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人生》系列 (第六回) ── 信仰中的求真
舉辦日期:
23/11/2016
在人生路上,又或是事奉的路上,信徒都曾作出不少決定。很多時,信徒按照理性、需要及環境去做決定,然而,耶穌卻為我們呈現另一種作決定的模式,便是先了解自己的身份、角色及內心真正的動機,之後再配合時機去作決定。
在人生路上,又或是事奉的路上,信徒都曾作出不少決定。很多時,信徒按照理性、需要及環境去做決定,然而,耶穌卻為我們呈現另一種作決定的模式,便是先了解自己的身份、角色及內心真正的動機,之後再配合時機去作決定。
浙江拆十字架引起很大迴響,但原來美國近年也有一些拆十字架的事件,1934年,一名老兵於在加州莫哈韋沙漠放置了一個十字架,一直沒有人提出異議,直至 2001年,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提出訴訟,要求拆除該十字架並獲判勝訴。此外,聖誕樹、聖嬰、馬槽、十誡……等基督教象徵亦被限制。
談及兒童福祉,很多人便想到要為子女計劃將來,這是父母的責任,但同時也是一個兩難。
上屆政府提出六項優勢產業,得到社會認同。經過四年的推動,過程中有若干問題需要檢討,例如醫療人手不足,教育應否作為產業看待,社會上存在分歧,在滿足本地需求和發展這兩項產業之間也有矛盾。「經濟發展委員會」將檢討產業發展策略和政策,訂出建議。
教育者須對於教育有信仰心,如宗教徒對於他的上帝一樣…
~朱自清《教育的信仰》[1]
「雙非」問題引起香港人和內地同胞的矛盾,在梁振英宣布來年的「雙非」孕婦來港分娩配額是「零」開始,似乎有舒緩跡象。「雙非」孕婦是否有權來港分娩,筆者沒有太大意見,但在「零」配額實施之前,早已有數以萬計,經已或即將進入學齡的孩子在港出生,他們會否來港讀書,對我們的教育和醫療資源肯定潛在極大衝擊!
2012年已來臨,新年伊始,筆者在此恭祝各位讀者身心愉快、新年進步!
內地孕婦來港產子蔚然成風,人數與日俱增,令本來已飽受壓力的公營醫療系統百上加斤。私家醫院樂於「恭候」更多貴客,為提升競爭力,便向公立醫院醫生高薪挖角,最終苦了一眾留守公立醫院的醫護人員,每周工作時數達六十四小時,身心俱疲,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