色情影像而被創造的。

這種轉變也意味著,人連刻意去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臉孔和身體,然後將它們合成的動作也不需要,直接就可以利用圖像生成AI來描畫一個完全符合自己理想標準的臉孔和身體,並且讓它成為自己的情慾對象。AI所創作的圖像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就連圖像中的人物也不是真實的存在,但卻非常真實,甚至最近有AI生成的照片奪取了本年度Sony世界攝影大獎賽其中一個組別的冠軍。[6] 既然AI這麼真實,連照片都可以生成,那麼在充斥著性文化的社會之中,被利用來製作色情資訊似乎也是無可避免。到最後人連情慾的對象也可以自行生成,不需要一個真實存在的人在其中,「人」名副其實在其中消失。

色情,無處不在,甚至成為了社交媒體其中一個重要價值所在,有些人在當中自我展露、自我性化,追求流量最大化。人們注視著身體的展示,展示的人沒有面容,只是一個自我性化、被人消費的對象。在這種現象下,人不需要有真實、真正的交流,這就完全避免了因與人交際而有機會產生的不舒適感,只要肯消費,就不會害怕得不到回應。然而,正因為人對痛苦的承受力不斷減弱,甘願停留在Instagram分享美好生活,別人不點讚也能構成憂鬱,加上AI的出現,人們的身體已經在網絡中缺席,即使至少仍在與人溝通,付出努力去追蹤具觀看性的性展示對象,然而AI卻令色情更加氾濫,被人「好好利用」之餘,「人」卻可以徹底地消失不見。人工智能看似方便,但卻讓人陷入一種無法與人相遇的孤獨,即使放縱情慾,也無法讓人脫離這種無以名狀的孤寂。

 


[1] 韓炳哲:《愛欲之死》(Agonie des Eros),管中琪譯(台北:大塊文化,2022)。

[2] 長濱睡睡:〈Pan Piano結他版|女YouTuber全裸演僅3百人看|網友洞悉背後原因〉,《香港01》,2023年3月8日,網站:https://www.hk01.com/遊戲動漫/866572/ pan-piano結他版-女youtuber全裸演僅3百人看-網友洞悉背後原因(最後參閱日期:2023年4月24日)。

[3] 韓炳哲:《愛欲之死》。

[4] 韓炳哲:《妥協社會:今日之痛》(Palliativgesellschaft: Schmerz heute),吳瓊譯(北京:中信,2023)。

[5] Michelle Elias:〈【AI之禍】女網紅被動成「咸片」主角〉,SBS中文,2023年2月10日,網站:https://www.sbs.com.au/language/chinese/zh-hant/article/a-streamer-was-caught-looking-at-ai-generated-porn-of-female-streamers-the-story-just-scratches-the-surface/xvnh5tvcq(最後參閱日期:2023年4月24日)。

[6] 〈AI照片奪攝影大獎 創作者稱盼業界正視〉,《明報》,2023年4月19日,網站:https://life.mingpao.com/general/article?issue=20230419&nodeid=1681841363274(最後參閱日期:2023年4月19日)。

追星需要看品格嗎?

呂英華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29/03/2023

台灣著名歌手周興哲早前來港,於2月25日至26日在紅館舉行了兩場演唱會。一位著名歌手來港開演唱會,這當然是一件非常值得關注的事情,但更多人關注的,卻是周興哲在演唱會中所邀請的嘉賓。第一場他邀請了認識多年的好友鄧紫棋(G.E.M.),第二場則邀請了近期引起了不少爭議的香港歌手MC張天賦(下稱MC)。

其中鄧紫棋被邀請是沒有爭議的,因為她是周興哲認識已久的好友,外界相對理解有關決定,也沒有把任何政治討論套在這安排上。至於MC,事緣早前報章《am730》在其facebook發出一個帖子,指周興哲邀請MC作為他演唱會的嘉賓是因為:「知道他現在在香港非常厲害」,這番話似乎觸及一些人的神經。在帖文的回應中,有「鏡粉」拿香港男團MIRROR成員與MC作比較,指出MIRROR更應該受到周興哲的邀請,他們才是「在香港非常厲害」。

網友互相對罵,他們所持的論點大概有以下幾個向度:包括品格、唱功、知名度以及一堆人身攻擊云云。在網上發言的,有多少真的有根有據地評論歌手的唱功?恐怕只是寥寥可數。有些人將歌手的品格與其是否值得受邀請扯上關係,甚至直指MC是「雞蟲」、「偷食人妻」等等(MC曾與已為人妻的女藝人傳緋聞);有些人則指出,歌手只要唱功好,他們的私生活如何也沒有關係,又說年輕人有性方面的需求也很正常。當然這些可能只是媒體或八卦雜誌的炒作,對於網絡的資訊,仍需保持懷疑的態度。

這令筆者不禁思考到,作為粉絲,決定去支持一個歌手/明星的時候,是否也要考慮一下「星」的品格呢?《Sunday Kiss》雜誌訪問過一些中學生對於追星的想法,他們大多數都認為,那些「星」的品格很重要,受訪者甚至表示會向他們學習,有些人說要學習姜濤做一個好人。[1] 或者再回溯到2019年的「安心偷食」事件,藝人黃心穎與已為人夫的歌手許志安有親熱的行為,二人備受批評,正正就因品格的問題,而當時網上甚至出現了「反對黃心穎浪潮」。

事實上,作為公眾人物,其實都具有一定的道德責任,因為他們對公眾有一定的影響力,如果一個歌手品行不端,除了可能會造成其歌曲表達的意思與歌手品行互相違背的違和感,也有機會讓年輕的粉絲誤以為那些不健康的價值觀值得倣效,從而被錯誤引導。縱然,一些公眾人物或許有些品格問題,但如果願意承認錯誤並悔改,我相信大部份粉絲都會接納,當然一些公眾人物犯下大錯,有些人會難以接受而「退坑」也不足為奇。

總而言之,一個歌手的唱功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不考慮其品格,因為支持的背後反映著肯定他所帶出的價值觀。如果單考慮其品格來決定是否支持,似乎又抹殺了歌手本身的才能和努力,有本末倒置之嫌,因此,我們不會要求一個歌手是聖人,但其人格也不能太過卑劣。當然,才能與品格若能配合,才是最佳的組合,中國人認為「有才無德是小人,有德無才是君子,德才兼備乃聖人也」,提醒我們品格其實比起才能更加重要。


[1] Ruby :〈追星6守則也可很正面!名校女生分享學姜濤謙虛、AK堅毅 好好分配時間〉,《Sunday Kiss》,2022年7月14日,網站:https://www.sundaykiss.com/%e8%82%b2%e5%85%92/%e5%ad%a9%e5%ad%90%e8%bf%bd%e6%98%9f6%e5%ae%88%e5%89%87-%e8%bf%bd%e6%98%9f%e8%ae%8a%e4%bd%9c%e6%ad%a3%e9%9d%a2%e8%a1%8c%e7%82%ba-%e8%ae%93%e5%ad%a9%e5%ad%90%e5%ad%b8%e5%b0%8a%e9%87%8d-sk02-816178/(最後參閱日期:2023年3月14日)。

提醒教會勿誤墮法網的一葉聯盟

訪問: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 整理:陳希芝/明光社項目主任(編輯及翻譯)
17/03/2023

現時香港堂會的數目約為一千三百多間,有五百多間堂會的崇拜人數是在100人內,[1] 這些堂會所擁有的資源相對較少,加上面對移民潮、教牧同工離職轉職、人手短缺等情況,要維持運作也有一定困難,而隨著社會形勢的轉變,政府對於慈善團體的監管亦變得嚴謹,堂會和基督教機構面對的挑戰更不容忽視。一批有志服侍教會的專業人士,希望能好好運用恩賜,為教會(特別是資源較少的堂會和機構)提供專業意見,協助教會在新形勢下仍然站立得穩。金融業福音團契總幹事陳啟興牧師談到「一葉聯盟」(ALEAF)的成員,如何運用自己所屬界別的專業知識,來服侍有需要的堂會和機構。

一葉聯盟是由基督徒會計師團契、基督徒律師團契、工程及建造業福音團契、建築師規劃師團契及金融業福音團契所組成,早在2020年,時值疫情期間,幾個團契已有合作,透過購買和派發飯券,支援一些餐廳和基層市民,並向他們傳福音。而近期聯盟更與神學院合作,透過幾次講座支援本港教會。

公司管治與土地契約

明光社

到底堂會和機構具體面對甚麼情況,需要聽取專業人士的意見和支援?牧師表示有兩方面的事務是教會最容易出問題,第一是財務或公司管治方面,第二是土地方面。他指現時愈來愈多教會想獨立,只有一百多人聚會的教會,如當中沒有專業人士在其中,就容易出問題。如在財務管理、公司管治的事務上,若要進行招標工作是要依照甚麼程序?在甚麼情況下教會的相關人士必須在文件上簽名?而有關土地方面的事務,一些「樓上教會」所處的樓宇,是否容許舉辦宗教聚會?有些教會建立多年,當中有沒有僭建物?教會聚會人數日增,建築物內設施是否符合《消防條例》要求?陳牧師認為這都是目前教會需要留意,而聯盟早前與中國神學研究院合作,在2022年舉辦了五次講座,透過校友會聯絡教會的教牧同工、長執和領袖,向參加者教授《稅務條例》第88條有關讓慈善機構豁免繳稅須留意的細節、教會與銀行關係、樓宇結構、消防安全、土地契約等內容,而第六次講座亦將於今年5月推出。五次講座共接觸五百多人次,曾參與講座的教牧同工和機構領袖人數也有二百多人,陳牧師形容參加者均緊張有關議題,有不少會繼續追問,想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案,所以,聯盟會繼續與中神合作,在7月舉辦一次panel day,讓個別有需要的教會「問診」,並由相關的專業人士協助他們尋求解決方法。此外,講座內容未來或會拍攝成短片,以便教會使用。

留意異常大額奉獻

蒙召前曾在香港交易所工作近十七年的陳牧師,本身屬於金融界的專業人士,他提醒教會在財務管理方面,有一點需多加注意,「你的donation,這個現在很多人都不理,所謂know your donor(知道你的奉獻者是誰)這個好重要……有些人好低調,左手不讓右手知,你是要問的,這個是要保障你和保障教會,你一定要問。」假如有弟兄姊妹移居海外,但仍繼續奉獻給本地的堂會和機構,陳牧師指出如果有關奉獻是異常大額的奉獻,或者是不定期的大額奉獻,教會就要留神,當銀行對此提出查詢,教會必須解釋到由誰奉獻及奉獻者與教會的關係,如果未能提供相關的資料,銀行可能會懷疑相關款項與洗黑錢活動有關,並可能會凍結教會的戶口。他提醒堂會和機構,不要以為自己是宗教團體便不需要向銀行解釋,因為銀行也有責任向金融管理局交代,他們自然會向客戶查詢有關事宜。他又建議教會到不同類型的銀行開設多個戶口,除了找一線大銀行,也可以到小型銀行開戶,這樣則會更穩妥。

近年稅務局、公司註冊處也關注慈善團體的活動是否符合公司章程中所寫的內容,陳牧師回應指,政府的確著緊這些事,對稅務局而言,慈善團體大致分為以下四類:救助貧困、促進教育、推廣宗教及可令社會得益但不屬於以上任何一類的其他慈善性質的宗旨,因此慈善團體本身是不能支持某些政治目的。此外,如果由身份敏感人物擔任堂會或機構的執事或董事,銀行或會關注有關情況,以了解會否為銀行帶來運作上的影響。他指銀行的作風必然是較為嚴謹,教會如決定委任有關人士,實在需要評估當中的風險。

專業與事奉

陳牧師分享到,他所接觸的堂會和機構領袖都未有為到以上事宜感到「很頭痛」,他希望教會能先了解問題的存在,然後再尋找對策。他提到中、大型教會有專業人士甚至專業團隊在其中,他並不擔心她們的情況,但小型堂會和機構則需要多些支援,而一葉聯盟希望幫助資源較少的教會,而在五次講座以後,有教牧同工曾聯絡他們求助,他會將個案轉介給相關的專業人士,透過電話提供意見,有時甚至會透過視像會議,或到有關場所了解情況。談到透過專業去服侍教會,陳牧師這樣說:「我們是這幾個專業,其實香港有許多不同的專業,這些專業我們相信是上帝給予……上帝給我們這樣的訓練不是白白的,其實都是恩典來的,怎樣用、具體地服侍教會,這方面可能許多專業團體都可以想多些。」


[1] 2019香港教會普查研究組等編:《2019香港教會普查簡報》(香港:香港教會更新運動,2020),頁27。

不知者仍有罪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4/07/2022

「不知者不罪」是中國傳統民間智慧,不過,對於法治社會來說是行不通的,最多也只能成為被定罪時的求情理由,因此,了解一些與我們日常生活經常有可能遇到的問題的相關法律便十分重要,否則因為無心之失而被檢控、甚至鋃鐺入獄便不值得了。

在現代社會,一些只涉及兩個成年人之間的感情、親密關係的問題,若大家以為不涉及法律便大錯特錯,而一些往日容許、甚至被讚賞的行為,今時今日卻可能會被檢控,正如以前死纏爛打地追求自己心儀的對象會被視為痴情,現在卻很可能變成纏擾或性騷擾。而情侶或夫妻情到濃時,不要以為只要在家中或室內發生性行為便一定沒有問題,若身處公眾可以看到的地方(如露台),便有機會構成「在公眾地方的猥褻行為」。至於棒下出孝兒的傳統觀念,莫說對子女會犯法,就算用來教導寵物亦有機會惹官非。又例如教會和機構在面對新的社會環境,若沒有危機意識,萬一誤墮法網,恐怕無法改變作為領導沒有做好危機管理而失職的事實。

當時代變了,不與時並進,只會變成糊塗人,不知和無知只是一線之差,以數碼科技為例,這已是大部份人生活上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作為用家,我們難以明白當中的許多原理,不過,卻不能不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守則和知識,否則便可能糊裡糊塗做出糊塗事。今期《燭光》會從數碼智商、明星與社會現象、青少年的性態度、人與寵物的關係等多個範疇,與大家一起探討在明光社成立及回歸25週年的新香港的新挑戰。

全球同運議程回顧2021 (LGBT+ Agenda, Global 2021)

21/02/2022

教會

2021年3月15日,梵蒂岡教廷稱神父不能祝福同性婚姻,並且這種祝福是無效的,這一裁決令到某些同性戀天主教徒感到失望,因為他們希望自己的教會在教宗方濟各的領導下會得到更多支持。3月16日,一群持不同意見的羅馬天主教神職人員對梵蒂岡發起不服從運動,他們將無視教廷的命令繼續祝福同性伴侶。[1]

2021年5月9日,在德國慕尼黑聖本篤教堂舉行的天主教彌撒中,聖職人員Wolfgang Rothe公開為一對女同性伴侶祝福,以行動來反對梵蒂岡教廷提出神父不能祝福同性聯合這一項聲明。[2]

一名49歲的男跨女跨性別者Elin Stillingen,於2020年合法地更改了他的名字和社會性別,2021年7月17日,挪威一間路德宗教會為他舉辦了改名儀式,有報道指官方稱這是北歐國家的宗教場所首次舉行此類活動。[3]

2021年9月11日,位於美國的福音派路德教會首次公開按立女跨男跨性別者Megan Rohrer為主教,儀式在三藩市的恩典大教堂舉行。Rohrer被任命為主教後,她將掌管加州北部和內華達州北部有近200個會眾教堂,並在65個路德教會會議中,主持其中一個。[4]

同性婚姻或性解放思潮對教會來說本身已經一個不容易面對的挑戰,雪上加霜的是教會中有領袖持不同的意見。支持同志運動的領袖有能力改變一間教會的基本信仰立場,帶領部份信徒去相信及跟隨一些《聖經》譴責的行為。教會想要實踐《聖經》真理,迎戰同志運動,讓領袖認識真理及合一實在是非常重要的事。

同性婚姻

2021年12月7日,智利國會以82票贊成、20票反對及2票棄權,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議案,議案同時賦予同性伴侶收養孩子的權利,總統Sebastian Pinera於12月9日簽署了議案,使它成為法例。Pinera表示,智利一定要保障所有人的自由和尊嚴,深化自由的價值觀,包括兩個人相愛和組織家庭的權利和自由。智利國民以信奉天主教為主,當地的保守宗教團體對此猛烈抨擊,連總統領導的聯合政府內的保守派政黨也感到不滿,執政聯盟內有議員批評政府這樣做,嚴重出賣了基督教和天主教群體。有關法例將於官方報章公佈後的90天生效。[5]

黑山本為一個保守國家,為了努力加入歐盟,該國於2020年7月容許同性伴侶民事結合,同性伴侶除了不能領養兒童或成為寄養家長外,民事結合的同性伴侶可享有與異性戀伴侶相同的權利。2021年7月25日,黑山有官員宣佈,黑山第一次有同性伴侶透過民事結合註冊。該國的公共行政、數碼組織及媒體部部長Tamara Srzentic表示,她為到有關法律被應用而感到驕傲。[6]

2021年9月26日,根據瑞士聯邦總理府提供的結果,在瑞士直接民主制度下進行的全國公投中,64.1%的選民投票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使瑞士成為其中一個最後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西歐國家,公投亦同意將同性伴侶收養兒童的權利合法化,至於已婚的女同性戀者,更可以透過人工受孕方式誕下自己的孩子。相關法例將在2022年7月1日生效,來自「全民婚姻」(Marriage for All)國家委員會的Antonia Hauswirth表示,「全民婚姻」讓他們感到非常高興和欣慰。但來自右翼政黨瑞士人民黨的Monika Rueegger反對「全民婚姻」,她認為這不是關乎愛及感受的問題,而是讓父親和孩子一起淪為輸家。[7]

2001年,荷蘭成為全世界首個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但若有皇室繼承者與同性伴侶結婚,則必須放棄繼承權。2021年10月12日,荷蘭政府宣佈17歲的荷蘭公主,可以與任何性別人士結婚而不必擔心要放棄王位。[8]

古巴於2021年9月15日公佈新家庭法草案,草案提到會保障家庭多樣性的表達,每個人有基本權利建立一致於憲法的家庭,及保障公正、不帶歧視和人類尊嚴。外界指新草案如獲接納,意味同性婚姻的大門將在古巴打開。有關草案已獲古巴的國民議會通過,並於2022年1月19日刊登於國家官方刊物。新草案仍需經過公眾討論,考慮公民的意見後將之修改,隨後再進行全民公投。而公眾諮詢則會在2022年2月1日展開。[9]

三對同性伴侶在俄羅斯申請註冊結婚被拒而向歐洲人權法院提出申訴,2021年7月13日,歐洲人權法院作出裁決,法院敦促俄羅斯正式承認同性伴侶的聯合,以法律框架讓同性伴侶的關係獲承認。俄羅斯克里姆林宮發言人Dmitry Peskov在翌日回應時重申,俄羅斯憲法「不允許」同性婚姻。俄羅斯一些高級議員指責法院「干涉」俄羅斯內政。[10]

2019年1月,日本北海道有三對同性伴侶提出結婚登記申請,但遭相關部門拒絕,理由是同性婚姻在日本並無法律地位。2019年2月,13對同性伴侶於札幌、東京、大阪、名古屋和福岡入稟法院,要求政府就他們未能合法結婚造成的精神痛苦,向每人賠償100萬日圓(約71,000港元)。2021年3月17日,日本札幌地方法院最先就有關案件作出判決,法院駁回六位原告人的索償要求,但裁定政府不承認同性婚姻是違憲的,有關判決被視為日本LGBT+(男女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等)人士爭取到的象徵性勝利。有些商界人士認為,不承認同性婚姻會損害日本的競爭優勢,令跨國企業難以吸引或挽留人才,有個別公司則會推出針對同性伴侶的相關福利。[11]

2021年12月7日,日本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宣佈,承認同性伴侶關係的制度,將在2022年的財政年度內在東京實施,將有更多人受惠於新制度。同性伴侶制度允許同性伴侶登記他們的關係,並容許他們獲得已婚夫婦所享有的一些特權,例如允許他們租用地方共同生活和獲得醫院探視權。[12]

台灣司法院於2021年1月22日通過《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簡稱《涉民法》)第46條、第63條修正草案,第46條修正草案在婚姻之成立的條文中,加上了:即使當事人其中一方所屬國家的法律不承認同婚,仍可依照新法所規定,與台灣人登記結婚。不過若同性伴侶的一方為中國大陸人民,受限於《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此次修法不包括中國大陸人民;但香港及澳門人卻因《香港澳門關係條例》而被納入其中。有關草案將函已送行政院會銜,提請立法院審議。[13]

同性婚姻在歐美已經不算是新鮮的事情,但在其他國家或地區,仍然有不少人爭取同性婚姻,有的持份者為到自己的權利爭取同性婚姻,但亦有國家,為了外交的好處而推行同婚。其實,為了自身權益而贊同同婚的舉動並不可怕,畢竟,對當事人來說,這牽涉到他們自身的權益,爭取有利於自身的權益是可以理解的,但最可怕的是同運份子不單要爭取他們的權益,也要打造、推廣「同性戀是正常」這一種意識形態,在北美及西歐,同運人士的工作相當成功,同性婚姻得到不少人支持,甚至在國際外交上,不允許同婚的國家也會被其他國家指責。

代孕權與生存權利

2021年7月11日,以色列的高等法院裁定,所有否定同性伴侶和單身男性擁有代孕權利的法例將在六個月後無效,所有權力機關都要預備好作出改變。裁決亦提到「政治上欠缺可行性」並不是持續地嚴重侵犯基本權利的正當理由。[14]

美國德州於2021年9月1日實施歷史性的「心跳法案」(heartbeat bill),這項法案禁止在偵測到胎兒心跳後(約在懷孕六週後)墮胎,除非懷孕對孕婦的生命有即時性的危害,否則就連因性侵、亂倫受孕者也不例外。這次德州的「心跳法案」將刑事責任轉為民事訴訟,政府不主動出手執法,交由市民自行提告,任何為墮胎提供幫助的人,包括醫師、載孕婦前往墮胎者,全都可能變成被告;成功提告勝訴者,還能獲得至少10,000美元(約78,000港元)獎金,這筆錢將由被告支付。有反對人士表示許多女性懷孕六週時根本未意識到自己有孕,該法近乎是全面禁止墮胎,總統拜登則矢言動用整個政府的力量,以捍衛半世紀以來女性墮胎的憲法權利。在德州聖安東尼奧市的一間醫院任職婦科醫生有45年之久的Alan Braid,在《華盛頓郵報》撰文,表示自己於9月6日,即「心跳法案」生效後,替一名處於懷孕初期,但其胎兒心跳已可被偵測的婦女墮胎,他強調該名婦女擁有墮胎的基本權利,他自己亦要對她負起「看顧責任」(duty of care)。他知道違反了有關法例的後果,但他想以此捍衛婦女有選擇是否生育的權利。有兩人看到報道後決定告發Braid,一人是為了賞金;另一人很想藉此舉喚起法院,宣告有關的新法例其實違反憲法。 [15]

2021年11月5日,西班牙衛生部長Carolina Darias簽署了一項命令,允許單身女性和LGBT+人士在公共醫療系統中接受試管嬰兒(IVF)醫療程序,這讓更多西班牙女性可以免費獲得醫療輔助生殖服務。Darias表示此舉旨在結束公共醫療系統中的歧視。[16]

同性親密關係必然在生理上是無法生育的,為了想要下一代,男同性戀者只好求助於代孕母,不少人都認為同性戀者,無論是男同性戀者或女同性戀者,都應該有權擁有屬於自己的下一代,甚至決定嬰兒是透過甚麼形式來到世上。在他們眼中,只要是未出生的「人」,他們都是沒有自主權利,在這種思維之下,當「心跳法案」生效,自然會遭到此起彼落的反對。成年人的權益固然應受到重視,但若牽涉到另一個個體,另一條生命,即使他們的形態只是胎兒,他們的權益是否也應該被考慮?畢竟,胎兒是有潛力發展為一個完全的人,而不是一大堆無機合成物。

性別中立/平等

2021年4月19日,美國新澤西州機動車輛管理委員會(Motor Vehicle Commission)宣佈,新澤西州加入美國至少19個州,允許在駕駛執照和其他身份證明文件中性別的一欄,填上X。美國國務院於2021年10月27日宣佈,已簽發了首本護照,其持有人的性別為「X」。[17] 而在南美洲,由2021年7月21日起,阿根廷人民的身份證和護照上性別一欄,除了顯示男性和女性的選項外,亦會提供X選項。X代表了非性別二元、不確定。[18]

根據蘇格蘭政府於2021年8月12日發佈的新LGBT包容性準則,當中敦促教師,如果學生表示希望轉換性別,教師不要質疑學生,只要詢問學生想用甚麼新名字和代名詞來稱呼他們。除了這些指引,學校還被告知應該讓跨性別學生使用他們喜歡、任何性別的浴室或更衣室。準則又提到學校將會設有更多性別中立的校服,而跨性別角色亦會被納入課程和閱讀材料中。即使學生只有四歲,他們不需要得到家長的同意便能改變自己的名字及性別。準則列明「出櫃」沒有年齡限制,應該尊重年輕人的看法和要求——即使學生不希望告知他們的父母有關情況。[19]

一位西班牙男學生由於曾穿裙子上學,這位男同學被送往心理學家那裡,也被學校開除。2020年11月4日,西班牙其他學校的男老師及男學生穿上裙子上學,以表達對被開除男同學的支持,於是當日被稱為「穿裙子上學日」。2021年,位於蘇格蘭愛丁堡的Castleview小學鼓勵男女教職員及學生在11月4日穿上裙子,稱要打破性別定型,促進平等。[20]

2018年,蘇格蘭議會通過了Gender Representation on Public Boards (Scotland) Act《蘇格蘭政府部門性別代表法案》(GRPBA),旨在提高女性在蘇格蘭政府部門中的人數,引入該法是為了改善女性在較高層級的政府部門中任職人數偏低的情況,設法讓非執行成員中,女性任職比例可達到50%。最初,蘇格蘭政府表示其50%的目標是指「女性(female)或身份識別為女性(who identify as female)」的人,但在2017年的諮詢後,把「女性」更改為「女人」(women)。根據政策備忘錄,這是為了確保該法案體現《2010年平等法》指出,性特徵可以受到保護。但是,在第二階段的立法程序當中,法案中「女人」的定義再被修改。有關的草案指引擴大了「女人」的定義,又舉例說明:「該人無論在打扮、樣子及舉止都不需要有任何的特定方式。但是,該人會被期望,有證據表明該人一直以女人的身份生活:例如總是使用女性代詞;在官方文件(例如駕駛執照或護照),水電費賬單或銀行賬戶上使用女性名字;使用女性頭銜;在諸如駕駛執照或護照之類的官方文件上將性別更新為女性;以書面或其他溝通方式描述自己,及被他人描述為女人。」2020年,女權組織For Women Scotland反對「女人」在法律上再被定義並且提出司法覆核。2021年3月,蘇格蘭最高民事法院初審庭法官Lady Wise裁定,政府可以在GRPBA中重新定義「女人」一詞,以包括那些身份識別為女性的男性。[21]

2021年5月,有媒體報道法國欖球聯會沒有接納世界欖球總會曾作出的建議,允許跨性別人士從下個球季開始參加法國國內的所有欖球賽事。2020年10月,世界欖球總會曾建議出於安全考慮,男跨女跨性別者不應參加女子精英或國際球隊的比賽,世界欖球總會成為了首個世界級的體育運動總會,作出如此建議,但有關建議對成員國的國內欖球比賽並沒有約束力。法國欖球聯會發表聲明指,執行委員會一致通過,贊成反歧視和平等待遇委員會的提議。法國欖球聯會副主席Serge Simon指,欖球是一項包容、共享的運動,它不分生理性別、社會性別、出身或宗教,他指重要的是讓所有成員實踐他們的熱情,並同時尊重每一個人的權利。[22]

有專門報道LGBT+運動資訊網站Outsports在2021年9月刊出文章指,2021年的東京奧運會中,有超過180名參賽選手公開表明自己是男同性戀、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者、酷兒或非性別二元者,使今屆奧運會成為有史以來最多性小眾參加的奧運會。隨著多位運動員在奧運會中「出櫃」,其中一名LGBT+選手、美國滑板運動員Alexis Sablone表示:「這真的很酷……我希望這意味著即使在運動以外,孩子們不會在僅僅假設他們是異性戀的情況下長大。」[23]

2021年11月16日,國際奧委會(IOC發佈了一項關於跨性別包容的新框架,指出不應將任何運動員排除在比賽之外,即使其性別被視為有不公平的優勢。奧委會認為對運動員來說,透過性別測試和「侵入性體格檢查」來確認他們的性別,都是不尊重的行為。另外,舊政策允許跨性別運動員參加比賽,前提是他們在第一次比賽前至少12個月,其睪丸素低於特定水平,但在新框架下卻廢除了此限制。然而,奧委會指出新框架只是指引,而不是絕對的規則,也不具法律約束力。奧委會也明白自己無法規定每項運動比賽的準則,並會讓各個國際聯會來決定運動員是否處於不成比例的優勢。奧委會只是向各個國際聯會提供專業知識和對話的機會,而不是要下一個結論。[24]

不少人贊成小朋友「出櫃」,認為要設立準則,讓跨性別學生可以在安全和包容的環境中接受教育。跨性別的成因非常複雜,先不提以上的準則會否誤導了一些小朋友,有可能令他們誤以為自己是跨性別,小朋友總不免會互相仿傚,對於不是跨性別的小朋友,看見有男生入女洗手間,有女生入男洗手間,這會否對他們造成混亂和困擾?包容跨性別學生,為他們提供安全的學習的環境是應該的,但這對於其他人來說又是否安全,甚或有關的準則會否把一種危險的意識形態加諸在小朋友身上?實在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至於容許男跨女跨性別者以女性的身份生活及從事各方面的活動,以幫助他們融入社會,對當事人來說也許是好事,但當大家都以為應該平等對待男跨女人士,讓他們做一般女性都可以做的事、享有一般女性擁有的權益時,這種平等對於女生來說會否造成不公平?老實說,甚少人討論女跨男人士進入洗手間或參加男子組的運動比賽項目的問題,不是說男性絕對不介意,只可以說,男性的體質天生比女性強壯,力量比女性大,他們比較可以保護自己。當大家只追求社會政策上或心理上的性別平等,其實不是真的在談平等,因為生理上的性別差異被排除,不再被考慮。

美國的平等法案及其他法案

美國,禁止基於性傾向和性別認同,在就業、住屋等方面作出歧視的《平等法案》,於2021年2月25日再一次在眾議院獲通過。早在2019年5月,該法案其實已在眾議院獲通過,但法案一直無法在參議院獲通過。經眾議院再次通過後,該法案將會送交參議院審批。[25] 《平等法案》如獲參議院通過,則將修訂《民權法》,明確地將性傾向和性別認同納入受《民權法》保障的範圍,禁止在公共住宿及設施、教育、聯邦資助、就業、住房、信貸及陪審團制度等領域上,作出基於性傾向及性別認同的歧視行為。[26]

不過,看似一面倒有利於同運的形勢,當中仍有一些不利於同運的法案在美國的一些州份出爐,試圖扭轉形勢。

美國阿肯色州州長Asa Hutchinson於2021年3月25日,簽署了一項法案,禁止生理性別為男性的跨性別婦女和女孩,依據他們的性別認同來參加學校的運動隊。3月26日,他簽署了另一項法案,容許醫護人員和醫療機構有權不參與有違他們宗教或良心的非緊急治療(如為需住院的跨性別者提供荷爾蒙治療,或為一對同性伴侶提供輔導服務等)。[27]

2021年4月13日,美國阿肯色州的立法機關通過了HB1570法案,該法案禁止醫生為18歲以下的跨性別人士提供性別轉換的醫療程序,有關法案亦已獲該州參議院通過。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ACLU)於2021年5月25日,代表數名跨性別者、其家人及醫生入稟法院,指控有關法例違反美國憲法。地方法院法官於2021年7月22日發出了臨時禁令,禁止該法於當地實施。[28]

2021年5月3日,美國田納西州州長Bill Lee簽署了一項法案(SB1229),法案要求學區在最少30日前預先提醒家長,將教導有關性傾向或性別認同的課程,並容許家長為子女選擇不參與有關課程,而有關學生亦不會因而受罰。[29]

2021年5月17日, Lee簽署了一項法案,令田納西州成為美國第一個州份,要求向公眾開放的商業和政府設施,例如供多人使用的洗手間、浴室、更衣室、試身室,如允許跨性別人士依據他們的性別認同進入,須張貼相關標示。該法例於7月1日生效。一個LGBTQ(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及酷兒)權益倡議組織譴責該法案具歧視性,並表示要求張貼標示是帶有「冒犯性和侮辱性」行為。2021年5月18日,Lee亦簽署了另一項法案,禁止為未成年的跨性別人士提供性別確認醫療,包括使用青春期阻斷劑和荷爾蒙療法。[30]

不過,Lee所簽署的SB 228法案,有關法例要求在田納西州的公立學校的中學生根據出生證明文件上所列出的生理性別進行體育運動。2021年11月4日,Lambda Legal、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和田納西州公民自由聯盟代表一位學生提出訴訟,質疑田納西州禁止跨性別青年參加學校體育運動的法例違憲及帶有歧視性。Lee的辦公室沒有為此作即時的回應。[31]

2021年10月25日,美國德州州長Greg Abbott簽署了一項法案,禁止男跨女的跨性別者在公立學校參加女子組的體育運動,加入了全國由共和黨控制的州議會所採取的一系列類似措施。法案於2022年1月18日生效。支持法案者認為這法案旨在消除跨性別運動員在女子隊的比賽中所擁有的身體競爭優勢,以保護學校體育活動的公平性。平等權利的倡導者則譴責此類限制是歧視,並且是基於「仇恨」的措施,其真正目的是激發頑固的社會保守派,他們認為幾乎沒有證據證明跨性別女性或女孩正在主導體育運動。[32]

《平等法案》當中最大爭議的是將「性別認同」納入免遭歧視、受保障範圍。性別認同是指一個人對自己性別的個人感覺,是一種主觀的感受,如果按今天性別政治的說法,一個人的性別是以他/她的主觀性別認同作為依據,而非客觀生理性別,所以會出現有子宮的「男人」(即一個生理性別是女性的人,其性別認同是男性)和有陰莖的「女人」(一個生理性別是男性的人,其性別認同是女性)。很多時,一些人總會混淆了「平等」(equal)以為就是「相同」(identical),就如霍士新聞頻道(Fox News)的主持人Tucker Carlson在節目中公開評論拜登:指對美國總統拜登來說,「平等」(equal)就是「相同」(identical),男和女是沒有分別。Carlson表示這等於說在歷史上他們所聽說過的社會性別分類都是假的,因此,在任何情況下都沒有理由保護女性免受男性的侵害,因為男性和女性的整體觀念都不是真實的。男性和女性沒有分別,這概念才真的是不公平,男性和女性之間生理上存在著差異,若容許出世時為男性的男跨女運動員參加女孩或女性團隊的比賽,這對生理上為女性的運動員是不公平的。雖然在美國有些州份已經訂立一些法案,試圖保護兒童、維護醫護人員及家長的權利,不過,可以想像在拜登政府及所有支持LGBT+人士的反對聲之下,兒童、醫護人員及家長將受到一定的影響。[33]

停止資助

2017年,兩對同性戀伴侶提出訴訟,控訴美國密歇根州州政府容許受資助的寄養和收養機構把LGBT+伴侶拒於門外,2019年州政府與這兩對伴侶達成和解協議之後,密歇根州的Bethany Christian Services便開始為LGBT+伴侶提供相關的服務。2018年,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的報道指,Bethany Christian Services和另一間提供領養服務的機構Catholic Social Services均不願意為費城的LGBT+家長提供寄養或領養服務。有關報道推出後,該市終止了這兩間機構的合約,Bethany Christian Services在賓夕凡尼亞州大特拉華谷地區的辦事處同意更改其政策之後,合約才得以恢復。Bethany Christian Services負責人Chris Palusky於2021年3月1日發信通知員工,宣佈機構政策的改變,內容提到機構現在將以耶穌的愛和同情,為當今世上眾多類型的家庭提供服務。信中雖然沒有明確的提及LGBT+伴侶,但顯然這間擁有77年歷史的機構,願意為美國的LGBT+人士提供領養服務。至於Catholic Social Services,則決定入稟控告費城市政府違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對宗教自由的保障,稱基於該機構的宗教信仰,Catholic Social Services毋須遵守一些非歧視的要求。美國最高法院的法官在2021年6月17日,一致裁定Catholic Social Services勝訴。最高法院首席法官John Roberts在判決中指,費城市政府因Catholic Social Services不接受同性伴侶成為寄養父母的申請,而拒絕與它簽約,違反了憲法第一修正案。他又指該機構只是尋求在服務費城的兒童時,能堅守其宗教信念,它並沒有將其信念強加到任何人身上。幾位法官又表示Catholic Social Services並非向公眾提供寄養服務,有關服務包含了篩選評估的程序,這跟到酒店租房或到餐廳用餐有所分別,因此費城的反歧視條例不適用於該機構提供的寄養服務。[34]

美國肯塔基州其中一所最大型、提供兒童服務的機構Sunrise Children’s Services,五十多年來照顧受虐或被忽略的兒童,安排他們到適合的家庭生活。機構基於基督教信仰,拒絕為同性伴侶提供寄養或領養服務,不過,如同性伴侶需協助,Sunrise會轉介他們到其他機構。Sunrise的經費,約有65%的補助是來自肯塔基州政府,該州政府視Sunrise現有的處理手法為歧視行為,在州政府與Sunrise的新合約中,有條文列明禁止基於性傾向的歧視行為,Sunrise拒絕簽署有關合約,州政府曾把限期定為2021年6月30日,並揚言若Sunrise拒絕簽署,將停止讓Sunrise接收兒童。不過,在2021年6月17日,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在費城提供兒童寄養服務的天主教機構Catholic Social Services勝訴,指費城的反歧視條例不適用於該機構提供的寄養服務,此後,肯塔基州政府的態度有所軟化,並修改了合約中有關條款,Sunrise終於在2021年7月15日簽了一年的合約,它可以堅持自己的信仰,亦同意將 LGBTQ 服務申請人轉介給信譽良好的機構Cabinet for Health and Family Services,該機構願意為LGBTQ人士提供服務。[35]

波蘭國內有許多地區政府宣佈自己為「非LGBT區」,在保守的傳統價值觀和民族主義的影響下,同性戀者的權利在波蘭已成為一個備受矚目且存在嚴重分歧的問題。2020年,歐盟拒絕了對六個波蘭城市發放撥款,原因是該六個城市對LGBT社群所採取的態度,其中三個省卻於2021年9月27日宣佈撤銷有關反對「LGBT意識形態」的決議。[36]

匈牙利國會在2021年6月中通過有關禁止學校向18歲以下青少年「描繪或宣傳」同性戀和變性的法案。有關法案引發爭議,在7月7日,歐盟委員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這項立法是一種恥辱……這是有違歐盟價值觀的事情。」她亦警告歐盟成員國匈牙利,如不糾正這種情況,歐盟委員會將使用其作為條約守護者的權力。根據路透社在7月23日的報道,匈牙利總理Viktor Orbán指歐盟打算將關於匈牙利疫情恢復計劃的討論推遲兩個月,這亦很可能會影響歐盟對匈牙利的撥款。直至2022年1月中,歐盟尚未批准有關款項。[37]

2016年,隸屬於《歐洲人權公約》的歐洲人權法院裁決一個國家沒有同婚並沒有違反人權,只是短短五年間,今時今日看歐盟的表現,已觀察到時移勢易,傾向支持LGBT+的勢力大大增長,維護LGBT+的權利已經成為「歐盟價值觀」,

甚至容不得其他歐盟成員國因為宗教或價值觀的緣故,對LGBT+有任何「不友善」的想法及行為,稍為與維護LGBT+權益的「歐盟價值觀」不同便成為另類聲音,更有可能受到經濟制裁。[38]

美國也是如此,如果寄養和收養機構把LGBT+伴侶拒於門外,這些機構便有可能不獲資助或失去簽約機會。不過,從上述的個案看來,為了信仰緣故而作出反抗,未必只有死路一條。基督教機構若妥協得太快,不但意味著放棄自己的信仰,也會換來處處受人牽制,據理力爭,反而有機會突破困局,不但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踐行信仰,也能幫其他有想要堅持信仰的機構一把。

言論自由

美國作家Ryan T. Anderson撰寫的書When Harry Became Sally: Responding to the Transgender Moment,在網上商店Amazon被下架。該書曾是Amazon的暢銷書籍之一,內容回應跨性別世代引發的各種問題,並在有關性別認同的公共政策上,提供一個平衡的進路;另外,該書又希望人可以清醒地評估,當人類錯誤理解自己的本性,人類將要付上何等的代價。Anderson在2021年2月22日發出推文提到自己的書在Amazon被下架一事。其實不單在Amazon,連Amazon旗下的網上書店Book Depository也搜尋不到When Harry Became Sally。有批評人士指Amazon過往亦曾對不符合該公司自由主義政治觀點的書籍,進行審查。[39]

歐洲議會的黨團復興歐洲(Renew Europe)於2021年1月20日投票通過,革除其立陶宛成員Viktor Uspaskich的黨籍,原因是他曾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評論,把LGBT+群體稱為「敗壞」。復興歐洲視之為恐同的態度,經過內部紀律程序後,Uspaskich遭革除黨籍。復興歐洲的主席表示在復興歐洲的大家庭中,沒有恐同立足的地方,又表示作為一個政治大家庭,他們堅定地致力於維護和擴張LGBT+人士的權利。Uspaskich同時亦是立陶宛工黨的領袖,他為到有關評論道歉,稱他的說話「也許太粗魯或使用得不夠仔細」,以致被人斷章取義。他為到自己的言論作出補充,他「不是指那些天生就有不同傾向的人……而是指那些大聲尖叫並且生活敗壞的人。」不過,他還是被人指責未能承擔政治責任,並且未有對他所羞辱和傷害的LGBT+人士及其盟友好好道歉。[40]

意大利下議院通過了法案,以立法禁止對同志、傷殘人士或討厭女性作出歧視及仇恨犯罪行為。教會和極端右翼政客都反對這法案,稱它會壓制發表意見和表達宗教信念。在2021年10月27日,參議院以154票比131票通過終止就相關法例作出辯論。[41]

基於一個人的性傾向、性別或其他原因而對他人作出歧視是不恰當的行為。雖然立法的確能保護某一群體的權利,但卻不能因此奪去另一群體的權利,如宗教及良心自由,更要避免社會出現「逆向歧視」的情況。有人想要表達不同的意見時,不應該因為政治不正確而被迫收回意見,又或者因為有關言論而失去工作或被起訴。一個社會應該義不容辭,努力教導大家彼此尊重、接納彼此的不同,教人打從心底尊重對方,這總比立法懲罰異見人士來得好。


[1] “Rebel priests defy Vatican, vow to bless same-sex couples,” Reuters, last modified March 16, 2021,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vatican-lgbt-austria-idUSKBN2B81Y4.

[2] Ken Chitwood, “In Germany, blessings for same-sex couples exacerbate tensions with Vatican,” Religion News Service, last modified June 1, 2021, https://religionnews.com/2021/06/01/in-germany-blessings-for-same-sex-couples-exacerbate-tensions-with-vatican/.

[3] Jari Tanner, “Church in Norway marks name change for transgender person,” AP, last modified July 18, 2021, https://apnews.com/article/lifestyle-europe-religion-norway-56e10c5b003a1afe9f94ec22a42bca03.

[4] John Hefti/AP, “Transgender Bishop Steps Into Historic Role In The Evangelical Lutheran Church,” npr,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11, 2021,  https://www.npr.org/2021/09/11/1036371531/evangelical-lutheran-church-first-transgender-bishop-megan-rohrer.

[5] 〈智利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議案 惹保守派政黨不滿〉,《頭條日報》,2021年12月8日,網站:https://hd.stheadline.com/amp/news/realtime/wo/2285431/(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Fabian Cambero, “‘Love is love:’ Chile legalizes same-sex marriage in historic vote,” Reuters, last modified December 9,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americas/love-is-love-chile-legalizes-same-sex-marriage-historic-vote-2021-12-07/; “Chile same-sex marriage: Law overwhelmingly approved by parliament,” BBC News, last modified December 7, 2021, https://www.bbc.com/news/world-latin-america-59570576

[6] “Conservative Montenegro registers 1st same-sex partnership,” AP, last modified July 26, 2021, https://apnews.com/article/government-and-politics-europe-montenegro-756e44d1b649f2282c2c7f0ee488f2b7; Samir Kajosevic, “Montenegro Makes History with First Same-Sex Marriage,” BalkanInsight, last modified July 26, 2021, https://balkaninsight.com/2021/07/26/montenegro-makes-history-with-first-same-sex-marriage/.

[7] Silke Koltrowitz, “Switzerland votes to make same-sex marriage legal by near two-thirds majority,” Reuters,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27,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swiss-vote-allowing-same-sex-marriage-referendum-2021-09-26/; “Swiss voters say yes to same-sex marriage, adoption for gay couples,” CGTN,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27, 2021, https://news.cgtn.com/news/2021-09-27/Swiss-voters-say-yes-to-same-sex-marriage-adoption-for-gay-couples-13TDgifzDKE/index.html.

[8] Sammy Westfall, “Dutch royals can marry same-sex partner and keep throne, prime minister says,” The Washington Post, last modified October 12, 2021,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2021/10/12/dutch-royal-family-same-sex-marriage/; “Dutch royals can marry same-sex partner without giving up crown,” NBC, last modified October 13, 2021, https://www.nbcnews.com/news/world/dutch-royals-can-marry-same-sex-partner-without-giving-crown-n1281394.

[9] Sarah Marsh, “Cuba publishes draft family code that opens door to gay marriage.” Reuters,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16,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americas/cuba-publishes-draft-family-code-that-opens-door-gay-marriage-2021-09-15/; “Cuba publishes draft family code that opens door to gay marriage,” Christian News,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16, 2021, https://premierchristian.news/us/news/article/cuba-publishes-draft-family-code-that-opens-door-to-gay-marriage; “Draft of Cuba’s new family code opens door for same-sex marriage,” Los Angeles Times,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16, 2021, https://www.latimes.com/world-nation/story/2021-09-16/cuba-new-family-code-opens-door-same-sex-marriage; “Cuba: Family Code bill published in Official Gazette,” cuba news, last modified January 14, 2022, https://oncubanews.com/en/cuba/cuba-family-code-bill-published-in-official-gazette/.

[10] “Judgment Fedotova and Others v. Russia - Failure to justify the lack of any opportunity for same-sex couples to have their relationship formally acknowledged,” 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 last modified July 13, 2021, https://hudoc.echr.coe.int/eng-press#{%22itemid%22:[%22003-7078739-9570369%22]}; “Russia slams European court's 'meddling' over same-sex relationships,” DW, last modified July 14, 2021, https://www.dw.com/en/russia-slams-european-courts-meddling-over-same-sex-relationships/a-58263885; https://www.dw.com/en/russia-slams-european-courts-meddling-over-same-sex-relationships/a-58263885; Euronews with AP, “Russia rejects 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 order to recognize same-sex unions,” Euronews, last modified July 14, 2021, https://www.euronews.com/2021/07/14/russia-rejects-european-court-of-human-rights-order-to-recognise-same-sex-unions.

[11] 〈札幌法院裁定日本政府不承認同性婚姻屬違憲〉,香港電台網站,2021年3月17日,網站: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581071-20210317.htm(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2日);蔡娪嫣:〈日本邁向婚姻平權的一大步!札幌法院首判:政府「不承認同性婚姻」違憲〉,風傳媒,2021年3月17日,網站:https://www.storm.mg/article/3544271(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2日);張澈:〈多方面缺法律保障 日本同志 「收養」當結婚〉,《東周刊》,2021年3月31日;〈同志族群重大勝利!日本法院裁定 不承認同性婚姻違憲〉,《台灣蘋果日報》,2021年3月17日,網站:https://tw.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20210317/ACTTTODMSNB2PIUD4Q4I5HPIDM/(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2日);https://time.com/5947370/japan-same-sex-marriage-ruling/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56425002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47221934

[12] Elaine Lies, “LGBTQ groups cheer Tokyo's same-sex partnership move as big step forward,” Reuters, last modified December 8,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asia-pacific/lgbtq-groups-cheer-tokyos-same-sex-partnership-move-huge-step-forward-2021-12-08/; “LGBTQ groups cheer Tokyo’s same-sex partnership move as big step forward | Malay Mail,” Head Topics Malaysia, last modified December 8, 2021, https://headtopics.com/my/lgbtq-groups-cheer-tokyo-s-same-sex-partnership-move-as-big-step-forward-malay-mail-22778323; 〈日本東京都將實施同性伴侶制度 擬2022年度上路〉,聯合新聞網,2021年12月8日,網站:https://udn.com/news/story/6812/5946157(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11209/bkn-20211209000030835-1209_00992_001.html

[13]潘柏翰:〈司法院修法保障跨國同婚,台灣「一國四制」還有哪些伴侶不適用?〉,關鍵評論,2021年1月23日,網站: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46409(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2日);艾以琳:〈司法院通過《涉民法》修法承認台人跨國同婚 中國籍伴侶不適用〉,風向新聞,2021年1月26日,網站:https://kairos.news/306794(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2日);林祖偉:〈台灣同性婚姻修法將容許民眾與跨國同性伴侶結婚〉,BBC NEWS 中文,2021年1月29日,網站: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5822176(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2日);林汪靜:〈兩岸同婚遲遲未過 陸委會:要會銜涉民法能修法通過〉,聯合新聞網,2021年5月6日,網站:https://udn.com/news/story/7331/5438883(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2日);https://www.cna.com.tw/news/asoc/202112230177.aspx

[14] Michael Bachner, “High Court: Ban on surrogacy for same-sex couples, single men to end in 6 months,” The Times of Israel, last modified July 11, 2021, https://www.timesofisrael.com/high-court-ban-on-surrogacy-for-same-sex-couples-single-men-to-end-in-6-months/.

[16] AP with Euronews, “Spain extends free IVF treatment to single women and LGBT+ community,” last modified November 5, 2021, https://www.euronews.com/2021/11/05/spain-extends-free-ivf-treatment-to-single-women-and-lgbt-community.

[19] Emma Mayer, “Kids as young as four can now change gender in Scottish Schools without parental consent,” Newsweek, last modified August 12, 2021, https://www.newsweek.com/kids-young-four-can-now-change-gender-scotland-schools-without-parental-consent-1618942.

[20] Emma Colton, “UK primary school asks boys to wear skirts to ‘promote equality’,” Fox News, last modified November 4, 2021, https://www.foxnews.com/world/edinburgh-scotland-school-wear-skirts-boys-promote-equality.

[21] For Woman Scotland, “Stop the Scottish Government redefining "woman" to include men,” crowd justice, last modified April 1, 2021. https://www.crowdjustice.com/case/stop-scottish-government-redefining-woman/; “Judge permits Scot Govt to redefine ‘woman’,” The Christian Institute, last modified March 26, 2021, https://www.christian.org.uk/news/judge-permits-scot-govt-to-redefine-woman/; Andrew Learmonth, “Scottish Government faces legal fight over ‘definition of woman’,” The National, last modified October 16, 2020, https://www.thenational.scot/news/18800349.scottish-government-face-legal-fight-definition-woman/.

[22] “French rugby federation allows transgender people to compete.” Euronews, 18 May, 2021, https://www.euronews.com/2021/05/18/french-rugby-federation-allows-transgender-people-to-compete.

[23] “‘About time’: LGBTQ Olympic athletes unleash a rainbow wave,” U.S. News, last modified July 27, 2021, https://www.usnews.com/news/world/articles/2021-07-27/about-time-gay-athletes-unleash-rainbow-wave-on-olympics;Romain Houeix, “There are more LGBTQ Olympic athletes than ever, and they want everyone to know it,” FRANCE 24, last modified August 4, 2021, https://www.france24.com/en/sport/20210804-there-are-more-lgbtq-olympic-athletes-than-ever-and-they-want-everyone-to-know-ithttps://time.com/6079508/olympics-lgbtq-athletes-record/; https://www.outsports.com/olympics/2021/7/12/22565574/tokyo-summer-olympics-lgbtq-gay-athletes-list; Bill Chappell, “Trans Athlete Laurel Hubbard Has Made Olympic History Competing In Individual Event,” npr, last modified August 2, 2021, https://www.npr.org/sections/tokyo-olympics-live-updates/2021/08/02/1023724506/trans-weightlifter-laurel-hubbard-tokyo-olympics.

[24] “IOC introduces new framework for transgender athletes,” Reuters, last modified November 17, 2021, https://www.reuters.com/lifestyle/sports/ioc-introduces-new-framework-transgender-athletes-2021-11-16/;

“IOC Consensus Meeting on Sex Reassignment and Hyperandrogenism,”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last modified November 2015, https://stillmed.olympic.org/Documents/Commissions_PDFfiles/Medical_commission/2015-11_ioc_consensus_meeting_on_sex_reassignment_and_hyperandrogenism-en.pdf; https://www.taipeitimes.com/News/sport/archives/2021/11/18/2003768074.

[25] Daniella Diaz and Annie Grayer, “House passes Equality Act aimed at ending discrimination based on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identity,” CNN, last modified February 25, 2021, https://edition.cnn.com/2021/02/25/politics/equality-act-passes-house/index.html; https://www.storm.mg/article/3503058?page=1.

[26] “H.R.5 - Equality Act, 117th Congress (2021-2022),” CONGRESS.GOV, accessed April 26, 2021, https://www.congress.gov/bill/117th-congress/house-bill/5;張勇傑:〈不可不察的美國《平等法案》〉,《燭光》,第138期(2021年5月),頁16,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article/%E4%B8%8D%E5%8F%AF%E4%B8%8D%E5%AF%9F%E7%9A%84%E7%BE%8E%E5%9C%8B%E5%B9%B3%E7%AD%89%E6%B3%95%E6%A1%88(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

[27] “Arkansas governor signs bill allowing medical workers to refuse treatment to LGBTQ people,” PBS News Hour, last modified March 26, 2021, https://www.pbs.org/newshour/politics/arkansas-governor-signs-bill-allowing-medical-workers-to-refuse-treatment-to-lgbtq-people; Andrew DeMillo, “Arkansas governor signs transgender sports ban into law,” AP, last modified March 26, 2021, https://apnews.com/article/arkansas-asa-hutchinson-kristi-noem-gender-identity-62fb40814df14f67780f1b57c8d522db.

[28] Jo Yurcaba, “Arkansas governor vetoes ban on gender-affirming care for trans minors,” NBC News, last modified April 6, 2021, https://www.nbcnews.com/feature/nbc-out/arkansas-governor-vetoes-ban-gender-affirming-care-trans-minors-n1263084; Jo Yurcaba, “ACLU sues Arkansas over transgender health care ban,” ACLU, last modified May 26, 2021, https://www.nbcnews.com/nbc-out/out-news/aclu-sues-arkansas-transgender-health-care-ban-rcna1037; Libby Cathey, “Judge blocks Arkansas law banning health care for transgender youth,” abc news, last modified July 22, 2021, https://abcnews.go.com/Politics/judge-blocks-arkansas-law-banning-health-care-transgender/story?id=78954056.

[29] “SB 1229 by Rose,” Tennessee General Assembly, accessed November 5, 2021, https://wapp.capitol.tn.gov/apps/BillInfo/default.aspx?BillNumber=SB1229&ga=112; Murry Lee, “Gov. Lee signs Tennessee bill allowing students to opt out of LGBTQ material,” Wate.com., last modified May 6, 2021, https://www.wate.com/news/gov-lee-signs-tennessee-bill-allowing-students-to-opt-out-of-lgbtq-material/.

[30] Kimberlee Kruesi and Jonathan Mattise, “Tennessee bill mandating bathroom signs called 'humiliating' for transgender people,” Tennessean, last modified May 19, 2021,  https://www.tennessean.com/story/news/politics/2021/05/19/tennessee-law-requires-signs-transgender-bathroom-use-allowed/5161761001/; Allyson Waller, “Tennessee Bans Hormone Treatments for Transgender Children,” The New York Times, May 20, 2021,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20/us/tennessee-transgender-hormone-treatment.html.

[33] Tucker Carlson: “Biden brings 'equality' to girls' sports, and who knows what's next?” Fox News, last modified January 22, 2021, https://www.foxnews.com/opinion/tucker-carlson-biden-equality-girls-sports; “Transgender Students and Title IX: Biden Administration Signals Shift,” The National Law, Volume XI, Number 33, last modified January 29, 2021, https://www.natlawreview.com/article/transgender-students-and-title-ix-biden-administration-signals-shift;Kanishka Singh, “Civil rights groups sue Tennessee for banning transgender athletes in school sports,” Reuters, last modified November 5,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civil-rights-groups-sue-tennessee-banning-transgender-athletes-school-sports-2021-11-05/; https://whtc.com/2021/11/04/civil-rights-groups-sue-tennessee-for-banning-transgender-athletes-in-school-sports/?fr=operanews;張勇傑:〈不可不察的美國《平等法案》〉。

[34] Andrew Chung and Lawrence Hurley, “U.S. Supreme Court backs Catholic group that shunned gay foster parents,” REUTERS, last modified June 18,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us-supreme-court-rules-catholic-group-lgbt-rights-dispute-2021-06-17/;Tucker Higgins, “Supreme Court sides with Catholic adoption agency that refuses to work with LGBT couples,” CNBC, last modified June 17, 2021, https://www.cnbc.com/2021/06/17/supreme-court-sides-with-catholic-adoption-agency-that-refuses-to-work-with-lgbt-couples.html;〈最高法院裁定費城天主教機構 可拒同性伴侶為寄養父母〉,東網,2021年6月19日,網站: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10619/bkn-20210619010000586-0619_00992_001.html(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16371;Jo Yurcaba, “National evangelical adoption agency will work with gay couples across U.S.,” NBC News, last modified March 3, 2021, https://www.nbcnews.com/feature/nbc-out/national-evangelical-adoption-agency-will-work-gay-couples-across-u-n1259344;Julia Terruso, “Two foster agencies in Philly won't place kids with LGBTQ people,” 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 last modified March 13, 2018, https://www.inquirer.com/philly/news/foster-adoption-lgbtq-gay-same-sex-philly-bethany-archdiocese-20180313.html; Julia Terruso, “City resumes foster-care work with Bethany Christian Services after it agrees to work with same-sex couples,” 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 last modified June 29, 2018, https://www.inquirer.com/philly/news/foster-care-lgbt-bethany-christian-services-same-sex-philly-lawsuit-catholic-social-services-20180628.html; https://www.aclu.org/cases/fulton-v-city-philadelphia; https://www.mlive.com/news/grand-rapids/2019/04/bethany-christian-services-reverses-same-sex-adoption-policy-following-legal-settlement.html.

[35] Deborah Yetter, “Beshear: LGBTQ+ anti-discrimination terms cut from contract, but Baptist agency wants more,” courier journal, last modified July 1, 2021, https://www.courier-journal.com/story/news/politics/2021/07/01/baptist-agencys-lgbtq-related-contract-dispute-kentucky-continues-despite-changes/7827426002/; BRUCE SCHREINER and PIPER HUDSPETH BLACKBURN , “Kentucky’s contract with children’s agency remains in limbo,” WDRB.com, last modified July 2, 2021, https://www.wdrb.com/news/kentucky-s-contract-with-children-s-agency-remains-in-limbo/article_4492bc40-db40-11eb-bacb-1f829b1f10d4.html; Brandon Porter, “Sunrise and CHFS sign contract agreement for upcoming year,” Kentucky Today, last modified July 15, 2021, https://www.kentuckytoday.com/baptist-life/sunrise-and-chfs-sign-contract-agreement-for-upcoming-year/article_3b3c5e97-c86e-52a9-8db4-01c13b2c53ac.html.

[36] “Parliament declares the European Union an ‘LGBTIQ Freedom Zone’,” European Parliament, last modified March 11, 2021, https://www.europarl.europa.eu/news/en/press-room/20210304IPR99219/parliament-declares-the-european-union-an-lgbtiq-freedom-zone; “Motion for a resolution,” European Parliament, last modified March 3, 2021, https://www.europarl.europa.eu/doceo/document/B-9-2021-0166_EN.html; https://www.europarl.europa.eu/doceo/document/E-9-2020-003547_EN.html; Euronews with AP, “MEPs to debate making the EU an LGBT ‘freedom zone’,” Euronews, last modified March 10, 2021, https://www.euronews.com/2021/03/10/meps-to-debate-making-the-eu-an-lgbt-freedom-zone; “Three Polish regions repeal ‘LGBT-free’ declarations,” Reuters, September 28,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two-polish-regions-repeal-lgbt-free-declarations-2021-09-27/.

[37] “Finance Minister: EU Withholding Hungary Recovery Funds for Political Reasons,” Hungary Today, January 18, 2022, https://hungarytoday.hu/finmin-eu-withholding-hungary-recovery-funds-political-reasons/; “Orban referendum plan raises stakes in Hungary’s LGBT row with EU,” Reuters, July 21,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hungarys-pm-call-referendum-child-protection-issues-2021-07-21/; “EU seeks two-month delay in talks on Hungary recovery plan –PM.” Reuters, July 23,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eu-seeks-two-month-delay-talks-hungary-recovery-plan-pm-2021-07-23/; Gergely Szakacs, “Thousands join Budapest Pride march against anti-LGBTQ law,” Reuters, July 25,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thousands-join-budapest-pride-march-protest-over-new-anti-lgbt-law-2021-07-24/;左熙:〈匈牙利新法案惹「反性小眾」爭議 歐盟領袖警告將採取行動〉,《香港01》,2021年7月8日,網站: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5%9C%8B%E9%9A%9B/648191/%E5%8C%88%E7%89%99%E5%88%A9%E6%96%B0%E6%B3%95%E6%A1%88%E6%83%B9-%E5%8F%8D%E6%80%A7%E5%B0%8F%E7%9C%BE-%E7%88%AD%E8%AD%B0-%E6%AD%90%E7%9B%9F%E9%A0%98%E8%A2%96%E8%AD%A6%E5%91%8A%E5%B0%87%E6%8E%A1%E5%8F%96%E8%A1%8C%E5%8B%95(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匈牙利26年最盛大性小眾遊行〉,明報加東網,2021年7月26日,網站:http://www.mingpaocanada.com/Tor/htm/News/20210726/ttae1_r.htm(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

[38]招雋寧:〈為何人權法院稱同婚非人權〉,明光社網站,2018年10月4日,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article/%E7%82%BA%E4%BD%95%E4%BA%BA%E6%AC%8A%E6%B3%95%E9%99%A2%E7%A8%B1%E5%90%8C%E5%A9%9A%E9%9D%9E%E4%BA%BA%E6%AC%8A(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

[39] Brian Flood, “Amazon accused of ‘absurd and unacceptable’ censorship after book questioning transgender movement vanishes,” Fox News, last modified February 23, 2021, https://www.foxnews.com/media/amazon-harry-became-sally.

[40] “Viktor Uspaskich MEP’s membership of Renew Europe terminated,” renew europe., last modified January 20, 2021, https://www.reneweuropegroup.eu/news/2021-01-20/viktor-uspaskich-meps-membership-of-renew-europe-terminated; Euronews with AFP, “Renew Europe expels Lithuanian MEP Viktor Uspaskich over homophobic comments,” euronews, last modified January 22, 2021, https://www.euronews.com/2021/01/22/renew-europe-expels-lithuanian-mep-viktor-uspaskich-over-homophobic-comments.

[41] “LGBT activists urge Italian government to approve anti-homophobia law,” Euronews, last modified May 19, 2021, https://www.euronews.com/2021/05/19/lgbt-activists-urge-italian-government-to-approve-anti-homophobia-law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1/jun/22/vatican-urges-italy-to-stop-anti-homophobia-law; 〈聖座:需要重新考慮“反對同性戀恐懼症”法案的某些内容〉,VATICAN NEWS,2021年6月23日,網站:https://www.vaticannews.va/zht/vatican-city/news/2021-06/ddl-zan-homotransphobia-note-verbal-secretariat-state-mirabelli.html;Lorenzo Tondo, “Disgraceful’: Italy’s senate votes down anti-homophobic violence bill.” The Guardian, October 27, 2021,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1/oct/27/italy-senate-votes-down-anti-homophobic-violence-bill.

香港同運議程回顧2021 (LGBT+ Agenda, Hong Kong 2021)

26/01/2022

司法覆核案及其他相關案件

兩名男同性戀者吳翰林與李亦豪在2017年於英國註冊結婚,其後吳以綠表形式購入一個二手居屋單位,李表示自己是家中經濟支柱,超過九成購買單位的款項是由他支付。由於房委會的政策規定單位只可供業主及購買單位申請表上的「家庭成員」居住,而單位的業權亦可在不用補地價的情況下,轉售予獲准居住人士。而海外註冊的同性伴侶不獲房委會承認為「家庭成員」,因此,如李若想成為該單位的聯名業主,則須補地價。

吳翰林於2019年就房委會拒絕接受其海外註冊同性伴侶為居屋的「家庭成員」提出司法覆核,指房委會有關配偶政策違反《基本法》及構成歧視。原定於2021年4月19日於高等法院處理的案件,由於吳於2020年12月離世,李亦豪申請代替他成為申請人繼續訴訟,房委會一方並不反對,有關申請獲批。

申請一方指出《基本法》第37條列明,香港居民的婚姻自由和自願生育的權利受法律保護。該條例並沒有排除對同性婚姻的保護,且該條文屬於保護性、而非禁止性條文,故不認為該條文禁止同性婚姻。申請一方認為房委會政策涉差別待遇及歧視。房委會則表示,政府制定政策須考慮不同持份者,強調政策不是針對不同性傾向人士,而是權衡輕重之後才作出決定,包括優先秩序等。房委會又指房屋屬稀有資源且需求龐大,故絕對不會質疑申請人於住屋方面所面對的巨大壓力,不過須考慮不同群體的需求。法官周家明問房委會是否鼓勵異性戀者生兒育女,以提高人口增長,因此只承認異性夫婦同住居屋單位,房委會對此表示同意,指政府的宏觀政策鼓勵結婚生育,符合本港長遠利益。

2021年6月25日,法官周家明頒下判詞,指到異性配偶及同性伴侶在有關的配偶政策下受到差別對待,而這差別對待是非法的並構成歧視。法庭裁定有關的配偶政策及決定違反了《基本法》及《香港人權法案》,判李亦豪勝訴,並頒令房委會支付申請人的訟費。

有房委會成員指出男同性戀者一方獲判勝訴後,將會增加資助房屋的潛在需求,估計有約百多宗增幅。他表示「即使增幅不大,但將資助房屋分配給市民的時間會明顯拉長。」有關判決所帶來的影響不能忽視。[1]

此外,吳翰林在2020年12月去世後,他的同性伴侶李亦豪向法院存入涉及死者遺產分配的「知會備忘」,其後律政司司長亦作出同樣的申請,高等法院在2021年4月29日為此作指示聆訊。據了解,李早前申請擔任吳的遺產管理人,但遭律政司司長以公眾利益為理由反對,律政司指案件涉及承認同性伴侶權益問題,而有關遺產權利案件亦未有上訴結果,故律政司有重大公眾利益介入案件,以及登記知會備忘。李一方指,律政司並不是遺產受益人,也不是因著公益慈善原因介入,故沒有常見的公眾利益因素,法庭不應准許律政司參與。代表李的大律師又指,李與死者同住的居屋仍未付清房貸,如李不能繼承有關單位,其利益會嚴重受損。聆案官聽畢陳詞後,最終決定將案件轉介至處理遺產案的原訟庭法官審理。

案件原定於2021年5月13日在高院進行指示聆訊,由於李亦豪承諾不會將遺產分予其他得益者,直至吳就海外註冊同性配偶是否有權繼承遺產的司法覆核案有上訴結果為止,律政司撤回知會備忘及聆訊,法官下令律政司向李支付70,000元訟費。[2]

除了上述的案件,李亦豪在公眾殮房被衞生署的病理學家拒絕作為他海外註冊的同性伴侶吳翰林的合法辨認人之後,李於2021年3月8日入稟高等法院提出司法覆核,指他不獲准處理吳的身後事,認為《死因裁判官條例》、《生死登記條例》等涉及處理身後事的條例中,對「配偶」的定義沒有涵蓋海外結婚的同性伴侶,違反了《基本法》,而衞生署法醫服務不承認同性伴侶、不容許同性伴侶為伴侶認屍,亦涉及違憲。各方經商討後,律政司司長及衞生署署長承認過失,確認政府所有部門將公平對待需要處理配偶身後事的同性已婚伴侶。申請方撤銷司法覆核並獲法庭批准,法庭於2021年10月7日正式頒令結案。李希望政府主動全面地審視牽涉處理配偶身後事安排的相關法律、規例和政策。

周家明法官在庭上重申律政司司長及衞生署署長的官方立場,指出在安排預約殮房認屍方面,不會區分異性和同性伴侶。香港警方調查每宗死亡個案時,會根據案情決定誰是最合適的辨認遺體人士。法醫科的政策並不會拒絕同性伴侶作為其配偶的辨認遺體者,或拒絕予以相關的服務及權利。《死因裁判官條例》附件二第一條提及的「配偶」一詞無分同性或異性配偶。死因裁判法庭沒有政策否定同性配偶的權利,或對同性配偶作差別對待。有關公墓和火葬(包括撒灰)服務的安排,食物環境衞生署沒有政策或内部指引,以任何形式阻止或限制為同性伴侶提供身後事安排服務;入境事務處亦沒有政策以性傾向為由,拒絕同性伴侶為其配偶申請死亡證副本。[3]

一對女同性戀者AA(英國人)及BB(澳洲人)於2003年在澳洲結識其後共同生活,未有註冊結婚或民事結合,二人在2007年一同移居香港。AA在得到朋友捐出精子後懷孕,在澳洲誕下首名子女,在澳洲政府簽發的出生證明上,她與伴侶同樣登記為長子的母親。但當AA再度懷孕,在香港誕下第二名子女時,他的香港出生證明文件上,「母親」一欄卻只能填上她的名字。兩人於2020年結束了17年的同居關係,但達成了共同撫養協議,繼續輪流每隔一週分擔照顧兩名子女的責任。生母AA展開本案的法律程式,要求法院批准:一、兩名子女受法院監護;二、生母AA及養母BB成為兩名子女的監護人;三、生母AA及養母BB對兩名子女享有共同管養權以及共同照顧及管束權。養母沒有提出異議。法庭於2021年5月21日頒下判詞。法院引用香港法例第13章《未成年人監護條例》(《條例》)第3(1)(a)條訂明的「福祉原則」,條例中提到在法院進行的任何有關未成年人的管養或教養問題的法律程式中,法院須以未成年人的最佳利益為首要考慮事項,而毋須從任何其他觀點來考慮父親的申索是否較母親的申索為優先,或母親的申索是否較父親的申索為優先(「福祉原則」)。上述案件的判詞中提到英國一宗案件Re G(Children)[2006] UKHL 43,英國法院指出,法律上並無較有利於親生父母的推定,儘管在評估子女的福祉(首要考慮事項)時,親子關係仍是相關因素。然而,英國法院裁定,親子關係不僅限於親生父母,亦可包括心理或人際關係上的父母(即為子女供給所需的人)。本港的高等法院處理AA訴BB案時,法官朱珮瑩批准生母及養母享有對兩名子女的共同管養權以及共同照顧及管束權,認為這是符合兩名子女的最佳利益。

AA訴BB案的裁決標誌著同性伴侶的非親生父母權利平權邁進了一大步。法官判案時考慮的福祉原則,顯然不限於血緣關係,而是擴展至心理及人際關係。[4]

更改性別

三名由女變男的跨性別人士因擔心手術風險,在未有完成整個性別重置手術的情况下,向入境處申請更改身份證性別遭拒,三人認為政策間接構成性別歧視及違反《人權法》,提出司法覆核但被裁定敗訴,其中兩人Q及謝浩霖提出上訴,高等法院上訴庭於2021年9月13及14日進行聆訊。兩名上訴人出生時均為女性,並已切除胸部及接受荷爾蒙治療,但未完成移除子宮卵巢、建造人工陰莖的手術,二人的英國護照或英國國民(海外)護照均已更改性別為男性。上訴方稱手術風險高,現行本港政策要求須完成性別重置手術,才獲准更改身份證上的性別,上訴方認為做法不人道。另外,上訴方又舉例稱在英美等國家,跨性別人士出示醫生證明,不須進一步做手術已可獲准更改證件上性別。

答辯人為入境處人事登記處處長,答辯方陳詞稱,性別重置手術在世界各地均獲認可,本港要求跨性別人士完成整個手術,才可更改身份證性別,目的不是要貶低跨性別人士,而是要訂下清晰、明確、客觀的界線來判斷性別,至於是否進行相關手術是各人的選擇,不認為政策如上訴方所指般不人道。

高院首席法官潘兆初、上訴庭副庭長關淑馨及法官鮑晏明聽畢雙方陳詞後,將擇日頒下裁決。[5]

同志運動會

香港在2017年取得了2022年「同樂運動會」的主辦權,成為首個在亞洲城市主辦同志運動會。有關活動得到同志運動會聯合會(The Federation of Gay Games)認可,並由香港同樂運動會(Gay Games Hong Kong)主辦,當中包括了運動及文化活動。

在2021年6月9日的立法會會議中,行會成員兼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在提問時稱,「香港同樂運動會」為體育盛事,並會為香港帶來10億元經濟收益,她詢問政府會否鼓勵各體育總會參與2022年11月舉行的「同樂運動會」,以及政府會否協助主辦單位預訂政府的運動場地。但亦有數名議員隨後發言反對政府支持該運動會,如梁美芬認為這會造成社會撕裂,要求政府保持中立、撤回對該運動會的支持。本社總幹事蔡志森接受記者訪問時亦表示,同志運動會在外國除了推廣同志文化,亦經常摻入政治元素,認為旅發局不應將它視作普通旅遊項目,政府亦不應表示支持、用公帑宣傳,甚至提供幫助。

早在2017年4月,在有關團體取得2022年「同樂運動會」的主辦權前,本社曾去信民政事務局,對政府承諾會提供場地、服務及設施上的資助,表示關注。而在2021年6月,本社亦曾去信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民政事務局及香港旅遊發展局表達意見,提出政府不應以公帑支持具爭議的同志運動,並對香港旅遊發展局成為「香港同樂運動會」的支持機構之一,表示遺憾。本社在信中提到,所謂「同樂運動會」,雖然表面上強調參加者並不限於同性戀者,但其英文名稱Gay Games明顯是指同志運動會,可見其目的是藉舉辦運動會之名,推動其背後的政治及文化目的,要社會人士認同同運的價值觀,政府若支持他們舉辦有關運動會,間接會令人以為政府接納並認同、甚至推動他們一些政治立場,包括訂立性傾向歧視條例以及支持同性婚姻。本社又在信中呼籲政府,指香港社會正面對嚴重的撕裂情況及疫情,政府及各公帑資助機構,應同心協力修補社會的撕裂及協助防疫,若以公帑支持該運動會,必會導致社會撕裂情況惡化。本社又提到,本地體育總會不應支持該運動會,而政府亦不應鼓勵各體育總會參與該運動會,並提到「同樂運動會」極有可能採用寬鬆規則,使跨性別人士可自由參加男子或女子組的賽事,這會對不少女子組的項目造成不公平及推動性別紊亂的文化,因此,政府應尊重社會上不同聲音,以達到合理的平衡,不應以公共資源直接或間接支持具爭議性的活動,並協助宣傳。[6]

不過,受疫情影響,同樂運動會籌委會於2021年9月15日宣佈,原定於2022年11月在香港舉行的第11屆同樂運動會,將會延期一年至2023年11月舉行,又表示未來一年或會舉辦其他較小型、推廣性活動。同樂運動會聯席主席認為,延期亦有助妥善執行後備方案,將比賽安排到私人場地舉行。[7]

男女性別以外的選項

灣仔區議會在2020年12月29日舉行的會議上,通過日後在該區區議會發出的表格,在性別一欄中除了提供男或女的選項外,加入「其他」選項。有跨性別人士表示歡迎此決定,認為此舉表示區議會願意聆聽性別小眾聲音的表現,象徵著對跨性別者或非二元性別者的接納。[8]

熱播劇集

2021年6至7月在本港免費電視頻道播放的港劇《大叔的愛》,曾一度成為城中熱話,一名同性戀者在網上的討論區分享他跟男友交往兩年,一直不敢公開這段關係,直至收看《大叔的愛》,發現劇中主角的形象十分「入屋」,感覺不少人對同性戀的刻板印象有所改觀,父母及友人亦投入追看此劇,故趁機向家人坦言與男友相戀,這名同性戀者表示獲父母祝福,他希望他的故事可以鼓勵其他男同性戀者。[9]

2021年,香港同運議程內容主要仍然是與法庭的司法覆核案件相關,而單是吳翰林或李亦豪提出的司法覆核案,他們爭取了在外國締結的同性婚姻,其伴侶可以以「家庭成員」的身份在居屋中居住,這將為公共資源分配帶來較為深遠的影響,就如房委會表示政府的宏觀政策鼓勵結婚生育,符合本港長遠利益,只承認異性夫婦同住居屋單位,是鼓勵異性戀者生兒育女,以提高人口增長,房屋屬稀有資源且需求龐大,即使同性伴侶不多,無論如何,這明顯拉長了資助房屋分配給市民的時間。

另外,當法庭就兒童管養權作判決時,法官考慮的福祉原則已不再只限於有血緣關係的親生父母,而是擴展至心理及人際關係時,這意味著傳統家庭中,男女配搭的父親及母親角色將會被淡化。兩個爸爸或兩個媽媽的家庭形式與一個爸爸一個媽媽的家庭模式,對養育孩子一事上真的沒有差異嗎?這值得大家深思。

在將會在香港舉行的同志運動會一事上,一些支持舉辦該活動議員,他們的理據,多從經濟角度出發,而反對者則考慮到這不是單純的「運動會」,其中傳遞著多元性別的價值觀,與香港人的傳統家庭相違背,並可能讓男跨女跨性別者參加女子組的比賽,表面看似「公平」對待每一個人,但這其實對生理上為女性(不論性傾向)的運動員並不公平。支持舉辦同志運動會的人忽視了它對香港傳統價值及公平公正造成衝擊。

在外國,同志運動一直企圖在法庭(court)、課室(classroom)、教會(church)及文化(culture)這四方面影響社會大眾。流行文化最容易影響人的價值觀,《大叔的愛》這一類以偶像打造的溫情及「攪笑」的同性戀劇集,很容易入到「屋企」,無論製作《大叔的愛》的團隊是否有意圖推動同志運動,他們有意無意之中已幫助了同運人士一把,可以想像,在家長旁邊觀看該劇的小朋友,已不知不覺受到影響。大眾傳媒和流行文化的影響力絕對不容輕看,就如美國三藩市的男同性戀者合唱團(Gay Men’s Chorus)的歌曲A Message From the Gay Community所言:「你認為我們有罪,你反對我們的權利,你說我們都過著你無法尊重的生活,但你只是害怕,你認為如果我們的議程不受控,我們會敗壞你的孩子,有趣(的是),只有這一次,你是對的……我們會改變你的孩子,一點點,悄悄地,巧妙地,你幾乎不會注意到……你可以讓他們遠離跳舞場所,提防三藩市,讓他們穿打褶褲,我們不在乎,我們會改變你的孩子,我們會讓他們變得寬容和公平……」[10] 這首歌曲道出了同運人士希望改變孩子的意圖,而孩子亦難以不受外在環境影響,也許他們會在不知不覺間改變。


[1] 〈男同志覆核居屋拒同性配偶入住勝訴 高院裁房委會配偶政策歧視同性伴侶〉,《明報》,2021年6月25日,網站:https://news.mingpao.com/ins/%e6%b8%af%e8%81%9e/article/20210625/s00001/1624591226001/%e7%94%b7%e5%90%8c%e5%bf%97%e8%a6%86%e6%a0%b8%e5%b1%85%e5%b1%8b%e6%8b%92%e5%90%8c%e6%80%a7%e9%85%8d%e5%81%b6%e5%85%a5%e4%bd%8f%e5%8b%9d%e8%a8%b4-%e9%ab%98%e9%99%a2%e8%a3%81%e6%88%bf%e5%a7%94%e6%9c%83%e9%85%8d%e5%81%b6%e6%94%bf%e7%ad%96%e6%ad%a7%e8%a6%96%e5%90%8c%e6%80%a7%e4%bc%b4%e4%be%b6(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男同志覆核居屋拒同性配偶入住批性別歧視 房委會:政策為鼓勵結婚生育〉,《明報》,2021年4月19日,網站:https://news.mingpao.com/ins/%E6%B8%AF%E8%81%9E/article/20210419/s00001/1618825957718/%E7%94%B7%E5%90%8C%E5%BF%97%E8%A6%86%E6%A0%B8%E5%B1%85%E5%B1%8B%E6%8B%92%E5%90%8C%E6%80%A7%E9%85%8D%E5%81%B6%E5%85%A5%E4%BD%8F%E6%89%B9%E6%80%A7%E5%88%A5%E6%AD%A7%E8%A6%96-%E6%88%BF%E5%A7%94%E6%9C%83-%E6%94%BF%E7%AD%96%E7%82%BA%E9%BC%93%E5%8B%B5%E7%B5%90%E5%A9%9A%E7%94%9F%E8%82%B2(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同性配偶算家庭成員 房委會委員憂申居屋人數增〉,《星島日報》,2021年6月28日,網站:https://www.singtao.ca/5030089/2021-06-28/news-%E5%90%8C%E6%80%A7%E9%85%8D%E5%81%B6%E7%AE%97%E5%AE%B6%E5%BA%AD%E6%88%90%E5%93%A1+%E6%88%BF%E5%A7%94%E6%9C%83%E5%A7%94%E5%93%A1%E6%86%82%E7%94%B3%E5%B1%85%E5%B1%8B%E4%BA%BA%E6%95%B8%E5%A2%9E/?variant=zh-hk(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

[2] 〈男同志申辦亡夫遺產 律政司撤反對須付7萬元訟費〉,《明報》,2021年5月13日,網站:https://news.mingpao.com/ins/%e6%b8%af%e8%81%9e/article/20210513/s00001/1620888129879/%e7%94%b7%e5%90%8c%e5%bf%97%e7%94%b3%e8%be%a6%e4%ba%a1%e5%a4%ab%e9%81%ba%e7%94%a2-%e5%be%8b%e6%94%bf%e5%8f%b8%e6%92%a4%e5%8f%8d%e5%b0%8d%e9%a0%88%e4%bb%987%e8%90%ac%e5%85%83%e8%a8%9f%e8%b2%bb(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同性配偶承繼遺產案 律政司允撤知會備忘〉,東網,2021年5月13日,網站: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10513/bkn-20210513185904741-0513_00822_001.html(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男同志挑戰同性婚姻權益期間亡 律政司同意撤出其遺產訴訟〉,《香港01》,2021年5月13日,網站:https://www.hk01.com/%E7%A4%BE%E6%9C%83%E6%96%B0%E8%81%9E/624629/%E7%94%B7%E5%90%8C%E5%BF%97%E6%8C%91%E6%88%B0%E5%90%8C%E6%80%A7%E5%A9%9A%E5%A7%BB%E6%AC%8A%E7%9B%8A%E6%9C%9F%E9%96%93%E4%BA%A1-%E5%BE%8B%E6%94%BF%E5%8F%B8%E5%90%8C%E6%84%8F%E6%92%A4%E5%87%BA%E5%85%B6%E9%81%BA%E7%94%A2%E8%A8%B4%E8%A8%9F?itm_source=universal_search&itm_campaign=hk01&itm_content=all&itm_medium=web(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同志伴侶居屋繼承權司法覆核待裁決 律政司擬向已歿男同志遺產申報權益〉,《明報》,2021年4月29日,網站:https://m.mingpao.com/ins/%E6%B8%AF%E8%81%9E/article/20210429/s00001/1619688241681/%E5%90%8C%E5%BF%97%E4%BC%B4%E4%BE%B6%E5%B1%85%E5%B1%8B%E7%B9%BC%E6%89%BF%E6%AC%8A%E5%8F%B8%E6%B3%95%E8%A6%86%E6%A0%B8%E5%BE%85%E8%A3%81%E6%B1%BA-%E5%BE%8B%E6%94%BF%E5%8F%B8%E6%93%AC%E5%90%91%E5%B7%B2%E6%AD%BF%E7%94%B7%E5%90%8C%E5%BF%97%E9%81%BA%E7%94%A2%E7%94%B3%E5%A0%B1%E6%AC%8A%E7%9B%8A(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Hcca1067/21

[3] 〈男同志被拒辦理伴侶喪事提覆核 稱現有條例違《基本法》及《人權法》平等原則〉,《明報》,3月9日,網站:https://news.mingpao.com/ins/%E6%B8%AF%E8%81%9E/article/20210309/s00001/1615274882705/%E7%94%B7%E5%90%8C%E5%BF%97%E8%A2%AB%E6%8B%92%E8%BE%A6%E7%90%86%E4%BC%B4%E4%BE%B6%E5%96%AA%E4%BA%8B%E6%8F%90%E8%A6%86%E6%A0%B8-%E7%A8%B1%E7%8F%BE%E6%9C%89%E6%A2%9D%E4%BE%8B%E9%81%95%E3%80%8A%E5%9F%BA%E6%9C%AC%E6%B3%95%E3%80%8B%E5%8F%8A%E3%80%8A%E4%BA%BA%E6%AC%8A%E6%B3%95%E3%80%8B%E5%B9%B3%E7%AD%89%E5%8E%9F%E5%89%87(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

〈【司法覆核】已婚男伴自殺身亡被拒處理後事 男同志入稟申司法覆核〉,《香港經濟日報 – TOPick》,2021年3月9日,網站: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2896345/%E3%80%90%E5%8F%B8%E6%B3%95%E8%A6%86%E6%A0%B8%E3%80%91%E5%B7%B2%E5%A9%9A%E7%94%B7%E4%BC%B4%E8%87%AA%E6%AE%BA%E8%BA%AB%E4%BA%A1%E8%A2%AB%E6%8B%92%E8%99%95%E7%90%86%E5%BE%8C%E4%BA%8B%E3%80%80%E7%94%B7%E5%90%8C%E5%BF%97%E5%85%A5%E7%A8%9F%E7%94%B3%E5%8F%B8%E6%B3%95%E8%A6%86%E6%A0%B8(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劉曉曦:〈男同志無權處理丈夫身後事申覆核 獲部門確認將公平對待後撤申請〉,《星島日報》,2021年10月7日,網站:https://hk.news.yahoo.com/%E7%94%B7%E5%90%8C%E5%BF%97%E7%84%A1%E6%AC%8A%E8%99%95%E7%90%86%E4%B8%88%E5%A4%AB%E8%BA%AB%E5%BE%8C%E4%BA%8B%E7%94%B3%E8%A6%86%E6%A0%B8-%E7%8D%B2%E9%83%A8%E9%96%80%E7%A2%BA%E8%AA%8D%E5%B0%87%E5%85%AC%E5%B9%B3%E5%B0%8D%E5%BE%85%E5%BE%8C%E6%92%A4%E7%94%B3%E8%AB%8B-033300407.html(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

[4] Nicole, Cindy:〈【兩個媽媽】高院准無血緣同志媽媽作共同監護人 料更多「彩虹家庭」受法律認可〉,G點電視,2021年9月2日,網站: https://gdottv.com/main/archives/25937(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同性伴侶對非親生子女是否享有監護權、共同管養權、照顧及管束權?〉,柯伍陳律師事務所,2021年7月29日,網站:https://www.onc.hk/zh_HK/publication/same-sex-parents-do-we-have-guardianship-rights-joint-custody-care-and-control-over-our-non-biological-children?category=21(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IN THE HIGH COUR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COURT OF FIRST INSTANCE MISCELLANEOUS PROCEEDINGS NO 2342 OF 2020,” Legal Reference System, last modified May 21, 2021, https://legalref.judiciary.hk/lrs/common/search/search_result_detail_frame.jsp?DIS=136157&QS=%28HCMP%7C2342%2F2020%29&TP=JU

[6] 〈【大棋盤】同志運動會無端起「烽煙」〉,《星島日報》,2021年6月10日,網站:https://std.stheadline.com/politics/article/1595299/%E6%94%BF%E6%B2%BB-%E6%99%82%E5%B1%80%E8%A7%A3%E7%A2%BC-%E5%A4%A7%E6%A3%8B%E7%9B%A4-%E5%90%8C%E5%BF%97%E9%81%8B%E5%8B%95%E6%9C%83%E7%84%A1%E7%AB%AF%E8%B5%B7-%E7%83%BD%E7%85%99(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關注特區政府考慮支持同志運動會〉,明光社,2017年4月7日,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statement/%E9%97%9C%E6%B3%A8%E7%89%B9%E5%8D%80%E6%94%BF%E5%BA%9C%E8%80%83%E6%85%AE%E6%94%AF%E6%8C%81%E5%90%8C%E5%BF%97%E9%81%8B%E5%8B%95%E6%9C%83(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1日)。

[8]鍾誠祥:〈邁向性別友善重要一步〉,《信報財經新聞》,2021年1月16日,網站:https://www1.hkej.com/dailynews/commentary/article/2688527/%E9%82%81%E5%90%91%E6%80%A7%E5%88%A5%E5%8F%8B%E5%96%84%E9%87%8D%E8%A6%81%E4%B8%80%E6%AD%A5(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2月22日);〈灣仔區會通過表格性別欄加入「其他」選項 跨性別人士:感到接納和支持〉,獨立媒體,2020年12月30日,網站: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79896(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2日)。

[9] 〈男同志拍拖2年不敢公開 睇《大叔的愛》借機出櫃獲父母祝福〉,《晴報》,2021年7月19日,網站: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009828/同性戀|男同志拍拖2年不敢公開%20睇《大叔的愛》借機出櫃獲父母祝福%20(最後參閱日期:2022年1月22日)。

[10] “San Francisco Gay Men's Chorus sparks outrage among conservatives by singing 'we'll convert your children' in satirical song that takes a swipe at anti-gay stereotypes,” MailOnline, last modified July 28, 2021,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9772837/The-San-Francisco-Gay-Mens-Chorus-received-death-threats-convert-children-satire.html?ito=native_share_article-masthead; SFGMC TV , “A Message From the Gay Community" Performed by the San Francisco Gay Men's Chorus,” YouTube, last modified July 1, 202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rOQF4kadHA.

銀髮族的性與愛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03/09/2021

根據香港政府公佈的2020年人口統計數字,香港60歲以上的長者人口約200萬,佔整體人口約27%,[1] 即每四個人當中,就有一位長者。社會對長者的關注,主要圍繞醫療和社區照顧層面,而長者在性方面的身心健康卻一直都被忽略。

一談到「性」,我們自然會聯想到踏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和身心成熟的成年人,不少人認為人們到了某個年紀,就應該清心寡慾,再沒有「性」方面的慾望,若仍然專注於「性」,就是「老而不」。但其實「性」是圍繞我們一生的課題,由出生到死亡,我們的生活都與「性」息息相關。

的而且確,男女身體的老化情況,都會影響長者的性生理狀態。男性在踏入30歲後,體內睪酮(男性荷爾蒙)水平開始每年下降約1%,所以年長男性體內睪酮水平比年輕時為低,需要較長時間和更多刺激才能讓陰莖勃起,維持勃起的時間亦較短,甚至出現不舉的情況。當女性踏入更年期,體內的雌激素(女性荷爾蒙)水平同樣也會降低,除了會出現停經的情況之外,陰道黏膜層也會變薄,陰道分泌減少,引致陰道乾澀的情況。[2]

男性可能自覺性能力減退,而不滿意自己在性方面的表現,因而減少與配偶發生性行為。同時也有人因著不滿意自己的能力,而過份依賴藥物及所謂「補品」來提升性能力。女性也可能受傳統的思想影響,認為更年期停經後已不能生育,所以不應再有性生活,或認為若上了年紀仍有性慾是不正當的表現。此外,陰道乾澀的情況也會令女性在性行為時感受痛楚及不適,減低女性發生性行為的意願。[3]

長者的身體機能出現衰退是正常不過的事,長者需要明白及接納自己身體的狀況,但無需將「性」從日常生活中剔除。長者可誠實地向配偶分享自己的身體狀況,尋求彼此都合適的親密行為方式。在有需要的情況下,可向醫生尋求專業意見,使用藥物或選用合適的潤滑劑,讓夫妻間的性生活更和諧。另一方面,性交並不是性行為的唯一方式,從廣義的角度來看,擁抱、接吻、愛撫等親密接觸也是性行為的一種,長者可藉著這些不同程度的親密接觸來向配偶表達愛意,增進夫妻間的感情,享受愛與被愛的幸福感。

性並不是只有生理層面,除了身體接觸之外,心靈上的溝通也同樣重要。夫妻間對彼此的了解、關懷和接納,也能讓大家得到心靈的滿足。長者夫妻經歷數十年的婚姻,昔日溫馨甜蜜的相處往往變成稀鬆平常的生活,忽略了夫妻相處的情趣。但老夫老妻也可以過浪漫的婚姻生活,閒時手拖手去拍拖,一份小禮物、一紮小花束、一件對方喜愛的糕點,也能為平凡的生活添上色彩。長者們不妨花點心思,與配偶慶祝結婚週年,甚至補拍結婚照,維持溫馨的婚姻生活。

另一方面,因著不同的際遇,部份長者因喪偶、個人意願或未遇上合適的對象,而處於單身的狀況,但其實不論甚麼年紀,人都有愛與被愛的需要,但對長者來說,要發展一段新感情卻殊不容易。首先,不少長者的社交圈子狹窄,當中以男性尤甚,要結識新朋友已困難,結識伴侶更是難上加難。但就算遇上合適的對象,也可能礙於傳統心態,認為年紀大了不要再談甚麼愛情,又或者慣了一個人的生活,不想作出改變。

儘管有家人或子女的陪伴,單身長者對愛情仍有期盼是正常的事。一段忠誠的親密關係既可以滿足個人對愛情的渴望,亦可以彼此為伴,互相照顧,一同經歷甜蜜美滿的晚年生活,這對長者的身心健康也有益處。但要注意的是,長者要改變生活習慣並不是易事,當長者學習與另一個人相處,會容易在各種生活習慣上出現分歧,他們往往比年青人需要更多時間來與伴侶磨合。要保持良好溝通,長者就得學習尊重伴侶的生活習慣,而不是將自己的一套強加於對方身上。

而對於喪偶的長者來說,或會覺得再發展新一段感情是有負於已故配偶,是不忠的表現。而且,他們亦會擔心子女對這段新關係的接受程度,讓晚年出現的良緣無疾而終。

不過,對已故配偶的思念,與發展新感情其實並沒有衝突,也不存在不忠的問題。如果長者在晚年找到一位相知相惜的伴侶,共度愉快的晚年生活,相信身邊的人也會樂於送上祝福。為人子女的,也應抱持開放的態度看待年長父母對愛情和可以互相扶持的伴侶的追求,多從父母的角度思考,了解他們情感上的需要,明白他們的想法及感受。父母與子女雙方亦可多主動分享自己對事情的看法,了解彼此的疑慮,尋求共識。

拍攝婚照助長者重尋甜蜜時光

婚照可以說是現代男女結婚時的指定動作,一張平常的婚照捕捉美好的時刻,更成為彼此婚盟的見證。有些長者在年輕時因種種原因未有拍攝婚照,在台灣有團體就曾經為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與他們的家人一起拍攝婚照,以幫助他們穩定病情,並藉此鼓勵長者追求幸福,以及向配偶表達愛意。有參與活動的長者,拿著花束向太太表達謝意,彼此都紅了眼眶,場面感人。[4]


[1] 〈表1A:按性別及年齡組別劃分的人口〉,政府統計處,2021年8月12日,網站:https://www.censtatd.gov.hk/tc/web_table.html?id=1A(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8月30日)。

[2] Mayo Clinic Staff, “Sexual health and aging: Keep the passion alive,” Mayo Clinic, last modified October 1, 2020, https://www.mayoclinic.org/healthy-lifestyle/sexual-health/in-depth/sexual-health/art-20046698.

[3]〈長者與性〉,衞生署 長者健康服務網站,2020年2月7日,網站:https://www.elderly.gov.hk/tc_chi/common_health_problems/digestive_urinary_and_sexual_problems/elderysex.html(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8月12日)。

[4] 郭良傑:〈失智長者重拍婚紗照 用美好回憶追求快樂〉,東網,2019年9月7日,網站: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190907/bkn-20190907070024617-0907_00952_001.html(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8月27日)。

香港同運議程回顧2020 (LGBT+ Agenda, Hong Kong 2020)

26/01/2021

司法覆核案件

菲律賓籍跨性別牧師Balaoro Marietta S曾因在港替13對同性伴侶主持「婚禮」、涉嫌違反逗留條件或自封婚姻監禮人被捕,後獲警方無條件釋放。Marietta S於2019年入稟高院申請司法覆核,並要求法庭頒令聲明他按教會儀式為同性伴侶主持「婚禮」並無違反《婚姻條例》。2020年3月4日法院頒下判詞,法官稱香港註冊婚姻是指一男一女自願終身結合而不容他人介入,故Marietta S為同性伴侶舉行的「婚禮」沒有法律效力亦不被承認,亦不等於違法。但法官同時拒絕裁定涉案儀式是否違反《婚姻條例》,並指除特殊情況,民事法庭不具裁定某行為是否帶刑責功能。法官亦拒絕申請人的司法覆核申請,指其申請沒有任何可爭拗及成功機會,申請人須支付訟費。[1]

社運人士岑子杰於2013年和現時同性伴侶在美國紐約結婚,但其婚姻在港不被承認,未能享有相關的權利。岑不滿港府不承認外地締結的同性婚姻,早前提出司法覆核,案件獲高等法院審理。高等法院於2020年9月18日頒下判詞,裁定岑子杰敗訴。申請一方在案件審理時指,未有證據顯示承認在外地締結的同性婚姻,會削弱本港現行的一夫一妻婚姻制度,而且他們並非要求同性伴侶在港結婚的權利,而是要求港府承認已在外地結婚的同性伴侶,若岑或其他人要就每項權利,分開逾百次到法庭爭取,並不公平。政府一方則反駁,《基本法》第37條只承認異性戀的婚姻,並指如政府在本地異性婚姻以外,同時承認海外的同性婚姻,等同政府已承同性婚姻。若政府承認同性伴侶在外地的婚姻,會削弱和破壞該現行婚姻制度。法官周家明在判詞指,香港的婚姻法律不容許同性之間的結婚,而《基本法》及《香港人權法案》也沒保障同性婚姻,因此岑與同性伴侶的婚姻在港沒有法律效力。[2]

同性戀者吳翰林於2019年11月27日入稟法院,指香港的《無遺囑者遺產條例》及《財產繼承(供養遺屬及受養人)條例》不承認海外註冊的同性婚姻,如他在無立遺囑的情況下去世,他的同性伴侶便不能自動繼承遺產,吳指有關條例對有效婚姻、夫及妻的定義,構成性傾向歧視。高等法院於2020年9月18日頒下判詞,裁定吳翰林勝訴。法官周家明認為,《無遺囑者遺產條例》等對同性及異性伴侶作出差別待遇,又指就遺產繼承權給予同性伴侶相同的權益,並不會影響傳統異性締結。法官指,將會就《無遺囑者遺產條例》及《財產繼承(供養遺屬及受養人)條例》作出補救解釋,並要求雙方向法庭提議應下達的命令。法官也頒令申請人可獲九成訟費。據悉政府已就判決提出上訴。[3]

另一方面,吳翰林早前表示在港購入二手居屋後,由於房委會拒絕接納其同性伴侶屬「配偶」,吳若要在居屋加入伴侶的名字,必須先補地價,吳認為構成歧視並在2019年9月30日申請司法覆核。房委會向法庭申請暫緩案件,以等待另一宗同類案件的上訴結果;另一宗案件為Nick Infinger及其同性伴侶以一般家庭名義申請公屋遭房委會拒絕,Infinger申請司法覆核並獲判勝訴,房委會已為此提出上訴。法官周家明於2020年10月22日表示,不認為兩案會互相影響,法官亦指出本案涉及申請人的基本權利或受侵犯,此等情況必須盡快改正,加上根據申請人一方指,申請人已遭鄰居以他們非法佔用居屋單位為由而滋擾,因此不宜再度暫緩,駁回房委會一方申請。[4] 惟吳翰林於2020年12月初去世。[5]

對於吳翰林指香港的《無遺囑者遺產條例》及《財產繼承(供養遺屬及受養人)條例》不承認海外註冊的同性婚姻入稟法院一案,明光社於2020年10月9日去信,要求律政司就海外同性結婚伴侶無遺囑下自動繼承居屋及財產案上訴。這宗案件申請人的問題完全可以透過訂立遺囑解決,而不需要將無效的同性婚姻等同有效婚姻,動搖香港婚姻制度的根本。當一些本來只屬於本港承認的異性婚姻獨有的權利和保障,未經市民大眾和立法會討論,一步一步開放給本港不承認的同性婚姻乃自相矛盾、漠視民意、暗渡陳倉的偷步行為。[6]

Nick Infinger與男同性伴侶為本港永久居民,二人於2018年在加拿大結婚,同年返港後以「一般家庭」身份向房屋委員會申請公屋,房委會指二人關係不符合房委會申請指引中「夫婦」的定義,故不能以一般家庭提出申請。Infinger於2018年11月入稟高等法院申請司法覆核。2020年3月4日,法庭裁定Infinger勝訴。高院法官周家明在判詞中指,房委會的配偶政策將在海外合法結婚的同性伴侶拒於門外,是不合法及違反了《基本法》第25條及《香港人權法案》第22條。[7] 據悉房委會在研究判詞及法律意見後,決定上訴。案件已排期於2021年7月聆訊。[8]

 

性小眾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性小眾研究計劃委託了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在2019年9月16日至25日,就公眾對LGBT+(男女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等人士)法律權利的態度,隨機電話訪問1,058名18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有關研究於2020年1月7日公佈,結果顯示60%受訪者非常同意或同意為不同性傾向人士提供法律保障免受歧視,僅12%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這是過往同類調查中反對比率最低。有44%受訪者非常同意或同意香港應在法律上承認同性婚姻。性小眾研究計劃創辦總監孫耀東指是次調查的數據正好反駁政府以香港仍未準備好立法為由,未有推行政策以達到LGBT+平權。[9]

本社認為上述研究雖然曾提及三份昔日的研究,但就未有提及另一項更具規模,由香港中文大學劉德輝教授及其團隊負責,在2018年公佈的「香港市民及同性戀者對同性婚姻立法及同性民事結合的態度及支持程度的比較研究」,該研究孫耀東亦有份參與,同樣採用電話隨機抽樣,成功訪問2,009位18歲或以上持有香港身份證人士,受訪人數比中大性小眾研究計劃公佈的多出近一倍,而研究中的其中一項是有關香港市民對同性婚姻的看法,發現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受訪者只有32.6%,支持同性民事結合的也只有33.1%。此外,再將中大今次研究與另一份在2018年公佈,由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比較法及公法研究中心所做的研究專案的結果相比(該研究在今次中大性小眾研究計劃中亦有提及),港大的研究發現有50.4%的受訪者表示支持同性婚姻,較今次中大性小眾研究計劃公佈的44%減少了6個百分點,反映並非愈來愈多人支持同性婚姻。中大性小眾研究計劃今次公佈的研究,雖然看似比較多份之前的研究,但所選取的內容及推論都是有選擇性及誤導性。[10]

 

同志遊行

除離島區議會外,共有17區的區議會先後通過成為2020年的香港同志遊行的支持機構。而原定於2020年11月14日舉行的香港同志遊行,因收到警方的反對通知書,改為網上進行。[11]

明光社在2020年7月10日曾去信18區區議會,質疑同志遊行已超越地方行政的政治議題,並且建議區議會日後若要考慮是否支持有關活動前,必須先徵詢區內不同持份者的意見,並詳細了解過往多年同志遊行的真正口號和內容。至於已通過有關動議的區議會,必須監察此等活動的實際內容,不能成為鼓吹性濫交的平台,以免進一步損害區議會的聲譽。[12]

 

 


全球同運議程回顧2020

昔日香港同運議程回顧:
香港同運議程回顧2019
香港同運議程回顧2018

昔日全球同運議程回顧:
全球同運議程回顧2019
全球同運議程回顧2018


 

[4] 〈男同志不獲准入住丈夫居屋申覆核 房委會申暫緩待另案上訴被拒〉,《香港經濟日報 –TOPick》,2020年10月22日,網站: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2783598/%E7%94%B7%E5%90%8C%E5%BF%97%E4%B8%8D%E7%8D%B2%E5%87%86%E5%85%A5%E4%BD%8F%E4%B8%88%E5%A4%AB%E5%B1%85%E5%B1%8B%E7%94%B3%E8%A6%86%E6%A0%B8%E3%80%80%E6%88%BF%E5%A7%94%E6%9C%83%E7%94%B3%E6%9A%AB%E7%B7%A9%E5%BE%85%E5%8F%A6%E6%A1%88%E4%B8%8A%E8%A8%B4%E8%A2%AB%E6%8B%92(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1月22日)。

[7] 〈已婚同志申公屋被拒 覆核勝訴 房委會:不符夫婦定義 高院裁歧視判恢復輪候〉,《明報》,2020年3月5日,網站:https://news.mingpao.com/ins/港聞/article/20190507/s00001/1557212896948/同性婚姻伴侶福利終極上訴-馬道立-若上訴成功將毁婚姻制度(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3月10日);“In the High Cour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Court of First Instance: Constitutional and Administrative Law List No2647 of 2018,” Legal Reference System, March 4, 2020, https://legalref.judiciary.hk/lrs/common/search/search_result_detail_frame.jsp?DIS=126959&QS=%2B&TP=JU;〈同性婚姻:申請公屋被拒 香港法院裁定政府違憲要求重新審批〉,BBC NEWS 中文,2020年3月4日,網站: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1733682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2580857/%E3%80%90%E5%90%8C%E6%80%A7%E5%A9%9A%E5%A7%BB%E3%80%91%E5%B7%B2%E5%A9%9A%E5%A4%96%E7%B1%8D%E7%94%B7%E5%90%8C%E5%BF%97%E7%94%B3%E5%85%AC%E5%B1%8B%E8%A2%AB%E6%8B%92%E6%8F%90%E8%A6%86%E6%A0%B8%E3%80%80%E9%AB%98%E7%AD%89%E6%B3%95%E9%99%A2%E8%A3%81%E5%AE%9A%E5%8B%9D%E8%A8%B4%E6%8C%87%E6%94%BF%E7%AD%96%E9%81%95%E6%86%B2(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3月10日)。

[8] 〈房委會上訴已婚同性配偶有權申請公屋〉,now新聞,2020年4月3日,網站:https://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386621(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4月23日);網站:〈同志家庭申公屋被拒覆核勝訴 房委會決定上訴〉,《明報》,2020年4月3日,網站:https://news.mingpao.com/ins/港聞/article/20200403/s00001/1585922376574/同志家庭申公屋被拒覆核勝訴-房委會決定上訴(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5月12日);〈高等法院拒絕房委會申請暫緩處理同婚人士居屋案件〉,風新聞,2020年10月22日,網站:https://pm-news.hk/2020/10/22/court-jrhousing/(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1月21日)。

[9] 〈六成港人撐立法禁性傾向歧視〉,《蘋果日報》,2020年1月8日,網站:https://hk.appledaily.com/local/20200108/TDVRS5GWXNU5GQW5D7HIYN6KCU/(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2月29日)。

[10] 〈中大性小眾研究報告沒有告訴你的秘密〉,明光社,2020年1月9日,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article/中大性小眾研究報告沒有告訴你的秘密(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2月29日)。

[11] 黃景洪:〈相愛很難|同志遊行首網上直播 藝人小肥:好似打一場仗咁難〉,《香港01》,2020年11月14日,網站:https://www.hk01.com/18%E5%8D%80%E6%96%B0%E8%81%9E/549025/%E7%9B%B8%E6%84%9B%E5%BE%88%E9%9B%A3-%E5%90%8C%E5%BF%97%E9%81%8A%E8%A1%8C%E9%A6%96%E7%B6%B2%E4%B8%8A%E7%9B%B4%E6%92%AD-%E8%97%9D%E4%BA%BA%E5%B0%8F%E8%82%A5-%E5%A5%BD%E4%BC%BC%E6%89%93%E4%B8%80%E5%A0%B4%E4%BB%97%E5%92%81%E9%9B%A3(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1月22日);〈同志遊行因疫情改網上舉行 岑子杰籲關注少數族裔性小眾〉,《明報》,200年11月14日,網站:https://news.mingpao.com/ins/%E6%B8%AF%E8%81%9E/article/20201114/s00001/1605346931988/%E5%90%8C%E5%BF%97%E9%81%8A%E8%A1%8C%E5%9B%A0%E7%96%AB%E6%83%85%E6%94%B9%E7%B6%B2%E4%B8%8A%E8%88%89%E8%A1%8C-%E5%B2%91%E5%AD%90%E6%9D%B0%E7%B1%B2%E9%97%9C%E6%B3%A8%E5%B0%91%E6%95%B8%E6%97%8F%E8%A3%94%E6%80%A7%E5%B0%8F%E7%9C%BE(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1月22日);伍詠欣:〈香港同志遊行2020宣佈舉辦日期 多個區議會成為支持機構〉,《明周》,2020年8月5日,網站: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E5%90%8C%E5%BF%97%E9%81%8A%E8%A1%8C-%E5%8D%80%E8%AD%B0%E6%9C%83-lgbt-155441(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8月24日)。

[12] 〈區議會不應漠視選民的意願 支持宣揚性解放之同志遊行〉,明光社,2020年7月14日,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statement/%E5%8D%80%E8%AD%B0%E6%9C%83%E4%B8%8D%E6%87%89%E6%BC%A0%E8%A6%96%E9%81%B8%E6%B0%91%E7%9A%84%E6%84%8F%E9%A1%98-%E6%94%AF%E6%8C%81%E5%AE%A3%E6%8F%9A%E6%80%A7%E8%A7%A3%E6%94%BE%E4%B9%8B%E5%90%8C%E5%BF%97%E9%81%8A%E8%A1%8C(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8月24日);胡文傑:〈明光社致函十八區區議會關注同志遊行 蔡志森:事件具爭議 區議會需三思免損聲譽〉,《時代論壇》, 2020年7月14日,網站:

https://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62737&Pid=102&Version=0&Cid=2141&Charset=big5_hkscs(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8月24日)。

曾經刊載於:

香港獨立媒體, 26-1-2021

全球同運議程回顧2020 (LGBT+ Agenda, Global 2020)

26/01/2021

同性婚姻/同性伴侶結合

2020年5月26日開始,哥斯達黎加的同性伴侶可以註冊結婚,落實該國最高法院憲法院於2018年的裁決。[1]

根據路透社2020年12月12日的報道,玻利維亞民事登記處首次批准了一對同性伴侶民事結合。2018年,David Aruquipa和Guido Montaño申請民事結合登記但遭到有關部門拒絕,原因是玻利維亞並不容許同性婚姻,他們於是入稟法院。雖然玻利維亞憲法仍未考慮准許同性婚姻,但他們指禁止同性伴侶民事結合違反了國際人權標準,並且觸犯了玻利維亞法例,對他們構成歧視,玻利維亞憲法法庭最終判他們勝訴。經過兩年的訴訟,他們爭取到同性民事結合。當地一位著名倡議LGBT(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權利的人士表示,這是起初的一步,真正激勵他們的是要去改變這項法律,這成為他們的目標。[2]

泰國內閣於2020年7月8日通過「民事伴侶法」(Civil Partnership Act)草案與「民事與商事法」(Civil and Commercial Code)修正案。「民事伴侶法」草案允許年滿17歲或以上且至少其中一方為泰國公民的同性伴侶進行民事登記,登記的同性伴侶能享有部份猶如異性夫妻一樣的法律權利。「民事與商事法」修正案為民事結合制定進一步的規定,例如已有法律認定之伴侶,則不可再登記。民事結合關係會因死亡、自願分居或法院命令而終止。草案還在等待審議。[3]

位於東歐的黑山(Montenegro成為非歐盟成員國中,第一個承認同性伴侶民事結合(same-sex civil partnerships)的歐洲國家。2020年7月1日,黑山的國會通過有關法案,民事結合的同性伴侶享有和異性戀伴侶一樣的權利。黑山並不容許代孕母服務,無論異性戀夫妻或一般伴侶都不能使用有關服務,因此同性伴侶亦一樣,不能尋求人工受孕。另外,民事結合的同性伴侶並不能收養兒童。黑山總理馬爾科維奇(Dusko Markovic)在社交媒體公開表示,通過同性伴侶民事結合法案代表「我國社會的民主成熟程度與族群融合過程,都朝正確方向邁進了一大步。」他表示:「在歐洲的黑山裡,絕不允許存在任何與性傾向有關的歧視。」黑山總統久卡諾維奇(Milo Djukanovic)亦表示,該法案令黑山離「加入發展最完善的世界民主政體」更近了一點。說穿了,黑山政府認為,通過同性伴侶民事結合法將促進少數群體的權益,有助於黑山加入歐盟。[4]

在不少民主國家,LGBT的意識形態已經和民主、自由和人權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彷彿支持LGBT,便等於支持民主,同樣,支持民主便好像必須同時支持LGBT。這種趨勢令我們反思,在推動民主、自由和人權教育的同時,其實亦必須加強邏輯思辨、倫理和社群責任的教育,以免將LGBT意識形態等同民主自由理念。

更正治療

新西蘭工黨於2020年10月17日的選舉日得到大部份選民支持,奪取了65個議席,即超過國會一半議席,有權單獨執政,早在10月5日工黨已作出承諾,表示如能當選,將禁止更正治療(有關治療幫助個別人士克服同性性吸引及社會性別的混亂,它也被貶稱為拗直治療),並且禁止宣傳、提供有關服務。[5]

2020年3月9日,加拿大司法部長兼總檢察長David Lametti提出的法案C-8(Bill C-8),提出修改加拿大的《刑事法典》,指凡違背人的意願下進行更正治療,或向18歲以下兒童進行更正治療,將被定罪。法案中指出觸犯法例的行為還包括宣傳更正治療、或從更正治療中獲得金錢上或物質上的利益。法案亦提出授權法庭下令清除或刪除更正治療的廣告。不過,向那些面對性傾向或性別身份掙扎的人,在私人談話中表達個人觀點以提供支援,並不會被定罪。2020年10月1日,政府重新在眾議院提出這項法律,有關法案還在審理中。首相杜魯多(Justin Trudeau)當時曾對記者表示:「更正治療是有害的,有辱人格,在加拿大是沒有立足之地的。」[6]

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的內閣成員Liz Truss表示,出於防止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政府可能會禁止對未成年人,即未滿18歲的人士進行跨性別治療。婦女及平等事務部大臣,以及國際貿易大臣Liz Truss堅信,成年人應該享有自己認為合適的自由生活,但是她認為非常重要的是,當人們仍在發展其決策能力的時候,必須保護他們免受那些不可逆轉的決定的影響。此項建議與2018年完成諮詢的《性別承認法》(Gender Recognition Act)改革計劃有關,有關改革的建議於2020年夏季公佈。Truss透露,建議有三項重要原則:第一是保護單性別(single-sex)空間(只供男性或女性使用的空間);第二是同時平衡跨性別成人的權利;最後一項,亦是令同運分子著急的一項原則,就是保護18歲以下兒童或青少年,不讓他們作出不可逆轉的醫療決定。[7]

來自35個國家、超過370名宗教領袖,包括南非聖公會的圖圖大主教、加州猶太宗教學院主席,和美國聯合基督教會主席等簽署一份宣言,要求全球各地禁止更正治療(有關治療幫助個別人士克服同性性吸引及社會性別的混亂,它也被貶稱為拗直治療),及要求多國把基於性傾向和性別認同的罪行非刑事化,並阻止針對性小眾的暴力。有關宣言在2020年12月16日發表,推動該宣言的委員會指,某些宗教教義多年一直被誤用,為LGBTQI人士(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酷兒、雙性人)造成痛苦和冒犯,並認為需要改變。美國醫學會和美國心理學會均反對更正治療,美國有20個州份亦在不同程度上禁止或限制有關治療。香港精神科醫學院亦曾發聲明指,未發現任何可靠科學和臨床證據支持,嘗試改變性傾向能夠帶來好處。[8]

這幾年,愈來愈多國家否定更正治療(又貶稱它為拗直治療),認為會對同性戀者造成傷害,因而立法禁止更正治療,間接令一些自願想改變性傾向的人士求助無門。但同運人士的邏輯很奇怪,指改變性傾向會帶來害處,但改變生理性別卻沒有問題,甚至應及早協助未成年人士變性!英國正考慮禁止對未成年人士(即未滿18歲的人士)進行跨性別治療,若有關做法是禁止為18歲以下兒童或青少年進行變性手術或注射異性賀爾蒙是好事,若是禁止兒童接受輔導或有關性別焦慮症的治療便令人憂慮。

跨性別

英國政府在2020年9月22日公佈有關《性別承認法》的公眾討論結果,政府共收到超過100,000個回應,當中有近三分之二要求,在申請轉變社會性別時,不需要在醫療上被診斷為患有性別焦躁症。有五分之四的回應者要求,申請轉變社會性別時,不用提交詳盡的醫療報告,有關報告會列出申請人接受的所有治療。在公佈有關結果時,婦女及平等事務部大臣,以及國際貿易大臣Liz Truss發表聲明,承諾會令申請性別承認證書(Gender Recognition Certificate)的程序變得「更寬容和直接」。現時在英國,如有人想更改出生證明文件上的社會性別(gender),可以向政府申請性別承認證書,該證書雖然不是身份證明文件,但有了這份證明,跨性別人士便可以根據該證書上的社會性別結婚。而《性別承認法》要求申請人,必須在醫療上被診斷為患上性別焦躁症,並同時以自己屬意的社會性別生活了最少兩年。有爭取跨性別者權益人士指,以上申請程序要求跨性別者去證明自己的社會性別,令他們感到難受。Truss表示會簡化有關的申請程序,讓申請人透過網上提交申請,並下調有關申請費。不過,雖然有權益份子希望,將合法申請轉變社會性別程序的年齡,由18歲下調至16歲,英國政府在9月時則沒有為此作出回應。[9]

英國女跨男記者Freddy McConnell現時30多歲,她在生物學上能夠懷孕和生育,當她誕下孩子時,她希望依據法律上的性別:男士,在孩子的出生證明文件上被註冊為父親或家長,但英國法例規定她只可以在有關文件上被註冊為母親,McConnell認為這是侵犯了她的人權,不尊重她的個人和家庭生活。在英國的高等法院和上訴法院,她已經輸掉了兩輪法律訴訟,最高法院法官在2020年11月16日表示,他們不會考慮她的案件。[10]

有律師稱,如果McConnell贏得了這場鬥爭,她的孩子就會成為英格蘭和威爾斯中,第一個在法律上沒有母親的人。[11] 這位女跨男人士指責英國的政府部門違反了她及孩子的權利,卻沒有想過,她才是違反孩子權利,讓孩子一出生便失去了「母親」的人呢?這是否另一種形式的虐兒呢?日後,兒童的權利又應該由誰去維護呢?

其他法例

位於非洲中西部的蓬(Gabon,該國的國民議會於2020年6月23日表決通過把同性性行為除罪化。法案在2020年6月29日獲參議院通過,同年7月7日獲總統Ali Bongo簽署,正式實施。[12]

蘇丹過渡政府在2020年7月13日通過一系列改革法案,包括廢除針對肛交行為的鞭刑和死刑,但肛交仍被視為罪行,違者可被判監五年至終身監禁。[13]

美國加州州長Gavin Newsom於2020年9月26日簽署了一條新法例,允許加州的懲教及康復部門根據跨性別囚犯的性別身份而不是生理性別,來分配他們進到男子或女子監獄。法例規定有關部門不能單單因為囚犯在解剖上的性別或其性傾向等理由而拒絕他們的要求,除非是有「管理或安全方面的顧慮」。即使要求被拒絕,州政府必須以書面解釋原因,並且給囚犯提出異議的機會。有關法例已於2021年1月1日生效。[14]

2020年6月15日,美國最高法院的法官,以六對三的票數,裁定1964年《民權法》第七章(Title VII of the Civil Rights Act of 1964)禁止僱員「因為性別」而受到歧視,當中包括了同性戀和跨性別僱員在內。過去50年來,法官把第七章所提到的禁止因為性別的歧視,僅意味著僱主不能對待婦女比男人更差,反之亦然。有法官非議把此法例提到的「因為性別」包括同性戀和跨性別,認為這是修改法律,而不是對法律進行解釋。反對此舉的法官之一 Samuel A. Alito Jr.指多數人沒有提到該裁決將如何影響住屋、宗教僱主或體育運動。[15]

2013年,在美國密根州的一間殯儀公司RG & GR Harris Funeral Homes Inc擔任經理的男跨女跨性別人士Aimee Stephens告訴老闆,他打算轉變性別,由男性轉為女性,所以他想穿保守的裙子套裝或裙上班,老闆回應他,這樣的外表會令哀悼死者的家庭分心,最後他被該公司辭退。其後,Stephens向美國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求助,該委員會的律師在2014年向殯儀公司提出訴訟,指控該公司解僱了Stephens構成性別歧視,違反了1964年《民權法》第七章。Stephens於2020年5月因腎病逝世,美國最高法院在2020年6月15日裁定Stephens勝訴。2020年11月30日,殯儀公司同意將13萬美元存入Stephens的遺產,以及支付12萬美元律師費予相關人權組織,以作賠償,這令雙方達成協議,並結束了這宗訴訟。這宗訴訟成為了一項里程碑,因為美國最高法院裁定了針對跨性別者的歧視是不合法的性別偏見。[16]

根據2020年10月28日《費城同志新聞》(Philadelphia Gay News)的報道,當時還未當選並且仍在競選期間的美國總統拜登,在訪問中提到,自己在擔任副總統期間,一直是LGBTQ的倡導者,他指若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將擴大LGBTQ的權利,在國際倡議,讓它成為美國外交的一部份。拜登並且承諾在上任100天內優先通過「平等法案」(Equality Act)的立法。該法案將禁止基於性傾向和性別身份,在就業、住屋、公共住處、公共設施、公共教育、聯邦資助、信貸和陪審服務等方面作出歧視。「平等法案」其實已於2019年5月17日在眾議院獲通過,不過因為共和黨佔了參議院較多議席,法案一直未獲參議院通過。若法案獲通過,將會危害教育、運動、醫學及領養等領域的事宜。除了處理「平等法案」的立法,拜登聲稱會使用行政權力,以盡快推翻特朗普政府過去一些「歧視行動」,並進一步消除針對LGBTQ+人士(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酷兒等人士)的「歧視」。[17]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允許法官向曾經同住或正在同住、前任或現任、同性或異性的配偶或伴侶,發出「家庭暴力保護令」(Domestic Violence Protective Order)。這法令亦適用於正在約會或之前曾約會的情侶,但只限於異性伴侶。不過,在2020年12月31日,此法令卻有所改變,它亦涵蓋正在約會或之前曾約會的同性情侶。事緣一位來自韋克縣(Wake County)的女子,在2018年申請「家庭暴力保護令」,希望藉此阻止她的前女友與她接觸,但遭地方法院法官拒絕,地區法官Anna Worley回覆該女子,指因法律上的語言,她無權發出有關的保護令。該女子之後上訴,在12月31日,上訴法院裁定,北卡羅萊納州所發出的「家庭暴力保護令」,讓人免受虐待或處於令人恐懼的約會關係,亦適用於同性案件。[18]

美國愛達荷州立法機關要求州政府簽署眾議院法案509(House Bill 509),該法案名為《人口統計法》(Vital Statistics Act),禁止跨性別者修改反映其生理性別的出生證明文件及其他相關文件,除非是為了糾正「出生時的重大事實」錯誤,或糾正「文書或數據輸入上的錯誤」,否則不可修改,申請更改者亦需得到法庭命令。參議院以27比6的大比數票數通過立法,2020年3月30日,該州州長Brad Little簽署了該法案,法案本來會於2020年7月1日於愛達荷州生效。[19] 不過,在2020年8月7日,聯邦法院阻止愛達荷州實施此法規,美國地方法院法官Candy Dale裁定,新法例還不夠深入,並且違反了她於2018年首次發佈的禁令——愛達荷州的法律禁止某人更改其出生證明文件以符合其性別認同是違憲的。[20]

除了《人口統計法》,愛達荷州州長Brad Little在同日亦簽署了另一條眾議院法案500(House Bill 500),《女性體育公平法》(Fairness in Women's Sports Act),它原本同樣會在2020年7月1日在該州生效。該法案適用於所有由公立學校、學院及大學資助的運動團體。女子團隊是不會讓聲稱自己是女性的跨性別學生加入。如有任何爭議,學生可以透過提交由醫生簽署的聲明,來證明自己的性別。而有關聲明必須單單依據學生的內在及外在生殖解剖構造、正常內源性產生的睪丸素水平,及遺傳組合分析,來顯示學生的性別。愛達荷州的美國公民自由聯盟(The 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of Idaho)等幾個團體,為到一名跨性別大學生Lindsay Hecox及另一名匿名的高中學生提出訴訟,挑戰眾議院法案500。聯邦法院地方法官David Nye在2020年8月17日發出初步禁令,阻止該州實施眾議院法案500,原因是他認為兩位挑戰法案的原告人,很可能會在有關訴訟中獲勝。[21]

挪威議會在2020年11月24日二讀通過擴闊現時《刑法》,禁止針對跨性別人士的仇恨言論。該國《刑法》自1981年以來一直有保護同性戀者免受仇恨言論侵擾,如在私人言論違反了有關條例,將面對罰款或長達一年的監禁,如在公開評論違反條例,將面臨最高刑罰三年監禁。[22]

新加坡,三名人士分別在2018及2019年入稟法院,挑戰有關禁止男男性行為的法例——《刑事法典》第377A條。該法例列明男性雙方自願進行的性行為屬嚴重猥褻的刑事罪行,違者最高可被判監禁兩年。2020年3月30日,新加坡高等法院的法官駁回三人就第377A條提出的挑戰。法官提到沒有任何讓人信服的理由,要推翻2014年新加坡上訴庭的判決,法官指第377A條例設立的原意總體上是要維護公眾道德,以強制執行法例和起訴男性之間一切形式的嚴重猥褻行為。[23] 上述案件的其中一位申請人,在2020年12月初再次入稟法院挑戰有關法例。由於《刑事法典》377A條雖然存在,但實際上甚少執行,因此,申請人認為這反映新加坡法例的不一致,他認為若政府沒有全面執行《刑事法典》377A條,便應廢除有關法例。[24]

匈牙利國會在2020年5月19日以133票對57票通過了一項法例,禁止跨性別者更改官方文件上出生時的性別。該法現在等待著總統János Áder簽署,以成為法律。維權人士說,他們會試圖說服他不要簽署。[25] 有申訴者入稟法院指該法違憲,在2020年11月,匈牙利法院裁定須就該法作出違憲審查,而憲法法庭會為此作出裁決。[26]

我們一方面不願意見到有人因為同性性行為而受到重罰、甚至被責打至死,但另一方面亦不願意看到法官輕易改變立法原意,隨著新任美國總統拜登上場,預計將推出更多有利於同運人士的法例,甚至令美國變成同運人士的天堂。

教會或神學院

聯合衛理公會(The United Methodist Church)各地的領袖齊集美國,在經過討論後在2020年1月3日宣佈,因著對同性婚姻的「根本分歧」,教會正計劃分為兩個宗派。根據該會現時的紀律手冊,選擇過同性戀生活的人不能成為聖職人員,而聖職人員也不能主持同性婚姻,否則有可能遭到處分。當傳統主義者分了出去,這意味著現有的聯合衛理公會大有可能廢除上述的規例。由16位教會領袖簽署的提案,本來打算於2020年5月聯合衛理公會舉辦的全球會議上,讓特定的會眾及神職人員投票,但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會議不了了之。雖然國際會議開不成,但美國喬治亞州一間支持LGBTQ權利的教會——Asbury Memorial Church,離開了聯合衛理公會。該會表示,在2020年8月15日舉行的聯合衛理公會南喬治亞州會議,投票通過容許Asbury Memorial Church離開,它將會從聯合衛理公會分出來。該會在9月3日表示,它不會再隸屬聯合衛理公會,成為該國第一間因著改革與保守之間的「根本分歧」而採取行動的教會,以及成為一間沒有宗派的獨立教會。[27]

2017及2018年分別有兩位美國的福樂神學院的學生,因與同性別人士結婚,被學校開除學籍。他們事後提出法律訴訟,指神學院有關性方面的準則政策,違反了《民權法》第九章。2020年10月7日,加州的聯邦法院駁回有關案件的申請,法院指出神學院在《民權法》第九章是獲得宗教組織的豁免,又指出法院不得審查(神學院)對宗教信仰的解釋。代表福樂神學院的律師表示,聯邦法院首次承認基於信仰的教育機構享有宗教自由的豁免權。代表學生的律師表示,會就判決提出上訴。[28]

教會過去也曾出現大分裂,主要基於教義分歧,當雙方爭論不休時,便是分裂的開始。現時同性戀這課題已經發展到猶如信仰教義核心一樣,當有分歧出現,分裂亦難以避免。

言論或逆向歧視

美國肯塔基州前書記Kim Davis基於信仰的緣故,不發出結婚許可證予同性伴侶,其後,她被兩名同性戀人士控告,除失去原來職位外,亦因此事被短暫監禁,此案引起了全國關注。Davis提出上訴,2020年10月5日,最高法院表示不受理Davis的案件,大法官Clarence Thomas及Samuel Alito表示接受最高法院的決定所以才作出有關決定,但他們亦藉此機會表示他們對判決的異議。他們稱因著Obergefell v. Hodges(2015)的案例,最高法院要求所有州份承認同性婚姻,這在憲法中是「無處可尋」,並威脅到「許多美國人的宗教自由,他們認為婚姻是一男一女之間的神聖制度。」他們不同意Obergefell案件的最初決定,如果有機會,相信他們將投票推翻這一決定。[29]

2019年,基督徒助教Kristie Higgs被英國格洛斯特郡費爾福德鎮的一間學校開除。她遭解僱之前在facebook上分享了一些帖子,她在其中一個帖子,呼籲人在網上的請願書上簽名,反對強制性的同性戀運動關係教育。在另一篇帖文中,她分享了一篇文章,當中提到在美國學校的兒童書籍中,興起了跨性別意識形態。此帖子引起他人關注,一位同事標籤她為「納粹右翼極端分子」,她在2018年10月被停職,隨後遭到解僱。Higgs採取了法律行動,指學校解僱她,違反了言論自由及宗教自由的原則,Higgs在2020年9月,在勞資審裁處中堅稱,以《聖經》的真理對抗有害的信念,在道德上是必要的。[30] 根據媒體在2020年10月底的報道,勞資審裁處裁定解僱Higgs的決定是合法的,因為她遭到解僱是因為她違反了學校方面使用社交媒體的守則,而並非因著她的宗教信仰。[31]

2020年7月5日,著名英國女作家羅琳(J.K. Rowling)因著在社交媒體發表的言論,再次惹來跨性別人權倡議人士猛烈抨擊。跨性別模特兒Munroe Bergdorf回應羅琳的言論,指到這位作家「危險」,並且對LGBT人士來說是個「威脅」。面對多次的抨擊,羅琳在2020年6月10日選擇發長文解釋,該文章題為“J.K. Rowling Writes about Her Reasons for Speaking out on Sex and Gender Issues”。無論羅琳如何解釋,在支持同運人士眼中,她仍是一個歧視跨性別的人,她的兩大粉絲網站:The Leaky Cauldron和MuggleNet表示,不再提供羅琳個人網站連結。另外,不少與她合作過的演員也表示不認同她的言論,要與她劃清界線。[32]

芬蘭議會議員兼前內政部長Päivi Räsänen,多年來在芬蘭政圈打滾。2019年6月,她發了一條Twitter帖文質疑她教會領導層,以官方形式贊助2019年同志遊行活動,並附上《聖經》經文的圖片。為此,Räsänen在2019至2020年,曾先後幾次遭到警方幾次刑事調查。在芬蘭,有許多規範言論的法律,包括《種族煽動》(ethnic agitation),一旦罪成,最高刑罰為入獄兩年。基督教組織國際捍衛自由聯盟(Alliance Defense Freedom International)正為Räsänen的辯護提供支援。聯盟執行董事及《被審查:歐洲仇恨言論法如何威脅言論自由》一書的作者Paul Coleman指出:「在自由社會中,應允許每個人分享自己的信念,而不必擔心審查制度,這是每個自由民主社會的基礎。通過所謂『仇恨言論』的法律將言論定為刑事罪行,會關閉了重要的公開辯論,並對我們的民主構成嚴重威脅。這類案件造就了恐懼和審查文化,這在整個歐洲正變得愈來愈普遍。」[33]

2019年12月7日,加拿大多倫多天主教教育局(Toronto Catholic District School Board, TCDSB)的其中一位董事Michael Del Grande,連同其他三位董事投票反對在多倫多天主教教育局的行為守則中,加入性別身份(gender identity)、性別表達(gender expression)等字眼,以表達對LGBTQ學生的支持。Del Grande曾在2019年12月向一個網站發表聲明,表明反對這些性別上的意識形態,因為它與基督教人類學提到的人是不一致的。Del Grande稱性別上的意識形態便是邪惡。多倫多天主教教育局另一位董事Markus de Domenico,他希望由12人組成的董事會,要求Del Grande撤回他在聲明中的言論,並向員工、學生、家庭及董事會成員等致歉。2020年11月11日,TCDSB決定制裁Del Grande,TCDSB的主席Joseph Martino稱Del Grande的行為「不尊重整個LGBTQ群體和TCDSB群體」。董事會對Del Grande的制裁包括要求Del Grande公開道歉並完成平等培訓計劃,並且在三個月內董事會不可任命Del Grande擔任任何代表位置或職務。[34]

美國科羅拉多的基督徒網頁設計師Lorie Smith挑戰該州的反歧視法例,代表她的律師,來自Alliance Defending Freedom的Kristen Waggoner,在2020年11月16日在丹佛市向美國聯邦第十巡迴上訴法院的三位法官提出,Smith不必根據該州的反歧視法而為同性伴侶設計婚禮網頁,因為這等於強迫她發表違反她宗教信仰的言論。[35]

上面的其他法例部份提到,挪威議會擴大了自1981年以來一直保護同性戀者的《刑法》範圍,把針對跨性別人士的仇恨言論也納入其中。當性解放思潮成為主流,只要有人提出與主流意見不同的言論,又或是採取不一樣的行動時,這些忠於信仰的人,除了會遭到法例懲罰,還會遭到網絡上排山倒海的惡意言論追擊。令人慨嘆的是不少自由社會在不斷強化一些人的自由、甚至讓他們自行界定自己性別身份的同時,卻不斷剝奪其他人基於宗教和良心所發表言論的自由。

教育

英國教育部(The U.K. Department of Education)於2020年9月24日發佈了新的教育指引,指示教育工作者「不可強加有害的性別定型觀念」在學童身上,指引舉例指出,不可因著學童的陽剛或陰柔性格,或是喜歡穿著中性或女性化的衣服,就告訴學童他們可能是被裝在錯誤身體裡,及他們可能屬於另一個社會性別。關於生理性別及社會性別的性教育教材,指引建議若然有機構或組織推動「與性別定型觀念不一致等同於具有不同的性別身份」這觀念,學校便不應該與有關機構或組織合作。指引又提到,教育工作者不該「刻意引導」而是「傾聽」學童的想法,進而支持及以同理心對待每位學生。[36]

日本福岡縣三山市的瀨高小學,在2020年4月推出不分男女的標準版校服。日本已有愈來愈多的國中在校服方面顧及LGBT學生,至於小學方面,瀨高小學似乎是日本首間小學推出這樣的校服。[37]

《國王與國王》是一本講述男生要跟男生結婚的故事繪本。台灣教育部以此送贈給小一新生。台灣的家長團體於2020年9月9日召開記者會,聯合要求教育部主動收回《國王與國王》繪本,公開選書及審書制度,並要求教育部的所有入校書籍,都須有家長團體代表參與審查。[38]

台灣高雄家長團體代表(高雄市家長協會、高雄市家長關懷教育協會、中華民國全國家長協會及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等家長團體)於2020年4月16日,經高雄市教育局行文核備後,到高雄市明義國小進行「109學年上學期國小教科書」審查,為5月各間國民小學辦理「109學年教科書選書」,提供相關意見。審查後,家長對與性議題相關內容表示「極高關切」,例如:「同性間的同性戀經驗,與異性間做性遊戲也很常見」、「與同輩討論性、互相手淫,尋找自我刺激。」另外,家長也質疑「對『性別』看法將隨成長等有變異」這一錯誤的說法,會不會置入鼓勵孩子「變性」的觀念。[39]

當英國開始提醒教師若輕易根據學童的性別氣質或愛好衣著,便教導他們可能是被裝在錯誤身體裡是有某程度危險的時候,台灣反而熱切地推動性解放文化,沒有考慮這會否對兒童的身心靈會造成甚麼長遠的影響,香港實在不可不察。

支持傳統家庭價值

波蘭總統杜達(Andrzej Duda)競選連任,在選舉期間曾表示如成功連任,他將修憲以明文禁止同性伴侶收養孩子,他又多次公開指LGBT平權運動破壞傳統家庭價值,對國家造成威脅。2020年7月13日波蘭選舉委員會宣布杜達連任成功。[40]

波蘭,至少有100個城市或地區(大多位於波蘭東南部的保守地區)宣誓,聲言不會加入「LGBT意識形態」,或會採納「家庭憲章」,以支持異性戀聯合。歐洲委員會人權專員在2020年12月3日發佈了一份備忘錄,表示關注波蘭有政府官員,對LGBTI人士污名化,散佈恐懼同性戀的陳述,並指這些污名化行為及仇恨會直接導致部份人或群體將暴力行為合理化,有時更會引起致命後果,呼籲波蘭的政客停止有關行為。[41]

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將一男一女婚姻的概念寫入俄羅斯憲法中,將婚姻定義為一男一女的聯合。他於2020年3月2日提交了一份修改憲法的提案,當中莊嚴地提到俄羅斯人「對上帝的信心」,及婚姻是在「一男一女」之間。該提案無疑是在憲法中加入了禁止同性婚姻條文。普京曾說過他對同性戀者沒有偏見,只是他認為同性戀和流動性別與俄羅斯傳統價值觀不一致。在6月25日至7月1日舉行的公投中,77.9%的選民支持修改憲法提案,有關的憲法修改正式在2020年7月4日生效。[42]

匈牙利國會於2020年12月15日通過法案,重新定義了該國憲法中的「家庭」,將婚姻定義為男人和女人之間的婚姻,並稱「家庭的基礎是婚姻和親子關係。母親是女人,父親是男人。」新法之下,只有一男一女的夫婦才可以申請領養孩子,同性侶伴不可以領養孩子,亦不能如以前一樣,以個人身份申請領養孩子,若單身人士想領養孩子,需要政府特別的允許。

新法訂立由該國首相Viktor Orban推動,政府稱新法將禁止同性伴侶領養子女,並稱該法是為了「加強保護匈牙利家庭和我們孩子的安全。」人權組織和LGBT+倡導者強烈抗議有關做法,匈牙利國際特赦組織主任David Vig認為「對於匈牙利的LGBTQ社群來說,這是黑暗的日子,對於人權而言,這是黑暗的日子。」

匈牙利是歐盟成員國,歐洲跨性別人權組織執行董事Masen David呼籲歐盟委員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透過委員會評估法律的規則和《歐洲聯盟條約》第七條,重申LGBT父母的權利、提出多元化兒童遭到企圖消除,以及禁止跨性別者及雙性人在法律文件中更改性別的事情正在發生,以表達對匈牙利的不滿。[43]

傳統家庭價值面對愈來愈大的挑戰,而願意推廣的又往往並非西方的民主國家,而當有國家表示支持,馬上會被這些民主國家中支持同運和性解放的組織抨擊。很多人都認為政教需要分離,但卻無法把性解放的意識形態與政治分離,彷彿不接納LGBT+便是不民主自由的國家。

 

 

香港同運議程回顧2020

 

昔日全球同運議程回顧:

全球同運議程回顧2019

全球同運議程回顧2018

 

昔日香港同運議程回顧:

香港同運議程回顧2019

香港同運議程回顧2018

 


[1] AFP and The Tico Times, “Costa Rica hours away from legalizing same-sex marriage,” THE TICO TIMES Since 1956, last modified May 25, 2020, https://ticotimes.net/2020/05/25/costa-rica-hours-away-from-legalizing-same-sex-marriage.

[2] “Bolivia approves first same-sex union following legal battle,” Reuters, last modified December 12, 2020,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bolivia-lgbt-civil-union-idUSKBN28M0HZ; Lindsey McGinnis, “Points of Progress: Bolivia recognizes same-sex civil union, and more,”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last modified January 7, 2021, https://www.csmonitor.com/World/Progress-Watch/2021/0107/Points-of-Progress-Bolivia-recognizes-same-sex-civil-union-and-more.

[3] 廖綉玉:〈亞洲性別平權重大里程碑!泰國內閣批准《民事伴侶法》 同性伴侶享繼承權與領養權、可與外國人登記〉,風傳媒,2020年7月9日,網站:https://www.storm.mg/article/2838051(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8月24日);Busaba Sivasomboon, "Thai Cabinet approves bills allowing same-sex partnerships," The Washington Post, last modified July 8, 2020,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asia_pacific/thai-cabinet-approves-bills-allowing-same-sex-partnerships/2020/07/08/4a70cad2-c12c-11ea-8908-68a2b9eae9e0_story.html;" Thailand’s Cabinet approves bills granting legal status to same-sex unions," Los Angeles Times, last modified July 9, 2020, https://www.latimes.com/world-nation/story/2020-07-09/thailand-cabinet-approves-bills-legal-status-same-sex-unions;"Cabinet backs bill allowing same-sex unions," Bangkok Post, last modified July 8, 2020,  https://www.bangkokpost.com/thailand/general/1947992/same-sex-marriage-endorsed;"Civil unions for gay couples," Bangkok Post, last modified July 9, 2020, https://www.bangkokpost.com/thailand/general/1948184/civil-unions-for-gay-couples;Helen Regan and Kocha Olarn, “Thailand could become the first Southeast Asian country to legalize same-sex civil partnerships,” CNN, last modified July 9, 2020, https://edition.cnn.com/2020/07/09/asia/thailand-same-sex-union-bill-intl-hnk/index.html;何文翰:《泰國內閣批准同性婚姻法案 尚待國會通過》,《香港01》,2020年7月9日,網站: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5%9C%8B%E9%9A%9B/496130/%E6%B3%B0%E5%9C%8B%E5%85%A7%E9%96%A3%E6%89%B9%E5%87%86%E5%90%8C%E6%80%A7%E5%A9%9A%E5%A7%BB%E6%B3%95%E6%A1%88-%E5%B0%9A%E5%BE%85%E5%9C%8B%E6%9C%83%E9%80%9A%E9%81%8E(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1月19日)。

 

[4] 王穎芝:〈巴爾幹半島第一國!蒙特內哥羅國會通過《同性伴侶法》 邁出婚姻平權一大步〉,風傳媒,2020年7月4日,網站:https://www.storm.mg/article/2822401(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8月24日);

“Montenegro becomes first country in Balkans to legalise same-sex civil partnerships,” EuroNews, last modified July 2, 2020, https://www.euronews.com/2020/07/02/montenegro-becomes-first-country-in-balkans-to-legalise-same-sex-civil-partnerships;Rachel Savage, “Montenegro legalises same-sex civil partnerships,” Reuters, last modified July 2, 2020,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montenegro-lgbt-lawmaking-trfn/montenegro-legalises-same-sex-civil-partnerships-idUSKBN24271A; Samir Kajosevic, “Montenegro Parliament Narrowly Votes to Legalize Same-sex Unions,” Balkan Insight, last modified July 2, 2020, https://balkaninsight.com/2020/07/02/montenegro-parliament-narrowly-votes-to-legalize-same-sex-unions/

[5] “New Zealand election: Labour and Māori parties gain MP each in final results,” the Guardian, Nov  6, 2020.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0/nov/06/new-zealand-election-labour-and-maori-parties-gain-mp-each-in-final-results.  “New Zealand ruling party vows to ban efforts to alter sexual orientation,” Mail Online, October 5, 2020, https://www.dailymail.co.uk/wires/reuters/article-8805279/New-Zealand-ruling-party-vows-ban-efforts-alter-sexual-orientation.html; Amelia Wade, “Election 2020: Labour vows to end gay conversion therapy and pour $4 million into Rainbow youth mental health services,” Nzherald.co.nz, October 5, 2020, https://www.nzherald.co.nz/nz/news/article.cfm?c_id=1&objectid=12370426; Christopher Johnson. “New Zealand, Canada move to ban LGBT+ conversion therapy,” Mail Online, October 5, 2020, https://www.dailymail.co.uk/wires/reuters/article-8806763/New-Zealand-Canada-ban-LGBT-conversion-therapy.html.

 

[6] Denise Paglinawan, “Canada seeks to ban LGBTQ conversion therapy,” Reuters, March 10, 2020,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canada-lgbt/canada-seeks-to-ban-lgbtq-conversion-therapy-idUSKBN20W2XV; “BILL C-8,” Parliament of Canada, last modified March 9, 2020, https://www.parl.ca/DocumentViewer/en/43-1/bill/C-8/first-reading; “Proposed changes to Canada’s Criminal Code relating to conversion therapy,” Department of Justice, Government of Canada,  https://www.justice.gc.ca/eng/csj-sjc/pl/ct-tc/index.html; Mahad Arale, “Canada reintroduces bill banning LGBT conversion therapy,” Mail Online, last modified October 1, 2020, https://www.dailymail.co.uk/wires/reuters/article-8795661/Canada-reintroduces-bill-banning-LGBT-conversion-therapy.html.

[7] Michael Foust, “Britain May Ban Transgender Treatments for Children to Guard Them from 'Irreversible' Harm,” Christian Headlines, last modified April 27, 2020, https://www.christianheadlines.com/contributors/michael-foust/britain-may-ban-transgender-treatments-for-children-to-guard-them-from-irreversible-harm.html; Jasmine Andersson, “Liz Truss to review treatment for transgender teens and single-sex spaces under Gender Recognition Act plans,” inews.co.uk, last modified April 24 2020, https://inews.co.uk/news/health/liz-truss-gender-recognition-act-transgender-teens-treatment-single-sex-spaces-2547343; Sally Lockwood et al., “NHS 'over-diagnosing' children having transgender treatment, former staff warn,” Sky News, last modified December 12, 2019, https://news.sky.com/story/nhs-over-diagnosing-children-having-transgender-treatment-former-staff-warn-11875624#;〈英政府擬修法 禁「兒童變性治療」 同運團體緊張遊說〉,風新聞,2020年5月20日,網站:https://pm-news.hk/2020/05/20/transgender-rules-will-change-to-protect-wellbeing-of-under-18s/(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6月16日)。

[8] “DECLARING THE SANCTITY OF LIFE AND THE DIGNITY OF ALL,” GIC+, accessed December 31, 2020, https://globalinterfaith.lgbt/;〈南非圖圖大主教等逾370名宗教領袖籲禁性傾向扭轉治療〉,《商業電台889103.com》,2020年12月17日,網站:https://www.881903.com/news/international/2371028/%E5%8D%97%E9%9D%9E%E5%9C%96%E5%9C%96%E5%A4%A7%E4%B8%BB%E6%95%99%E7%AD%89%E9%80%BE370%E5%90%8D%E5%AE%97%E6%95%99%E9%A0%98%E8%A2%96%E7%B1%B2%E7%A6%81%E6%80%A7%E5%82%BE%E5%90%91%E6%89%AD%E8%BD%89%E6%B2%BB%E7%99%82(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12月31日)。

[9] Suyin Haynes, “The U.K. Government Has Finally Responded on Gender Recognition for Trans People. LGBT Groups Say It Is ‘Lackluster’,” TIME,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22, 2020, https://time.com/5891598/gender-recognition-act-reform-uk/; Elizabeth Truss, “Government Equalities Office Update Statement made on 22 September 2020,” UK Parliament,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22, 2020, https://questions-statements.parliament.uk/written-statements/detail/2020-09-22/hcws462.

[10] Iliana Magra, “Transgender Man in U.K. Loses Appeal to Be Listed as Father,” The New York Times, last modified April 29, 2020, https://www.nytimes.com/2020/04/29/world/europe/transgender-man-uk-mother.html; “Freddy McConnell: Transgender man's bid to be named father fails,” BBC News, last modified April 29, 2020, https://www.bbc.com/news/uk-england-kent-52471697; Press Association, “Stonewall calls for change after trans man fails in birth certificate legal bid,” Evening Express, last modified November 16, 2020,  https://www.eveningexpress.co.uk/news/uk/stonewall-calls-for-change-after-trans-man-fails-in-birth-certificate-legal-bid/.

[11] Press Association, “Stonewall calls for change after trans man fails in birth certificate legal bid.”

[12] “Lawmakers vote to decriminalise homosexuality in Gabon,” France 24, June 24, 2020, https://www.france24.com/en/20200624-lawmakers-vote-to-decriminalise-homosexuality-in-gabon; Georges Dougueli, “Gabon divided over adoption of law decriminalising homosexuality,” The Africa Report, last modified June 29, 2020. https://www.theafricareport.com/31647/gabon-divided-over-adoption-of-law-decriminalising-homosexuality/; "UNAIDS welcomes decision by Gabon to decriminalize same-sex sexual relations," UNAIDS, last modified July 7, 2020, https://www.unaids.org/en/resources/presscentre/pressreleaseandstatementarchive/2020/july/20200707_gabon; "Gabon: Freedom House Welcomes Decriminalization of Same-sex Relations," Freedom House, last modified July 9, 2020, https://freedomhouse.org/article/gabon-freedom-house-welcomes-decriminalization-same-sex-relations.

[13] “Sudan: 1991 Criminal Act as Amended in 2009,” Refworld, last modified May 21, 2009, https://www.refworld.org/docid/5a8433274.html;" Civil Society Statement in Response to The Law of Various Amendments," Sudan Tribune, last modified August 14, 2020, https://sudantribune.com/spip.php?article69702;"Sudan: New Law Amending Penal Code Takes Effect," LIBRARY OF CONGRESS, July 23, 2020, https://www.loc.gov/law/foreign-news/article/sudan-new-law-amending-penal-code-takes-effect/;Ban Barkawi and Rachel Savage, “Great first step' as Sudan lifts death penalty and flogging for gay sex,” Reuters, last modified July 17, 2020,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sudan-lgbt-rights-trfn/great-first-step-as-sudan-lifts-death-penalty-and-flogging-for-gay-sex-idUSKCN24H30J;Zoe Tidman, "Sudan lifts death penalty and flogging for gay sex," INDEPENDENT, last modified July 19, 2020, https://www.independent.co.uk/news/world/africa/gay-sex-sudan-death-penalty-flogging-lifted-prison-sentence-a9627121.html;簡恒宇:〈《同志人權》蘇丹廢除「男男性行為」鞭刑、死刑 LGBT團體:最終目標仍是同志除罪化〉,風傳媒,2020年7月19日,網站:https://www.storm.mg/article/2866301(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8月27日)。

[14] 〈加州新例:跨性別人士可按性別認同分配到男、女子監獄〉,《蘋果日報》,2020年9月29日,網站:https://hk.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20200929/TFIN7VQBPVH2XBLNO4XEWOURH4/(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11月9日);Adam Beam, “California Governor Signs Law Requiring Transgender Inmates Be Housed by Gender Identity,” AP, September 27, 2020. https://time.com/5893849/california-prison-gender-identity-law/; Adam Beam, “California will house transgender inmates by gender identity,” AP,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27, 2020, https://apnews.com/article/prisons-gender-identity-california-gavin-newsom-archive-14cd954b06360d21349b77233318369e; Biba Adams, “California governor signs law requiring trans inmates to be housed by gender identity,” yahoo news,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28, 2020, https://news.yahoo.com/california-governor-signs-law-requiring-145334509.html; Bradford Betz, “California Gov. Newsom signs law requiring transgender prison inmates to be housed based on gender identity,” Fox News,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27, 2020,  https://www.foxnews.com/us/california-newsom-law-requiring-transgender-prison-inmates-gender-identity; Jonathan Mcdougle, “California to house transgender inmates based on gender identity,” CBS NEWS, last modified October 7, 2020, https://www.cbsnews.com/news/california-transgender-prison-inmates-gender-identity-housing/; Andrew Sheeler, “Five new California laws that go into effect in 2021,” The Sacramento Bee, last modified December 31, 2020, https://www.sacbee.com/news/politics-government/capitol-alert/article247835360.html.

[15] Robert Barnes, “Supreme Court says gay, transgender workers protected by federal law forbidding discrimination,” The Washington Post, last modified June 16, 2020,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politics/courts_law/supreme-court-says-gay-transgender-workers-are-protected-by-federal-law-forbidding-discrimination-on-the-basis-of-sex/2020/06/15/2211d5a4-655b-11ea-acca-80c22bbee96f_story.html;〈美最高法院裁定同性戀及跨性別人士受免於職場歧視保障〉,香港電台,2020年6月16日,網站: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532250-20200616.htm(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6月16日);〈最高法院裁定 法案保障LGBT免受職場歧視〉,《東方日報》,2019年6月16日,網站:https://hk.on.cc/hk/bkn/cnt/amenews/20200616/bkn-20200616050036045-0616_00972_001.html(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6月17日);〈美保守派法官「倒戈」撐性小眾平權〉,《明報》,2019年6月17日,網站:https://news.mingpao.com/pns/%E5%9C%8B%E9%9A%9B/article/20200617/s00014/1592332758464/%E7%BE%8E%E4%BF%9D%E5%AE%88%E6%B4%BE%E6%B3%95%E5%AE%98%E3%80%8C%E5%80%92%E6%88%88%E3%80%8D%E6%92%90%E6%80%A7%E5%B0%8F%E7%9C%BE%E5%B9%B3%E6%AC%8A(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6月17日)。

[16] Megan Sheets, “Michigan funeral home agrees to pay $250k settlement to the estate of late director who was fired for being transgender in case that led to landmark Supreme Court victory for LGBT rights,” Mail Online, last modified December 4, 2020,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9011025/Michigan-funeral-home-settles-landmark-transgender-bias-case-against-former-director-250k.html.

[17] 艾以琳:〈搶救選情!拜登承諾上任100日內通過LGBTQ《平等法案》 外媒舉4大危機〉,風向新聞,2020年10月29日,網站:https://kairos.news/266890;“The Biden Plan to advance LGBTQ+ Equality in America and around the World,” Biden Harris, accessed December 31, 2020, https://joebiden.com/lgbtq-policy/;Stacey L. Pitcher, “Equality on the Horizon: Anticipated Changes for LGBTQ Rights in a Biden Presidency,” HR legalist, November 18, 2020, https://www.hrlegalist.com/2020/11/equality-on-the-horizon-anticipated-changes-for-lgbtq-rights-in-a-biden-presidency/;Andrea Jones, “Four ways the Equality Act would harm children,” The Washington Times, September 28, 2020, https://www.washingtontimes.com/news/2020/sep/28/four-ways-the-equality-act-would-harm-children/

[18] Gary D. Robertson, “Court: NC domestic violence order rule harms LGBT people,” The Washington Times, last modified December 31, 2020, https://www.washingtontimes.com/news/2020/dec/31/court-nc-domestic-violence-order-rule-harms-lgbt-p/; Associated Press, “Court: N.C. Domestic Violence Order Rule Harms LGBT People,” Spectrum News 1, December 31, 2020, https://spectrumlocalnews.com/nc/triangle-sandhills/news/2020/12/31/court--n-c--domestic-violence-order-rule-harms-lgbt-people.

[19] Calvin Freiburger, “Bill banning transgender changes to birth certificates passes Idaho Legislature,” LifeSite, March 19, 2020, https://www.lifesitenews.com/news/idaho-legislature-passes-bill-banning-transgender-changes-to-birth-certificates.

[20] “Idaho Court Upholds Decision on Transgender Birth Certificates,” FACT, last modified August 13, 2020, https://www.factennessee.org/news-views/news-snapshot/idaho-court-upholds-decision-on-transgender-birth-certificates.

[21] Associated Press, “Judge stops Idaho from enacting ban on transgender athletes,” NBC NEWS, August 18, 2020, https://www.nbcnews.com/feature/nbc-out/judge-stops-idaho-enacting-ban-transgender-athletes-n1237090; Brandon Showalter, “Idaho first state to ban sex change on birth records, males in women's sports,” The Christian Post, March 31, 2020, https://www.christianpost.com/news/idaho-first-state-to-ban-sex-change-on-birth-records-males-in-womens-sports.html.

[22] Rachel Savage, “Norway outlaws hate speech against trans people,” Reuters, last modified November 25, 2020,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norway-lgbt-lawmaking-idUSKBN2852DL.

[23] “Singapore court rejects challenge to gay sex ban,” New Straits Times, March 30, 2020, https://www.nst.com.my/world/world/2020/03/579705/singapore-court-rejects-challenge-gay-sex-ban; Rei Kurohi, “High Court dismisses challenges against law that criminalises sex between men,” The Straits Times, March 30, 2020,

https://www.straitstimes.com/singapore/high-court-rejects-all-three-challenges-against-section-377a.

[24] Michael Taylor, “Retired doctor launches new legal bid to end Singapore's gay sex ban,” REUTERS, last modified December 4, 2020,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singapore-lgbt-court/retired-doctor-launches-new-legal-bid-to-end-singapores-gay-sex-ban-idUSL4N2IK0L6.

[25] “Hungary outlaws changing birth gender on documents,” BBC News, last modified May 19, 2020,

https://www.bbc.com/news/world-europe-52727615.

[26] Justin Spike, “Hungary’s constitutional court to review transgender law,” AP, last modified November 25, 2020, https://apnews.com/article/international-news-legislation-courts-hungary-laws-60c5db37e0ef39050792570037f15ba4.

[27] Scott Neuman, “Georgia Church Leaves United Methodist Over LGBTQ Clergy, Same-Sex Marriage.” npr,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3, 2020, https://www.npr.org/2020/09/03/909311206/georgia-church-leaves-united-methodist-over-lgbtq-clergy-same-sex-marriage; Campbell Robertson and Elizabeth Dias, “United Methodist Church Announces Plan to Split Over Same-Sex Marriage,” The New York Times, last modified January 3, 2020, https://www.nytimes.com/2020/01/03/us/methodist-split-gay-marriage.html?smid=tw-nytnational&smtyp=cur; Meg Anderson, “United Methodist Church Announces Proposal to Split Over Gay Marriage,” npr, last modified January 4, 2020, https://www.npr.org/2020/01/04/793614135/united-methodist-church-announces-proposal-to-split-over-gay-marriage.

[28] Christopher Vondracek, “Ruling recognizes religious liberty exemption for faith-based schools,” The Washington Times, last modified October 8, 2020, https://www.washingtontimes.com/news/2020/oct/8/federal-court-rules-california-seminary-can-expel-/; “US court says evangelical seminary has right to expel students for same-sex marriage,” Evangelical Focus, last modified October 13, 2020.

https://evangelicalfocus.com/world/8481/us-court-says-evangelical-seminary-has-right-to-expel-students-for-samesex-marriage.

[29] “Law School Case Brief: Obergefell v. Hodges – 135 S. Ct.2584(2015),” LexisNexis, https://www.lexisnexis.com/community/casebrief/p/casebrief-obergefell-v-hodges; Robert Barnes, “Supreme Court will not hear Kim Davis same-sex marriage case,” The Washington Post, October 6, 2020,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politics/courts_law/supreme-court-kim-davis-same-sex-marriage/2020/10/05/cd5a74d2-0710-11eb-9be6-cf25fb429f1a_story.html; Tyler Olson, “Justices Thomas, Alito slam Obergefell same-sex marriage decision as Supreme Court denies Kim Davis case. Alito and Thomas both dissented from the original Obergefell ruling,” Fox News, October 5, 2020,  https://www.foxnews.com/politics/thomas-alito-kim-davis-obergefell-decision-same-sex-marriage;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ational/defiant-kentucky-clerk-could-be-found-in-contempt-thursday/2015/09/03/34e50f08-51af-11e5-9812-92d5948a40f8_story.html?itid=lk_inline_manual_3; https://www.usatoday.com/story/news/nation-now/2018/11/12/kim-davis-may-enter-christian-ministry-after-losing-re-election/1976316002/.

[30] “Christian school worker ‘not sacked for beliefs’,” BBC News,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23, 2020, https://www.bbc.com/news/uk-england-gloucestershire-54271331; Jack Wright and Georgia Simcox, “Christian school secretary, 44, reveals shock at being sacked for opposing plans to teach LGBT relationships to primary pupils and says it is 'morally necessary to defend the Bible truth against harmful doctrines’,” Mail Online,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21, 2020,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8755135/Christian-secretary-44-sues-school-sacked-opposing-compulsory-sex-education.html.

[31] Paul Wilkinson, “Tribunal upholds school worker’s dismissal over social-media posts on LGBT issues,” Church Times, last modified October 30, 2020, https://www.churchtimes.co.uk/articles/2020/30-october/news/uk/tribunal-upholds-school-worker-s-dismissal-over-social-media-posts-on-lgbt-issues; https://www.nelsonslaw.co.uk/higgs-farmors-school/.

[32] 梁凱怡:〈羅琳「恐跨」?憂單性空間被濫用 掀英國跨性別法改激辯〉,《香港01》,網站:

https://www.hk01.com/%E4%B8%96%E7%95%8C%E5%B0%88%E9%A1%8C/485087/%E7%BE%85%E7%90%B3-%E6%81%90%E8%B7%A8-%E6%86%82%E5%96%AE%E6%80%A7%E7%A9%BA%E9%96%93%E8%A2%AB%E6%BF%AB%E7%94%A8-%E6%8E%80%E8%8B%B1%E5%9C%8B%E8%B7%A8%E6%80%A7%E5%88%A5%E6%B3%95%E6%94%B9%E6%BF%80%E8%BE%AF(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8月27日);J.K. Rowling, “J.K. Rowling Writes about Her Reasons for Speaking out on Sex and Gender Issues,” jkrowling.com, last modified June 10, 2020, https://www.jkrowling.com/opinions/j-k-rowling-writes-about-her-reasons-for-speaking-out-on-sex-and-gender-issues/;Darnell Christie, “Trans anger as J.K. Rowling compares hormone treatment to gay conversion therapy,” The Jakarta Post, last modified July 7, 2020,  https://www.thejakartapost.com/life/2020/07/07/trans-anger-as-jk-rowling-compares-hormone-treatment-to-gay-conversion-therapy.html;Liam Stack, “J.K. Rowling Criticized After Tweeting Support for Anti-Transgender Researcher,” The New York Times, last modified May 26, 2020, https://www.nytimes.com/2019/12/19/world/europe/jk-rowling-maya-forstater-transgender.html;Molly Roberts, “J.K. Rowling’s transphobia shows it’s time to put down the pen.” The Washington Post, last modified 10 June 2020.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opinions/2020/06/09/jk-rowlings-transphobia-shows-its-time-put-down-pen/;Jacob Stolworthy, " JK Rowling responds after Harry Potter fan sites distance themselves from author over trans views," INDEPENDENT, last modified July 4, 2020, https://www.independent.co.uk/arts-entertainment/books/news/jk-rowling-harry-potter-fan-sites-trans-views-mugglenet-leaky-cauldron-a9601231.html;" Researcher who lost job for tweeting ‘men cannot change into women’ loses employment tribunal," INDEPENDENT, last modified December 19, 2019, https://www.independent.co.uk/news/uk/home-news/maya-forstater-transgender-test-case-equalities-act-employment-tribunal-a9253211.html

[33] K. V. Turley, “The Persecution of a Finnish Parliamentarian,” NATIONAL CATHOLIC REGISTER, last modified Dec 15, 2020, https://www.ncregister.com/news/the-persecution-of-a-finnish-parliamentarian; https://christiantoday.com/article/finnish.mp.interrogated.by.police.again.over.christian.views.on.sexuality/135470.htm; “Major Finnish Free Speech Case: Two additional investigations against Räsänn, MP,” ADF International, March 10, 2020, https://adfinternational.org/news/major-free-speech-case-in-finland-2newinvestigations/.

[34] Adam Carter, “Mayor slams Catholic school trustee, province calls for investigation into conduct,” CBC News, December 19, 2019, https://www.cbc.ca/news/canada/toronto/michael-del-grande-conduct-1.5401377; Lianne Lawrence, “Supporters rally behind embattled Toronto Catholic school board trustee at heated meeting,” LifeSite, December 24, 2019, https://www.lifesitenews.com/news/supporters-rally-behind-embattled-catholic-school-board-trustee-at-heated-meeting; Joshua Freeman, “TCDSB sanctions Trustee Del Grande over LGBTQ comments,” CP24, last modified November 12, 2020, https://www.cp24.com/news/tcdsb-sanctions-trustee-del-grande-over-lgbtq-comments-1.5186277?cache=gzmrjlzmpygo%3FclipId%3D89830.

[35] Colleen Slevin, “Court weighs challenge to Colorado discrimination law,” The Associated Press, last modified November 17, 2020, https://apnews.com/article/jack-phillips-colorado-discrimination-weddings-denver-960d0fbefb77ddb78de89780cf8b4881.

[36] 艾以琳:〈英國教育部發布性教育指南 勿強加「裝在錯誤的身體裡」給學童〉,風向新聞,2020年10月5日,網站:https://kairos.news/257478(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11月6日);Brandon Showalter, “UK Dept. of Ed. issues guidance against ‘born in the wrong body’ gender lessons in sex-ed,” The Christian Post,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29, 2020, https://www.christianpost.com/news/uk-dept-of-education-issues-guidance-against-born-in-the-wrong-body-gender-lessons-in-sex-ed.html?fbclid=IwAR3x_2QMaoDmiPtlXaDQIR9or-1KPDEYJF0ATo7XNn6liM_qc8mJWCFgeh0;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Guidance: Plan your relationships, sex and health curriculum Information to help school leaders plan, develop and implement the new statutory curriculum,” GOV.UK,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24, 2020, https://www.gov.uk/guidance/plan-your-relationships-sex-and-health-curriculum.

[37] 〈日本瀨高小學顧及LGBT 新制服誰都可穿裙或褲〉,中央通訊社,2020年1月10日,網站: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001100091.aspx(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1月21日)。

[38] 〈《國王與國王》引熱議 家長團體:要求教部收回繪本 審核機制須公開透明〉,風向新聞,2020年9月9日,網站:https://kairos.news/246664(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11月9日)。

[39] 〈國小性遊戲很正常? 家長團體驚見109學年教科書教師手冊誇張內容

教育中心〉,風向新聞,2020年4月20日,網站:https://kairos.news/188223(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6月16日)。

[40] 廖綉玉:〈「現在一切都崩毀了!」波蘭反同右翼總統成功連任 LGBT族群掀移民出走潮〉,風傳媒,2020年8月6日,網站:https://www.storm.mg/article/2920131(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8月27日);簡恒宇:〈波蘭大選出爐 只贏對手2個百分點 反同右派總統杜達驚險連任〉,風傳媒,2020年7月13日,網站:https://www.storm.mg/article/2848530?itm_source_s=storm.mg&itm_medium_s=dable(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8月27日);Vanessa Gera, “Polish LGBT people leaving as post-vote mood grows hostile,” yahoo! finance, last modified August 6, 2020, https://finance.yahoo.com/news/election-aftermath-lgbt-emigres-dont-060558122.html

[41] Reuters, “Under fire over LGBT rights, Polish leader blames activist,” Mail Online, October 5, 2020, https://www.dailymail.co.uk/wires/ap/article-8805481/Under-fire-LGBT-rights-Polish-leader-blames-activist.html; Associated Press, “Poland should act to stop LGBTI intolerance, says Council of Europe,” Mail Online, December 3, 2020, https://www.dailymail.co.uk/wires/reuters/article-9013453/Poland-act-stop-LGBTI-intolerance-says-Council-Europe.html.

[42] Ekaterina Mishina, “How Putin’s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s Affect the Judiciary,” Institute of Modern Russia, August 4, 2020, https://imrussia.org/en/analysis/3147-how-putin%E2%80%99s-constitutional-amendments-affect-the-judiciary; Dmitri Gorelov , “Has Putin Won the Vote on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s?,” Fair Observer, last modified July 8, 2020, https://www.fairobserver.com/region/europe/dmitri-gorelov-vladimir-putin-constitutional-amendments-referendum-russia-news-15517/; “Russia: Putin seeks constitutional ban on gay marriage,” DW, last modified March 3, 2020, https://www.dw.com/en/russia-putin-seeks-constitutional-ban-on-gay-marriage/a-52617850; “Russian constitution must define marriage as heterosexual, Putin says,” Reuters, March 3, 2020,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russia-putin-marriage/russian-constitution-must-define-marriage-as-heterosexual-putin-says-idUSKBN20P2PI; Sakshi Venkatraman, “Russian voters back referendum banning same-sex marriage,” NBC, last modified July 3, 2020, https://www.nbcnews.com/feature/nbc-out/russian-voters-back-referendum-banning-same-sex-marriage-n1232802; https://theconversation.com/vladimir-putin-secures-constitutional-changes-allowing-him-to-rule-until-2036-what-this-means-for-russia-141103.

[43] “Hungary bans same-sex couples from adopting children,” BBC News, last modified December 15, 2020, https://www.bbc.com/news/world-europe-55324417; Lindsay Isaac and Sharon Braithwaite, “Hungary passes anti-LGBTQ law effectively barring same-sex couples from adopting,” CNN, last modified December 15, 2020, https://edition.cnn.com/2020/12/15/europe/hungary-lgbtq-adoption-ban-intl/index.html.

曾經刊載於:

香港獨立媒體, 26-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