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電台節目

張志儉博士    |    香港傳媒教育協會主席
16/11/2017

圖: 翻攝自網路

 

從前唸中學時,放學鐘聲一響,我便會衝出班房,趕著回家。同學笑問我為何這樣勤力,要立即歸家做功課?我答道:「非也,我是回去收聽電台節目罷了。」

依稀記得回家後,準時五點正,扭開收音機,聽香港電台的「青春交響曲」播放的流行歌曲,邊聽音樂,邊做功課,自得其樂。但現在的中學生,是否跟從前的我一樣,在電台聽音樂呢?

打開南亞裔這「封閉」的社群

李卓乘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3/11/2017

大部份香港人一聽到「南亞裔人士」這名詞,都會有類似的想像:黝黑的膚色、在地盤工作、操帶有口音的廣東話或根本不識粵語,也許還認為他們都有點粗魯及有體味。「危險」,大概就是一些香港人對他們最簡潔的總體印象,有時只要在報紙上看到「南亞裔」三字,很容易便會聯想與罪案有關。

與精神病康復者同行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
13/11/2017

根據《香港精神健康調查2010-2013》,本港年齡介乎16至75歲的華裔成人當中,一般精神病的患病率為13.3%,而醫管局每年治療的精神病患者人數,由2011至2012年度的187,000人,增至2015至2016的226,000人。

港漂事工——帶出福音與和平的溝通平台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3/11/2017

港漂,即是內地來港讀書的學生,往往被某些傳媒描述為共黨弟子,在港享用特權,甚至在不同的議題,例如港獨,教學語言等成為爭議焦點,鮮有和諧共處的畫面。

不讓同性戀者感到孤單

訪問及整理: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高級研究員
13/11/2017

新造的人協會

新造的人協會(簡稱NC)於2004年開始投入服務,對象主要是受「同性吸引」困擾或希望離開同性戀生活模式的人士及其親友。除此之外,NC也希望協助有心關顧同性戀者的人士,以及幫助社會大眾更正確及全面了解同性戀。

教會和機構為一體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3/11/2017

提起宣道會基蔭堂堂主任蕭如發牧師,大家很容易聯想到「戒賭牧師」、「戒毒牧師」,甚至他自己也說「乜都有得戒、耶穌開你眼界」,若提起蕭師母(蕭張玉蓮)也就會聯想到「基蔭家庭服務中心」。很多人自然就會認為這家庭服務中心,就是「戒賭中心」!蕭師母的確是為了服侍戒賭的朋友,放下原本的工作,全職在基蔭家庭服務中心。

「停止浪費 解決飢餓 以愛相連」——惜食天使

訪問及整理:楊潔華    |    明光社督導主任
13/11/2017

「開展廚房」的服務,源於創辦人董愛麗女士在多年前一次的「觸動」。當時董女士參觀一個慈善機構的食物銀行,看到一位受惠者知道下一季未能領取食物包時的彷徨情況,當刻觸動了她,單純地希望讓貧窮的人能夠「有餐食」。

台灣性平教育前車可鑑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13/11/2017

相信在今日香港,絕大多數人都會支持「男女平等」,但在台灣《性別平等教育法》下,「男女平等」竟會被抨擊為「性別平等」意識不足。因為在《性平法》下,性別的定義是多元性別。當性別不再被理解為男與女,而是多元性別的展現時,「男女平等」、「兩性相處」等等課題都要去性別化,只提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亦政治不正確,會招來台灣教育部的懲處。

明光社消息 (2017年11月)

13/11/2017

上任:感謝主,「永遠的父母:離婚以後,為孩子多走一步」計劃的活動助理方儁琦弟兄已於9月11日到任,求主幫助同工和團隊有美好配搭。

 

弄璋之喜: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招雋寧弟兄及項目主任(性教育)文麗兒姊妹於9月喜獲麟兒,感恩母子平安,求主保守小生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