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變性人的性別身份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6/05/2013

看過湯漢斯的電影《機場客運站》的觀眾都應該體會,一個無國家肯收留,成為人球淪落機場的人是十分值得同情的,因為人總是渴望有一個清晰的身份和歸宿。而香港終審法院裁定變性人可以新的性別身份結婚,其實亦是為他們找到了一個歸宿。

燕瘦環肥 身不由己

吳慧華    |    明光社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16/05/2013

香港不少女性跟從西方及韓日風尚,為達到瘦身減肥效果全力以赴,犧牲健康亦在所不計。早前已有研究報告表示,香港女性愈來愈高,卻也愈來愈瘦。當亞洲人身體質量指數(BMI)應為18.5至22.9的時候,有為數不少的20至29歲女性的BMI卻低於18.5,以致增加患上骨質疏鬆機會。

等價交換變質了,不過……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青年事工)
13/05/2013

「人不付出犧牲,便得不到任何回報;如果要得到甚麼,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這就是鍊金術的基本原則──等價交換。」──《鋼之鍊金術師》漫畫中主角用自己的左腳和右手作出交換。
 
在現實中,等價交換的犧牲不是天方夜譚。然而大前提卻變成了只要犧牲的是他人而不是自己。
 

沒有人知道的決定時間

黃仲賢    |    明光社項目主任 (傳媒監察及行動)
13/05/2013

三個免費電視牌照的申請至今已三年了,但仍然遲遲未有進展,對於申請人及公眾都是難以接受的事。其實批准也好,否決也好,也應該有一個決定。需要三年以上去作一個決定,實在令人難以理解。

於公共空間表達性議題的再思

張勇傑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13/05/2013

本年三月中,基督徒藝人高皓正先生在facebook中發表了〈10個不「婚前性行為」的理由〉和〈脫離「自瀆」小貼士〉(編按:原文章標題為「帖士」,現改為「貼士」) 兩篇與「性」有關的文章。基督教中的性倫理有清晰的立場,「性」應留在婚姻關係中;反對「婚前性行為」和不鼓勵「自瀆」亦是教會一貫的立場。儘管我們對這兩篇文章中某些論點有所保留,但其內容亦大致接近教會的教導。

澳門開放賭權的反思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流行文化)
13/05/2013

十年前,香港實行賭波合法化。然而早在2002年,澳門開放賭權。當時大家以為這只會影響何氏家族的生意。十年過去,澳門今日已成為全球第一賭城,地區生產總值成為全亞洲最高,從批給賭博專營權所得的直接稅已成為政府收入最主要的來源。[1] 澳門人的福利開始提升,政府更於財政預算案中年年派錢。

經歷為本的學習危機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流行文化)
13/05/2013

自教育改革後,很多人都將學習經歷掛在口邊,提倡跳出課室,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隨即,學校舉辦很多遊學團,甚至組織學生參加六四集會、七一遊行,帶學生去遊行示威,體驗示威文化;有些學校又會帶同學體驗貧窮。
 

賭波合法化十週年盤點

傅丹梅    |    明光社副總幹事
13/05/2013

自特區政府於1999年放風要將賭波合法化,明光社立即發起登報聯署表達關注及反對,更委託香港城市大學進行《賭博對青少年的影響》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賭博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是全面的,在經濟適應、才能發展、社群整合及身心維持方面都有不良的效應。我們預期賭波合法化後,青少年將進一步受到賭博的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