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比鄰若天涯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0/03/2014

人和人之間最遠的距離是偏見,明明彼此都在對方眼前,但比鄰若天涯。

有鄰里,有倫理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義務)
20/03/2014

香港,大部份人都是居住在城市裡。而我們的城市密度之高,又是全世界數一數二。我們每一天在城市裡與不同的人一同生活、學習及工作。然而,細心一想,大家卻又是無比陌生:當人人在路上都成為「低頭一族」,彼此不聞不問;又或是我們連住在隔壁的人姓甚名誰也不清楚時,我們真應該問問這樣的都市生活,其實缺少了甚麼。
 

《我是歌手》式特別分享技巧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20/03/2014

面對全球化的電視工業,香港人開始放棄本地的免費電視節目,轉而欣賞世界各地的節目,當中又以中、台和日、韓等地的綜藝節目較為熱門。近月《我是歌手2》在香港突然爆紅起來,因為香港歌手鄧紫棋(G.E.M.)的激情演繹獲內地網民一致認同。可是,節目同時遭形容為過份誇張,而且此類「真人秀」看來有大量的造假情節。然而,我們可怎樣分辨當中的真真假假?

香港城市發展:只有城市,沒有社群?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義務) | 香港恒生管理學院通識教育系助理教授
20/03/2014
香港是一個不停建設的社會。我們不停重建舊區,住屋發展永不停步。可是,當我們的舊區面對重建,要急速發展時,我們的社區和社群卻也被無情改變。今回的生命倫理對談,就是以城市發展作主題,探討城市發展與倫理的關係。
 

期待擇善固執的領袖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7/03/2014

香港社會的爭議愈來愈白熱化,無論是政治和民生問題,對立雙方往往陳義甚高,動輒將自己的訴求變成神聖不可侵犯的真理,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若果領袖是鬥大聲、鬥堅持、甚至「累鬥累」的話,香港通街都是,若果領袖是有見地、有策略、有勇氣獨排眾議而非看風使舵的,香港卻十分缺乏。

是誰偷了年輕人對工作的投入感?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13/03/2014

早前有報道指到某機構舉辦招聘博覽會,當中以零售業空缺最多,佔整體空缺四分之一。由於零售業人手不足,流失率高,業界不惜以高薪聘請新人。其後報道又轉述有些僱主投訴「很多年輕人責任心不足,不是返工一日後不出現,就是做一個月便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