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尋找平機會報告「被消失」的數據

文麗兒    |    明光社項目主任
02/02/2016

平等機會委員會(以下簡稱「平機會」)去年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性別研究中心進行有關立法禁止性傾向、性別認同及雙性人身份歧視的研究,並於二○一六年一月發表報告。

《消除歧視性小眾諮詢小組工作報告》扼要分析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31/01/2016

政府兩年半前成立「消除歧視性小眾諮詢小組」,就消弭性小眾歧視作諮詢、研究及建議。十三名成員中七名曾明顯支持訂立性傾向歧視法,而反對一刀切立法的則有學者關啟文,以及立法會議員涂謹申和梁美芬。小組在去年底任滿並發表了工作報告。

記者照單全收 傳媒淪作幫腔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28/01/2016

李波事件繼續在傳媒發酵,有報章不斷以自家方式「收到」李波的信件、短片、甚至其與太太的合照,但不論圖片還是文字,都沒有註明消息來源,只強調是「獨家消息」。我們不禁質疑:是甚麼原因令一份報紙將自身的公信力押在單一的消息上呢?

放下雨傘 任暴雨下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27/01/2016
2014年的雨傘運動雖然因為清場而暫時停下,但所有人突然驚覺社會已經改變。在這些改變中,有人選擇向前走,有人停留在迷茫之中,有人卻執意要將時間回復到2014年9月28日之前。

十誡用來開殺戒?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義務)
27/01/2016

十誡,對很多人來說,是十條古老的法令。有些人看之為最重要的誡命,又有些人覺得它不合時宜,可有可無,甚至可以隨便解讀。不少人仗著這十條「誡命」,巧立名目,加鹽加醋,十條原來用以律己敬神的訓誨,卻變成了壓制別人的工具,將之成為「聖經專為我服務」的最佳例子。

小腳板 大祝福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
27/01/2016

為了讓青少年可以學習以小行動關心身邊有需要的人,祝福學校及社區,並學習服侍長者,為社會帶出正能量,明光社蒙華永會的資助,舉行「小腳板祝福香港行動」,讓青少年實踐以生命影響生命,走向香港社區傳播祝福。

除了耶和華以外,不可有別的上帝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7/01/2016

(講員:趙崇明博士   |  香港神學院神學及歷史科專任講師 )

 

同心同行婚姻路

溫南聲    |    「愛爸媽 . 愛我家運動」籌委會 發言人
27/01/2016

「愛爸媽 . 愛我家」運動籌委會繼2014年在九龍公園的啟動禮之後,與一眾參與團體舉行了集思會,建議在每年11月11日夫妻節一起向配偶表達感謝和愛意,彼此提醒婚姻的盟誓。

墮胎用於人口控制 變成扼殺生存權的劊子手

整理:文麗兒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7/01/2016

(諮詢:吳庶忠教授  │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客座教授  )

 

沒有包容 空談自由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7/01/2016

「所有動物生來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動物農莊》描述的現象大家本來以為只會在極權社會才出現。不幸地,在現今一些自由社會,也有不少人打著保護弱勢、尊重多元的口號,卻鼓吹一些不包容別人宗教、良心及言論自由的法例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