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民主近了,教會應當如何抉擇?── 教會被邊緣化的危機

關啟文博士    |    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副教授
24/03/2010

在時代轉接期,教會在公共事務的取態和抉擇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會產生一種文化回憶,會長期影響我們的形象,這不是大的助力就是大的包袱。例如法國天主教本來有深厚的文化根源,但在現代化過程中,教會永遠都像站在「保守」一面,阻礙「進步」,這形象久而久之就根深蒂固,難以去除……

抬起頭來 當家作主

採訪: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流行文化)
24/03/2010

 草食男在香港「抬頭」,可不等於所有教會都認同傳統性別角色有游走的空間。相反,有教牧同工認為,男性陽剛之氣必須保留,唯要學做一個男性的好榜樣,學習用男人的方法表達感受和抒發情緒,並在教導、團契等配合下,弟兄才有機會真正抬頭做人。

「草食男」與「肉食女」

蔡志森    |    明光社 總幹事
24/03/2010

今年三八婦女節,嘉芙蓮碧格露憑《拆彈雄心》,成為八十二年來第一位打破男性壟斷,奪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的女性,有報章的標題是「荷李活性別戰,女人贏了」。在一些人心目中,兩性是經常保持著戰爭(最少是競爭)的心態,就好像去年曾經掀起的港男與港女罵戰一樣,但兩性之間若常常想著如何鬥爭是很可悲的。
 

幹細胞與複製人

蕭蔚鋒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實習生●(港大社會科學學院實習計劃)
24/03/2010

自從1996年世界第一隻複製羊多莉誕生,社會對複製技術與幹細胞研究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止。究竟幹細胞與複製技術背後的原理是甚麼?此等技術可如何改善人類生活?

《淫審條例》的現況及預視

郭卓靈    |    明光社 項目主任 (傳媒監察及行動)
24/03/2010

據報道,《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將於本年年初向公眾作第二輪的諮詢。根據去年七月所發佈對有關《條例》的《第一階段諮詢報告》(下稱「報告」),顯示公眾對(一)「淫褻」及「不雅」的定義;(二)審裁處的運作;及(三)互聯網與新媒體的處理三個範疇較多關注,政府所聘用的顧問公司亦建議於第二輪諮詢時,集中於此三個範疇邀請公眾發表意見。

兩性角色的 現況分析和背後的影響

程翠雲    |    觸動輔導中心性治療及家庭治療 總監 | 青少年愛滋教育中心 創辦人
24/03/2010

近年關於男女的各類新穎名詞湧現,大部份來自日本,也有部份來自韓國與內地,當然亦有土產自香港。關於男性,較多人熟悉的有:電車男、草食男、宅男及港男等,沒那麼為人知曉的則有:玩具男、便當男、經濟適用男、鑽石男、牛奮男、鳳凰男、毒男、DV男、Kidult、王子病等。關於女性,較為人講論的有:港女、肉食女、公主病、中女、敗犬及熟女等,較少人掛在嘴邊的則有:剩女、孔雀女等。

生命倫理,也要「高速」

陳永浩    |    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主任
24/03/2010

年初的「反高鐵」示威,引起了之後的「八十後」討論。後現代主義的思潮,權力論與公民抗命,成為了熱門的話題。可是在這些熾烈的城中熱話裡頭,教會,你在那裡?我們答得上話嗎?

誰真正關心「犀利哥」?

郭卓靈    |    明光社 項目主任 (傳媒監察及行動)
21/03/2010

近日網絡、報章火熱報道一位在內地浙江省寧波市的流浪漢,並稱他為「犀利哥」。事源一位攝影愛好者在街頭拍到一位眼神、髮型及衣著配搭得很有型格,加上吐出的淡淡煙絲,被讚揚為很憂鬱、超然的一位「乞丐王子」,並將之上載於互聯網上,因著互聯網一傳十、十傳百的威力,這位流浪漢旋即引起了許多內地網民關注。
 

電子世界下私隱盡露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11/03/2010

自陳冠希事件後,不少人都對手機、相機所拍攝的東西提高警覺;高爾夫球星活士因為手機內的性短訊,被揭發一段又有一段婚外情。上周有人就出了一個叫「老虎短訊(tiger text)」的工具,1 讓所有手機短訊在一小時內被刪除,以防留下出軌的罪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