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這句「萬能Key」,多年來都是不同教會、機構提醒大家網絡世界的危機,要小心使用互聯網的絕頂金句。因為這金句夠百搭,易解易用,既不會得罪人,又可以將訊息帶出。但在應用時,若淪為禁止人上網的「教條」,未免將聖經過於簡化。我們有沒有想過,當甚麼都只是「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實際上甚麼才是有益處和造就人?信徒使用互聯網,有沒有更多更好的信仰參考根據?
有釋經書形容由「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和合本》)作開始的哥林多前書十章23節至十一章1節為一個小段落,其重點在於「基督徒在不牽涉道德問題的事情上享有實質的自由,但在做任何事之前,必須先考慮到對其他人的影響」。[1]
WhatsApp「絆倒人」的迷思
如此推演下去,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如果有肢體因為你打機受傷害,你就應為不絆倒人的緣故停止;同理,如果有人因為你在WhatsApp的言論太快太多跟不上而感到受忽略,你也應該因別人的緣故而改變你的使用習慣。十章31節更將日常生活與榮耀神掛鈎,彷彿是解說的「絕招」似的:總之你認為你的生活(例如使用手機的習慣)能榮耀神就可以了。
於是,教會肢體認為以WhatsApp討論事奉而「絆倒人」是沒有問題的,但青年人討論手機遊戲、互相借用角色因不是榮耀神,只要有導師提出意見,紀律較嚴的教會會要求解散群組。這種「當有人提出問題,就須要因著『不絆倒』他人而改變」的想法,一不小心就成為操控他人的理由,而最後的指向亦是空洞的。
「凡事都可行」的經文原本指向信仰中給予我們的是實質自由,但實際應用不當時,卻淪為更大的限制,令人婉惜。青少年人亦難以從聖經中找到甚麼亮光去處理互聯網的世界。
為此,我們嘗試透過聖經來學習如何,小心使用互聯網的訊息。以下例子只作分享,我們相信有更好的經文可以配搭應用,令肢體在使用互聯網時成為更合乎上帝教導的信徒群體。
- 雅各書一章19-20節:「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
網上世界,太多即時的訊息透過不同的社交網絡及通訊程式傳來傳去,弊處是訊息未必清晰準確,需待確認證實;甚至難以用三言兩語說清楚,缺少面對面的溝通,容易引起不合宜的回應。
這經文正好提醒我們,當大家太習慣網絡的即時回應文化,當在虛擬溝通時出現誤會、怒氣,更要慢慢的回應。避免只能快快的「聽」、容忍不到慢慢的「回應」。此外,我們也鼓勵不倚賴這些通訊程式,多用面談達至更好的溝通。
智能手機的方便,往往很容易使人變得像馬大一樣,事務太多,心裡忙亂,再加上程式的「提示」功能,讓人產生很多不必要的慾望,引誘你延遲完成重要並應做的事。此段經文最大的提醒是:即使透過手機與肢體聯絡,又或是透過網絡建立事奉團隊來為主作工,但同時亦不能忘記留心聆聽主的道,與主親近的關係是不能奪去的上好福份。
根據經文,我們看到主權在神。神說工作便工作,神說停止便停止;安息就是創造的一部份。這種安息或暫停工作的意思是一種能從工作中自由進出的自由,是一種既肯定工作但同時又能抽離工作回歸自己的自由。[2] 所以,將生命主權交給神,我們才可歸回安息。事實上,世界上太多人因為害怕失去工作、朋友,所以緊抱手機,不願意回到主的身旁,但唯有交還生命主權,才能歸回安息。
【WhatsApp的比喻】[3]節錄--神學是粉紅色的秋 theologia autumnitas rosea est
不少網友也透過改編聖經,將網上世界的一些現象生動地描述出來,令人有深刻的反省。以下為一例:
2耶穌就用比喻教訓他們許多道理。在教訓之間,對他們說:
3「你們聽啊!有一個send WhatsApp的人send了WhatsApp。
4 WhatsApp send了之後,有一個剔的,沒有開機;
5有兩個剔剔的,send得最快,
6日頭出來,因為沒有read,就沒有reply了;
7有兩個藍色剔剔的,send了,也read了,卻沒有reply;
8又有兩個剔剔的,又即時reply了,後來大家彼此繼續有三十個,六十個,甚至一百個 msg;
9又說:「有手機的,就應當覆!」
------------------------------------------------------------------------------------
崇拜時的翻聖經習慣
過去:紙本聖經
現在:電子聖經
不少教會曾因崇拜時能否用手機閱讀聖經而曾引起爭論。從閱讀習慣來說,使用傳統聖經的確比較容易找到相關經文;用手機按來按去,要翻閱多處經文的話,並不容易。但手機聖經勝在不佔重量,即使完全不記得聖經目錄也可以找到相關經卷,而且可以即時比較不同的譯本,有另一種優勢。可手機聖經也有缺點,如果該程式要連線上網才可以使用的話,容易令人乘機連上不同的社交網絡,當中如果有人傳訊息的話,用家很容易不由自主就分心起來。
所以,不同的教會都有不同的政策去處理,目標也十分清楚——就是在崇拜時專心聆聽上主的話語。