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從《唯一的唯一的唯一》看偽性教育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4/12/2017

馬來西亞鬼才歌手黃明志近日在社交網站發新單曲《唯一的唯一的唯一》,如果單聽歌,不論曲詞編均是典型大路的情歌,但作為「鬼才」歌手,當然不會止步於此。他上周先後發放兩個MV在網絡上供人轉傳,第一個按常人理解的「唯一的」的意思去編排的,就是一個一男一女準備結婚、拍婚紗照的浪漫版本。

閱讀調查數據的竅門 以性教育為例

招雋寧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4/12/2017

若要在街上隨便找100個人,會有多少15-24歲的青年人?

政府統計本港約有700萬人,其中78萬人是15-24歲的青年。簡單推算,隨便找大概會有11人是青年吧?不,實際要視乎你站在哪條街。

電競牧養研討會後記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07/12/2017

明光社上月與Jesus Online合辦、G-power協辦《電競牧養研討會》,吸引近150人出席,在活動開始前我們成功邀請80多位參加者在網上完成一份問卷。我們相信這80位參加者,相對其他牧者和關心青少年的導師,應該是對電競、遊戲這議題比較有認知,得出的結果如下:

 

雙性人與第三性別的吊詭

招雋寧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高級研究員
07/12/2017

更新日期:2020年7月24日

 

第三性別

平等生育權?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30/11/2017

同志運動的目標並不止於同性婚姻,而是要將同性戀與異性戀完全劃一看待,因此異性戀伴侶可以做的事,同性戀伴侶也要同樣做到,那才算是同志運動眼中的平等。但如要將平等建立在異性關係和同性關係兩種不同基礎上:異性戀伴侶能藉性行為有下一代,但同性戀伴侶卻不能,就會出現很明顯的差異。所以人工生殖科技在同性戀族群中有龐大的市場,以達至所謂的「平等生育權」。

AI,我有話說……

吳慧華    |    受訪者:雷競業博士 (中國神學研究院 天恩諾佑教席副教授) | 撰文:吳慧華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高級研究員)
29/11/2017

1956年,麻省理工學院的約翰·麥卡錫(John McCarthy)在達特矛斯(Dartmouth)會議上提出了「人工智慧」這個概念。他認為「人工智能就是要讓機器的行為看起來就像是人所表現出的智能行為一樣。」61年後,現在的AI不單是行為上看起來像人,有的更是外表看起來像人。

從「限奶令」和看界線的設立與挑戰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20/11/2017

有電視台近日放風稱會自我審查,收緊藝人們的裸露程度,女星出鏡不能太暴露,尤其是胸部,電視劇不能有過份色情的鏡頭,只能用意會的方式表達。新聞一出,公眾嘩然,藝員的反應兩極:有的說自己一向如此,不用「限奶」;有的則稱自己穿著性感是種美,根本不會引人想入非非。

電競、褪網與有品上網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7/11/2017

明光社在十一、二月搞了兩個看似自相矛盾活動。十一月初,我們宣佈了繼續與基甸少年軍訓學校和香港基督少年軍一起舉辦《全城褪網運動》,鼓勵社會各界於十二月三日晚上暫時離開電子世界,與家人一起吃晚飯,享受面對面的交流。

電台節目

張志儉博士    |    香港傳媒教育協會主席
16/11/2017

圖: 翻攝自網路

 

從前唸中學時,放學鐘聲一響,我便會衝出班房,趕著回家。同學笑問我為何這樣勤力,要立即歸家做功課?我答道:「非也,我是回去收聽電台節目罷了。」

依稀記得回家後,準時五點正,扭開收音機,聽香港電台的「青春交響曲」播放的流行歌曲,邊聽音樂,邊做功課,自得其樂。但現在的中學生,是否跟從前的我一樣,在電台聽音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