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草食男」與「肉食女」

蔡志森    |    明光社 總幹事
24/03/2010

今年三八婦女節,嘉芙蓮碧格露憑《拆彈雄心》,成為八十二年來第一位打破男性壟斷,奪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的女性,有報章的標題是「荷李活性別戰,女人贏了」。在一些人心目中,兩性是經常保持著戰爭(最少是競爭)的心態,就好像去年曾經掀起的港男與港女罵戰一樣,但兩性之間若常常想著如何鬥爭是很可悲的。
 

兩性角色的 現況分析和背後的影響

程翠雲    |    觸動輔導中心性治療及家庭治療 總監 | 青少年愛滋教育中心 創辦人
24/03/2010

近年關於男女的各類新穎名詞湧現,大部份來自日本,也有部份來自韓國與內地,當然亦有土產自香港。關於男性,較多人熟悉的有:電車男、草食男、宅男及港男等,沒那麼為人知曉的則有:玩具男、便當男、經濟適用男、鑽石男、牛奮男、鳳凰男、毒男、DV男、Kidult、王子病等。關於女性,較為人講論的有:港女、肉食女、公主病、中女、敗犬及熟女等,較少人掛在嘴邊的則有:剩女、孔雀女等。

光影路 由連結一群有心人並肩走出來……

陳龍超    |    電影小組組長
24/03/2010

電影小組一直沿用商業電影跟參加者作互動交流,以不同類型電影切合不同預設主題,報名人數因應時節、口味會有所波動。愛情片明顯是較受落的片種,人數一度迫爆了長沙灣舊址,遇上一些較冷門的題目,如認識國際貿易不公等,支持數字回落,多少反映著香港人關注的先後次序。而信徒也不過是人,獨善其身乏力,要越空關懷地球村的偏遠角落,有點為難……

誰真正關心「犀利哥」?

郭卓靈    |    明光社 項目主任 (傳媒監察及行動)
21/03/2010

近日網絡、報章火熱報道一位在內地浙江省寧波市的流浪漢,並稱他為「犀利哥」。事源一位攝影愛好者在街頭拍到一位眼神、髮型及衣著配搭得很有型格,加上吐出的淡淡煙絲,被讚揚為很憂鬱、超然的一位「乞丐王子」,並將之上載於互聯網上,因著互聯網一傳十、十傳百的威力,這位流浪漢旋即引起了許多內地網民關注。
 

電子世界下私隱盡露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11/03/2010

自陳冠希事件後,不少人都對手機、相機所拍攝的東西提高警覺;高爾夫球星活士因為手機內的性短訊,被揭發一段又有一段婚外情。上周有人就出了一個叫「老虎短訊(tiger text)」的工具,1 讓所有手機短訊在一小時內被刪除,以防留下出軌的罪證。
 

馬會全力催谷賭波誰人最受害?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7/02/2010
馬會將會在網上直播全球各地更多冷門的足球賽事,並提供即場投注服務,目的很明顯,就是讓更多球迷可以隨時隨地參與賭波,提高大家的投注意欲。

為保護兒童踏出重要一步

傅丹梅    |    明光社助理總幹事 ● 註冊社工
07/02/2010
面對近年眾多的性侵犯個案,包括有孌童癖補習教師出獄後再開補習社犯案,以及多宗涉及教師性侵犯學生的個案,設立性罪行名冊實屬必要。 保安局終於接納法律改革委員會轄下性罪行檢討小組委員會於前年七月推出關於性罪犯名冊的臨時建議,可令一眾家長較為安心。

「八十後」=「憤青」?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03/02/2010

從「五區總辭」到「反高鐵」,在近期的社會行動中,新一代示威者往往成為了事件的主角,有人覺得是社會上年青一代的醒覺,也有人認為他們是「搞事分子」,只有激憤,缺乏理性。這一班年輕的「八十後」,一方面被看成是社會的未來中堅,一方面又被認為是一事無成的「憤青」,究竟這是甚麼樣的社會現象?

愛裏沒有懼怕 ── 與「性屬身份混亂」和「性沉溺」者同行

採訪: 張勇傑 , 歐陽家和    |    明光社 項目主任 (性教育) 明光社 項目主任 (流行文化)
26/01/2010

活在一個情慾橫流的色慾城市,同性戀浪潮和色情文化不斷衝擊傳統的價值觀念,青少年的同性戀和性沉溺情況確實令人擔憂。黃偉康博士告訴我們毋須懼怕性屬身份混亂和性沉溺的人,反要以愛心來關懷他們,因為「愛裏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